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瞭解,經過長久的發展,傳統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分割,小的電子商務公司很難立足。而生鮮電商市場尚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尚未形成行業巨頭,有利於初創公司的發展,但在目前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生鮮產品的年銷售交易額達到近萬億元。但是由於產供銷渠道複雜,運輸線路規劃不合理以及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肉類、水果的貨損率高達30%,而美國的生鮮產品貨損率只有3%。

事實上,生鮮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O2O生鮮電商是目前最為成功的解決同城物流配送問題的最佳方式。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平臺接受社區消費者訂購的產品訂單,將產品從簽約農場基地直接運輸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對各類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之後,送往各大線下社區便利門店,再由承擔配送業務的社區便利店委派派送員送貨上門至消費者。

生鮮電商的普及,免去了消費者東奔西跑的不便,而只需手機上安裝一個APP,即可讓食材“隨叫隨到”,對於生鮮電商繁榮的背後物流是重點,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冷鏈物流支持,而這些都是平臺龐大的成本支出。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速度,其專業性和複雜性遠高於常溫物流。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傳統電商物流,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即時配送面臨較大考驗。

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保持50%以上,成為中國消費者菜籃子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用戶的消費升級將進一步促進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形成“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供應鏈”的拓展趨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瞭解,經過長久的發展,傳統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分割,小的電子商務公司很難立足。而生鮮電商市場尚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尚未形成行業巨頭,有利於初創公司的發展,但在目前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生鮮產品的年銷售交易額達到近萬億元。但是由於產供銷渠道複雜,運輸線路規劃不合理以及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肉類、水果的貨損率高達30%,而美國的生鮮產品貨損率只有3%。

事實上,生鮮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O2O生鮮電商是目前最為成功的解決同城物流配送問題的最佳方式。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平臺接受社區消費者訂購的產品訂單,將產品從簽約農場基地直接運輸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對各類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之後,送往各大線下社區便利門店,再由承擔配送業務的社區便利店委派派送員送貨上門至消費者。

生鮮電商的普及,免去了消費者東奔西跑的不便,而只需手機上安裝一個APP,即可讓食材“隨叫隨到”,對於生鮮電商繁榮的背後物流是重點,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冷鏈物流支持,而這些都是平臺龐大的成本支出。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速度,其專業性和複雜性遠高於常溫物流。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傳統電商物流,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即時配送面臨較大考驗。

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保持50%以上,成為中國消費者菜籃子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用戶的消費升級將進一步促進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形成“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供應鏈”的拓展趨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瞭解,經過長久的發展,傳統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分割,小的電子商務公司很難立足。而生鮮電商市場尚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尚未形成行業巨頭,有利於初創公司的發展,但在目前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生鮮產品的年銷售交易額達到近萬億元。但是由於產供銷渠道複雜,運輸線路規劃不合理以及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肉類、水果的貨損率高達30%,而美國的生鮮產品貨損率只有3%。

事實上,生鮮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O2O生鮮電商是目前最為成功的解決同城物流配送問題的最佳方式。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平臺接受社區消費者訂購的產品訂單,將產品從簽約農場基地直接運輸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對各類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之後,送往各大線下社區便利門店,再由承擔配送業務的社區便利店委派派送員送貨上門至消費者。

生鮮電商的普及,免去了消費者東奔西跑的不便,而只需手機上安裝一個APP,即可讓食材“隨叫隨到”,對於生鮮電商繁榮的背後物流是重點,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冷鏈物流支持,而這些都是平臺龐大的成本支出。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速度,其專業性和複雜性遠高於常溫物流。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傳統電商物流,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即時配送面臨較大考驗。

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保持50%以上,成為中國消費者菜籃子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用戶的消費升級將進一步促進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形成“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供應鏈”的拓展趨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瞭解,經過長久的發展,傳統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分割,小的電子商務公司很難立足。而生鮮電商市場尚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尚未形成行業巨頭,有利於初創公司的發展,但在目前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生鮮產品的年銷售交易額達到近萬億元。但是由於產供銷渠道複雜,運輸線路規劃不合理以及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肉類、水果的貨損率高達30%,而美國的生鮮產品貨損率只有3%。

事實上,生鮮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O2O生鮮電商是目前最為成功的解決同城物流配送問題的最佳方式。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平臺接受社區消費者訂購的產品訂單,將產品從簽約農場基地直接運輸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對各類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之後,送往各大線下社區便利門店,再由承擔配送業務的社區便利店委派派送員送貨上門至消費者。

生鮮電商的普及,免去了消費者東奔西跑的不便,而只需手機上安裝一個APP,即可讓食材“隨叫隨到”,對於生鮮電商繁榮的背後物流是重點,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冷鏈物流支持,而這些都是平臺龐大的成本支出。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速度,其專業性和複雜性遠高於常溫物流。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傳統電商物流,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即時配送面臨較大考驗。

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保持50%以上,成為中國消費者菜籃子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用戶的消費升級將進一步促進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形成“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供應鏈”的拓展趨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訂閱:cien_offical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瞭解,經過長久的發展,傳統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分割,小的電子商務公司很難立足。而生鮮電商市場尚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尚未形成行業巨頭,有利於初創公司的發展,但在目前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生鮮產品的年銷售交易額達到近萬億元。但是由於產供銷渠道複雜,運輸線路規劃不合理以及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肉類、水果的貨損率高達30%,而美國的生鮮產品貨損率只有3%。

事實上,生鮮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O2O生鮮電商是目前最為成功的解決同城物流配送問題的最佳方式。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平臺接受社區消費者訂購的產品訂單,將產品從簽約農場基地直接運輸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對各類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之後,送往各大線下社區便利門店,再由承擔配送業務的社區便利店委派派送員送貨上門至消費者。

