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

時值達州建市20週年

記者來到毗鄰重慶、廣安的大竹縣廟壩鎮

感受20年來廟壩鎮新農村的變化

新規劃帶來新變化

廟壩鎮幅員面積71.05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總人口42360人,有耕地22335畝。廟壩鎮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因地處平壩且廟多而得名。從達渝高速廟壩出口下高速,就到達了廟壩鎮。

"

時值達州建市20週年

記者來到毗鄰重慶、廣安的大竹縣廟壩鎮

感受20年來廟壩鎮新農村的變化

新規劃帶來新變化

廟壩鎮幅員面積71.05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總人口42360人,有耕地22335畝。廟壩鎮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因地處平壩且廟多而得名。從達渝高速廟壩出口下高速,就到達了廟壩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漁人部落”鄉村旅遊示範綜合體

穿過環繞廟壩鎮的清水河不遠,就是廟壩鎮的新區,公路一邊的小山坡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而另一邊是英倫風情商業街、高檔電梯小區、休閒廣場、電影院、兒童樂園,隨處可見休閒玩耍的市民、旅遊觀光的遊客。轄區的長樂村、花板橋寨峰村等11個村的村舍,早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簡陋的土牆平房,升級成為了漂亮的“鄉村別墅”。1995年,廟壩鎮撤鄉改鎮;1996年,廟壩鎮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這兩起大事件,掀起了廟壩鎮城鎮建設的熱潮,當地黨委政府集中物力、財力,重新科學規劃廟壩鎮的佈局和建設。如今的廟壩場鎮建成區域1.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場鎮不僅公廁、下水道、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完備,公路兩邊還栽植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

2017年8月3日,廟壩鎮被評為“全國衛生鎮”。

"

時值達州建市20週年

記者來到毗鄰重慶、廣安的大竹縣廟壩鎮

感受20年來廟壩鎮新農村的變化

新規劃帶來新變化

廟壩鎮幅員面積71.05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總人口42360人,有耕地22335畝。廟壩鎮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因地處平壩且廟多而得名。從達渝高速廟壩出口下高速,就到達了廟壩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漁人部落”鄉村旅遊示範綜合體

穿過環繞廟壩鎮的清水河不遠,就是廟壩鎮的新區,公路一邊的小山坡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而另一邊是英倫風情商業街、高檔電梯小區、休閒廣場、電影院、兒童樂園,隨處可見休閒玩耍的市民、旅遊觀光的遊客。轄區的長樂村、花板橋寨峰村等11個村的村舍,早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簡陋的土牆平房,升級成為了漂亮的“鄉村別墅”。1995年,廟壩鎮撤鄉改鎮;1996年,廟壩鎮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這兩起大事件,掀起了廟壩鎮城鎮建設的熱潮,當地黨委政府集中物力、財力,重新科學規劃廟壩鎮的佈局和建設。如今的廟壩場鎮建成區域1.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場鎮不僅公廁、下水道、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完備,公路兩邊還栽植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

2017年8月3日,廟壩鎮被評為“全國衛生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桃花節

交通發展縮短城市距離

廟壩鎮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廟壩鎮距大竹縣城24公里,距達州城區95公里,距重慶120公里,被譽為達州市的“南大門”、融入重慶的“橋頭堡”。國道210線縱貫廟壩鎮全境;2004年達渝高速通車後,廟壩鎮到達州城區的時間從1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到重慶一個半小時,而到大竹縣城僅要10分鐘。

要想富,先修路。家住長樂村的林秀菊對這些年交通發展帶來的便利深有體會,“90年代,出門只能走鄉村小路。從家門口到鎮上買東西、賣農產品,來回都要2個小時。如今,水泥公路通村到戶,每家都有代步工具,除了農村最基本的代步工具摩托車以外,還有不少人家都買了小轎車。”

2010年,廟壩鎮被選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房地產商也被髮展勢頭強勁的廟壩鎮吸引了過來,第一棟電梯商品房在廟壩場鎮拔地而起,開盤不到3個月就一搶而空。

"

時值達州建市20週年

記者來到毗鄰重慶、廣安的大竹縣廟壩鎮

感受20年來廟壩鎮新農村的變化

新規劃帶來新變化

廟壩鎮幅員面積71.05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總人口42360人,有耕地22335畝。廟壩鎮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因地處平壩且廟多而得名。從達渝高速廟壩出口下高速,就到達了廟壩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漁人部落”鄉村旅遊示範綜合體

穿過環繞廟壩鎮的清水河不遠,就是廟壩鎮的新區,公路一邊的小山坡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而另一邊是英倫風情商業街、高檔電梯小區、休閒廣場、電影院、兒童樂園,隨處可見休閒玩耍的市民、旅遊觀光的遊客。轄區的長樂村、花板橋寨峰村等11個村的村舍,早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簡陋的土牆平房,升級成為了漂亮的“鄉村別墅”。1995年,廟壩鎮撤鄉改鎮;1996年,廟壩鎮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這兩起大事件,掀起了廟壩鎮城鎮建設的熱潮,當地黨委政府集中物力、財力,重新科學規劃廟壩鎮的佈局和建設。如今的廟壩場鎮建成區域1.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場鎮不僅公廁、下水道、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完備,公路兩邊還栽植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

2017年8月3日,廟壩鎮被評為“全國衛生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桃花節

交通發展縮短城市距離

廟壩鎮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廟壩鎮距大竹縣城24公里,距達州城區95公里,距重慶120公里,被譽為達州市的“南大門”、融入重慶的“橋頭堡”。國道210線縱貫廟壩鎮全境;2004年達渝高速通車後,廟壩鎮到達州城區的時間從1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到重慶一個半小時,而到大竹縣城僅要10分鐘。

