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這場坦克大戰更想是一場賭博,雙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德軍再次顯示其士兵驍勇善戰和裝備優良,但在蘇軍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們不計成本的與德軍廝殺和拼耗,最終贏得了勝利。

儘管蘇軍損失慘重,近90萬人傷亡、6000多輛坦克被毀,可謂是“慘勝”;但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將德軍最後一點反擊力量消耗殆盡。自此,蘇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而德軍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這場坦克大戰更想是一場賭博,雙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德軍再次顯示其士兵驍勇善戰和裝備優良,但在蘇軍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們不計成本的與德軍廝殺和拼耗,最終贏得了勝利。

儘管蘇軍損失慘重,近90萬人傷亡、6000多輛坦克被毀,可謂是“慘勝”;但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將德軍最後一點反擊力量消耗殆盡。自此,蘇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而德軍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的戰爭潛力基本被打回了原形。

經過2年的艱苦奮戰,蘇聯終於在庫爾斯克會戰後,顯現了他強大的戰爭潛力,兵員不斷的補充,軍工生產完全彌補戰爭的消耗。從德軍角度來看,對手是越打越多,武器裝備是越打越先進,而德國已經越來越有心無力了。

首先,德軍自開戰以來,曾經引以為傲的550萬訓練有素的軍人,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佔領區的軍事控制,兵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內兵員徵集的年齡範圍不斷擴大,老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國防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這場坦克大戰更想是一場賭博,雙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德軍再次顯示其士兵驍勇善戰和裝備優良,但在蘇軍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們不計成本的與德軍廝殺和拼耗,最終贏得了勝利。

儘管蘇軍損失慘重,近90萬人傷亡、6000多輛坦克被毀,可謂是“慘勝”;但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將德軍最後一點反擊力量消耗殆盡。自此,蘇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而德軍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的戰爭潛力基本被打回了原形。

經過2年的艱苦奮戰,蘇聯終於在庫爾斯克會戰後,顯現了他強大的戰爭潛力,兵員不斷的補充,軍工生產完全彌補戰爭的消耗。從德軍角度來看,對手是越打越多,武器裝備是越打越先進,而德國已經越來越有心無力了。

首先,德軍自開戰以來,曾經引以為傲的550萬訓練有素的軍人,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佔領區的軍事控制,兵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內兵員徵集的年齡範圍不斷擴大,老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國防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其次,二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機械化作戰,各國比拼的就是工業製造能力。由於戰損高,往往一輛剛出廠的坦克或戰鬥機不到兩個小時就被擊毀、擊傷,這就要求製造能力是戰損率的3倍以上,才能支撐戰爭的需要。

而德軍的裝備固然先進,但生產一輛“虎式”需要30萬個工時,而蘇軍的T-34坦克只需8000個工時。也就是說,生產一輛“虎式”的時間,T-34能出廠30多輛,德軍的先進裝備打壞一輛就少一輛,而蘇軍,打壞一輛卻能夠及時補充。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這場坦克大戰更想是一場賭博,雙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德軍再次顯示其士兵驍勇善戰和裝備優良,但在蘇軍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們不計成本的與德軍廝殺和拼耗,最終贏得了勝利。

儘管蘇軍損失慘重,近90萬人傷亡、6000多輛坦克被毀,可謂是“慘勝”;但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將德軍最後一點反擊力量消耗殆盡。自此,蘇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而德軍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的戰爭潛力基本被打回了原形。

經過2年的艱苦奮戰,蘇聯終於在庫爾斯克會戰後,顯現了他強大的戰爭潛力,兵員不斷的補充,軍工生產完全彌補戰爭的消耗。從德軍角度來看,對手是越打越多,武器裝備是越打越先進,而德國已經越來越有心無力了。

首先,德軍自開戰以來,曾經引以為傲的550萬訓練有素的軍人,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佔領區的軍事控制,兵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內兵員徵集的年齡範圍不斷擴大,老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國防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其次,二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機械化作戰,各國比拼的就是工業製造能力。由於戰損高,往往一輛剛出廠的坦克或戰鬥機不到兩個小時就被擊毀、擊傷,這就要求製造能力是戰損率的3倍以上,才能支撐戰爭的需要。

