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那麼姜維的復國計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蠱惑鍾會割地自立,勸說鍾會殺死跟隨自己伐蜀的曹魏將領,隨後姜維再找機會殺死鍾會。這樣一來曹魏的士兵群龍無首,蜀漢的士兵還有劉禪、姜維以及一批蜀漢軍官的統領。暫時的復國是很有可能的。不過這條計劃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是九死一生。其過程之凶險、目標之宏偉、覆亡之悲壯,足以令人震撼心神,即便這個復國計劃最終失敗,也無法掩蓋它的炫目光彩。

《華陽國志》:“(姜維)密書通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那麼姜維的復國計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蠱惑鍾會割地自立,勸說鍾會殺死跟隨自己伐蜀的曹魏將領,隨後姜維再找機會殺死鍾會。這樣一來曹魏的士兵群龍無首,蜀漢的士兵還有劉禪、姜維以及一批蜀漢軍官的統領。暫時的復國是很有可能的。不過這條計劃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是九死一生。其過程之凶險、目標之宏偉、覆亡之悲壯,足以令人震撼心神,即便這個復國計劃最終失敗,也無法掩蓋它的炫目光彩。

《華陽國志》:“(姜維)密書通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陸續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的“牛人”——衛瓘登場

滅蜀圖吳的鄧艾、割據自立的鐘會、計劃復國的姜維,他們都是做“大事”的“大人物”,但最後都死於衛瓘之手。相對於姜維、鄧艾、鍾會這些領兵的大佬,衛瓘可以說是缺兵少將,卻能夠憑藉自身的智慧,將三人的計劃(鄧艾雖然是鍾會搞掉的,但衛瓘是實行者)全盤搞亂,並且將他們一網打盡。可見衛瓘也是一個權謀上的高手。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說說衛瓘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平定“鍾會之亂”的絕妙手段。

衛瓘其人

衛瓘出身河東衛氏,文化世家。他的父親叫做衛覬,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也是曹魏老臣。在衛瓘十歲的時候,衛覬去世,但爵位和影響力還在;衛瓘本身“至孝過人”、“明識清允”,也算是清流名士。有這兩層原因,衛瓘的仕途不會太坎坷。在“魏滅蜀之戰”前,衛瓘官拜廷尉,位列九卿;在伐蜀時,衛瓘持節為監軍,直接掌控的兵力只有一千。

計收鄧艾

鍾會和鄧艾不合,把鄧艾搞到囚車裡面。但司馬昭的命令是一回事,執行命令是另一回事。鍾會讓衛瓘去收押鄧艾,如果鄧艾反抗殺死衛瓘,這樣既除掉衛瓘,又能加深鄧艾的罪責。衛瓘知道這項的危險性,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那麼姜維的復國計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蠱惑鍾會割地自立,勸說鍾會殺死跟隨自己伐蜀的曹魏將領,隨後姜維再找機會殺死鍾會。這樣一來曹魏的士兵群龍無首,蜀漢的士兵還有劉禪、姜維以及一批蜀漢軍官的統領。暫時的復國是很有可能的。不過這條計劃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是九死一生。其過程之凶險、目標之宏偉、覆亡之悲壯,足以令人震撼心神,即便這個復國計劃最終失敗,也無法掩蓋它的炫目光彩。

《華陽國志》:“(姜維)密書通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陸續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的“牛人”——衛瓘登場

滅蜀圖吳的鄧艾、割據自立的鐘會、計劃復國的姜維,他們都是做“大事”的“大人物”,但最後都死於衛瓘之手。相對於姜維、鄧艾、鍾會這些領兵的大佬,衛瓘可以說是缺兵少將,卻能夠憑藉自身的智慧,將三人的計劃(鄧艾雖然是鍾會搞掉的,但衛瓘是實行者)全盤搞亂,並且將他們一網打盡。可見衛瓘也是一個權謀上的高手。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說說衛瓘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平定“鍾會之亂”的絕妙手段。

