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教育主題的探討與思考,嚴肅又活潑,顯然是《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2、表現“父子情”,情感夠動人

但我個人最為受觸動的,卻仍然是片中表現的“父子情”。

儘管《銀河補習班》探討的主題是教育,但其故事線卻更偏向於勾勒一對父子在歲月變遷中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都歸於溫暖與感動,足以令觀眾淚目。

實際上,銀幕上勾勒父子情的作品並不算少。在我個人的觀影記憶裡,《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克萊默夫婦》、《大魚》、《鐵甲鋼拳》、《阿郎的故事》等電影都曾因為包含了對“父子情”的表達而令我大為感動,留下了難忘的觀看印象。它們或溫柔樂觀,或剛毅堅強,或極其現實,或充滿想象,但在表達父子親情方面,都有著觸人心絃的情感表達。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教育主題的探討與思考,嚴肅又活潑,顯然是《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2、表現“父子情”,情感夠動人

但我個人最為受觸動的,卻仍然是片中表現的“父子情”。

儘管《銀河補習班》探討的主題是教育,但其故事線卻更偏向於勾勒一對父子在歲月變遷中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都歸於溫暖與感動,足以令觀眾淚目。

實際上,銀幕上勾勒父子情的作品並不算少。在我個人的觀影記憶裡,《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克萊默夫婦》、《大魚》、《鐵甲鋼拳》、《阿郎的故事》等電影都曾因為包含了對“父子情”的表達而令我大為感動,留下了難忘的觀看印象。它們或溫柔樂觀,或剛毅堅強,或極其現實,或充滿想象,但在表達父子親情方面,都有著觸人心絃的情感表達。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這讓我對於“父子情”的電影有一個相對個人化的偏見:我總覺得,“父子情”電影想要做好,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上的跌宕起伏,而是“情感上的真摯”。

坦白講,最初聽聞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想要拍攝一部反映父子情的電影時,我也跟大多數觀眾一樣不太看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之前合作的兩部作品口碑不佳,難免有些“這對組合難出好作品”的偏見印象;另一方面則是,現實當中我們所理解的“父子情”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往往顯得“含蓄”、“沉默”甚至“冰冷”,所以想要表現好“父子情”,其實是有難度的,不單單需要真摯的情感表達,還得打破一些傳統思維。

而在看《銀河補習班》正片時,我以及身旁坐著的其他觀眾,都數度抹淚。大家淚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影片在描繪“父子情”的過程中,處理得溫暖、樸實且接地氣。無論是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堅定鼓勵,還是他為保護兒子而直面拳腳,亦或是他在多年之後與兒子的和解,都能給觀眾帶來觸及內心的感動。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教育主題的探討與思考,嚴肅又活潑,顯然是《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2、表現“父子情”,情感夠動人

但我個人最為受觸動的,卻仍然是片中表現的“父子情”。

儘管《銀河補習班》探討的主題是教育,但其故事線卻更偏向於勾勒一對父子在歲月變遷中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都歸於溫暖與感動,足以令觀眾淚目。

實際上,銀幕上勾勒父子情的作品並不算少。在我個人的觀影記憶裡,《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克萊默夫婦》、《大魚》、《鐵甲鋼拳》、《阿郎的故事》等電影都曾因為包含了對“父子情”的表達而令我大為感動,留下了難忘的觀看印象。它們或溫柔樂觀,或剛毅堅強,或極其現實,或充滿想象,但在表達父子親情方面,都有著觸人心絃的情感表達。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這讓我對於“父子情”的電影有一個相對個人化的偏見:我總覺得,“父子情”電影想要做好,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上的跌宕起伏,而是“情感上的真摯”。

坦白講,最初聽聞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想要拍攝一部反映父子情的電影時,我也跟大多數觀眾一樣不太看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之前合作的兩部作品口碑不佳,難免有些“這對組合難出好作品”的偏見印象;另一方面則是,現實當中我們所理解的“父子情”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往往顯得“含蓄”、“沉默”甚至“冰冷”,所以想要表現好“父子情”,其實是有難度的,不單單需要真摯的情感表達,還得打破一些傳統思維。

