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為什麼也做起了聚合模式?

滴滴為什麼也做起了聚合模式?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劉景豐

編輯 | 魏佳

滴滴打響了聚合打車平臺的防禦戰。

6月17日,有媒體報道,滴滴將在APP中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務商,嘗試做聚合平臺。

在迴應燃財經時,滴滴稱:5月23日,滴滴打車在成都接入“秒走打車”經濟型車輛提供的出行服務。成都的用戶不僅可以選擇滴滴提供的服務,還可以選擇秒走打車提供的經濟型出行服務。

此番迴應,間接證實了滴滴的“聚合打車模式”傳聞。

聚合打車模式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17年7月,面對滴滴在行業一家獨大的格局,高德地圖頗具創造性地設計了聚合打車的模式,平臺自身不直接運營司機團隊,而是接入滴滴、首汽約車等打車平臺,用戶一鍵點擊,就可以在眾多網約車平臺同時發單。

此後,百度地圖、美團也採取這種聚合模式,入局網約車市場。

在易觀汽車出行行業分析師孫乃悅看來,此番滴滴上線“聚合打車模式”有著防禦意味。其背後,則有市場運力不足的需要和平臺自身對市場佔有率的需要。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務商,也有助於滴滴更快地實現盈利,是順應監管政策的要求。短期來看,聚合打車模式的出現,不會對出行行業的格局帶來實質的變化。

在成都正式“宣戰”

根據媒體的報道,在滴滴的APP中,除了原有的快車、專車等,會新增加一個“第三方”入口,用戶可以通過這個入口呼叫第三方出行服務商的車輛。

滴滴和第三方的合作方式具體為,滴滴為第三方出行服務商提供流量入口,第三方出行服務商為滴滴提供運力,滴滴從第三方抽取佣金,但依據第三方出行提供的運力情況,滴滴抽取的佣金不等,每單最低抽取10%的佣金。

滴滴對此事予以證實。滴滴表示,今年5月23日開始,滴滴打車在成都接入“秒走打車”。成都用戶通過滴滴APP不僅可以選擇滴滴提供的快車、專車、拼車等出行服務,還可以選擇第三方平臺秒走打車提供的經濟型出行服務。

“秒走打車”是今年4月由同城藝龍旗下“同程打車”更名而來。滴滴向燃財經(ID:rancaijing)表示,之所以選擇和秒走打車合作,是因為雙方具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此前用戶就可以在秒走打車的母公司同程網站上,在接送機等場景下預定滴滴快車。”

而滴滴選擇最先在成都試水該項目,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是一個“宣戰”,“成都是美團打車和高德打車上線聚合模式的城市之一,也是高德順風車上線的第一批城市裡的一個。”

都在做聚合,目的各不同

燃財經梳理髮現,在此之前,聚合打車模式已經在多個平臺上線。

滴滴為什麼也做起了聚合模式?

製圖 / 燃財經

已經是出行行業一家獨大的滴滴,為什麼要在此時選擇聚合打車模式,跟第三方合作?

滴滴迴應燃財經稱,其高峰期訂單較多,乘客打不到車的問題非常嚴重,接入第三方運力,可以緩解此類問題,提升用戶體驗。網約車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滴滴會通過多種形式探索行業發展,滿足用戶出行需求。

“在我看來,這一方面是滴滴為了更好地補充自己在高峰時期的運力,另一方面也是它擴大市場份額的一種手段。”易觀汽車出行行業分析師孫乃悅分析稱。

背後的原因是,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整個網約車市場政策趨嚴,倒逼一些不合規的營運車輛退出,所以高峰時期會出現一些運力上的不足。這也是美團等平臺上線打車業務的原因之一。

滴滴此番推出聚合打車模式,與美團、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上線聚合打車業務仍有不同。在孫乃悅看來,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去做這件事情,更多是為了獲取平臺流量,因為到了2017年以後,手機地圖業務增長見頂,需要其他的業務去做用戶;而美團上線打車業務,本質上是為了把流量聚合到自己的平臺,完善其本地生活服務;滴滴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擴大其在打車領域的市場份額。

“我覺得可以算是滴滴的一種防禦性的嘗試。”孫乃悅說。

儘管聚合模式的初衷是滿足乘客出行需求,但平臺如何保障第三方車輛的安全性?對此滴滴方面稱,司機、客服、安全保障都由秒走打車提供,相關的用戶協議會在其產品頁面有明確提示。

孫乃悅認為,在前期,聚合平臺的服務質量肯定要有一個磨合,“怎麼監管、完善接入方的服務體系,這是滴滴在新的嘗試中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長期來看聚合不是主流

各家打車平臺紛紛上馬聚合模式,但在孫乃悅看來,在未來3-5年內,整個出行行業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

“網約車這個市場的競爭壁壘,一個是用戶流量,一個是合規司機的數量,第三點就是大數據。”孫乃悅說。用戶和司機,兩個因素相輔相成,一方流失必然導致另一方的流失;而大數據指的是平臺上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叫車的人是高峰期,有了這些數據,平臺可以提前預判,提前調度車輛。

“滴滴在這幾方面,有非常大的優勢,後進入者是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跟上的,所以我覺得頭部平臺的地位不會變。”她稱。

另外一點,上線聚合模式本身對滴滴也有益處。愛分析高級分析師劉馥亮告訴燃財經,當聚合模式在未來形成一定的規模後,對平臺的盈利有很大幫助。

滴滴為什麼也做起了聚合模式?

圖 / 視覺中國

本質上,聚合模式是輕資產平臺打法,通過流量和用戶的規模優勢,來促成平臺供應商成交,並從中獲得佣金提成。對於現有超級流量平臺來說,投資不多但毛利潤率很高,同時還能增加用戶價值,可謂是一舉多得。

長期來講,聚合不會成為打車行業的主流。“像滴滴、首汽約車、曹操出行這樣的平臺,他們肯定還是希望把核心競爭力,包括合規司機、合規車輛這樣一些因素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孫乃悅說。

面對滴滴的新動作,高德顯得頗為鎮定。在回覆燃財經時,高德稱,易行作為一站式的公共出行服務平臺,歡迎所有合作伙伴接入,不與合作伙伴爭利。打車市場需求容量非常大,我們樂見更多企業加入進來,共同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