衛瓘其人

衛瓘出身河東衛氏,文化世家。他的父親叫做衛覬,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也是曹魏老臣。在衛瓘十歲的時候,衛覬去世,但爵位和影響力還在;衛瓘本身“至孝過人”、“明識清允”,也算是清流名士。有這兩層原因,衛瓘的仕途不會太坎坷。在“魏滅蜀之戰”前,衛瓘官拜廷尉,位列九卿;在伐蜀時,衛瓘持節為監軍,直接掌控的兵力只有一千。

計收鄧艾

鍾會和鄧艾不合,把鄧艾搞到囚車裡面。但司馬昭的命令是一回事,執行命令是另一回事。鍾會讓衛瓘去收押鄧艾,如果鄧艾反抗殺死衛瓘,這樣既除掉衛瓘,又能加深鄧艾的罪責。衛瓘知道這項的危險性,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晉書·衛瓘傳》:“會遣瓘先收艾。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衛瓘連夜趕往成都,他的第一個步驟是剪除鄧艾的羽翼。衛瓘對鄧艾的部將說,自己是奉詔收押鄧艾的,其餘人一概不問。如果主動投靠,滅蜀的封賞沒有影響;如果幫助鄧艾,不僅封賞沒有,還會株連三族。這明顯是一道送分題,在衛瓘的威逼利誘下,鄧艾的部將都主動投靠衛瓘,只有鄧艾和其子鄧忠在帳內酣睡,被衛瓘所擒。

衛瓘的第二個步驟則是安撫情緒。鄧艾的部將雖然暫時沒有反抗衛瓘,但對司馬昭的詔令仍然非常不解和不滿,到衛瓘的軍營前施壓。這時衛瓘輕身出迎,假意寫一份奏表,幫助鄧艾開脫罪責。衛瓘用這種方法安撫住鄧艾的部將,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順利地將鄧艾父子押送回北。

對抗鍾會

鍾會想要起兵造反,但跟著一起來的曹魏將領顯然是不太可能願意的。正好魏太后郭氏去世,鍾會就以為其發喪的理由,將曹魏將領和蜀漢官員都召集到一起控制起來,謊稱接受郭太后遺詔,要奉詔討賊(司馬昭)。為了對軍隊絕對掌控,鍾會讓心腹之人分領軍隊,將曹魏將領囚禁起來,嚴兵看守,接下來就準備盡數殺死。

但是在這一步上嗎,鍾會表現得非常謹慎,猶豫不決。他和衛瓘商議這件事,衛瓘不同意,但小編以為他表現得也不會那麼堅決,導致鍾會對他放鬆警惕。

衛瓘藉著上廁所的機會,將鍾會的計劃告訴鍾會的“親信”丘建。丘建是鍾會的人,更是胡烈的舊將(胡烈將丘建推薦給司馬昭,鍾會又將丘建收為帳下)。丘建請求允許給胡烈和其他曹魏將領一個親兵照顧飲食,並且通過這些親兵將鍾會的計劃洩露出去。胡烈又將消息送給自己的兒子胡淵。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那麼姜維的復國計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蠱惑鍾會割地自立,勸說鍾會殺死跟隨自己伐蜀的曹魏將領,隨後姜維再找機會殺死鍾會。這樣一來曹魏的士兵群龍無首,蜀漢的士兵還有劉禪、姜維以及一批蜀漢軍官的統領。暫時的復國是很有可能的。不過這條計劃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是九死一生。其過程之凶險、目標之宏偉、覆亡之悲壯,足以令人震撼心神,即便這個復國計劃最終失敗,也無法掩蓋它的炫目光彩。

《華陽國志》:“(姜維)密書通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陸續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的“牛人”——衛瓘登場

滅蜀圖吳的鄧艾、割據自立的鐘會、計劃復國的姜維,他們都是做“大事”的“大人物”,但最後都死於衛瓘之手。相對於姜維、鄧艾、鍾會這些領兵的大佬,衛瓘可以說是缺兵少將,卻能夠憑藉自身的智慧,將三人的計劃(鄧艾雖然是鍾會搞掉的,但衛瓘是實行者)全盤搞亂,並且將他們一網打盡。可見衛瓘也是一個權謀上的高手。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說說衛瓘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平定“鍾會之亂”的絕妙手段。

