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多路大軍伐蜀

在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曹魏發動多路大軍,分三個方向攻打蜀漢。鄧艾、王頎(天水太守),牽弘(隴西太守)、楊欣(金城太守)進攻羈絆在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雍州刺史)走中路進攻橋頭,攔截姜維支援漢中的道路;鍾會等人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逼漢中。兵力超過十八萬,是以吃掉漢中,進而徹底消滅蜀漢為目的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姜維此時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突破曹魏進攻沓中的部隊,在橋頭晃飛了諸葛緒,打算在陽安關口抵禦住鍾會的進攻。但是由於蔣舒的獻城投降,關口失守。姜維在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於是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蜀漢的支援)合兵一處,守衛在劍閣。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多路大軍伐蜀

在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曹魏發動多路大軍,分三個方向攻打蜀漢。鄧艾、王頎(天水太守),牽弘(隴西太守)、楊欣(金城太守)進攻羈絆在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雍州刺史)走中路進攻橋頭,攔截姜維支援漢中的道路;鍾會等人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逼漢中。兵力超過十八萬,是以吃掉漢中,進而徹底消滅蜀漢為目的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姜維此時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突破曹魏進攻沓中的部隊,在橋頭晃飛了諸葛緒,打算在陽安關口抵禦住鍾會的進攻。但是由於蔣舒的獻城投降,關口失守。姜維在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於是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蜀漢的支援)合兵一處,守衛在劍閣。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鍾會無法攻克劍閣,補給線又太長,而且崎嶇難走,鍾會軍有十萬人,糧草成了大問題。這個時候鍾會想要撤軍,遭到了鄧艾的反對。本來曹魏是以鍾會為主力,從漢中進攻成都消滅蜀漢,鄧艾則提出一種新的路線,即陰平—江油—德陽—涪城—綿竹—雒城—成都。這條道路極為險峻,但卻讓鄧艾創造不世奇功。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鄧艾進軍雒城,威逼成都。

此時劉禪有四條選擇,一是固守成都,等待姜維分兵回援;二是讓出成都南下,繼續抵抗;三是投奔東吳,成為別人的客軍;還有一個當然就是投降了。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選擇了後者,蜀漢滅亡。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多路大軍伐蜀

在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曹魏發動多路大軍,分三個方向攻打蜀漢。鄧艾、王頎(天水太守),牽弘(隴西太守)、楊欣(金城太守)進攻羈絆在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雍州刺史)走中路進攻橋頭,攔截姜維支援漢中的道路;鍾會等人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逼漢中。兵力超過十八萬,是以吃掉漢中,進而徹底消滅蜀漢為目的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姜維此時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突破曹魏進攻沓中的部隊,在橋頭晃飛了諸葛緒,打算在陽安關口抵禦住鍾會的進攻。但是由於蔣舒的獻城投降,關口失守。姜維在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於是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蜀漢的支援)合兵一處,守衛在劍閣。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鍾會無法攻克劍閣,補給線又太長,而且崎嶇難走,鍾會軍有十萬人,糧草成了大問題。這個時候鍾會想要撤軍,遭到了鄧艾的反對。本來曹魏是以鍾會為主力,從漢中進攻成都消滅蜀漢,鄧艾則提出一種新的路線,即陰平—江油—德陽—涪城—綿竹—雒城—成都。這條道路極為險峻,但卻讓鄧艾創造不世奇功。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鄧艾進軍雒城,威逼成都。

此時劉禪有四條選擇,一是固守成都,等待姜維分兵回援;二是讓出成都南下,繼續抵抗;三是投奔東吳,成為別人的客軍;還有一個當然就是投降了。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選擇了後者,蜀漢滅亡。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可疑的撤軍路線

對於這次“魏滅蜀之戰”,蜀漢官員王崇是這樣認為的。相比於鍾會的十萬大軍來說,鄧艾只是一支偏師,只有三萬人;沿著陰平到成都的險境,再加上路程中的戰鬥,到成都附近的時候,也就有兩萬的兵力(《晉書》記載鄧艾偷渡陰平只有一萬人),而且還是一支疲憊之師,戰鬥力不會太高。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多路大軍伐蜀

