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吳克敬:鐵血記憶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吳克敬:鐵血記憶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吳克敬:鐵血記憶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吳克敬:鐵血記憶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早有登臨舜王坪的願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是中條山最為綺麗的一座山頭。

夏末秋初的日子,受邀翼城採風,我與十幾位全國各具影響的作家朋友,舟車數個小時,在蛇曲般的山路上盤旋,眼觀松濤排浪,耳聽山雀鳴囀,突然地躍身在了舜王坪頂上。我吃驚數千畝的高山草甸,是壯美的,是壯闊的……藍天白雲下,壯美壯闊的禹王坪,應律依季,或藍或粉,開出滿坪的花海來呢!我們登上坪頂的日子,大面積的花海也已謝了去,但聳立的花序,還能看出曾經的爛漫……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既埋怨自己的眼福淺,亦埋怨季節的無常,變幻得太決絕,太不留情面了。

不過我感動於時間的堅韌,舜王坪上舜王當年耕作的那一道犁溝,還深刻地存在著,再是海拔兩千五百多米高的南天門,也巍然地挺立著。我極目望去,隔著雲霓和霧嵐,似還看得見不遠處黃河的波濤,似還聽得見黃河驚天動地地轟鳴……我站在那赭色的岩石上,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一幕,抗戰在中條山的陝西地方軍177師,與瘋狂的日本鬼子激戰數日,退守在了黃河邊的一處懸崖上,彈盡糧絕,既無前路,又無後路;他們與數倍於己的鬼子兵,肉搏刺殺,數百人壯烈地犧牲了,另有800勇士,最後時刻,在懸崖頂上,跪向了黃河,跪向了黃河西岸的陝西,高唱著秦腔,一個跟著一個,躍身跳下了波濤翻滾的黃河……那是一位旗手呢!

旗手在跳下黃河的時候,把旗杆橫著插進一個鬼子的胸膛,與那個鬼子兵一起跳下了黃河。三日後打掃戰場,那面血染的戰旗,雖然彈孔累累,卻依然挺立在黃河水上,獵獵地飄蕩著……戰友們有識水性的人,下到黃河的浪濤裡,打撈出那位旗手,他的兩隻手還緊緊地握著戰旗旗杆,而旗杆依舊插在鬼子兵的胸膛上!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八百勇士當年高唱的秦腔是《金沙灘》楊繼業吼唱的句子:

兩狼山站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家國啊/何懼死生!

那鐵血的一幕,雖然沒有發生在禹王坪的南天門上,可我在這一刻,把南天門看成了那一處無名無姓的懸崖,因為我到翼城來之前,在電腦上做過功課,查知禹王坪作為中條山的一部分也發生過十分慘烈的抗日故事。我來到翼城,見到接待我的人,最先問他們的話,不是翼城今天的生活,而是曾經的抗戰歷程。我查到也聽到了這樣的故事,侵華日軍進入翼城縣,他們所到之處,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抗戰七勇士的故事,就這麼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4年臨近小年的日子,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於縣城附近的村莊偵察敵情,恰遇在辛疙瘩村搶糧的偽軍,戰士們立即與偽軍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夜返青城駐地,但只走到兩阪村,即已人困馬乏,大家商議決定宿營在“堡壘戶”李成旺家,第二天再回根據地。但潰逃的偽軍向鬼子兵報告後,雷霆大發的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沿路向後山搜查兩阪村,500餘人的日偽軍,像500多隻嗜血的惡狼,團團圍住“堡壘戶”。為了不使“堡壘戶”遭受傷害,七位勇士及時撤出,並藉機佔領了村莊的制高點,與日偽軍又展開了激戰。他們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在一處有偏窯和牲口槽的窯洞裡。