生鮮電商的普及,免去了消費者東奔西跑的不便,而只需手機上安裝一個APP,即可讓食材“隨叫隨到”,對於生鮮電商繁榮的背後物流是重點,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冷鏈物流支持,而這些都是平臺龐大的成本支出。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速度,其專業性和複雜性遠高於常溫物流。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傳統電商物流,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即時配送面臨較大考驗。

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保持50%以上,成為中國消費者菜籃子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用戶的消費升級將進一步促進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形成“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供應鏈”的拓展趨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訂閱:cien_offical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

摘要:近些年來爆發式的增加,使得生鮮電商暴露出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是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盲目擴張的同時還是應該加強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相應的監管。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近日,全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燒烤模式”,氣溫的升高,勢必會加劇生鮮產品的損耗,導致菜品新鮮質量大幅下降,令不少用戶體驗感下降。

“捨命狂追”的生鮮市場今年卻又突然熱鬧了起來,首家1000餘平的盒馬菜場已經在上海開業,蘇寧、美團等平臺也已經悄悄上線,“互聯網+買菜”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大量的資本的湧入讓原本與互聯網不沾邊的“菜市場”遭到了圍剿,“互聯網+買菜”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據瞭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便利性”、“品種”都在“價格”之上,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內送達,新零售生鮮行業迅速成長,對於年輕人而言,買菜在線化已成為了趨勢。但是,“互聯網+買菜”近日被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物流時效存質疑。

事實上,2012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期,標誌性時間就是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佈局,而生鮮市場也被捧為億萬級規模的市場,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生鮮市場,加速產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80、90後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導以及懶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外就餐,或者在互聯網上購買生鮮半成品、成品,降低時間成本,但是近些年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加,在產品儲藏,冷鏈運輸,配送等方面還是缺乏相應的監管。

1

電商殘酷 生鮮蕭條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迅速發展,消費雖然升級,但是食品安全質量糾紛、食品安全難保障、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誘導”消費、商家久未發貨等問題所引發供應商、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主體責任問題愈演愈烈。

據瞭解,生鮮新零售玩家逐步放慢了腳步,2017年,首次被爆料因食材不合格或不新鮮、包裝不環保等問題出現了風波。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甚至還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高管離職等不少問題,而這些因素匯聚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還未成熟的生鮮電商。

數據顯示,盒馬鮮生30個月進入20城,開出160家門店,背後阿里的投入在百億級別。公司財報顯示,盒馬的業務拓展令阿里成本劇增,利潤率也被拉低。目前,僅有上海金橋店等少數盈利。

事實上,盒馬開始“填坑”,眾多跟隨者也被持續虧損拖累,明顯扛不住。美團小象生鮮連關五家,僅剩兩處門店支撐。永輝超級物種三年虧了十個億,因拖累永輝整體盈利表現被分拆獨立,上海首家門店近期也被關閉。

可想而知,在面對傳統生鮮市場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以做到贏家通吃的局面,在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門店網點,應該是周邊顧客消費能力強、周邊市場滲透率低,且用戶的選擇餘地並不大,而經歷了早期的大規模擴張後,各種賣場已經網點充斥城市,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事實上,生鮮領域一直被電商行業譽為“最後一片藍海”,各路玩家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爭奪戰,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盲目地大肆擴張,搶佔市場份額,盲目地擴張迎來的卻是低盈利之痛以及缺乏質量把控產品出現問題,而各大電商平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瞭解,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等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品檢出農藥殘留等問題被點名整改。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盒2只裝美國新奇士檸檬,一隻開盒時拿到手裡發現一頭嚴重發黴腐爛,並粘到手上。而不少消費者也反映部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在取消訂單上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方面也無法得到解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

生鮮電商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由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低滲透”特點,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行業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1-2年,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包括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C端消費者配送在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是企業角逐後勝出的關鍵。整體來看,生鮮O2O行業還處於“春秋時期”,經歷了部分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的倒閉或併購,行業競爭會進入下一階段曹磊補充道。

2

行業競爭 持續升級

衣食住行是構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民以食為天,尤其是現在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生鮮電商在2016-2017年經歷了洗牌期,但隨著巨頭入局,對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以及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2018-2020年的行業增速分別為41.2%、39.9%和36.3%。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規模將達到7054.2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據瞭解,經過長久的發展,傳統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分割,小的電子商務公司很難立足。而生鮮電商市場尚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尚未形成行業巨頭,有利於初創公司的發展,但在目前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生鮮產品的年銷售交易額達到近萬億元。但是由於產供銷渠道複雜,運輸線路規劃不合理以及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肉類、水果的貨損率高達30%,而美國的生鮮產品貨損率只有3%。

事實上,生鮮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O2O生鮮電商是目前最為成功的解決同城物流配送問題的最佳方式。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平臺接受社區消費者訂購的產品訂單,將產品從簽約農場基地直接運輸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對各類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之後,送往各大線下社區便利門店,再由承擔配送業務的社區便利店委派派送員送貨上門至消費者。

生鮮電商的普及,免去了消費者東奔西跑的不便,而只需手機上安裝一個APP,即可讓食材“隨叫隨到”,對於生鮮電商繁榮的背後物流是重點,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冷鏈物流支持,而這些都是平臺龐大的成本支出。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速度,其專業性和複雜性遠高於常溫物流。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傳統電商物流,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即時配送面臨較大考驗。

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保持50%以上,成為中國消費者菜籃子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用戶的消費升級將進一步促進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形成“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供應鏈”的拓展趨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訂閱:cien_offical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產業觀察 |“生鮮不鮮”互聯網買菜告別野蠻生長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