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大學 胡適 魯迅 徐志摩 人物速寫本 2017-05-04

原創作品,頭條首發,侵權必究,維權到底!(配圖來自網絡)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這山不知道是什麼山,這林不知道是什麼林,這水也不知道是什麼水;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到了這裡,更不知道怎麼離開。

晚來風急,暮雲翻湧。貼著這溪水,就這麼一條小路,往哪邊走才能走出去呢?如果往再往前走,還有個分岔路口,又該怎麼走呢?要是今晚回不去,或者找不到住處怎麼辦?這山間會還有豺狼虎豹嗎?

“虎狼之物,我可是降服不了,我的肉只有被用來塞牙縫的份兒。”他緊張起來。

仰望著黑壓壓的竹林,輕掩了一層薄薄的如絲織般的霧,他又開始幻想:“要是能遇上一位狐仙該多好,她美麗、善良,還能舞動長袖,作法制服邪惡,能陪我度過這悽清的秋夜,能指引我歸去的路……”

忽然,從三岔口左邊那條小路走來一位姑娘,提著竹籃,帶著一身霧水。她看來有十三四歲,穿著白色繡花褂子,挽起褲腿,步伐匆忙。他不再幻想狐仙鬼怪,就因為看到了這個充滿人的靈氣與秀氣的姑娘。他急切地走向前去,問路:“小妹妹,這是什麼地方?”

聽她的口音像湖南人,好在她語速不快,他幾乎都能聽懂這樣一句:“你是迷路了?”

“嗯,不知道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怎麼走?”他內心很焦急,卻表現得很鎮定。

“這水叫苦竹溪,下面的村子就叫苦竹衝。你家在哪兒,聽你的口音不像本地的?”

“我沒聽過有苦竹衝這個地方?”他暗忖。

姑娘笑問:“聽你說話,像是外省人吧,怎麼到我們這個凼兒了?”

他怔住了:“我是四川人,怎麼成了外省人呢?我聽你口音才是外省人吧?”

“哈哈,大哥哥,是裝糊塗,還是故意和我扯謊?我們湖南和四川還不知道隔著多少重山,我這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去呢。”

聽小姑娘慢慢解釋,他慢慢緩過神來了,似乎能夠接受自己身在湖南了,還是在湘西鳳凰一帶。但是,他仍不明白是怎麼來這裡的。

“不過這樣也好,我得把湘西的山水看個明白,順便還可以去沈從文的故居看一下。”他想著。

姑娘搖著辮子,帶著他,說今晚先到她們村裡,明天再問路出去。

“我叫章良。你呢?”

“封芹,都叫我芹兒。”姑娘回答,“這一帶姓封的很多。”

“芹兒,你的花褂子真好看,你們這兒都這樣穿嗎?”

“嗯,我娘給繡的。”

“你現在上中學了吧?”

“我們這兒沒有中學,縣城有洋學堂,村裡孩子上不起。我們都是到村裡吳老秀才家去聽他講課。我家二姐讀書最多,吳先生家裡的書都被她讀完了,還能被下來當話說。後來她一個人去外地了,說是要去尋什麼‘新的世界’,尋我的大哥,他早些年就被徵去當兵了,不知道還活著沒。”

“那後來呢,有你姐姐的音信嗎?”

“有啊,不到半年,也就是前年的事,她寫信回來說她到了北平,還進了大學堂。”

章良和小妹妹說了一番後,竟感覺她似乎是上個世紀的人,心想:“現在還有洋學堂嗎?鄉下還有老秀才嗎?北平不是改叫北京這麼多年了嗎?” 他越聽越疑惑,也只當作方言障礙罷了。

繼續走了一段路,看著芹兒的側影,章良竟感覺她活像《邊城》裡的“翠翠”,便問:“你知道沈從文故居在哪兒嗎,帶我去看看?”

“沈從文是誰啊?”

“大作家啊,大名人!不是你們鳳凰人嗎,這麼出名,你不知道,村裡的秀才沒講過?”