鬼子兵集中機槍掃射,把窯洞的門和窗戶都打爛了……他們見硬打無效,就抓來老百姓進窯勸降。戰士們從進窯的老百姓口中得知窯外敵情,知道他們寡不敵眾,便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鬼子兵在窯洞裡放了一把大火,天將黎明時,火熄風至,鬼子兵進入窯洞,他們眼見七位勇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但仍保持著戰鬥姿態,有的手握鋼槍,有的手拿手榴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勇士們的身體已經燒得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麼也摘不下來;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扳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殮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蹟立刻在翼城縣傳播開來,並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一直傳播著,傳播到今天,讓我聽來,我是要問個徹底的。這是因為我的大伯就在那個鐵血時代,從我們陝西西府的扶風縣跨過黃河,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擊日本鬼子的血腥戰場上……但他犧牲在了中條山抗戰的哪一次戰役?哪一處地方?我受父親的囑託,業已三到中條山,想要找到大伯的訊息,但卻一直都未找到。但我沒有灰心,我還要繼續找下去,我寫這篇短章,就是想要讓知曉中條山抗戰的朋友,幫助我實現父親囑託給我的這一願望。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想要說,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的2015年,我幾乎都要幸運地找見我大伯了。那是因為我原來供職的《西安晚報》開設了專門欄目,編髮了許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9月1日的第8版,在“我一炮炸死了十幾個鬼子”的頭條回憶文章旁邊,是記者張鬆、張紅中赴中條山抗戰遺址,尋訪抗日英烈的文章。附在這篇文章後邊的是一組未找到親屬的抗日烈士名單,共計43人。其中赫然羅列著我們扶風籍的三位烈士,我的眼睛撫摸著那些名字,突然地就撫摸到了一位名叫吳俊德的人,這讓我的眼睛倏忽泛起一片淚光。一個英俊偉岸的關中漢子,突然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是戰火撕成碎片的軍服,臉上是戰火刻畫的血痂,他對我親切地笑著,我啞著嗓子,叫了他一聲大伯。

我二伯叫吳俊儒,我父親行三,叫吳俊番,我還有一個碎爸(老家把比父親小的長輩都叫爸),叫吳俊合,他們兄弟共四人。大伯的名字也有一個“俊”字,具體叫吳俊什麼?父親給我交待過,碎爸也給我交待過,但我沒能記住。《西安晚報》刊載的關於中條山未找到親屬的抗戰烈士名單中,這個叫吳俊德的人,是我的大伯嗎?初識這個名字,我一點都沒懷疑,這就是我的大伯。我打電話把消息告訴了老家的伯叔兄長吳田平,要他在家鄉做進一步的核實。

我大伯留有一張遺像,一身戎裝的他,濃眉大眼,一臉的英武之氣。這張照片,聽我父親生前給我說,是大伯1938年東渡黃河,赴中條山抗戰前特別拍攝的。父親還給我說,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的軍人有三個,他們三人都拍了照。在父親的講述中,大伯當時是孫蔚如將軍治下的一位中尉連長。赴中條山抗戰後,就沒了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聽我們村赴中條山抗戰身殘回村的那個人說,大伯作戰十分英勇,僅在平陸縣王寺溝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他一人就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兵。這是大伯去中條山抗戰傳回家裡的唯一一條消息,此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抗戰勝利了,家裡人盼望大伯回家,可是沒有。緊接著三年內戰,解放軍取得了全面勝利,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家裡人還在盼大伯回家,卻依然沒有大伯的音訊。這時候,家裡人以為,大伯也許跟隨戰敗了的國民黨軍隊,逃跑去了臺灣。

因為這個猜測,生死不明的大伯猶如一團巨大的陰霾罩壓在家裡人的頭上,讓家裡人在一段時間裡,倍感哀痛。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沒人提說大伯,彷彿家裡從來沒有大伯這個人似的。

吳克敬:鐵血記憶

我碎爸吳俊合,特立獨行,他沒有像大伯一樣,參加國民黨的隊伍,而是在他扛得動槍的年紀,北上延安,參加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裡成長。曾經擔任陝西省委副書記的牟玲生,與我碎爸吳俊合在陝北革命陣營裡相識。他給我說我碎爸特別能打仗,在游擊隊幹了沒幾年時間,就擔任了北山游擊隊大隊長的職務。我查過資料,知道北山游擊隊當年活動的範圍,既有扶風、岐山、鳳翔三縣北部的山區之地,還有麟遊、旬邑等山區之地。北山游擊隊開闢了一條關中通往聖地延安的祕密通道,我碎爸他們在這條通道上,護送過多批次的革命熱血青年,但最多的任務是,向聖地延安輸送從寶雞套購來的藥品,以及槍支彈藥等物資。