衛瓘其人

衛瓘出身河東衛氏,文化世家。他的父親叫做衛覬,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也是曹魏老臣。在衛瓘十歲的時候,衛覬去世,但爵位和影響力還在;衛瓘本身“至孝過人”、“明識清允”,也算是清流名士。有這兩層原因,衛瓘的仕途不會太坎坷。在“魏滅蜀之戰”前,衛瓘官拜廷尉,位列九卿;在伐蜀時,衛瓘持節為監軍,直接掌控的兵力只有一千。

計收鄧艾

鍾會和鄧艾不合,把鄧艾搞到囚車裡面。但司馬昭的命令是一回事,執行命令是另一回事。鍾會讓衛瓘去收押鄧艾,如果鄧艾反抗殺死衛瓘,這樣既除掉衛瓘,又能加深鄧艾的罪責。衛瓘知道這項的危險性,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晉書·衛瓘傳》:“會遣瓘先收艾。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衛瓘連夜趕往成都,他的第一個步驟是剪除鄧艾的羽翼。衛瓘對鄧艾的部將說,自己是奉詔收押鄧艾的,其餘人一概不問。如果主動投靠,滅蜀的封賞沒有影響;如果幫助鄧艾,不僅封賞沒有,還會株連三族。這明顯是一道送分題,在衛瓘的威逼利誘下,鄧艾的部將都主動投靠衛瓘,只有鄧艾和其子鄧忠在帳內酣睡,被衛瓘所擒。

衛瓘的第二個步驟則是安撫情緒。鄧艾的部將雖然暫時沒有反抗衛瓘,但對司馬昭的詔令仍然非常不解和不滿,到衛瓘的軍營前施壓。這時衛瓘輕身出迎,假意寫一份奏表,幫助鄧艾開脫罪責。衛瓘用這種方法安撫住鄧艾的部將,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順利地將鄧艾父子押送回北。

對抗鍾會

鍾會想要起兵造反,但跟著一起來的曹魏將領顯然是不太可能願意的。正好魏太后郭氏去世,鍾會就以為其發喪的理由,將曹魏將領和蜀漢官員都召集到一起控制起來,謊稱接受郭太后遺詔,要奉詔討賊(司馬昭)。為了對軍隊絕對掌控,鍾會讓心腹之人分領軍隊,將曹魏將領囚禁起來,嚴兵看守,接下來就準備盡數殺死。

但是在這一步上嗎,鍾會表現得非常謹慎,猶豫不決。他和衛瓘商議這件事,衛瓘不同意,但小編以為他表現得也不會那麼堅決,導致鍾會對他放鬆警惕。

衛瓘藉著上廁所的機會,將鍾會的計劃告訴鍾會的“親信”丘建。丘建是鍾會的人,更是胡烈的舊將(胡烈將丘建推薦給司馬昭,鍾會又將丘建收為帳下)。丘建請求允許給胡烈和其他曹魏將領一個親兵照顧飲食,並且通過這些親兵將鍾會的計劃洩露出去。胡烈又將消息送給自己的兒子胡淵。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因為衛瓘、丘建的干預,鍾會的計劃已經千瘡百孔,但他還不知情,逼迫衛瓘做決定。兩個人一人拿著一把刀大眼瞪小眼,整宿不敢睡覺。鍾會派衛瓘暫時安撫眾將的情緒,轉眼又後悔,想把衛瓘追回來。衛瓘則裝作重病不起,成功麻痺了鍾會。

一網打盡

胡淵和胡烈部曲終於反攻鍾會,其他人的部曲也行動起來。鍾會派人誅殺被幽囚的曹魏將領,但一時半會無法破門而入。後來亂兵殺了進來,眾將出門與自己的部曲匯合。姜維擊殺五六人後戰死,鍾會以及他的幾百部曲也盡數被殺。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蜀漢官員死於這場兵變之中。