而在看《銀河補習班》正片時,我以及身旁坐著的其他觀眾,都數度抹淚。大家淚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影片在描繪“父子情”的過程中,處理得溫暖、樸實且接地氣。無論是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堅定鼓勵,還是他為保護兒子而直面拳腳,亦或是他在多年之後與兒子的和解,都能給觀眾帶來觸及內心的感動。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有兩場戲印象格外深刻:一場是馬皓文站在堤壩上面對力量凶猛的洪水,不顧一切地用喇叭跟不確定是否還活著的兒子說話,鼓勵他自己想逃生的辦法。那聲嘶力竭的樣子,是一個心中有愛的父親的樣子,結合這場戲的氛圍,緊張又溫暖;另一場則是馬皓文默默站在沙漠上關注著兒子馬飛的航天壯舉,既有親情的關聯,又有情感的和解,很樸素的場面,卻有著無需多言的、很純粹的父子親情。

影片的淚點設置得真摯但又不刻意煽情,是國產電影拍攝“父子情”的一種進步。但真正令我覺得影片極具可看性與期待值的,是它對傳統父子關係表現的突破:它打破了傳統父子關係中的那份“權威”,實現了父子間的平等,讓馬皓文與馬飛這對父子不再侷限於含蓄或冰冷的關係當中,而是擁有了信任、鼓勵、守護、陪伴、尊重、自由等積極內容,使得父子兩人有了彼此成長與和解的動人時刻!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教育主題的探討與思考,嚴肅又活潑,顯然是《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2、表現“父子情”,情感夠動人

但我個人最為受觸動的,卻仍然是片中表現的“父子情”。

儘管《銀河補習班》探討的主題是教育,但其故事線卻更偏向於勾勒一對父子在歲月變遷中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都歸於溫暖與感動,足以令觀眾淚目。

實際上,銀幕上勾勒父子情的作品並不算少。在我個人的觀影記憶裡,《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克萊默夫婦》、《大魚》、《鐵甲鋼拳》、《阿郎的故事》等電影都曾因為包含了對“父子情”的表達而令我大為感動,留下了難忘的觀看印象。它們或溫柔樂觀,或剛毅堅強,或極其現實,或充滿想象,但在表達父子親情方面,都有著觸人心絃的情感表達。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這讓我對於“父子情”的電影有一個相對個人化的偏見:我總覺得,“父子情”電影想要做好,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上的跌宕起伏,而是“情感上的真摯”。

坦白講,最初聽聞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想要拍攝一部反映父子情的電影時,我也跟大多數觀眾一樣不太看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之前合作的兩部作品口碑不佳,難免有些“這對組合難出好作品”的偏見印象;另一方面則是,現實當中我們所理解的“父子情”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往往顯得“含蓄”、“沉默”甚至“冰冷”,所以想要表現好“父子情”,其實是有難度的,不單單需要真摯的情感表達,還得打破一些傳統思維。

而在看《銀河補習班》正片時,我以及身旁坐著的其他觀眾,都數度抹淚。大家淚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影片在描繪“父子情”的過程中,處理得溫暖、樸實且接地氣。無論是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堅定鼓勵,還是他為保護兒子而直面拳腳,亦或是他在多年之後與兒子的和解,都能給觀眾帶來觸及內心的感動。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有兩場戲印象格外深刻:一場是馬皓文站在堤壩上面對力量凶猛的洪水,不顧一切地用喇叭跟不確定是否還活著的兒子說話,鼓勵他自己想逃生的辦法。那聲嘶力竭的樣子,是一個心中有愛的父親的樣子,結合這場戲的氛圍,緊張又溫暖;另一場則是馬皓文默默站在沙漠上關注著兒子馬飛的航天壯舉,既有親情的關聯,又有情感的和解,很樸素的場面,卻有著無需多言的、很純粹的父子親情。

影片的淚點設置得真摯但又不刻意煽情,是國產電影拍攝“父子情”的一種進步。但真正令我覺得影片極具可看性與期待值的,是它對傳統父子關係表現的突破:它打破了傳統父子關係中的那份“權威”,實現了父子間的平等,讓馬皓文與馬飛這對父子不再侷限於含蓄或冰冷的關係當中,而是擁有了信任、鼓勵、守護、陪伴、尊重、自由等積極內容,使得父子兩人有了彼此成長與和解的動人時刻!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父子情”的勾勒,讓《銀河補習班》具備了濃烈的催淚效果,如同一枚“催淚彈”,足以令觀眾淚目一場。尤其對於很多正面臨或經歷過與子女的相處的父母家長而言,片中的情感表達亦能引發共鳴。

