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武漢一高校五年孵化企業百餘家

大學 創業 大別山 電子商務 武漢發佈 2017-06-26

“今年,我們在武漢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昨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2015屆畢業生劉兵,欣喜地向母校彙報創業成果。2015年底,他與該校2名同學合夥創立湖北省谷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通過“優質生態農產品電商生活館”,成為業界頗有名氣的“小老闆”。

劉兵的創業之路要從大學開始談起。2014年底,湖北魚價大跌,從小出生在“魚米之鄉”的他,開始籌劃利用所學,通過電商平臺讓故鄉優質的魚種有更多銷路。經老師聯繫和推薦,劉兵聯繫上蘇寧易購大別山特色館,在該平臺上開展眾籌。產自湖北荊州的武昌魚,開始被髮往湖南、廣州、新疆等地。

2016年,劉兵成功入駐學校創新創業基地。學校為他們公司配備了專門的創新創業導師,並獲得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扶持,劉兵的創業路隨之越走越寬。大別山的毛尖、恩施的土豬肉、羅田的板栗陸續登上大別山特色館,劉兵公司也從年營業額十萬元增至近200萬元。

據瞭解,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子們,在校期間就創業成果頗豐的還有很多。2015 屆畢業生餘聰,大二時創辦武漢易惠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供諮詢、策劃間接產出銷售額400 餘萬元,獲評武漢市”創業明星“稱號。2011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尹超,在校註冊成立壹設計公司,年利潤逾60萬。2012屆畢業生劉星所創公司,獲60 萬創業融資。

該校常務副校長周建設表示,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並非一朝一夕之功。2016年,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統籌全校創新創業工作;首期投入100萬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學校還先後邀請俞敏洪、王石、李開復等知名企業家,到校與廣大師生進行創業分享。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和訓練計劃、華夏講壇、校友大講堂、科技文化節、各類競賽等平臺,學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顯著提高。近五年,學校孵化企業已達124家。(楚天都市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