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維、邏輯思維,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職場思維

大學 職場 心智玩家 心智玩家 2017-08-25

很多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人,想當然的把學校裡的「學術思維」帶到職場中,結果會發現,在職場中,這種「學術思維」並不好用。你如果堅持用「學術思維」,還會在職場中吃不少苦頭。

職場思維」並不是學校裡的「學術思維」的延續,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我們就先來看一下,這兩者有著什麼樣的區別:

理性思維、邏輯思維,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職場思維

學術思維」:思考者思考對象之間是分離的,二者之間沒有直接利益關係,而且,思考對象也不是思考者在現實生活中有直接關聯的人。

就好比,你研究一個什麼課題,你在研究過程中,不用考慮:你的研究會對研究對象造成什麼影響;研究對象你的研究會有什麼感受。這些你統統不用考慮,學術研究就是研究,是很單純的。

這樣的思考結構,決定了思考者思考結果,並不會影響、改變思考對象

而「職場思維」就不這樣……

理性思維、邏輯思維,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職場思維

職場思考」:思考者思考對象是融為一體的,思考者思考對象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思考者本身也是思考對象的一部分。

我們在職場中,做的任何一件事幾乎都與自己的利益有著直接關係。但是,你只想著自己,別人肯定不幹;你只想別人,你自己也不幹。那麼,怎麼想才對,這裡面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就需要你去拿捏分寸、控制火候。

聽起來有點玄乎,可這就是職場。這也是想要在職場獲得成功,不易的地方。

這樣的思考結構,決定了思考者思考結果直接會影響、改變思考對象

從上述對兩種思維的描述,大家是不是發現了「學術思維」與「職場思維」之間巨大差別了?

我們可以來歸納一下:

理性思維、邏輯思維,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職場思維

從思維結構上來看:

「學術思維」的思維結構是確定的,而「職場思維」的思維結構卻是不確定的。

隨著一個人在職場的中地位越走越夠,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職場思維」時所使用的結構是不確定的,是會隨著人、事、物、時的變化而變化……

關於這方面內容,便籤君說會在以後和大家做更多的分享。

從思考的過程來看:

「學術思維」主要依靠的是邏輯知識

而「職場思維」最主要依靠的,不是邏輯知識,而是直覺常識。這對於才進入職場,或者在職場中層級不高的人來說,有點不可理解。

但是,在職場中的思維,主要依靠的是直覺,以及常識,邏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只是用來表述的工具,而不是思考的工具。

很多職場低層級人員把SWOT分析法,當作思考工具來用。這在高層級職場人士看來,就是一種比較幼稚的做法。

SWOT分析法是一種有了結論以後,用來表述的工具,並不是用來思靠的,而結論一定來自直覺。

從思維的標準來看:

「學術思維」的標準只有一條就是純理性

而「職場思維」的標準則是價值觀。這也就是最近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大品牌的大老闆,一直在強調價值觀的原因。

企業在不大的時候,個人在層級不高的時候,以利益為思考標準,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萬一交上好運了,企業變大了,個人的層級高了。以利益為導向的思維就會給企業、個人的發展帶來很大的侷限。

這個時候,在爭名奪利的環境中,真正能讓企業發展、讓個人進步的,就不是利益導向的思維,而是價值導向的思維。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正確的價值觀,最好在低層級的階段打好基礎。否則,做慣了小偷,一下子要做君子是很難改過來的。萬一你交上好運被提拔了,再想學做君子就不容易了。

這也是便籤君一直在講的「轉換公心、玩轉職場」的重要性。

從思維的結果來看:

「學術思維」的結果很簡單,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正確或者錯誤。在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研究的結論無外乎兩種結果,不是對的,就是錯的。

而在「職場思維」中,沒有對錯的概念,只有合適或者不合適

很多新入職場的人一定聽到過不少職場老兵在說「沒有對錯之分」的話,覺得不可理解,在職場中,確實不能用對、錯來認識,只能用合適、不合適來衡量。這也是「職場思維」玄妙的地方。

「職場思維」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如何開始學習呢?

理性思維、邏輯思維,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職場思維

第一,一定要記住,轉換自己的心理模式,從「私心」轉變到「公心」心理模式。如何轉換「公心」模式,請看前文。

第二,先想別人再想自己。先想別人,並不是不讓你想自己,而是先想別人,才能更好的為想清楚自己做好準備。

第三,想別人怎麼想呢?要懂得角色轉換要像「別人在想TA自己」那樣的想別人(這句話有點繞,但很重要,再看幾遍)

第四,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記住,不要把自己當作自己去想,而是要把自己當作「另外一個別人」去想。這樣做,你就學會「跳出來」想問題了。

相關視頻,請留言心智玩家的視頻欄:便籤君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