3、喜劇與懷舊元素,有笑有回憶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補習班》此次是鄧超和俞白眉兩位聯合執導,很多觀眾因為他們的兩部前作(《分手大師》、《惡棍天使》)而不抱期望甚至先入為主地給予否定。但實際上,這次“不再隨意搞笑”的兩人,的確交出了一部有喜感、有淚點、有深度的作品,足以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

如前所述,《銀河補習班》是一部探討和思考了教育主題的現實主義作品。在傳遞人文關懷與拷問社會問題方面,它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而在故事內容方面,影片緊扣“教育”和“父子情”兩大主題,既能引發觀眾思考,又能盪漾情感共鳴。關鍵是,它還有喜劇和懷舊元素,在逗觀眾笑出聲的同時,還能勾起觀眾關於時代的集體回憶。

可以說,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這次確實成長了許多,使得這部新作也高於預期,並真真正正的值得期待。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教育主題的探討與思考,嚴肅又活潑,顯然是《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2、表現“父子情”,情感夠動人

但我個人最為受觸動的,卻仍然是片中表現的“父子情”。

儘管《銀河補習班》探討的主題是教育,但其故事線卻更偏向於勾勒一對父子在歲月變遷中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都歸於溫暖與感動,足以令觀眾淚目。

實際上,銀幕上勾勒父子情的作品並不算少。在我個人的觀影記憶裡,《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克萊默夫婦》、《大魚》、《鐵甲鋼拳》、《阿郎的故事》等電影都曾因為包含了對“父子情”的表達而令我大為感動,留下了難忘的觀看印象。它們或溫柔樂觀,或剛毅堅強,或極其現實,或充滿想象,但在表達父子親情方面,都有著觸人心絃的情感表達。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這讓我對於“父子情”的電影有一個相對個人化的偏見:我總覺得,“父子情”電影想要做好,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上的跌宕起伏,而是“情感上的真摯”。

坦白講,最初聽聞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想要拍攝一部反映父子情的電影時,我也跟大多數觀眾一樣不太看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之前合作的兩部作品口碑不佳,難免有些“這對組合難出好作品”的偏見印象;另一方面則是,現實當中我們所理解的“父子情”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往往顯得“含蓄”、“沉默”甚至“冰冷”,所以想要表現好“父子情”,其實是有難度的,不單單需要真摯的情感表達,還得打破一些傳統思維。

而在看《銀河補習班》正片時,我以及身旁坐著的其他觀眾,都數度抹淚。大家淚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影片在描繪“父子情”的過程中,處理得溫暖、樸實且接地氣。無論是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堅定鼓勵,還是他為保護兒子而直面拳腳,亦或是他在多年之後與兒子的和解,都能給觀眾帶來觸及內心的感動。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有兩場戲印象格外深刻:一場是馬皓文站在堤壩上面對力量凶猛的洪水,不顧一切地用喇叭跟不確定是否還活著的兒子說話,鼓勵他自己想逃生的辦法。那聲嘶力竭的樣子,是一個心中有愛的父親的樣子,結合這場戲的氛圍,緊張又溫暖;另一場則是馬皓文默默站在沙漠上關注著兒子馬飛的航天壯舉,既有親情的關聯,又有情感的和解,很樸素的場面,卻有著無需多言的、很純粹的父子親情。

影片的淚點設置得真摯但又不刻意煽情,是國產電影拍攝“父子情”的一種進步。但真正令我覺得影片極具可看性與期待值的,是它對傳統父子關係表現的突破:它打破了傳統父子關係中的那份“權威”,實現了父子間的平等,讓馬皓文與馬飛這對父子不再侷限於含蓄或冰冷的關係當中,而是擁有了信任、鼓勵、守護、陪伴、尊重、自由等積極內容,使得父子兩人有了彼此成長與和解的動人時刻!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父子情”的勾勒,讓《銀河補習班》具備了濃烈的催淚效果,如同一枚“催淚彈”,足以令觀眾淚目一場。尤其對於很多正面臨或經歷過與子女的相處的父母家長而言,片中的情感表達亦能引發共鳴。

