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隔江踏海到千里之外,到底為了什麼?

大學 英語 世界歷史 甘道夫 加拿大教育聯盟 2017-05-13

很多留學生都會被問出國這些年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英語?文憑?其實,學到的就兩樣東西:一種被放到任何國家任何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這兩樣足以讓一個人受益終身。

留學:隔江踏海到千里之外,到底為了什麼?

別人一出生就很有錢而自己很窮;某某明明不如自己,卻可能憑關係,憑忽悠,拍馬屁的本領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發現社會不公平了,自己得變得現實了。

在國內,這被說成是挫折教育。出了國你會發現,這些絕非中國獨有,這是時代的弊病,社會的固疾,是需要我們自身變得足夠強大以後慢慢改變的東西。

隨著留學市場化和物質化,加上國內留學生的低齡化和土豪化, “留學”這個本該象徵著學術,名校,自由,遠方等等美好畫面環繞的詞彙,已被拉下神壇,Low為凡物。有人依然堅信留學是個開闊眼界,增強學術,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調侃留學只是混個文聘,燒些人民幣的遊戲。

很多留學生都會被問出國這些年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英語?文憑?

其實,學到的就兩樣東西:一種被放到任何國家任何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這兩樣足以讓一個人受益終身。

“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可能翻過山後面,你會發覺沒什麼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 ——《東邪西毒》

翻過山的人會對沒有翻過山的人說,山後面不過如此。但終究還是有很多人從沒有翻過這座山。

留過學,你便彷彿獲得了感嘆"不過如此"的資格。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終不知道。你見到了,有很多人卻終其一生見不到。

難道在國內就不需要學會如何租房、組裝傢俱、做飯、處理銀行水電煤氣網絡賬單,學駕車、結婚生子,到處和朋友遊玩照相了?不出國就不能學東西,變勤勞了嗎能有什麼事是隻能在國外做的呢?

留學生隔江踏海,翻山而來、節日與家人相隔、自我放逐到千里之外,耗費了不少的金錢,到底為了什麼?

就像電影《霍比特人》裡Gandalf 對Bilbo Baggins所說:

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

世界並不在你的地圖與筆記裡……當你回來時,你從此與眾不同。

這是一段,任何時候回想起來,都會笑容滿面的求學經歷。留學最吸引我的,是無限種可能。

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後自己將會在哪裡。還有就是能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強大和平靜.。

為什麼明明全世界最愛我們的兩個人都在身邊,我們卻還要離開他們。父母在,不遠遊。內心當然不想因為該死的時差讓他們總是在電腦前坐幾個小時等著我們上線大家才說幾句話。不想每次見面時候心驚地發現他們多了些白髮和愈發深陷的皺紋,發現一直以來遮風擋雨的溫暖老屋變得空落落。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再漂泊,能夠保護起家人。只有經過這樣的折騰,這樣看起來的一種徒勞無功,才能明白原點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你不可能經歷所有的精彩,學習和經歷本身正是幫助你梳理你未曾經歷過的精彩。

有一個同學這麼說:出國就像出櫃,不出憋屈,出了後悔;但是不遠離家,你並不知道家的好處。

想起那個叫人非常澎湃的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留學:隔江踏海到千里之外,到底為了什麼?

出國唸書不僅是上課唸書

國外的教育,對於沒有接觸過的人而言,能大大開拓視野,學會隨時作一個頭腦風暴,作出有建設性的質疑。現在國內大學也開始鼓勵質疑了,但很多學生都是為質疑而質疑,提出的問題自己都並不懷疑,這不過是另一種服從,“服從要你質疑的要求”。

對於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可能錯了的那個概率,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的。這是國外大學學術訓練的結果,也是經歷的結果。少一點輕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專業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職,門外漢成事的概率其實很小,不斷妄斷,魯莽行事。你終究不會比律師更懂法律,也不會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壞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藝術家,實業家,各種崗位上的人,及他們努力後的結果,不論成敗。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為一個全職批評家立過銅像。

教育上學術獨立,人格尊重,理解寬容

中國文化強調每個人都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員,都深深地和別人聯繫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可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繫。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輕易評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同時,也不要剽竊他人,因為這意味著你失敗的開始。

在中國,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唸書,以後有事業,有家庭,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才是應有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而對其他各種各樣的人生缺乏包容心,總是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兒女的生活。

尤其是用一種多數人,集體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對錯,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創新的一個原因,只求同,不存異,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殺了。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在國內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要頂住各種世俗壓力,在國外,你會發現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於是就沒有怪人了。

同樣的,在戀愛時,歪果仁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很多愛情在別人眼裡不可思議,然而他們自己無所畏懼。

留學也一樣,有很多種選擇和麵貌

有些留學生開著冷氣,在光線明亮的屋子裡,奮力打著遊戲,誰知道是不是衝著成為世界級職業玩家去的,他們也是在留學;

有些人在物質極度繁華,美食極度多樣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著給自己買買買,或是氣喘吁吁地忙著搞代購,他們也是在留學;

有些忙著認識不同的有趣的人,參加著各種主題的派對和活動,感受著一座城市的精彩,他們也是在留學;

有些忙著在圖書館看著不同的資料和書籍,踏著日光出,揹著月光回。他們也是在留學。

生命終究是一個個體的旅程,自己都不知道留學這條路會把自己帶到哪裡。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必浪費在去求得無關的人的認可上。

留學,還會讓你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中國人

出國在外,你才會覺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特別感人,會非常珍惜中國文化中人情味的這一點,覺得中國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以及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

這是一種天然的情感聯繫,讓你保持著與中國資訊的同步,仍然感知著原來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諸多事情與你息息相關。你還會是那個心懷自由、但也有著強烈公共關懷,同時愛吃烤鴨和炒肝的中國騷年。

留學並不會在生活方式上把你從一個東方人變成一個西方人。囊中羞澀?不喜喧鬧?或是當地中國超市與中國餐館,以及國外的魚炸薯條都會最終使你成為飲食上的“中華美食至上論”的忠實信徒,讓你對西式生活淺嘗輒止,鳴金收兵。

留學:隔江踏海到千里之外,到底為了什麼?

留學從來就沒有個統一的定義,每一個人的留學亦是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究竟什麼樣全憑自己決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不管到哪裡,你是什麼樣,你的社會就是什麼樣。你什麼樣,你留的學就是什麼樣。

留學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選擇什麼,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後,也不能保證一定比別人好。

出國,只是多了見識,多了選項,也許這就是意義本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