“鍾會之亂”被平定,鄧艾的部將趁機劫回鄧艾。因為衛瓘也參與了構陷鄧艾的行動,害怕鄧艾會生變,於是派人追殺鄧艾。也就是說,“魏滅蜀之戰”中的主角鄧艾、鍾會、姜維盡數死於衛瓘之手。

《晉書·衛瓘傳》:“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懼為變,又欲專誅會之功,乃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艾於三造亭,斬艾及其子忠。”

死於內亂

在西晉初期發生了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即大名鼎鼎的“八王之亂”。衛瓘就死於“八王之亂”中,準備的說,是死於“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外戚楊駿成為輔政大臣。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想要執掌國政,於是將楚王司馬瑋調入京城,殺死楊駿;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共同輔政。司馬亮曾經建議讓各籓王回到自己的籓國,滿朝文武只有衛瓘附和,衛瓘因此得罪了司馬瑋。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那麼姜維的復國計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蠱惑鍾會割地自立,勸說鍾會殺死跟隨自己伐蜀的曹魏將領,隨後姜維再找機會殺死鍾會。這樣一來曹魏的士兵群龍無首,蜀漢的士兵還有劉禪、姜維以及一批蜀漢軍官的統領。暫時的復國是很有可能的。不過這條計劃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是九死一生。其過程之凶險、目標之宏偉、覆亡之悲壯,足以令人震撼心神,即便這個復國計劃最終失敗,也無法掩蓋它的炫目光彩。

《華陽國志》:“(姜維)密書通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陸續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的“牛人”——衛瓘登場

滅蜀圖吳的鄧艾、割據自立的鐘會、計劃復國的姜維,他們都是做“大事”的“大人物”,但最後都死於衛瓘之手。相對於姜維、鄧艾、鍾會這些領兵的大佬,衛瓘可以說是缺兵少將,卻能夠憑藉自身的智慧,將三人的計劃(鄧艾雖然是鍾會搞掉的,但衛瓘是實行者)全盤搞亂,並且將他們一網打盡。可見衛瓘也是一個權謀上的高手。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說說衛瓘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平定“鍾會之亂”的絕妙手段。

衛瓘其人

衛瓘出身河東衛氏,文化世家。他的父親叫做衛覬,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也是曹魏老臣。在衛瓘十歲的時候,衛覬去世,但爵位和影響力還在;衛瓘本身“至孝過人”、“明識清允”,也算是清流名士。有這兩層原因,衛瓘的仕途不會太坎坷。在“魏滅蜀之戰”前,衛瓘官拜廷尉,位列九卿;在伐蜀時,衛瓘持節為監軍,直接掌控的兵力只有一千。

計收鄧艾

鍾會和鄧艾不合,把鄧艾搞到囚車裡面。但司馬昭的命令是一回事,執行命令是另一回事。鍾會讓衛瓘去收押鄧艾,如果鄧艾反抗殺死衛瓘,這樣既除掉衛瓘,又能加深鄧艾的罪責。衛瓘知道這項的危險性,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晉書·衛瓘傳》:“會遣瓘先收艾。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衛瓘連夜趕往成都,他的第一個步驟是剪除鄧艾的羽翼。衛瓘對鄧艾的部將說,自己是奉詔收押鄧艾的,其餘人一概不問。如果主動投靠,滅蜀的封賞沒有影響;如果幫助鄧艾,不僅封賞沒有,還會株連三族。這明顯是一道送分題,在衛瓘的威逼利誘下,鄧艾的部將都主動投靠衛瓘,只有鄧艾和其子鄧忠在帳內酣睡,被衛瓘所擒。

衛瓘的第二個步驟則是安撫情緒。鄧艾的部將雖然暫時沒有反抗衛瓘,但對司馬昭的詔令仍然非常不解和不滿,到衛瓘的軍營前施壓。這時衛瓘輕身出迎,假意寫一份奏表,幫助鄧艾開脫罪責。衛瓘用這種方法安撫住鄧艾的部將,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順利地將鄧艾父子押送回北。