在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曹魏發動多路大軍,分三個方向攻打蜀漢。鄧艾、王頎(天水太守),牽弘(隴西太守)、楊欣(金城太守)進攻羈絆在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雍州刺史)走中路進攻橋頭,攔截姜維支援漢中的道路;鍾會等人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逼漢中。兵力超過十八萬,是以吃掉漢中,進而徹底消滅蜀漢為目的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姜維此時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突破曹魏進攻沓中的部隊,在橋頭晃飛了諸葛緒,打算在陽安關口抵禦住鍾會的進攻。但是由於蔣舒的獻城投降,關口失守。姜維在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於是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蜀漢的支援)合兵一處,守衛在劍閣。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鍾會無法攻克劍閣,補給線又太長,而且崎嶇難走,鍾會軍有十萬人,糧草成了大問題。這個時候鍾會想要撤軍,遭到了鄧艾的反對。本來曹魏是以鍾會為主力,從漢中進攻成都消滅蜀漢,鄧艾則提出一種新的路線,即陰平—江油—德陽—涪城—綿竹—雒城—成都。這條道路極為險峻,但卻讓鄧艾創造不世奇功。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鄧艾進軍雒城,威逼成都。

此時劉禪有四條選擇,一是固守成都,等待姜維分兵回援;二是讓出成都南下,繼續抵抗;三是投奔東吳,成為別人的客軍;還有一個當然就是投降了。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選擇了後者,蜀漢滅亡。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可疑的撤軍路線

對於這次“魏滅蜀之戰”,蜀漢官員王崇是這樣認為的。相比於鍾會的十萬大軍來說,鄧艾只是一支偏師,只有三萬人;沿著陰平到成都的險境,再加上路程中的戰鬥,到成都附近的時候,也就有兩萬的兵力(《晉書》記載鄧艾偷渡陰平只有一萬人),而且還是一支疲憊之師,戰鬥力不會太高。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這個時候姜維如果迅速分兵回防,消滅鄧艾,然後再回劍閣抵禦鍾會。蜀漢還有翻盤的希望。但姜維並沒有直接回成都,而是選擇改道由巴西郡到郪縣到五城,等於說從東邊繞了一個彎路。結果就是鄧艾輕鬆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正式滅亡。有人認為,就是姜維這種繞彎的撤軍路線導致蜀漢失去了翻盤的最後希望。

那麼姜維繞路的動機是什麼呢?在《三國志·蜀書·姜維傳》中記載,諸葛瞻戰死後,從成都傳來三種消息,一是劉禪固守成都,二是劉禪退守南中,三是劉禪要去做吳臣了(估計姜維都沒想到劉禪會選擇第四個投降的選項)。姜維非分不清這三個消息到底哪個是確切的,於是姜維比較穩妥地改走巴西繞路,“以審虛實。”在《資治通鑑》中採用了這種說法。不過在《華陽國志》中有另外一種說法,在這種說法中,正是因為姜維故意迂迴,才導致蜀漢的滅亡。

因為在蜀漢後期,反戰的情緒已經很嚴重了。不僅僅是文官和新世代,連廖化、張翼這樣的老戰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對姜維的頻年北伐也是頗有微詞。等到段谷大敗以後,姜維不敢再進行大規模北伐;在朝中還有諸葛瞻、董厥、黃皓等敵人。姜維非常想打開這個逼仄的局勢,機會就在於這次伐蜀的戰爭。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多路大軍伐蜀

在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曹魏發動多路大軍,分三個方向攻打蜀漢。鄧艾、王頎(天水太守),牽弘(隴西太守)、楊欣(金城太守)進攻羈絆在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雍州刺史)走中路進攻橋頭,攔截姜維支援漢中的道路;鍾會等人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逼漢中。兵力超過十八萬,是以吃掉漢中,進而徹底消滅蜀漢為目的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姜維此時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突破曹魏進攻沓中的部隊,在橋頭晃飛了諸葛緒,打算在陽安關口抵禦住鍾會的進攻。但是由於蔣舒的獻城投降,關口失守。姜維在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於是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蜀漢的支援)合兵一處,守衛在劍閣。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鍾會無法攻克劍閣,補給線又太長,而且崎嶇難走,鍾會軍有十萬人,糧草成了大問題。這個時候鍾會想要撤軍,遭到了鄧艾的反對。本來曹魏是以鍾會為主力,從漢中進攻成都消滅蜀漢,鄧艾則提出一種新的路線,即陰平—江油—德陽—涪城—綿竹—雒城—成都。這條道路極為險峻,但卻讓鄧艾創造不世奇功。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鄧艾進軍雒城,威逼成都。

此時劉禪有四條選擇,一是固守成都,等待姜維分兵回援;二是讓出成都南下,繼續抵抗;三是投奔東吳,成為別人的客軍;還有一個當然就是投降了。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選擇了後者,蜀漢滅亡。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可疑的撤軍路線