3、喜劇與懷舊元素,有笑有回憶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補習班》此次是鄧超和俞白眉兩位聯合執導,很多觀眾因為他們的兩部前作(《分手大師》、《惡棍天使》)而不抱期望甚至先入為主地給予否定。但實際上,這次“不再隨意搞笑”的兩人,的確交出了一部有喜感、有淚點、有深度的作品,足以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

如前所述,《銀河補習班》是一部探討和思考了教育主題的現實主義作品。在傳遞人文關懷與拷問社會問題方面,它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而在故事內容方面,影片緊扣“教育”和“父子情”兩大主題,既能引發觀眾思考,又能盪漾情感共鳴。關鍵是,它還有喜劇和懷舊元素,在逗觀眾笑出聲的同時,還能勾起觀眾關於時代的集體回憶。

可以說,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這次確實成長了許多,使得這部新作也高於預期,並真真正正的值得期待。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演員方面,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張弛有度,體現了他良好的表演;分三個階段出演馬飛的演員白宇、小演員孫浠倫和馮澤昂,也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所擔當的表演任務;飾演馬飛“另一個爸爸”的演員樑超,貢獻了本片大部分笑點,表現堪稱精彩!

"

不得不說,鄧超和俞白眉這次搭檔創作的《銀河補習班》,真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錯。

1、探討教育主題,內核有意義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主題: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好的教育?

這是鄧超和俞白眉搭檔拍攝的新作品裡,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出乎意料”的核心表達。和以往類似《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題材的電影不一樣的是,《銀河補習班》沒有選擇以“老師”或“學生”為視角展開敘事,而是選擇了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在表現父子關係之餘,也著重探討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視角,影片在首映之後贏得了大量家長們的認可——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的現代,《銀河補習班》所探討的主題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與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原本是一個前途光明的工程設計師,因為替單位“背鍋”入獄,他的妻子選擇離婚,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教導主任一度想要責令他退學。重新迴歸社會的馬皓文試圖修補與兒子的關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懷揣航天員夢想的兒子,並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和鼓勵兒子的成長。

馬皓文的教育觀念是主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拘泥於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長。這恰恰和馬飛所在學校的教導主任(由老戲骨李建義飾演)所注重的“唯升學率觀念”相反,以致於馬皓文父子不得不和教導主任展開了觀念上的角力。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製造了影片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並由此觸發了關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大眾話題,足以引人深思併產生共鳴。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但這次鄧超和俞白眉比較明智的一個處理是,他們並沒有給“什麼是好的教育?”下定論,更沒有強行輸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在梳理不同的教育觀念之餘,將更多的選擇與理解交給了觀眾。影片雖然借馬皓文父子展示了“解放天性、給予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卻也並沒有全盤肯定“這就是好的教育”;同樣的,影片儘管有對教導主任那套“唯升學率論”進行了一定的批判,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進而讓觀眾透過電影去展開思考。裡頭強調了“和孩子平等共處”、“用愛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給束縛”、“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這般的理念,也不算絕對正確,但卻更為容易讓觀眾接受與認同。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教育主題的探討與思考,嚴肅又活潑,顯然是《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2、表現“父子情”,情感夠動人

但我個人最為受觸動的,卻仍然是片中表現的“父子情”。

儘管《銀河補習班》探討的主題是教育,但其故事線卻更偏向於勾勒一對父子在歲月變遷中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都歸於溫暖與感動,足以令觀眾淚目。

實際上,銀幕上勾勒父子情的作品並不算少。在我個人的觀影記憶裡,《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克萊默夫婦》、《大魚》、《鐵甲鋼拳》、《阿郎的故事》等電影都曾因為包含了對“父子情”的表達而令我大為感動,留下了難忘的觀看印象。它們或溫柔樂觀,或剛毅堅強,或極其現實,或充滿想象,但在表達父子親情方面,都有著觸人心絃的情感表達。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這讓我對於“父子情”的電影有一個相對個人化的偏見:我總覺得,“父子情”電影想要做好,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上的跌宕起伏,而是“情感上的真摯”。