對抗鍾會

鍾會想要起兵造反,但跟著一起來的曹魏將領顯然是不太可能願意的。正好魏太后郭氏去世,鍾會就以為其發喪的理由,將曹魏將領和蜀漢官員都召集到一起控制起來,謊稱接受郭太后遺詔,要奉詔討賊(司馬昭)。為了對軍隊絕對掌控,鍾會讓心腹之人分領軍隊,將曹魏將領囚禁起來,嚴兵看守,接下來就準備盡數殺死。

但是在這一步上嗎,鍾會表現得非常謹慎,猶豫不決。他和衛瓘商議這件事,衛瓘不同意,但小編以為他表現得也不會那麼堅決,導致鍾會對他放鬆警惕。

衛瓘藉著上廁所的機會,將鍾會的計劃告訴鍾會的“親信”丘建。丘建是鍾會的人,更是胡烈的舊將(胡烈將丘建推薦給司馬昭,鍾會又將丘建收為帳下)。丘建請求允許給胡烈和其他曹魏將領一個親兵照顧飲食,並且通過這些親兵將鍾會的計劃洩露出去。胡烈又將消息送給自己的兒子胡淵。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因為衛瓘、丘建的干預,鍾會的計劃已經千瘡百孔,但他還不知情,逼迫衛瓘做決定。兩個人一人拿著一把刀大眼瞪小眼,整宿不敢睡覺。鍾會派衛瓘暫時安撫眾將的情緒,轉眼又後悔,想把衛瓘追回來。衛瓘則裝作重病不起,成功麻痺了鍾會。

一網打盡

胡淵和胡烈部曲終於反攻鍾會,其他人的部曲也行動起來。鍾會派人誅殺被幽囚的曹魏將領,但一時半會無法破門而入。後來亂兵殺了進來,眾將出門與自己的部曲匯合。姜維擊殺五六人後戰死,鍾會以及他的幾百部曲也盡數被殺。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蜀漢官員死於這場兵變之中。

“鍾會之亂”被平定,鄧艾的部將趁機劫回鄧艾。因為衛瓘也參與了構陷鄧艾的行動,害怕鄧艾會生變,於是派人追殺鄧艾。也就是說,“魏滅蜀之戰”中的主角鄧艾、鍾會、姜維盡數死於衛瓘之手。

《晉書·衛瓘傳》:“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懼為變,又欲專誅會之功,乃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艾於三造亭,斬艾及其子忠。”

死於內亂

在西晉初期發生了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即大名鼎鼎的“八王之亂”。衛瓘就死於“八王之亂”中,準備的說,是死於“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外戚楊駿成為輔政大臣。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想要執掌國政,於是將楚王司馬瑋調入京城,殺死楊駿;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共同輔政。司馬亮曾經建議讓各籓王回到自己的籓國,滿朝文武只有衛瓘附和,衛瓘因此得罪了司馬瑋。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楊駿雖然被殺,但賈南風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她得知司馬瑋與司馬亮、衛瓘有矛盾,於是又矯詔司馬瑋除掉二人。衛瓘就這樣死於“八王之亂”,子孫中只有兩個孫子衛璪、衛玠(傳說帥到被活活看死那個)在醫者家中躲過一劫。

"

此座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

凌雲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鍾會、諸葛緒、鄧艾數路大軍伐蜀。鍾會攻破漢中,在劍閣與姜維的主力相拒;鄧艾則偷渡陰平,輕兵奔襲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鍾會、鄧艾建立不世奇功。不過後來曹魏內部發生巨大的兵變,鄧艾、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兵變之中。策劃這場兵變的是一個叫做衛瓘的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衛瓘這個人,以及“鍾會之亂”的首尾始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魏滅蜀之戰”後,鄧艾和鍾會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侵佔漢中平原,攻陷陽安關口,深入到劍閣牽制蜀漢的主力;鄧艾作為偏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擊敗諸葛瞻的援軍,逼迫劉禪投降。二人都立下大功,也都開始膨脹起來。也正是因為二人的膨脹,導致後來的覆亡。