而德軍的裝備固然先進,但生產一輛“虎式”需要30萬個工時,而蘇軍的T-34坦克只需8000個工時。也就是說,生產一輛“虎式”的時間,T-34能出廠30多輛,德軍的先進裝備打壞一輛就少一輛,而蘇軍,打壞一輛卻能夠及時補充。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戰役徹底將希特勒與國防軍的矛盾公開化。由於希特勒的瞎指揮,讓德軍一次次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尤其是庫爾斯克會戰,希特勒固執己見,不聽將領們的勸告,執意將進攻推遲3個月,給蘇軍留下了充足的準備時間。

為此,曼施坦因甚至以辭職為由,希望他不要再插手干預軍事,但自以為是的希特勒依然我行我素,兩人經常爭吵,最終曼施坦因解甲歸田,再不復出。將帥之間的不和,這可是兵家大忌,焉能不敗。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這場坦克大戰更想是一場賭博,雙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德軍再次顯示其士兵驍勇善戰和裝備優良,但在蘇軍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們不計成本的與德軍廝殺和拼耗,最終贏得了勝利。

儘管蘇軍損失慘重,近90萬人傷亡、6000多輛坦克被毀,可謂是“慘勝”;但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將德軍最後一點反擊力量消耗殆盡。自此,蘇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而德軍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的戰爭潛力基本被打回了原形。

經過2年的艱苦奮戰,蘇聯終於在庫爾斯克會戰後,顯現了他強大的戰爭潛力,兵員不斷的補充,軍工生產完全彌補戰爭的消耗。從德軍角度來看,對手是越打越多,武器裝備是越打越先進,而德國已經越來越有心無力了。

首先,德軍自開戰以來,曾經引以為傲的550萬訓練有素的軍人,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佔領區的軍事控制,兵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內兵員徵集的年齡範圍不斷擴大,老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國防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其次,二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機械化作戰,各國比拼的就是工業製造能力。由於戰損高,往往一輛剛出廠的坦克或戰鬥機不到兩個小時就被擊毀、擊傷,這就要求製造能力是戰損率的3倍以上,才能支撐戰爭的需要。

而德軍的裝備固然先進,但生產一輛“虎式”需要30萬個工時,而蘇軍的T-34坦克只需8000個工時。也就是說,生產一輛“虎式”的時間,T-34能出廠30多輛,德軍的先進裝備打壞一輛就少一輛,而蘇軍,打壞一輛卻能夠及時補充。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戰役徹底將希特勒與國防軍的矛盾公開化。由於希特勒的瞎指揮,讓德軍一次次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尤其是庫爾斯克會戰,希特勒固執己見,不聽將領們的勸告,執意將進攻推遲3個月,給蘇軍留下了充足的準備時間。

為此,曼施坦因甚至以辭職為由,希望他不要再插手干預軍事,但自以為是的希特勒依然我行我素,兩人經常爭吵,最終曼施坦因解甲歸田,再不復出。將帥之間的不和,這可是兵家大忌,焉能不敗。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面臨的形勢嚴峻。

一是,就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盟軍開始登陸西西里島,不久就撬開了歐洲南部大門,墨索里尼下臺,意大利投降。德軍將不得不面對三個方向的作戰,這對於本就捉襟見肘的德軍來說,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已無兵可派了。

二是,會戰結束後,過去的僕從國紛紛叛離。他們要麼投降盟軍,要麼表示中立,整個一副“樹倒猢猻散”的景象,甚至有的國家加入到同盟國一邊,成為反法西斯國家的一員,德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被縮小。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這都是因為自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始終採取的攻勢局面被徹底改變,蘇軍開始了戰略大反攻。然而,這樣的界定準確嗎?顯然有些牽強。

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標誌在於戰略主動權是否易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並沒有完全達成這樣的目標。因為德軍在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並全殲其第五集團軍。由此可見,德軍依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也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蘇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的開始,而完全掌握主動權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因為從這時起,德軍全面進入守勢,再也沒有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或反擊。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斯大林自認為德軍的氣數已盡,迫不及待的命令蘇軍全線追擊。此舉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他誘敵深入、大膽穿插,最終在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一線發動反擊,給對手迎頭一棒。