“這樣啊,我真不認識。你可以去問我家二姐,她讀書多。”

封芹說她二姐叫封雪,在外地念大學,又改成了封柔雪,說是用來做筆名。柔雪今年身患怪病,大夫勸她回到鄉下來療養。封芹每天散學後,到這“芥方山”來採野生的芥菜,就是採回去給姐姐熬藥,大夫說這裡的野芥菜做引子,可以治好柔雪的怪病。然而,這幾天,封芹卻一直沒找到芥菜,只得空著竹籃回去。聽到封芹說她父親去年在長沙被流彈打死了,章良震驚了:“被流彈槍打死了?長沙這麼亂?政府都沒有給說法嗎?”

“長沙還算好吧,二姐說現在整個中國都在動亂,特別是廣州、北平這些大城市。大哥哥,看你像讀書人,還穿這樣的時髦的衣服,你肯定去過北京、上海,還不知道這些呢?”封芹眼裡滿是悲傷與無奈。

“你怎麼一會兒北平,一會兒北京,你是民國的人啊?”章良帶著調侃口氣說。

“皇上都沒了,不是民國的人,難道你還是滿清朝的人?”封芹指著他笑。

看著封芹一臉純淨的笑容,章良許久沒有緩過神來。他一陣深呼吸後,又小心翼翼地問了幾句,才明白過來,自己已然身在九十多年前的民國了。他完全不敢相信,心想定是這小妹妹說謊,可又明明十分確定單純的封芹沒有說謊。


這山不知道是什麼山,這林不知道是什麼林,這水也不知道是什麼水;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到了這裡,更不知道怎麼離開。

晚來風急,暮雲翻湧。貼著這溪水,就這麼一條小路,往哪邊走才能走出去呢?如果往再往前走,還有個分岔路口,又該怎麼走呢?要是今晚回不去,或者找不到住處怎麼辦?這山間會還有豺狼虎豹嗎?

“虎狼之物,我可是降服不了,我的肉只有被用來塞牙縫的份兒。”他緊張起來。

仰望著黑壓壓的竹林,輕掩了一層薄薄的如絲織般的霧,他又開始幻想:“要是能遇上一位狐仙該多好,她美麗、善良,還能舞動長袖,作法制服邪惡,能陪我度過這悽清的秋夜,能指引我歸去的路……”

忽然,從三岔口左邊那條小路走來一位姑娘,提著竹籃,帶著一身霧水。她看來有十三四歲,穿著白色繡花褂子,挽起褲腿,步伐匆忙。他不再幻想狐仙鬼怪,就因為看到了這個充滿人的靈氣與秀氣的姑娘。他急切地走向前去,問路:“小妹妹,這是什麼地方?”

聽她的口音像湖南人,好在她語速不快,他幾乎都能聽懂這樣一句:“你是迷路了?”

“嗯,不知道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怎麼走?”他內心很焦急,卻表現得很鎮定。

“這水叫苦竹溪,下面的村子就叫苦竹衝。你家在哪兒,聽你的口音不像本地的?”

“我沒聽過有苦竹衝這個地方?”他暗忖。

姑娘笑問:“聽你說話,像是外省人吧,怎麼到我們這個凼兒了?”

他怔住了:“我是四川人,怎麼成了外省人呢?我聽你口音才是外省人吧?”

“哈哈,大哥哥,是裝糊塗,還是故意和我扯謊?我們湖南和四川還不知道隔著多少重山,我這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去呢。”

聽小姑娘慢慢解釋,他慢慢緩過神來了,似乎能夠接受自己身在湖南了,還是在湘西鳳凰一帶。但是,他仍不明白是怎麼來這裡的。

“不過這樣也好,我得把湘西的山水看個明白,順便還可以去沈從文的故居看一下。”他想著。

姑娘搖著辮子,帶著他,說今晚先到她們村裡,明天再問路出去。

“我叫章良。你呢?”

“封芹,都叫我芹兒。”姑娘回答,“這一帶姓封的很多。”

“芹兒,你的花褂子真好看,你們這兒都這樣穿嗎?”

“嗯,我娘給繡的。”

“你現在上中學了吧?”

“我們這兒沒有中學,縣城有洋學堂,村裡孩子上不起。我們都是到村裡吳老秀才家去聽他講課。我家二姐讀書最多,吳先生家裡的書都被她讀完了,還能被下來當話說。後來她一個人去外地了,說是要去尋什麼‘新的世界’,尋我的大哥,他早些年就被徵去當兵了,不知道還活著沒。”

“那後來呢,有你姐姐的音信嗎?”