失去戒心的鄧艾

鄧艾的“偷渡陰平”可以說是滅蜀的第一功,有些小驕傲很正常。但他不該得意忘形,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警惕和自保心理。鄧艾消滅蜀漢以後,馬上將目光投向東吳。鄧艾認為,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想方法讓東吳主動歸順。那麼鄧艾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休養生息,整修軍備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蜀漢滅亡後,長江天塹已經不成問題,接下來就該考慮伐吳的事情。但曹魏剛剛大動刀兵(曹魏伐蜀合“四方之兵十八萬”),再打東吳消耗太大。於是鄧艾提出“休養生息,整修軍備”的建議,在益州留曹魏的隴右兵兩萬,本土蜀兵兩萬,進行經濟生產;同時製造戰船,可以為將來戰爭做準備,也可以威懾東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二、厚待蜀人,收買人心

鄧艾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就是厚待劉禪以及蜀漢官員,以收買東吳的人心。為此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益州,制度還按照蜀漢原有的制度,蜀漢官員也都進行封拜。等到曹魏恢復過來以後,將劉禪遷徙到扶風,仍然給予超高待遇。鄧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瓦解東吳君臣的抵抗意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鄧艾的想法很好,也是憂心國事,但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頭腦,失去戒心。一是違抗命令,鄧艾本身擁有大功,又厚待蜀人,雖然他收買的是東吳的人心,可蜀人感謝的可是他鄧艾啊。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勢必要受到曹魏的實權人物司馬昭的猜疑。司馬昭命令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猜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可鄧艾偏偏就聞不出來,仍然上書堅持自己的做法。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二是失去了防人之心。小編相信鄧艾是沒有野心的,但在有野心的人眼中就是一塊擋路石。那麼誰是有野心的人呢?就是被堵在劍閣吃沙子的鐘會。鍾會將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做了一番修改,使裡面的內容變得傲慢無禮;同時又截獲毀掉司馬昭的回書,自己偽作一封給鄧艾。鍾會通過這種手段,讓司馬昭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加深,並且令鄧艾無法對司馬昭的不滿做出及時的反饋。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鍾會、胡烈(跟隨鍾會伐蜀)、師纂(跟隨鄧艾伐蜀,第一次進攻諸葛瞻失敗,差點被鄧艾所殺)、衛瓘等人構陷鄧艾謀反,司馬昭命令將鄧艾放入囚車送回。

《世語》: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內懷異志的鐘會

如果說鄧艾的膨脹是失去戒心,鍾會的膨脹則是徹底的野心的暴露。這一點在消滅蜀漢之前就能夠體現出來。本來司馬昭是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個方向進攻蜀漢:鄧艾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進軍橋頭切斷沓中和漢中;鍾會進攻漢中。負責堵截姜維的諸葛緒反而被姜維晃飛,讓姜維得以駐守劍閣。之後諸葛緒拒絕鄧艾的共同偷渡陰平的建議,跑到劍閣找鍾會玩。沒想到鍾會為了掌控諸葛緒這三萬兵力,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諸葛緒也被囚車送回去了(這對諸葛緒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躲過後來的“鍾會之亂”)。由此可以看出,鍾會的自立的計劃早已出現端倪,開始實施起來。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後來鍾會又設計除掉鄧艾的威脅,一同伐蜀的兩個將領都被囚車徵還,伐蜀大軍盡在掌握,鍾會的野心終於徹底暴露出來。鍾會本想率領軍隊反攻長安,然後水陸並進進攻洛陽,但是其實司馬昭也嗅出鍾會內懷異志,提前做好準備。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士兵由褒斜道進駐樂城堵截鍾會,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鍾會知道反攻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決定割地自立,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姜維利用鍾會策劃的復國大計

劉禪投降,蜀漢這個歷經二帝四十二年國祚的政權滅亡,但仍然有一點餘燼,那就是姜維。姜維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他對蜀漢,或者是漢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鍾會的野心讓姜維看到希望,制定出一條足以震古爍今的復國大計。

