如果一個巨大的野戰戰場構成的對決氣勢,雙方投入的不僅是上百萬士兵,還有成千輛坦克,再加上成千架飛機,這確實 是人類軍事史上極為罕見的宏大的作戰景觀。這就是納粹德國在蘇德戰場上最後一次向蘇聯紅軍發動的戰略攻勢——被稱為坦克大決戰的“庫爾斯克會戰”。在這個突出部上,雙方一共投入250萬士兵、6000輛坦克、2000架戰機,將二戰的廝殺導入最高峰。

在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損失慘重。為奪回戰略主動,扭轉不利戰局,德軍統帥部決定以庫爾斯克突擊部隊為主,發動一次代號為“堡壘”的夏季攻勢,力圖通過庫爾斯克會戰,進而佔領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攻佔莫斯科。於是,一場二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坦克大戰在庫爾斯克展開。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蘇德戰場暫時沉寂下來,但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為新的對決加緊戰備。7月,雙方完成戰役集結,200多萬大軍形成對壘,裝甲部隊將成為決戰的主力。

1943年1月,德國宣佈實行全國總動員,藉以再次大規模徵招士兵,補充前線部隊,並重新分配原料、燃料和電力以加強軍事工業。為了庫爾斯克戰役,德國共集結90萬軍隊,10000門火炮,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多架飛機。

蘇聯最高統帥部覺察到德軍意圖,迅速採取相應戰略措施。蘇聯投入總兵力為133萬6千人,配備36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0門大炮,3130架飛機。蘇軍集結了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兵力和武器,嚴陣以待。

像蘇軍統帥部戰前分析一樣,德軍擺出鉗型攻勢,進攻目標放在庫爾斯克弧形防線的底部,企圖分別由南面和北面,沿鐵路線相向進攻,合圍庫爾斯克。7月4日早上,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1000輛坦克,已在庫爾斯克北面準備就緒。蘇軍先是以猛烈炮火對德軍實施壓制,進行“火力反準備”,迫使德軍將進攻推遲了3個小時。中午過後,德軍開始向蘇軍防線開火,德國轟炸機群也在空中為地面進攻助戰。 下午3點,最後一輪炮火轟炸之後,德軍衝向蘇軍防線。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第二天清晨,德國第九軍在1100輛坦克配合下,從南面向庫爾斯克發起進攻,各路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輛的密度實施衝擊;同時,120架轟炸機也對蘇軍陣地展開瘋狂轟炸。到這一天結束時,總縱深35公里的蘇軍防線,被德軍滲透7公里。到7月6日傍晚,南北兩面的德軍都突破了蘇軍的第一道防線。

德國似乎將迎來一場完勝。然而,蘇聯紅軍深受斯大林格勒和其他戰役勝利的鼓舞,士氣高昂,戰鬥英勇。在庫爾斯克北邊防線,蘇聯部隊抵抗得尤其頑強,使德軍的推進舉步維艱,蘇軍炮火不分晝夜地迎頭痛擊來犯之敵。

德軍從南面的推進速度也被迫放慢,蘇軍戰略要點讓他們感到十分棘手。德國裝甲部隊損兵折將,很多坦克被地雷炸燬。德軍坦克發動機在車後部,為易於散熱,上面覆蓋著柵欄狀的蓋子,留有很大空檔。蘇軍士兵發現了德軍坦克的這個致命缺陷,想出巧妙的應對方法,使用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燃燒瓶,二戰時期的坦克由於密封性不佳導致液體容易流進駕駛艙內,所以一旦坦克炮塔被燃燒瓶攻擊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駕駛艙內起火殺傷坦克成員,嚴重了還會導致坦克副油箱爆炸,這樣就能夠讓敵方坦克喪失戰鬥力甚至被摧毀。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在庫爾斯克戰場的上空,蘇德雙方都出動空軍來支持地面部隊。蘇聯伊爾-2強擊機被德軍稱作“黑死神”,是蘇軍在二戰中使用最頻繁、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作戰飛機,生產總數達到36000多架。它把速度、強度、機動、火力和裝甲防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是擁有兩門23毫米航炮、3挺機槍、600公斤炸彈、4枚火箭彈的“空中武器平臺”,雙方為爭奪制空權展開激烈空戰,被擊落的戰機數目迅速上升。