對於這次“魏滅蜀之戰”,蜀漢官員王崇是這樣認為的。相比於鍾會的十萬大軍來說,鄧艾只是一支偏師,只有三萬人;沿著陰平到成都的險境,再加上路程中的戰鬥,到成都附近的時候,也就有兩萬的兵力(《晉書》記載鄧艾偷渡陰平只有一萬人),而且還是一支疲憊之師,戰鬥力不會太高。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這個時候姜維如果迅速分兵回防,消滅鄧艾,然後再回劍閣抵禦鍾會。蜀漢還有翻盤的希望。但姜維並沒有直接回成都,而是選擇改道由巴西郡到郪縣到五城,等於說從東邊繞了一個彎路。結果就是鄧艾輕鬆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正式滅亡。有人認為,就是姜維這種繞彎的撤軍路線導致蜀漢失去了翻盤的最後希望。

那麼姜維繞路的動機是什麼呢?在《三國志·蜀書·姜維傳》中記載,諸葛瞻戰死後,從成都傳來三種消息,一是劉禪固守成都,二是劉禪退守南中,三是劉禪要去做吳臣了(估計姜維都沒想到劉禪會選擇第四個投降的選項)。姜維非分不清這三個消息到底哪個是確切的,於是姜維比較穩妥地改走巴西繞路,“以審虛實。”在《資治通鑑》中採用了這種說法。不過在《華陽國志》中有另外一種說法,在這種說法中,正是因為姜維故意迂迴,才導致蜀漢的滅亡。

因為在蜀漢後期,反戰的情緒已經很嚴重了。不僅僅是文官和新世代,連廖化、張翼這樣的老戰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對姜維的頻年北伐也是頗有微詞。等到段谷大敗以後,姜維不敢再進行大規模北伐;在朝中還有諸葛瞻、董厥、黃皓等敵人。姜維非常想打開這個逼仄的局勢,機會就在於這次伐蜀的戰爭。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我們看《華陽國志》對姜維繞路這件事的評價:“與執政者不平,欲使其知衛敵之難,而後逞志。”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故意放敵人到成都前,讓你們這些反戰的人看看敵人有多麼凶狠,如果不主動北伐,只被動放手的話,人家一溜煙就打到成都來了。如果姜維這一次成功救回成都,保全蜀漢,那麼這些人就不敢再壓制姜維的北伐事業,畢竟在別人的地盤上打仗肯定比在家裡面打仗安全得多。只是姜維沒有想到劉禪能夠投降得這麼快,不僅一盤計劃落空,更玩丟了蜀漢。

"

老瞞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餘大耳翁。

漢賊有誰分逆順,關河無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營江表,黃屋蕭然寄峽中。

可惜姜維膽如鬥,功雖不就有餘忠。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人物。姜維繼承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遺志,但他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他的所處的環境更惡劣於諸葛亮。最後姜維毫無疑問地失敗了。而且蜀漢正是在姜維掌兵的時候被曹魏攻滅的。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在鄧艾威逼成都時,姜維選擇一條耐人尋味的撤退路線,也徹底失去翻盤的希望。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的惡劣環境

姜維的惡劣環境,不僅僅是強大的曹魏,更多的是在蜀漢內部。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可以充分利用蜀漢的資源;到姜維時期,由於連年動刀兵,朝中已經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在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中的大敗讓姜維的個人名望降到極點,難以壓制反戰情緒。另一方面尚書令陳袛在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姜維在朝中缺少主戰派的盟友。諸葛瞻、董厥等人意圖奪取姜維的兵權;劉禪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必須要保護自己,不敢再返回成都,請求到沓中屯田避禍。在這段時間裡,姜維也沒有進行像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到延熙十九年那樣頻率高達一年一次的頻繁的北伐。而姜維在沓中避禍,漢中的防禦相對空虛,於是曹魏實權人物司馬昭決定藉此機會一舉消滅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多路大軍伐蜀

在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曹魏發動多路大軍,分三個方向攻打蜀漢。鄧艾、王頎(天水太守),牽弘(隴西太守)、楊欣(金城太守)進攻羈絆在沓中的姜維;諸葛緒(雍州刺史)走中路進攻橋頭,攔截姜維支援漢中的道路;鍾會等人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逼漢中。兵力超過十八萬,是以吃掉漢中,進而徹底消滅蜀漢為目的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姜維此時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突破曹魏進攻沓中的部隊,在橋頭晃飛了諸葛緒,打算在陽安關口抵禦住鍾會的進攻。但是由於蔣舒的獻城投降,關口失守。姜維在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於是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蜀漢的支援)合兵一處,守衛在劍閣。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鍾會無法攻克劍閣,補給線又太長,而且崎嶇難走,鍾會軍有十萬人,糧草成了大問題。這個時候鍾會想要撤軍,遭到了鄧艾的反對。本來曹魏是以鍾會為主力,從漢中進攻成都消滅蜀漢,鄧艾則提出一種新的路線,即陰平—江油—德陽—涪城—綿竹—雒城—成都。這條道路極為險峻,但卻讓鄧艾創造不世奇功。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鄧艾進軍雒城,威逼成都。

