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工匠”提名獎獲得者魯海林

雕塑 建築 木雕 文物 臨夏聲音 2017-06-18

磚木之上舞天工——記臨夏州首屆“河州工匠”提名獎獲得者魯海林

臨夏是中華民族黃河古文化的發祥地和傳播地之一,在五千年燦爛輝煌的黃河古文化中,臨夏的古建築一向為人們所稱道,它體現了當地歷史、文化、經濟以及對外交往的發展印跡,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一代代河州工匠,以不同的方式,傳承和發揚著厚重的臨夏古建築文化。在臨夏縣就有一位古建築工藝師魯海林,他用三十多年的從藝生涯,與古建築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者見到魯海林的時候,他正伏在辦公桌上繪製一幅古建築平面圖,桌上堆滿了各種各樣已完成的設計圖紙。圖紙上一條條飽含古典元素的精細線條,經他的巧手繪製,散發出來一種獨特的古典韻味。

“河州工匠”提名獎獲得者魯海林

魯海林

魯海林是土生土長的臨夏縣北塬人,初中畢業後迫於生計,做了一名木匠,走村串戶蓋房做傢俱。“18歲那年,我有幸拜了永靖白塔寺川古建營造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胥德輝、胥恆通叔侄為師,得益於恩師的精心傳授,一做就是三十多年。”提及往事,魯海林向記者娓娓道來……

魯海林在師傅的引導下,逐漸對古典建築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僅憑著年幼時自學來的一點繪畫基礎,拿起了刻刀,開始了他古建築工藝師的生涯。

1988年起,他隨永靖縣古典建築公司參與臨夏大拱北、敦煌上中下寺月牙閣、蘭州白雲觀等多項古典建築的維修承建工作。

沒過幾年,他開始慢慢嘗試獨自承建各類古建築。2006年成立了臨夏州永隆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古典建築一處,北上遼寧承建福壽宮,西進青海湟源重建丹噶爾古城,設計承建了湟源北極山八角亭、墩墩山山神閣、文廟影壁、將軍府、龍王廟等古建築群。

三十多年的時間,常年露宿險峰崖邊,雕磚立木,修亭臺樓閣,建府邸廟宇、立牌坊影壁。他掌握了大木作、磚作、石作、瓦作、泥塑、彩繪等工匠本領,精通臨夏磚雕、古建營造的各種技藝,擅長磚木雕及傳統古建木作工程設計。

2010年,魯海林籌資創建了臨夏縣祥泰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佔地35畝,固定資產1800多萬元,現擁有高級工程師4名,民間傳統工藝師7名,專業雕刻技師56名,各類技術工人186名。公司磚木雕產品獲得中國·臨夏——馬來西亞·吉蘭丹州民族用品展示金獎等多項殊榮。他讓臨夏磚雕及臨夏白塔寺古建營造技藝得以傳承,也給常年奔波在外的同行們創造了一個就近就業致富的門路。

為應對古建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讓公司在不斷創新中求生存、求發展。他招才納賢,大膽開拓,挖掘民間工藝,廣泛借鑑各種古建技藝,把傳統的木雕、磚雕、石雕、彩繪藝術與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結合起來,設計承建的雙城大廟山萬聖閣、土橋鎮牌坊門已成為地標性建築。承建的百益集團民俗院、臨夏回鄉風情園、北塬錢家塬頭觀光公園等仿古建築群,古樸典雅、粗獷大氣、工藝精湛,既有陽剛之氣,又有俊秀之美。

在工廠車間裡,面對一塊普通的木板,他右手拿著一把刻刀,在左手的助推下,完成一連串熟練的動作後雕刻出一幅精美的圖案。在他看來,臨夏古建築中的每一個窗格、每一面牆、每一個屋簷都融合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建築美學,是有靈魂、有獨特韻味的建築設計,堪稱古代建築藝術的集錦。因此,在每一次的古建築建設中,他都精雕細琢,力求盡善盡美。

2008年他創作的磚雕作品“三英戰呂布”獲得了首屆臨夏磚雕評比“銅獎”;2013年創作的木雕作品《一路連科》獲得第八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民間藝術品“銀獎”;2011年他被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委員會授予“中國古建築營造工藝大師”稱號;2015年,任臨夏縣職業技術學校磚木雕刻實訓基地磚木雕藝術設計指導師。

魯海林對記者說:“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不斷的摸索、創新,只有這樣我們的工藝才跟得上時代的節奏。多培養出這方面的人才,把臨夏古建築工藝傳承下去是我的責任。”

三十年如一日,作為一名匠人,魯海林一直以來把古建築和臨夏磚雕藝術的傳承當作一種責任,正是這份責任和堅守,成就了今天的榮譽,也實現了他的夢想。


來源:民族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