鄧艾進逼成都的時候,姜維搞不清劉禪的動向,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往南中或者東吳逃。如果徑直回救成都,容易陷入鄧艾和鍾會的夾擊,於是繞路巴西郡。結果劉禪投降,姜維被命令放棄抵抗,到涪城向鍾會投降(姜維放棄劍閣,鍾會進軍涪城)。鍾會這個人雖然心胸狹隘,但喜歡結交英俊名士,對姜維極為厚待。姜維也看出鍾會的野心,故意勸說鍾會在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隱居江湖,實際上是加深鍾會的危機感,而且因此得到鍾會的信任。鍾會反攻長安,就打算讓姜維率領五萬軍隊作為前驅。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那麼姜維的復國計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蠱惑鍾會割地自立,勸說鍾會殺死跟隨自己伐蜀的曹魏將領,隨後姜維再找機會殺死鍾會。這樣一來曹魏的士兵群龍無首,蜀漢的士兵還有劉禪、姜維以及一批蜀漢軍官的統領。暫時的復國是很有可能的。不過這條計劃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是九死一生。其過程之凶險、目標之宏偉、覆亡之悲壯,足以令人震撼心神,即便這個復國計劃最終失敗,也無法掩蓋它的炫目光彩。

《華陽國志》:“(姜維)密書通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陸續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的“牛人”——衛瓘登場

滅蜀圖吳的鄧艾、割據自立的鐘會、計劃復國的姜維,他們都是做“大事”的“大人物”,但最後都死於衛瓘之手。相對於姜維、鄧艾、鍾會這些領兵的大佬,衛瓘可以說是缺兵少將,卻能夠憑藉自身的智慧,將三人的計劃(鄧艾雖然是鍾會搞掉的,但衛瓘是實行者)全盤搞亂,並且將他們一網打盡。可見衛瓘也是一個權謀上的高手。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說說衛瓘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平定“鍾會之亂”的絕妙手段。

衛瓘其人

衛瓘出身河東衛氏,文化世家。他的父親叫做衛覬,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也是曹魏老臣。在衛瓘十歲的時候,衛覬去世,但爵位和影響力還在;衛瓘本身“至孝過人”、“明識清允”,也算是清流名士。有這兩層原因,衛瓘的仕途不會太坎坷。在“魏滅蜀之戰”前,衛瓘官拜廷尉,位列九卿;在伐蜀時,衛瓘持節為監軍,直接掌控的兵力只有一千。

計收鄧艾

鍾會和鄧艾不合,把鄧艾搞到囚車裡面。但司馬昭的命令是一回事,執行命令是另一回事。鍾會讓衛瓘去收押鄧艾,如果鄧艾反抗殺死衛瓘,這樣既除掉衛瓘,又能加深鄧艾的罪責。衛瓘知道這項的危險性,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晉書·衛瓘傳》:“會遣瓘先收艾。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衛瓘連夜趕往成都,他的第一個步驟是剪除鄧艾的羽翼。衛瓘對鄧艾的部將說,自己是奉詔收押鄧艾的,其餘人一概不問。如果主動投靠,滅蜀的封賞沒有影響;如果幫助鄧艾,不僅封賞沒有,還會株連三族。這明顯是一道送分題,在衛瓘的威逼利誘下,鄧艾的部將都主動投靠衛瓘,只有鄧艾和其子鄧忠在帳內酣睡,被衛瓘所擒。

衛瓘的第二個步驟則是安撫情緒。鄧艾的部將雖然暫時沒有反抗衛瓘,但對司馬昭的詔令仍然非常不解和不滿,到衛瓘的軍營前施壓。這時衛瓘輕身出迎,假意寫一份奏表,幫助鄧艾開脫罪責。衛瓘用這種方法安撫住鄧艾的部將,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順利地將鄧艾父子押送回北。

對抗鍾會

鍾會想要起兵造反,但跟著一起來的曹魏將領顯然是不太可能願意的。正好魏太后郭氏去世,鍾會就以為其發喪的理由,將曹魏將領和蜀漢官員都召集到一起控制起來,謊稱接受郭太后遺詔,要奉詔討賊(司馬昭)。為了對軍隊絕對掌控,鍾會讓心腹之人分領軍隊,將曹魏將領囚禁起來,嚴兵看守,接下來就準備盡數殺死。

