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賢明:共享經濟何時告別野蠻生長?'

經濟 自行車 投資 騎行 金融界 2019-08-09
"

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以共享經濟為重要代表的新經濟,開始成為我國重要的增長動力。在新經濟中,我國共享經濟發展尤其迅速。《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的市場交易額接近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1.6%;而且未來三年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由此將發揮穩就業和促消費等方面的巨大潛力。

任何新業態的興起,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都不可避免地帶來各種新挑戰。共享經濟在經濟生活中也面臨著相關的挑戰,突出表現在一些業態的資源密集投入與實際需求明顯脫鉤,資源配置低下。比如,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為160.4萬次,平均日週轉率僅為1.1次/輛,相當於在京投放的單車每輛每天只被使用了1.1次,周均活躍車輛也僅佔三成,車輛投放總量嚴重過剩。曾經常見於街頭的共享單車小藍、酷騎相繼停運,超過數百萬輛單車淪為殭屍車。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盤活資源、整合配置、提升效率。如果一個新業態在資源利用上的效率還不及傳統業態,那麼這個業態的發展一定不可持續。從資本角度看,資本在風口投入,對業態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大量資金回報率低下,將帶來巨大的試錯成本。因此,從共享單車的案例可以看出,任何新業態的發展,都不是無市場邊界的,都不可能無限擴張。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內邏輯,也不符合產業發展的自身規律。

應當說,共享經濟的發展,仍有巨大空間。但共享經濟的發展,不能是前幾年那種野蠻生長的態勢,而應該是基於市場需求的良性發展,是真正解決市場痛點的發展。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需要發揮產業調控與市場監管的作用。

首先,在產業發展空間上,個體理性不等於集體理性,資本過度密集投入並不意味著資源最優配置。對此,相關部門需要有一個宏觀趨勢把握,在尊重市場主體投資意願的同時,通過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加強行業指導與溝通等方式,減少市場主體投資的盲目性;應該是科學規劃和市場投放相結合,使共享經濟的發展試錯成本儘可能最低。

其次,共享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彌補其外部成本,比如共享單車的日常運營佔用了城市公共資源;共享單車報廢后佔用土地資源併產生固體廢物。這就需要在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加強對新業態的事中事後監管,尤其是有效應對這類外部性的問題。

再次,共享經濟企業在日常運行中如何進行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還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問題。比如,有的經營模式打著共享經濟,卻主要通過租金資金池來盈利,形成了一種異化的模式。這不僅對共享經濟自身不利,而且有可能引發某些風險。從實踐看,有的地區監管空白和有的地區監管過度同時並存,用舊制度監管新業態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就需要把握共享經濟的特徵,加快完善相關利益方的權利、責任的劃分、界定、保護。由此形成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