德國的地面部隊繼續向前推進,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7月7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曼施坦因元帥,將新的坦克集團投入戰鬥,矛頭直指庫爾斯克南邊的門戶奧博揚。他把兵力集中在一個狹窄地段,試圖穿插或繞過奧博揚,直逼庫爾斯克。 蘇聯方面洞察到德軍意圖,第五坦克軍立即出動800多輛T-34型坦克,在7月12日突然襲擊德國第九軍的側翼。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坦克戰開始了,共有2000多輛坦克參加這次戰鬥。在15平方公里的戰場上,德國裝甲軍的3個師齊頭並進,“虎”式重型坦克在前,“豹”式坦克緊隨其後,以每平方公里150輛的密度向蘇軍展開衝鋒。儘管虎式坦克攻擊力極強,但行駛速度低於每小時20公里,更由於德軍戰線狹長,經常是500到700輛坦克擁擠在一起推進,自身優勢難以發揮。蘇軍決定以快制慢,利用T-34坦克的靈活性,以近距離作戰消滅德國的虎式坦克。蘇軍的這一戰術,令德軍始料未及,頓時陣腳大亂,德國士兵陣亡、受傷、被俘多達15萬人。

相比而言,蘇聯紅軍的傷亡更加慘重。但蘇軍比德軍更承受得起這樣的損失,蘇聯可以快速動員比德國數量更多的兵員,況且蘇聯的坦克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每月2000輛,是德國的兩倍。

庫爾斯克戰役,蘇軍聲稱一共擊毀1500輛德軍坦克,幾乎徹底摧毀了德國裝甲軍的戰鬥力,完全扭轉了庫爾斯克南線戰局,使德軍南線進攻計劃以失敗告終。蘇聯的科涅夫元帥後來描述說,庫爾斯克戰役是德國坦克兵這隻天鵝臨終時的美妙歌聲。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事實上,蘇聯取得這樣的戰果,也許應該歸功於在戰鬥打響前,英國劍橋情報小組一名蘇格蘭特工提供的準確情報。這名特工叫凱恩·克奧斯。他提供了詳細的德軍情報,其中包括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的改進型,68噸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相關資料,還有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發起前整個的戰役部署、作戰序列、庫爾斯克地區德軍空軍基地設施等。

蘇聯紅軍在獲悉這些坦克的性能、數量和擬行戰術後,制訂了相應的反制措施,打贏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斯大林在評價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時說:“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標誌著德國法西斯已經處於覆滅的邊緣。”

就在庫爾斯克戰役打到白熱化的前夕,7月10日,由蒙哥馬利指揮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和巴頓指揮的美國第七集團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大舉登陸。這樣,腹背受敵的希特勒決定暫停對庫爾斯克的全面進攻。7月13日,他決定緊急召回曼施坦因元帥,停止“堡壘”計劃,抽調兵力到意大利增援。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此時蘇軍統帥部正策劃在庫爾斯克北面展開新的反攻。蘇軍計劃的第一步是集中火力粉碎德軍的防禦系統。蘇聯“卡秋莎”火箭炮尖利的呼嘯聲和密集的殺傷力,令德軍感到十分恐懼:卡秋莎是一種火箭炮,可在短時間內發射多發炮彈——火箭炮有8根軌,射擊反應快,突襲性能強,通常用於對面狀目標實施射擊,整個射彈散佈比較大。炮彈類型有榴彈、殺傷彈、反坦克佈雷彈等。直至今天人們仍然沿襲著這種稱謂。而倍受“卡秋莎”火箭炮打擊之苦的德軍稱其為“斯大林的器官”。