但是在這一步上嗎,鍾會表現得非常謹慎,猶豫不決。他和衛瓘商議這件事,衛瓘不同意,但小編以為他表現得也不會那麼堅決,導致鍾會對他放鬆警惕。

衛瓘藉著上廁所的機會,將鍾會的計劃告訴鍾會的“親信”丘建。丘建是鍾會的人,更是胡烈的舊將(胡烈將丘建推薦給司馬昭,鍾會又將丘建收為帳下)。丘建請求允許給胡烈和其他曹魏將領一個親兵照顧飲食,並且通過這些親兵將鍾會的計劃洩露出去。胡烈又將消息送給自己的兒子胡淵。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因為衛瓘、丘建的干預,鍾會的計劃已經千瘡百孔,但他還不知情,逼迫衛瓘做決定。兩個人一人拿著一把刀大眼瞪小眼,整宿不敢睡覺。鍾會派衛瓘暫時安撫眾將的情緒,轉眼又後悔,想把衛瓘追回來。衛瓘則裝作重病不起,成功麻痺了鍾會。

一網打盡

胡淵和胡烈部曲終於反攻鍾會,其他人的部曲也行動起來。鍾會派人誅殺被幽囚的曹魏將領,但一時半會無法破門而入。後來亂兵殺了進來,眾將出門與自己的部曲匯合。姜維擊殺五六人後戰死,鍾會以及他的幾百部曲也盡數被殺。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蜀漢官員死於這場兵變之中。

“鍾會之亂”被平定,鄧艾的部將趁機劫回鄧艾。因為衛瓘也參與了構陷鄧艾的行動,害怕鄧艾會生變,於是派人追殺鄧艾。也就是說,“魏滅蜀之戰”中的主角鄧艾、鍾會、姜維盡數死於衛瓘之手。

《晉書·衛瓘傳》:“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懼為變,又欲專誅會之功,乃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艾於三造亭,斬艾及其子忠。”

死於內亂

在西晉初期發生了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即大名鼎鼎的“八王之亂”。衛瓘就死於“八王之亂”中,準備的說,是死於“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外戚楊駿成為輔政大臣。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想要執掌國政,於是將楚王司馬瑋調入京城,殺死楊駿;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共同輔政。司馬亮曾經建議讓各籓王回到自己的籓國,滿朝文武只有衛瓘附和,衛瓘因此得罪了司馬瑋。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楊駿雖然被殺,但賈南風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她得知司馬瑋與司馬亮、衛瓘有矛盾,於是又矯詔司馬瑋除掉二人。衛瓘就這樣死於“八王之亂”,子孫中只有兩個孫子衛璪、衛玠(傳說帥到被活活看死那個)在醫者家中躲過一劫。

衛瓘:除掉鄧艾、鍾會、姜維三位名將,自己卻死於悍婦之手

小結

“魏滅蜀之戰”後,鍾會、姜維、衛瓘甚至遠在長安的司馬昭,在蜀漢的廢墟上共同構建出一個權謀的修羅場。其實就如司馬昭所說,消滅蜀漢之後,“中國將士,人自思歸,蜀之遺黎,猶懷震恐”,鍾會謀反勢必要將自己放在眾人的對立面,誅殺曹魏將士更是如同坐在炸藥桶上玩火;姜維的復國之計的難度也近乎登天一般。這種非常不穩定的情況下,衛瓘趁勢而起,利用忠於司馬昭的曹魏將士將二人擊殺。

衛瓘殺鍾會和姜維是正確的、合理的,另一方面他先是構陷鄧艾,後來又追殺鄧艾,雖然是處於特殊情況,但還是遭人非議。後來衛瓘同樣冤死於權力鬥爭的旋渦之中,可謂固其宜矣了。

參考文獻:《晉書》、《三國志》、《華陽國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