我父親吳俊番,到他嚥氣的時候,叫來了我碎爸吳俊合,當時我們兄弟也都在場。父親像是說給我碎爸,又像是說給我們兄弟聽,要我們記著大伯,到我碎爸也倒頭時,給大伯做副棺材,讓大伯陪著我碎爸一起走。

父親給我碎爸說了:咱們不能不顧大哥,讓大哥零落他鄉。

我碎爸眼裡含著淚,給我父親鄭重地點了頭。

我碎爸鄭重地點頭,讓在場的我震驚不已。要知道,我父親嚥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碎爸能答應我父親,在他去世後,和大伯合葬在一起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

我碎爸真是能活,他快百歲時,才無災無病的辭世而去。我記著那一年那一天,即2008年8月18日,我碎爸的大兒子吳田平陪在碎爸身邊,我碎爸把他給我父親點頭應承的事,說給了他的兒子吳田平。我接到報喪,急忙從西安往老家趕,在我乘車都要進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離休在省委東院的牟玲生老書記打來的,他讓我到他一直保留著的辦公室去一下。我掉轉車頭,當即去見原省委副書記的牟老叔,老叔為我碎爸寫了一個挽幛,說他人老了,腿硬了,去不了我碎爸的靈前,讓我把他寫的挽幛捎回去,在我碎爸的靈前代他念一念。我答應了牟老叔,帶著他寫的挽幛,回到扶風縣北的老家閆村,進門看見,並排兒陳列著兩口黑漆棺材。

我知道,兩口棺材,一口是我碎爸的,一口是我大伯的。

我匍匐著給我碎爸下頭,田平兄拉住了我,讓我先給大伯下頭。田平兄說是碎爸最後叮嚀他的,孝子下頭,都要先給大伯下。我照著田平兄的指教,下著頭不由熱淚盈眶,痛哭失聲。到這時,我才真切的想到,親人終是親人,大伯為國為家抗擊日寇,他杳無音訊,但他從來都沒有消失,他一直活在親人們的心中。

吳克敬:鐵血記憶

親兄熱弟的碎爸與大伯合葬在了我們村的公墳裡。但我不認為這是結束,身在西安報業集團擔任職務的我,想著還要找到大伯,他是東渡黃河在中條山抗戰時失蹤的,我便把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條山抗戰遺址上。《西安晚報》上登載的烈士名單,給了我很大的希望,但我把消息告訴老家的田平兄,他憑他的記憶,並訪問了村裡幾位知道底裡的老人,這個叫吳俊德的烈士,不是我大伯,我大伯叫吳俊岐。

我有點失望,但不是很失望,烈士吳俊德也是我們村上人。

我們村因此沸騰了好些天,大家既懷著對烈士的崇敬,又懷著對親人的愛戴,組織起專門的班子,去了一趟中條山,在鐫刻著吳俊德姓名的烈士碑前,祭了酒,敬了香,燒了紙,然後把香灰、紙灰收集起來帶回我們村。在村子的公墳裡,制了一副棺材,盛放上收集回來的香灰和紙灰,掩埋好堆起一座墳頭。嗩吶聲聲,哀樂陣陣,村裡人集體為抗日烈士吳俊德舉辦了一個追思會。

追思會上,我大伯吳俊岐享受到了和吳俊德一樣的禮遇。

我參加了村裡舉辦的追思會,並且發言,說了這些年我尋找大伯的經歷。我說了,我雖然還沒找到大伯,但我找到了許多像大伯一樣,英勇抗戰在中條山和黃河一線的抗日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八百勇士跳黃河是我採集到的一個故事,還有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演唱的是另一個故事。我把那兩個故事已經創作成了中篇小說,到翼城來聽到了“七勇士”的故事,我想我是也要寫成一部中篇小說的了。

我要用我的筆再記錄中條山抗戰勇士的鐵血故事,同時繼續尋找我大伯。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吳克敬:鐵血記憶

作者簡介

吳克敬:鐵血記憶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丑》、《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吳克敬:鐵血記憶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吳克敬:鐵血記憶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吳克敬:鐵血記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