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假貨被淘寶關了店鋪,這些賣家居然到阿里園區“拼命”

最近,阿里巴巴攤上的一件事,讓所有痛恨假貨的人再次咬牙切齒。

4月25日下午,十幾個淘寶賣家怒氣衝衝的跑到阿里巴巴濱江園區鬧事,一群人來勢洶洶,氣焰囂張的非要討個說法,原因是他們的店鋪因為涉及售假侵權而被淘寶關閉。涉事的店鋪共有7家,其中6家涉及售假侵權。

如此明目張膽的跑到人家家門口“撕”,可見阿里的打假真真是動了他們的利益,切了他們的命脈。那麼,阿里打假做了哪些事,讓這些假貨從業者如此痛恨?

數據披露,在線下打擊上,2016 年阿里巴巴協助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880名;搗毀涉假窩點1419 個;破獲案件涉案總金額超 30 億元,相當於2015年的兩倍。在品牌合作上,2016 年主動攔截刪除的商品量是同期權利人投訴刪除商品量的26倍。換句話說,在品牌權利投訴刪除每條疑似侵權信息前,阿里巴巴早已主動刪除了26條。僅是神祕抽檢一項,2016 年就投入超8700萬元。

此外,阿里巴巴聯手螞蟻金服發佈“六大追殺手段”,除了原有的平臺終身禁止准入、協助公安破案、起訴售假店鋪 3 大手段之外,還新增了芝麻信用降分、禁止使用信貸產品、花唄和借唄等手段,可以說是傾其所有,用盡一切手段攔截追殺製售假分子。

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在過去一年,我們緊密圍繞‘追殺’和‘共治’兩個關鍵詞,窮盡一切手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朋友多多的、讓敵人少少的。”

尤其最近半年來,阿里花大力氣,在打假領域做了10件大事,讓全世界都看到了阿里打假的決心和力度。

賣假貨被淘寶關了店鋪,這些賣家居然到阿里園區“拼命”

阿里在這場打假戰役中強硬的態度和手段,讓它變成了製假售假人員的眼中釘。於是,就有了被查假貨商家上門“討伐”的一幕。

阿里非常清楚,打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和全社會的聯動。所以,阿里巴巴與越來越多的公安、工商、質檢等執法機關聯動,將線下專案打擊進入常態化,同時還倡議成立了全球首個大數據打假聯盟。

在世界範圍,2017年1月24日,阿里巴巴領銜Dulux、LV、資生堂、安利、福特、保樂力加、小米、華為、瑪氏、索尼、三星、施華洛世奇、Burberry、佳能等20家全球企業發起“大數據打假聯盟”,以最先進的打假能力和總營收超加拿大GDP的抱團實力,共建全球打假生態。

然而假貨屢打不盡有兩大原因,一是市場監管不到位,盲區多,死角多;二是即便製售假活動被發現,懲治力度太小,根本無法震懾製售假分子,加之消費群體作壁上觀,打假成了企業或執法部門的差事,於是“中國式”打假一直封停在“套路”上。

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個2000人的專職打假隊伍,年均投入超10億元,2016年共排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超5萬元起刑點的製售假線索,而目前通過公開信息能夠確認已經有刑事判決結果的僅33例。

賣假貨被淘寶關了店鋪,這些賣家居然到阿里園區“拼命”

於是,今年3月阿里向全社會發出了“像抓酒駕那樣打假”的呼籲,並提出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加大懲戒力度,建立企業信用系統讓假貨逐漸減少的方法,這迅速得到了社會輿論的熱烈討論和各方人士的點贊支持。

賣假貨被淘寶關了店鋪,這些賣家居然到阿里園區“拼命”

馬雲也親自發聲,表明阿里處理假貨問題的決心。幾個月才發一條微博的馬雲,專門發佈的一篇《致兩會代表委員們:像治理酒駕那樣治理假貨》長微博,短短數小時即獲得10萬網友點贊。除了各界的齊聲點贊,央視和央廣等央媒也不約而同地發聲,對馬雲的倡議表示支持。

賣假貨被淘寶關了店鋪,這些賣家居然到阿里園區“拼命”

馬雲表示,假貨之禍,橫行中國數十年,特別是在中國農村市場更是觸目驚心。阿里巴巴每天如同在“上甘嶺”戰鬥在第一線,儘管艱難,但推動自己不斷進步,已經從網上打到了網下,一定會鬥爭到最後一分鐘。雖然打假難度極大,但是阿里還是盡最大努力將假貨隔絕在平臺之外。

打假之路,任重道遠,必須加大對製假售假行為的處罰和打擊力度,向假貨痛下殺手。在這方面,有著十年打假經驗的阿里,一直都致力於與全社會共享其在打假方面的能力、技術和資源,“與全世界打假者戰鬥在一起”,直到最終“天下無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