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點長,但當故事看還是不錯的!喜歡的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想法!

從德國足球危機說起:鐵血精神不再

18年世界盃後,德國隊小組出局的表現讓許多新興德粉高呼:“德意志戰車陷入低谷!”,然而,在某些資深球迷的眼中,18年的滑鐵盧並不意味著什麼,他們始終認為德國足球真正的低迷期是在96年歐洲盃到06年世界盃之間的十年時光裡。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德國足球

老牌球迷口口相傳的“黑暗10年”也是德國足球青黃不接的10年:90年意大利之夏,以馬特烏斯與克林斯曼為首的德國隊勇奪世界盃,延續了德意志戰車過往的輝煌,而在此後的多年時光裡,德國足球的球員培養陷入停滯,並直接導致96年歐洲盃後多年的人才凋零。96年歐洲盃奪冠,是德國足球過去30年輝煌(60年代至90年代)的最終篇章,自那以後,10年的黑暗歲月悄然來臨。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即便是在所謂低谷的10年裡,德國隊的成績也不算太差:雖然連續兩屆歐洲盃(2000、2004)折戟小組賽,但在世界盃層面,八強+亞軍+季軍(分別是1998年、2002年和2006年)的成績可謂是相當不錯的,既然如此,又何來低谷之說呢?

事實上,如果光是從大賽成績的角度來看,德國足球的確未曾經歷過一蹶不振,然而,正如筆者提到的,在上述10年裡,德國足球真正讓人絕望的是前所未有的人才匱乏,而當這種匱乏產生在輝煌之後,強烈的對比就此產生。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96年歐洲盃-黑暗前的最後榮光

今天,當人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回看,會發現在那段日子裡,真正維繫德國足球尊嚴的是其一如既往的鐵血精神,而這種鐵血精神,我們在當下的德國隊身上已經看不到了。

曾幾何時,德國足球、鐵血精神這兩個詞彙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即:德國足球=鐵血精神。然而這種單純的等號在今天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事實上,從08年開始,德國足球骨子裡的鐵血精神就在不斷的削弱,而到18年折戟俄羅斯時,它便徹底消失了。

隊長巴拉克:德國足球最後一位鐵血戰士

說到德國足球鐵血精神的消逝,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巴拉克。在筆者看來,前德國國家隊隊長是“黑暗十年”的關鍵人物,正是因為他的存在,保證了德國足球的下限,為此後勒夫的改革與崛起爭取了時間。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巴拉克

1999年4月,巴拉克在德國隊與蘇格蘭隊的友誼賽中完成了國家隊首秀,考慮到當時他已經23歲,因此我們似乎很難將巴熊與他的先輩們一同歸類在年少成名的行列中。巴拉克的首秀並不完美,那場比賽德國隊以0:1的比分不敵蘇格蘭,或許在那一刻,這位鐵血硬漢已經感受到了祖國球隊的力不從心。

2000年的歐洲盃不屬於巴拉克,更不屬於德國足球,在鹿特丹的德·庫伊普球場,深陷死亡之組的一檔種子德國隊被無情的擋在淘汰賽門前,看著已經39歲的馬特烏斯哀絕至極的眼神,當時還只是替補的巴拉克怎麼也不會想到,2年後他將成為這個國家最大的希望。

2002韓日世界盃預選賽上,經過數年磨鍊的巴拉克儼然成了德國隊的核心。在一個國家隊整體實力平庸的時代,巴拉克顯得鶴立雞群,正因為如此,人們將他視為黑暗中唯一帶來希望的光芒。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帶著光芒的巴拉克

與歐洲盃上表現相匹配的,是德國隊在世界盃預選賽上的糟糕表現,三星德國甚至一度要靠預選賽附加賽才能覓得一張前往東京的機票。而在同烏克蘭的生死對決中,巴拉克第一次成為了所有德國人心中的英雄:他在兩回合比賽中打進3球,以一己之力將德意志戰車的轟鳴聲帶到了東亞。

直至今日,筆者依然認為巴拉克在韓日世界盃上的表現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球星,包括後來奪得金靴獎的羅納爾多。德國人在小組賽中貢獻1個進球4次助攻,而到了淘汰賽, 他更是成了德意志戰車前進的唯一動力:1/4決賽面對美國,巴拉克打進全場唯一進球;半決賽迎戰東道主韓國(關於那支韓國隊的“實力”,大家都懂的),又是巴熊一錘定音……6場比賽4球3助攻,且有兩個淘汰賽唯一進球,巴拉克的世界盃處子秀對得起任何人的期待。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累計黃牌缺席決賽,巴拉克能否帶領德國隊逆襲巴西也猶未可知,畢竟那時他的意志與實力有目共睹。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對陣韓國的一張黃牌

韓日世界盃上的統治級表現奠定了巴拉克在國家隊的地位,此後他接過隊長袖標只能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雖然04年歐洲盃德國隊再次無緣小組出線,但06年德國世界盃上,巴拉克率領德國隊踢出了久違的漂亮足球,並最終贏得季軍的好成績。

06年以後,巴拉克在德國國內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然而他並不知道,此時的德國國家隊中正醞釀著一股改革的力量,而這次改革,則在4年後徹底終結了他為國效力的道路。