要想富,先修路。家住長樂村的林秀菊對這些年交通發展帶來的便利深有體會,“90年代,出門只能走鄉村小路。從家門口到鎮上買東西、賣農產品,來回都要2個小時。如今,水泥公路通村到戶,每家都有代步工具,除了農村最基本的代步工具摩托車以外,還有不少人家都買了小轎車。”

2010年,廟壩鎮被選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房地產商也被髮展勢頭強勁的廟壩鎮吸引了過來,第一棟電梯商品房在廟壩場鎮拔地而起,開盤不到3個月就一搶而空。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滿山遍野的桃花

返鄉創業促進鄉村振興

10年前,雖然鄉村觀光遊還未流行,但每逢桃花盛開時,不論遠近的人,都喜歡到廟壩鎮來踏春賞桃花。

2005年,外出務工返鄉的朱鵬程回到家鄉,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優勢種植秦王桃,結合果樹種植、產品深加工、農旅服務,帶動8000餘農戶加入到水果種植業。從此,廟壩鎮的“桃花節”逐漸成為了廟壩鎮的一張響亮名片。2012年,“大竹秦王桃”榮獲綠色食品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

時值達州建市20週年

記者來到毗鄰重慶、廣安的大竹縣廟壩鎮

感受20年來廟壩鎮新農村的變化

新規劃帶來新變化

廟壩鎮幅員面積71.05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總人口42360人,有耕地22335畝。廟壩鎮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因地處平壩且廟多而得名。從達渝高速廟壩出口下高速,就到達了廟壩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漁人部落”鄉村旅遊示範綜合體

穿過環繞廟壩鎮的清水河不遠,就是廟壩鎮的新區,公路一邊的小山坡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而另一邊是英倫風情商業街、高檔電梯小區、休閒廣場、電影院、兒童樂園,隨處可見休閒玩耍的市民、旅遊觀光的遊客。轄區的長樂村、花板橋寨峰村等11個村的村舍,早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簡陋的土牆平房,升級成為了漂亮的“鄉村別墅”。1995年,廟壩鎮撤鄉改鎮;1996年,廟壩鎮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這兩起大事件,掀起了廟壩鎮城鎮建設的熱潮,當地黨委政府集中物力、財力,重新科學規劃廟壩鎮的佈局和建設。如今的廟壩場鎮建成區域1.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場鎮不僅公廁、下水道、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完備,公路兩邊還栽植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

2017年8月3日,廟壩鎮被評為“全國衛生鎮”。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桃花節

交通發展縮短城市距離

廟壩鎮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廟壩鎮距大竹縣城24公里,距達州城區95公里,距重慶120公里,被譽為達州市的“南大門”、融入重慶的“橋頭堡”。國道210線縱貫廟壩鎮全境;2004年達渝高速通車後,廟壩鎮到達州城區的時間從1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到重慶一個半小時,而到大竹縣城僅要10分鐘。

要想富,先修路。家住長樂村的林秀菊對這些年交通發展帶來的便利深有體會,“90年代,出門只能走鄉村小路。從家門口到鎮上買東西、賣農產品,來回都要2個小時。如今,水泥公路通村到戶,每家都有代步工具,除了農村最基本的代步工具摩托車以外,還有不少人家都買了小轎車。”

2010年,廟壩鎮被選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房地產商也被髮展勢頭強勁的廟壩鎮吸引了過來,第一棟電梯商品房在廟壩場鎮拔地而起,開盤不到3個月就一搶而空。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滿山遍野的桃花

返鄉創業促進鄉村振興

10年前,雖然鄉村觀光遊還未流行,但每逢桃花盛開時,不論遠近的人,都喜歡到廟壩鎮來踏春賞桃花。

2005年,外出務工返鄉的朱鵬程回到家鄉,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優勢種植秦王桃,結合果樹種植、產品深加工、農旅服務,帶動8000餘農戶加入到水果種植業。從此,廟壩鎮的“桃花節”逐漸成為了廟壩鎮的一張響亮名片。2012年,“大竹秦王桃”榮獲綠色食品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大竹廟壩:一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

果醋廠

看到朱鵬程的成功,該鎮黨委政府組織了農業專家到11個村挨個考察,最後因地制宜在每一個村發展一種特色水果產業。

張紹榮1987年就來到廟壩鎮工作,曾任鎮財政所所長,他對十幾年前外出務工村民返鄉資助建設家鄉的情景歷歷在目。“那個時候,除了務農,更多的年輕人還是選擇外出務工。不過,後來許多掙了錢的都回來了,除了朱鵬程外,還有現在種植香樟的朱月丙、修建漁人部落的餘永寬等50餘名在外發展成功的人士返鄉創業。”張紹榮說。

餘永寬今年46歲,他就是最早一批外出務工的廟壩鎮人。2002年,餘永寬用賺得的第一桶金在廣東番禺創辦化工公司。為了資助家鄉建設,2013年,他返鄉開始第二次創業。經過多方考察,餘永寬決定投資2個億,在廟壩鎮打造一個以養生康養為核心,集餐飲娛樂、競技垂釣、戶外拓展、養生觀光於一體、農旅文深度融合的“漁人部落”鄉村旅遊示範綜合體。

如今的廟壩鎮活力四射,四面八方的人源源不斷而來,在這裡旅遊康養、安家,這座正在崛起的“綠色小鎮”必將在達州經濟文化發展上劃上屬於他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達州日報

編 輯:陳功

責 編:徐東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