在戰場上空,蘇聯空軍部隊也發揮了極大作用。以善於夜間作戰、多功能著稱的2S輕型轟炸機,迅速、準確打擊德軍防線上的目標,而成群的伊爾2地面攻擊機同樣顯示出巨大威力。同時,蘇聯敵後游擊隊也遵照遊擊運動中央司令部的命令,展開大規模的鐵道戰。他們在長達1000公里、縱深750公里的廣闊地帶,對德軍的交通線給予了極大打擊。僅8月3日這一夜,就破壞了42000根鐵軌,迫使使德軍的精銳部隊被迫抽調兵力保護交通線。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前線的蘇軍仍然在乘勝反攻。斯大林命令不讓敵軍有片刻喘息機會,因此,蘇軍一波攻擊剛剛結束,隨即又會在其它地方發起第二波攻擊。7月12日和15日,蘇軍先後在庫爾斯克北部和南部轉入反攻,德軍一路敗退。德軍在南高加索地區的陣地失守,被迫向烏克蘭後撤。

從8月5日起,蘇軍陸續收復了奧廖爾、頓巴斯等重要城市。 8月22日下午,德軍被迫由哈爾科夫地區撤退,哈爾科夫是二戰最後幾年交火最多的地方,是被蘇軍奪回的第一批城市之一。

儘管德國在8月份倉促組成東方新防線,卻被蘇軍迅速打破。 到8月23日,歷時50余天的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最後勝利宣告結束。至此,德軍的“堡壘”計劃完全失敗,被迫轉入了全面戰略防禦,蘇軍則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莫斯科第一次鳴放禮炮祝賀大捷,並從此形成慣例。然而,蘇聯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慶祝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列寧格勒從1941年9月起就一直被德軍重重包圍,蘇軍的下一個目標便是解放列寧格勒。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希特勒試圖用飢餓扼殺列寧格勒,長達900天之久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創造了二戰期間歷時最長的圍困作戰記錄。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彼得大帝於1703年建立,是俄國的“歐洲之窗”。此後200多年裡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發源地,1924年更名為列寧格勒,被稱為蘇聯第二首都。

列寧格勒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樞紐,共有10條鐵路線貫穿其間,其中“十月鐵路線”把列寧格勒、莫斯科以及蘇聯其他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連結在一起。列寧格勒還是波羅的海的重要港口,是蘇聯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在德國的對蘇戰略中,最初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這樣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並與芬蘭軍隊會合。希特勒曾說過:“佔領和毀滅列寧格勒,不僅可以取得巨大的戰略利益,讓德國牢牢釘死彼得大帝打開的歐洲之窗,把波羅的海變成德國的內海,瓦解蘇聯的反抗意志,摧毀他們的士氣。”希特勒甚至揚言,攻下列寧格勒之後,他將前往冬宮廣場檢閱部隊,並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飯店舉行盛大的祝捷宴會。

1941年6月22日,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開始進攻,矛頭直指列寧格勒。4天之後,德軍第8裝甲師,最先抵達東普魯士的陶格夫匹爾斯城外,這個師的德軍,乘坐繳獲的4輛蘇聯汽車,裝扮成後撤的蘇軍傷兵,騙過蘇聯守橋部隊,奪取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使北方集團軍群主力順利渡過西德維納河,攻佔了陶格夫匹爾斯城。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這個城市的失守,使普斯科夫至列寧格勒一線失去了天然屏障,完全暴露在德軍面前。斯大林按捺不住憤怒,下令撤消了西北方面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的職務。然而,蘇軍新指揮機構仍然無法扭轉戰局,事態更為嚴重——列寧格勒已經處於德國和芬蘭部隊南北夾擊之中。

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由朱可夫出任司令員。朱可夫隨後對列寧格勒方面軍進行改組,連夜制定了城防計劃。

