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大學 文章 跳槽那些事兒 醫患關係 河南 麻醉MedicalGroup 2019-08-19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正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醫學人才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這是極其危險的!很多醫學生放棄從醫,主要是因為醫生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療界有個笑話稱“你家有礦啊,你學醫?”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一個家庭如果培養一名醫生,僅經濟上就得應該很好才行。別的專業四年畢業後,大多數都可以開始賺錢養家、回饋父母。醫學這個專業大學五年畢業後,還要規培,有的甚至需要考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很難在30歲之前養活自己,更別提回饋父母。在這期間如果找對象結婚,父母的壓力會更大。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正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醫學人才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這是極其危險的!很多醫學生放棄從醫,主要是因為醫生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療界有個笑話稱“你家有礦啊,你學醫?”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一個家庭如果培養一名醫生,僅經濟上就得應該很好才行。別的專業四年畢業後,大多數都可以開始賺錢養家、回饋父母。醫學這個專業大學五年畢業後,還要規培,有的甚至需要考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很難在30歲之前養活自己,更別提回饋父母。在這期間如果找對象結婚,父母的壓力會更大。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難,好醫生一號難求;另一方面,醫學生大量流失,優秀人才不願從醫。長此以往,必將使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看病難問題更加突出。

以下是網友留言的截圖: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正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醫學人才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這是極其危險的!很多醫學生放棄從醫,主要是因為醫生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療界有個笑話稱“你家有礦啊,你學醫?”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一個家庭如果培養一名醫生,僅經濟上就得應該很好才行。別的專業四年畢業後,大多數都可以開始賺錢養家、回饋父母。醫學這個專業大學五年畢業後,還要規培,有的甚至需要考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很難在30歲之前養活自己,更別提回饋父母。在這期間如果找對象結婚,父母的壓力會更大。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難,好醫生一號難求;另一方面,醫學生大量流失,優秀人才不願從醫。長此以往,必將使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看病難問題更加突出。

以下是網友留言的截圖: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正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醫學人才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這是極其危險的!很多醫學生放棄從醫,主要是因為醫生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療界有個笑話稱“你家有礦啊,你學醫?”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一個家庭如果培養一名醫生,僅經濟上就得應該很好才行。別的專業四年畢業後,大多數都可以開始賺錢養家、回饋父母。醫學這個專業大學五年畢業後,還要規培,有的甚至需要考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很難在30歲之前養活自己,更別提回饋父母。在這期間如果找對象結婚,父母的壓力會更大。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難,好醫生一號難求;另一方面,醫學生大量流失,優秀人才不願從醫。長此以往,必將使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看病難問題更加突出。

以下是網友留言的截圖: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大家可以看到,風險高、收入低是絕大多數網友的共同觀點。近些年,“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樣的用語也頻頻出現。可以說,這是極其危險的:醫護人員群體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醫,難道等著不明所以的公眾撞進來、等著醫學院校降分誘惑進來或等著隔壁二傻子學醫為大家看病嗎?

最新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醫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工作量非常大。52.72%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在很多大醫院,醫生出診一天,看七八十個病人,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其勞動強度之大,世界罕見。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正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醫學人才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這是極其危險的!很多醫學生放棄從醫,主要是因為醫生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療界有個笑話稱“你家有礦啊,你學醫?”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一個家庭如果培養一名醫生,僅經濟上就得應該很好才行。別的專業四年畢業後,大多數都可以開始賺錢養家、回饋父母。醫學這個專業大學五年畢業後,還要規培,有的甚至需要考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很難在30歲之前養活自己,更別提回饋父母。在這期間如果找對象結婚,父母的壓力會更大。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難,好醫生一號難求;另一方面,醫學生大量流失,優秀人才不願從醫。長此以往,必將使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看病難問題更加突出。

以下是網友留言的截圖: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大家可以看到,風險高、收入低是絕大多數網友的共同觀點。近些年,“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樣的用語也頻頻出現。可以說,這是極其危險的:醫護人員群體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醫,難道等著不明所以的公眾撞進來、等著醫學院校降分誘惑進來或等著隔壁二傻子學醫為大家看病嗎?

最新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醫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工作量非常大。52.72%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在很多大醫院,醫生出診一天,看七八十個病人,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其勞動強度之大,世界罕見。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從原始社會開始,古人都知道尊重會一些醫術的巫師。對於能改變他們生老病死的巫師,甚至把他們視作神靈的化身。然而,也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尊醫重衛似乎被遺忘了。

你信任,我必當全力以赴的去醫治你。這樣純粹的醫患關係,是我們醫生最期待的!同時,也期待全社會能給予醫護人員應有的尊重!

你認為醫護人員應該拿高薪嗎? (單選)
0
0%
應該
0
0%
不應該
0
0%
拿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資即可

你想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發明的醫療產品嗎?

"

該文章發佈於麻醉MedicalGroup平臺上,文章一經發出,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破萬,網友留言近50條。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該文章開篇直指痛處,引用河南開封36位村醫集體辭職備受媒體矚目的事件,給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只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突破公眾認知的是,公眾一向認為醫生這個行業有地位、高薪,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生活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附近,新畢業生甚至需要家裡資助才能勉強生活。然而,即使這樣,公眾仍然不滿意:公眾認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生活水平,他們怎麼活?你們當醫生的,還要怎麼樣?

公眾一方認為,你掙那麼多錢,必須把病給我看好;醫生一方認為,我大學五年,畢業後五六年才能結婚生子、才能過上城市平均工資生活,憑什麼必須看好?另外,醫學尚有很多未知,怎麼可能全都看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正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醫學人才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這是極其危險的!很多醫學生放棄從醫,主要是因為醫生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療界有個笑話稱“你家有礦啊,你學醫?”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一個家庭如果培養一名醫生,僅經濟上就得應該很好才行。別的專業四年畢業後,大多數都可以開始賺錢養家、回饋父母。醫學這個專業大學五年畢業後,還要規培,有的甚至需要考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很難在30歲之前養活自己,更別提回饋父母。在這期間如果找對象結婚,父母的壓力會更大。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難,好醫生一號難求;另一方面,醫學生大量流失,優秀人才不願從醫。長此以往,必將使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看病難問題更加突出。

以下是網友留言的截圖: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大家可以看到,風險高、收入低是絕大多數網友的共同觀點。近些年,“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樣的用語也頻頻出現。可以說,這是極其危險的:醫護人員群體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醫,難道等著不明所以的公眾撞進來、等著醫學院校降分誘惑進來或等著隔壁二傻子學醫為大家看病嗎?

最新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醫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工作量非常大。52.72%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在很多大醫院,醫生出診一天,看七八十個病人,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其勞動強度之大,世界罕見。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從原始社會開始,古人都知道尊重會一些醫術的巫師。對於能改變他們生老病死的巫師,甚至把他們視作神靈的化身。然而,也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尊醫重衛似乎被遺忘了。

你信任,我必當全力以赴的去醫治你。這樣純粹的醫患關係,是我們醫生最期待的!同時,也期待全社會能給予醫護人員應有的尊重!

你認為醫護人員應該拿高薪嗎? (單選)
0
0%
應該
0
0%
不應該
0
0%
拿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資即可

你想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發明的醫療產品嗎?

明天誰來當醫生?問得好

CHN-MZWL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