坦白講,最初聽聞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想要拍攝一部反映父子情的電影時,我也跟大多數觀眾一樣不太看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之前合作的兩部作品口碑不佳,難免有些“這對組合難出好作品”的偏見印象;另一方面則是,現實當中我們所理解的“父子情”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往往顯得“含蓄”、“沉默”甚至“冰冷”,所以想要表現好“父子情”,其實是有難度的,不單單需要真摯的情感表達,還得打破一些傳統思維。

而在看《銀河補習班》正片時,我以及身旁坐著的其他觀眾,都數度抹淚。大家淚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影片在描繪“父子情”的過程中,處理得溫暖、樸實且接地氣。無論是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堅定鼓勵,還是他為保護兒子而直面拳腳,亦或是他在多年之後與兒子的和解,都能給觀眾帶來觸及內心的感動。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有兩場戲印象格外深刻:一場是馬皓文站在堤壩上面對力量凶猛的洪水,不顧一切地用喇叭跟不確定是否還活著的兒子說話,鼓勵他自己想逃生的辦法。那聲嘶力竭的樣子,是一個心中有愛的父親的樣子,結合這場戲的氛圍,緊張又溫暖;另一場則是馬皓文默默站在沙漠上關注著兒子馬飛的航天壯舉,既有親情的關聯,又有情感的和解,很樸素的場面,卻有著無需多言的、很純粹的父子親情。

影片的淚點設置得真摯但又不刻意煽情,是國產電影拍攝“父子情”的一種進步。但真正令我覺得影片極具可看性與期待值的,是它對傳統父子關係表現的突破:它打破了傳統父子關係中的那份“權威”,實現了父子間的平等,讓馬皓文與馬飛這對父子不再侷限於含蓄或冰冷的關係當中,而是擁有了信任、鼓勵、守護、陪伴、尊重、自由等積極內容,使得父子兩人有了彼此成長與和解的動人時刻!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對“父子情”的勾勒,讓《銀河補習班》具備了濃烈的催淚效果,如同一枚“催淚彈”,足以令觀眾淚目一場。尤其對於很多正面臨或經歷過與子女的相處的父母家長而言,片中的情感表達亦能引發共鳴。

3、喜劇與懷舊元素,有笑有回憶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補習班》此次是鄧超和俞白眉兩位聯合執導,很多觀眾因為他們的兩部前作(《分手大師》、《惡棍天使》)而不抱期望甚至先入為主地給予否定。但實際上,這次“不再隨意搞笑”的兩人,的確交出了一部有喜感、有淚點、有深度的作品,足以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

如前所述,《銀河補習班》是一部探討和思考了教育主題的現實主義作品。在傳遞人文關懷與拷問社會問題方面,它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而在故事內容方面,影片緊扣“教育”和“父子情”兩大主題,既能引發觀眾思考,又能盪漾情感共鳴。關鍵是,它還有喜劇和懷舊元素,在逗觀眾笑出聲的同時,還能勾起觀眾關於時代的集體回憶。

可以說,鄧超和俞白眉兩位導演這次確實成長了許多,使得這部新作也高於預期,並真真正正的值得期待。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演員方面,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張弛有度,體現了他良好的表演;分三個階段出演馬飛的演員白宇、小演員孫浠倫和馮澤昂,也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所擔當的表演任務;飾演馬飛“另一個爸爸”的演員樑超,貢獻了本片大部分笑點,表現堪稱精彩!

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到底好在哪裡?

其實對於很多觀眾而言,片中融入在故事與人物背景裡的“時代記憶”,會製造很多的感慨。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1997年的香港迴歸、1998年的洪水,每一段集體記憶的表現,都能勾起觀眾的回憶。那首熟悉的《亞洲雄風》,那首《走四方》,那首《快樂老家》,以及一些極富年代感的道具與場景佈置,都能很好的滿足觀眾的懷舊心緒。

整體而言,《銀河補習班》有引人深思的教育主題的探討,有催人淚下的“父子情”的表達,也有喜劇笑點的設計與集體回憶的融入,令它有了很高的觀看價值。把它視為暑期檔首選,是值當的。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