克林斯曼離開後,勒夫成為德國隊主帥象徵著德國足球進入到一個勵精圖治的改革階段,此後的十幾年時光裡,勒夫一直致力於去“傳統化”,即摒棄過往德式高舉高打的戰術思路,改在地面配合上做文章。與此同時勒夫也希望在精神層面改造德國足球,即不再一味刻板的強調鐵血精神、禁錮式管理,而是充分給予球員自由選擇的餘地。但顯而易見的是,作為老式德國足球環境下成長並取得成功的巴拉克,對於這兩項改革都不“感冒”,因此他與勒夫之間的矛盾從一開始就是黑與白的是非之爭。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勒夫

08年歐洲盃期間,巴拉克與勒夫的矛盾第一次集中爆發了:德國隊長炮轟國家隊內允許帶太太團參賽的新規定,並認為這樣會導致球員無心戀戰,然而勒夫和比埃爾霍夫卻認為巴拉克固步自封、思維僵化,跟不上大量啟用新人的國家隊的腳步。

隨著巴拉克與勒夫之間對抗的不斷擴大,整個德國的足球圈都不得不在對峙雙方的陣營中站隊,而這一次,巴拉克輸得很慘。當初巴熊自由轉會切爾西得罪了以魯梅尼格為首的拜仁系,眾所周知,拜仁從來都是德國足球的半壁江山,與他們為敵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掌摑門與隊長之爭:巴拉克國家隊絕唱

09年掌摑門事件以及10年的隊長之爭可以充分反映勒夫時代後巴拉克在德國國家隊的地位。

09年4月,在與威爾士的世預賽中,巴拉克與波多爾斯基由於戰術問題發生爭執,脾氣火爆的波爾蒂王子不滿巴熊的厲聲指責,竟一巴掌扇到了後者的臉上。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波多爾斯基掌摑巴拉克

一個年僅24歲的小夥,竟然敢在公開場合扇功勳隊長的耳光?就在全世界都為德國隊的內訌震驚時,德國足協的處理方式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足協內部要求巴拉克顧全大局,息事寧人,卻又將波多爾斯基塑造成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形象……對此,曾有媒體為巴拉克打抱不平,並認為這是德國隊對老臣的不尊重。“掌摑門”事件後,人們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巴拉克在國家隊的地位正極速下滑,他已經不是勒夫和足協的必選項了。

10年世界盃前夕,巴拉克在足總盃的比賽中遭遇嚴重傷病無緣參賽,因此國家隊隊長袖標被臨時交到了拉姆手中。

老隊長不在,副隊長代行職責本無可厚非,但沒想到這拉姆一戴上隊長袖標就捨不得摘下來了。7月6日,拉姆公開發表聲明:“很顯然,我希望保留隊長袖標,因為這讓我感到很開心,我很享受它,為什麼我需要自動放棄袖標呢?”面對拉姆近乎等於挑釁的發言,巴拉克再一次選擇顧全大局,畢竟幾天之後就是德國隊的世界盃半決賽,對國家的熱愛不允許他這個時候帶頭內訌。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10年風起雲湧的核心三人

在德國隊比賽前夕,巴拉克回國了,為此有媒體採訪拉姆,並問他是否依然保持當隊長的想法,拜仁鐵衛的回答擲地有聲:“是否讓出隊長袖標?這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決定的。”

南非世界盃後,巴拉克希望能夠找回自己的權威,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自己國家隊隊長的身份,並得到了克洛澤、施魏因施泰格等人的支持,然而在“反巴拉克”的大背景下,這些聲音太過微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儘管傷愈復出的巴拉克一直渴望著回到國家隊,但現實卻無情的告訴他一切都已經不可能了:2011年6月,德國足協單方面宣佈巴拉克退出國家隊,而他本人竟毫不知情。

德國足球之殤

毫不客氣的說,德國足協與勒夫在巴拉克退出國家隊這件事上的做法是相當糟糕的,他們在那一瞬間忘記了巴熊對這個國家的貢獻,一心只有未來。讓巴拉克退出國家隊無可厚非,畢竟當時他已經34歲了,但方法和程序上面,應該更加人性化一點。

德國足球鐵血精神消逝報告:巴拉克後再無德意志

巴熊

巴拉克離開後,勒夫終於剷除了他在改革德國足球路上的最後一塊絆腳石,此後的幾屆世界大賽中,我們看到德國隊學起了荷蘭的全攻全守,西班牙的極致傳控,也獲得了成功,14年巴西世界盃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無論是在5年前的巴西還是1年前的俄羅斯,德國隊始終缺少一些東西,那就是鐵血精神。曾幾何時,鐵血精神是保證德國足球下限的傳家寶,但如今這種精神隨著巴拉克的離去早就灰飛煙滅了。如今的德國隊可以贏球,但都是在實力佔優層面的勝利,南非世界盃後,德國隊在逆風局中的表現慘不忍睹。

寫在最後:

如今的德國足球不缺人才,也不缺好的教練,他們唯一缺的東西恰恰就是他們曾經擁有卻不珍惜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