此時劉禪有四條選擇,一是固守成都,等待姜維分兵回援;二是讓出成都南下,繼續抵抗;三是投奔東吳,成為別人的客軍;還有一個當然就是投降了。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選擇了後者,蜀漢滅亡。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姜維可疑的撤軍路線

對於這次“魏滅蜀之戰”,蜀漢官員王崇是這樣認為的。相比於鍾會的十萬大軍來說,鄧艾只是一支偏師,只有三萬人;沿著陰平到成都的險境,再加上路程中的戰鬥,到成都附近的時候,也就有兩萬的兵力(《晉書》記載鄧艾偷渡陰平只有一萬人),而且還是一支疲憊之師,戰鬥力不會太高。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這個時候姜維如果迅速分兵回防,消滅鄧艾,然後再回劍閣抵禦鍾會。蜀漢還有翻盤的希望。但姜維並沒有直接回成都,而是選擇改道由巴西郡到郪縣到五城,等於說從東邊繞了一個彎路。結果就是鄧艾輕鬆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正式滅亡。有人認為,就是姜維這種繞彎的撤軍路線導致蜀漢失去了翻盤的最後希望。

那麼姜維繞路的動機是什麼呢?在《三國志·蜀書·姜維傳》中記載,諸葛瞻戰死後,從成都傳來三種消息,一是劉禪固守成都,二是劉禪退守南中,三是劉禪要去做吳臣了(估計姜維都沒想到劉禪會選擇第四個投降的選項)。姜維非分不清這三個消息到底哪個是確切的,於是姜維比較穩妥地改走巴西繞路,“以審虛實。”在《資治通鑑》中採用了這種說法。不過在《華陽國志》中有另外一種說法,在這種說法中,正是因為姜維故意迂迴,才導致蜀漢的滅亡。

因為在蜀漢後期,反戰的情緒已經很嚴重了。不僅僅是文官和新世代,連廖化、張翼這樣的老戰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對姜維的頻年北伐也是頗有微詞。等到段谷大敗以後,姜維不敢再進行大規模北伐;在朝中還有諸葛瞻、董厥、黃皓等敵人。姜維非常想打開這個逼仄的局勢,機會就在於這次伐蜀的戰爭。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我們看《華陽國志》對姜維繞路這件事的評價:“與執政者不平,欲使其知衛敵之難,而後逞志。”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故意放敵人到成都前,讓你們這些反戰的人看看敵人有多麼凶狠,如果不主動北伐,只被動放手的話,人家一溜煙就打到成都來了。如果姜維這一次成功救回成都,保全蜀漢,那麼這些人就不敢再壓制姜維的北伐事業,畢竟在別人的地盤上打仗肯定比在家裡面打仗安全得多。只是姜維沒有想到劉禪能夠投降得這麼快,不僅一盤計劃落空,更玩丟了蜀漢。

鄧艾進逼成都時,姜維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失去翻盤的希望

思考與分析

那麼《華陽國志》中的猜測到底靠不靠譜呢?小編認為不太可能。姜維雖然是不折不扣的主戰派,但北伐到底是建立在保全蜀漢政權的基礎之上。而當時鄧艾、鍾會兩線攻打蜀漢,一個攻破陽平關,一個已經威逼成都。這種情況對蜀漢來說已經是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哪怕姜維真的膽大如斗,也不該做這樣大的豪賭。賭贏了無非是有可能繼續北伐,賭輸了可就是一無所有了。

另外由於消息的不確定性,姜維並不知道劉禪的最後選擇,到底是守成都,還是南下或東進。如果是守成都的話,姜維直接救成都還好;如果劉禪已經決定放棄成都,那姜維去成都不僅毫無意義,還會陷入南有鄧艾、北有鍾會的危險境地。在這種情況之下,姜維選擇繞路到巴西觀望,保全實力是很合理的選擇。所以小編認為,姜維在鄧艾進逼成都,劉禪情況不明朗的境況下,走巴西郡是最優選擇,而非《華陽國志》中以全蜀漢為賭本的驚天豪賭。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晉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