1941年9月9日,德軍在列寧格勒南面突破蘇軍防線,進抵距市區只有5公里的蘇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帶,重重包圍了列寧格勒,切斷了這裡與蘇聯內地的聯繫,試圖迫使蘇軍不戰而降。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朱可夫意識到防禦已經到了最緊要關頭,決定將方面軍最後一個預備隊——步兵第10師投入戰鬥。14日,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第10師對德軍實施迅猛突擊。儘管如此,列寧格勒面臨的局面仍然十分嚴峻,雙方之間的圍困和反圍困還遠遠沒有結束。

在多次進攻未能成功情況下,希特勒決定改變戰術。 在進攻列寧格勒受阻之後,德軍無法組織力量迅速攻下列寧格勒,就採取封鎖的辦法。德軍要求芬軍佔領和突破蘇聯防禦之後,要迅速地切斷摩爾曼斯克鐵路。蘇聯大部分後勤支援要通過白海,再通過摩爾曼斯克鐵路輸送到列寧格勒,如果芬軍把鐵路切斷,列寧格勒的供應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希特勒宣稱:“應當用飢餓來扼殺列寧格勒,切斷一切運輸走廊,讓老鼠都爬不進城裡去,應該對列寧格勒狂轟濫炸,不要吝惜彈藥。這樣,列寧格勒就會像爛熟的果子,完全潰敗。” 按照這個戰術,德軍開始頻繁轟炸列寧格勒,城中的糧食消耗殆盡。隨著冬季來臨,列寧格勒陷入最艱難的日子。據統計,圍困期間,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萬2千人死於飢餓與嚴寒,2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

令人驚奇的是,圍困中的列寧格勒,音樂並沒有在生活中消失,貝多芬交響曲仍然通過電臺傳向四方,以至於德軍在炮兵地圖上將音樂廳與電臺一起標為必須摧毀的目標。德國人認為列寧格勒唾手可得,甚至“德軍司令部已經為他們的軍官,分送了前往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大酒店參加慶功宴的請柬”。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然而,1942年8月9日,德國人的慶功宴並沒能在大酒店如期舉行,取而代之的是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列寧格勒交響曲》首演——為了鼓舞蘇聯人的士氣,擔任消防隊員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創作了這部不屈的樂章,為了保障演出正常進行,列寧格勒廣播樂團在全市徵集臨時樂手,空軍穿越德軍防線運來總譜,陸軍更是以密集火力將敵炮打啞。

隨後,《列寧格勒交響曲》這支深刻表現蘇聯人民對法西斯侵略者憤怒與反抗的正義之聲,響徹這座城市的上空,鼓舞著人們戰鬥到最後一刻。肖斯塔科維奇在接受電臺採訪時說:“希望聆聽我講話的列寧格勒人樹立這樣的信念:我們的城市一切如常,我們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不屈的列寧格勒人反抗德軍圍困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雖然德軍空中火力經常對拉多加湖一帶不斷襲擾,蘇聯從這裡通往列寧格勒的運輸線卻未完全中斷,列寧格勒人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奇蹟般地開闢了一條冰上公路,通過這條惟一與外界相聯的“生命之路”運進糧食和軍火,運出傷員。戰勝了嚴寒與飢餓,挫敗了德軍困死列寧格勒的企圖。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1943年1月12日,蘇軍開始反攻,2000門大炮和迫擊炮,向德軍集結地域進行了2個小時的猛烈炮火打擊。經過7天激戰,突破德軍陣地,向縱深推進14公里,列寧格勒和沃倫涅日兩個方面軍會師,初步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長達17個月的圍困。

第二年1月,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對仍在圍困列寧格勒的德軍實施一次殲滅性打擊,徹底將這一地區的德軍驅逐出去。蘇聯的3個方面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迅速向西以及西南方向挺進了150至200公里,殲滅德軍2個師,擊潰23個師,收復了普希金等城市,打通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使列寧格勒從德軍的長期圍困中徹底解放出來。這次戰役的勝利,使列寧格勒州幾乎全境解放,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遭到重創。

1944年2月,蘇聯紅軍攻入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繼續向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及列寧格勒以北地域挺進,他們眼中已有了最終目標,那就是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鐵血二戰:鋼鐵大絞殺,庫爾斯克鐵血對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