雖然,曼施坦因終因兵力不夠,並沒有達成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目的,並以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遲滯了蘇軍的進攻勢頭,穩定了戰局,並造成蘇軍損失20餘萬人,被迫在庫爾斯克地區再次轉入防禦。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反擊中,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正面長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軍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在其底部進行夾擊,將幾乎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殲滅在庫爾斯克大平原上,這就是“堡壘”計劃。

德軍的進攻向來以“快”著稱,眼下趁蘇軍立足未穩,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揮再一次錯失良機,在他看來,要等到新式坦克補充到部隊後,再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役,這一等就是3個月。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被打蒙的蘇軍也很快清醒意識到戰線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卻認為這是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的最好機會,他要以大縱深防禦戰術,再次與德軍進行拼耗,在戰略上獲得勝利。於是,在該地區集中了近190萬的部隊和3400輛坦克。

當然,新研製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殲擊車列裝德軍後,確實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尤其是“虎式”,被毀的6000多輛蘇軍坦克中,有1/3是被其擊毀的,而一個營的“象式”殲擊車也創造了擊毀500臺坦克、裝甲車的戰績。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這場坦克大戰更想是一場賭博,雙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德軍再次顯示其士兵驍勇善戰和裝備優良,但在蘇軍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們不計成本的與德軍廝殺和拼耗,最終贏得了勝利。

儘管蘇軍損失慘重,近90萬人傷亡、6000多輛坦克被毀,可謂是“慘勝”;但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將德軍最後一點反擊力量消耗殆盡。自此,蘇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而德軍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的戰爭潛力基本被打回了原形。

經過2年的艱苦奮戰,蘇聯終於在庫爾斯克會戰後,顯現了他強大的戰爭潛力,兵員不斷的補充,軍工生產完全彌補戰爭的消耗。從德軍角度來看,對手是越打越多,武器裝備是越打越先進,而德國已經越來越有心無力了。

首先,德軍自開戰以來,曾經引以為傲的550萬訓練有素的軍人,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佔領區的軍事控制,兵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內兵員徵集的年齡範圍不斷擴大,老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國防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其次,二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機械化作戰,各國比拼的就是工業製造能力。由於戰損高,往往一輛剛出廠的坦克或戰鬥機不到兩個小時就被擊毀、擊傷,這就要求製造能力是戰損率的3倍以上,才能支撐戰爭的需要。

而德軍的裝備固然先進,但生產一輛“虎式”需要30萬個工時,而蘇軍的T-34坦克只需8000個工時。也就是說,生產一輛“虎式”的時間,T-34能出廠30多輛,德軍的先進裝備打壞一輛就少一輛,而蘇軍,打壞一輛卻能夠及時補充。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戰役徹底將希特勒與國防軍的矛盾公開化。由於希特勒的瞎指揮,讓德軍一次次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尤其是庫爾斯克會戰,希特勒固執己見,不聽將領們的勸告,執意將進攻推遲3個月,給蘇軍留下了充足的準備時間。

為此,曼施坦因甚至以辭職為由,希望他不要再插手干預軍事,但自以為是的希特勒依然我行我素,兩人經常爭吵,最終曼施坦因解甲歸田,再不復出。將帥之間的不和,這可是兵家大忌,焉能不敗。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德國面臨的形勢嚴峻。

一是,就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盟軍開始登陸西西里島,不久就撬開了歐洲南部大門,墨索里尼下臺,意大利投降。德軍將不得不面對三個方向的作戰,這對於本就捉襟見肘的德軍來說,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已無兵可派了。

二是,會戰結束後,過去的僕從國紛紛叛離。他們要麼投降盟軍,要麼表示中立,整個一副“樹倒猢猻散”的景象,甚至有的國家加入到同盟國一邊,成為反法西斯國家的一員,德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被縮小。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更致命的是,會戰結束後,希特勒並沒有收縮戰線,將剩餘力量用在主要方向上,依然是死守不撤退。無形之中給了蘇軍各個擊破的機會,使得戰略反攻的效果更加明顯,而德軍由於分散兵力,再也無力組織一場像樣的進攻或反擊。

此次戰役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國家綜合實力的失敗。同時,德軍最後的一點有生力量也被消耗殆盡,使得戰略主動權完全到了蘇軍手中。所以,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應該是庫爾斯克戰役。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