“有啊,不到半年,也就是前年的事,她寫信回來說她到了北平,還進了大學堂。”

章良和小妹妹說了一番後,竟感覺她似乎是上個世紀的人,心想:“現在還有洋學堂嗎?鄉下還有老秀才嗎?北平不是改叫北京這麼多年了嗎?” 他越聽越疑惑,也只當作方言障礙罷了。

繼續走了一段路,看著芹兒的側影,章良竟感覺她活像《邊城》裡的“翠翠”,便問:“你知道沈從文故居在哪兒嗎,帶我去看看?”

“沈從文是誰啊?”

“大作家啊,大名人!不是你們鳳凰人嗎,這麼出名,你不知道,村裡的秀才沒講過?”

“這樣啊,我真不認識。你可以去問我家二姐,她讀書多。”

封芹說她二姐叫封雪,在外地念大學,又改成了封柔雪,說是用來做筆名。柔雪今年身患怪病,大夫勸她回到鄉下來療養。封芹每天散學後,到這“芥方山”來採野生的芥菜,就是採回去給姐姐熬藥,大夫說這裡的野芥菜做引子,可以治好柔雪的怪病。然而,這幾天,封芹卻一直沒找到芥菜,只得空著竹籃回去。聽到封芹說她父親去年在長沙被流彈打死了,章良震驚了:“被流彈槍打死了?長沙這麼亂?政府都沒有給說法嗎?”

“長沙還算好吧,二姐說現在整個中國都在動亂,特別是廣州、北平這些大城市。大哥哥,看你像讀書人,還穿這樣的時髦的衣服,你肯定去過北京、上海,還不知道這些呢?”封芹眼裡滿是悲傷與無奈。

“你怎麼一會兒北平,一會兒北京,你是民國的人啊?”章良帶著調侃口氣說。

“皇上都沒了,不是民國的人,難道你還是滿清朝的人?”封芹指著他笑。

看著封芹一臉純淨的笑容,章良許久沒有緩過神來。他一陣深呼吸後,又小心翼翼地問了幾句,才明白過來,自己已然身在九十多年前的民國了。他完全不敢相信,心想定是這小妹妹說謊,可又明明十分確定單純的封芹沒有說謊。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走了兩三裡的路,就到了苦竹衝。在村子的石拱橋邊上,再隔著幾方蓄著水的農田,就是芹兒的家;幾棵沒黃透的銀杏樹,向長滿綠苔的青瓦上抖著落葉;用石塊、竹篾和混有枯草的泥土築成的老牆,更是章良從沒見過的。

章良在屋前張望著,等封芹先進去。封芹和母親說過幾句後,封大娘反倒領著芹兒,熱情地走出門來,招呼章良進去吃飯。

封大娘體態偏胖,頭上夾雜著白絲,但腿腳麻利,轉身的功夫就摸進黑黢黢的廚房,取來了一雙筷子,對章良說:“年輕人,快來坐下吃飯,隨便點,你看這家裡沒什麼吃的,將就將就啊。”

昏暗的油燈下,吃著桌上叫不出名字的兩盆兒青菜,油水不多,章良還是微笑:“封姨,很不好意思打擾你們了,你做的菜很好吃。”

“你多大了,聽芹兒說你是四川來的,父母不擔心嗎?”

“今年剛滿24,念大學,就到處走走。父母開明,都鼓勵我四處闖蕩。”

“我家封雪明年也滿24,也是念大學,哎,就是念大學害了這個怪病吶,幾個月來,都沒好轉,哎!”封姨說完,牽起圍裙的一角,抹起眼淚來。

“柔雪嗎?她害的什麼病?”

“你知道封雪?是芹兒給你講的吧,她這個病,哎,我也不好說,全身都痛,痛得厲害,精神也不好!現在吃飯都起來不得。”

章良吃過幾口,也就稱“飽了”。果然,等他擱下筷子,封姨就喚芹兒上桌來。原來封大娘騙了章良,說芹兒去熬藥,章良也才想起,藥都沒有采到,用什麼熬呢?肯定是怕飯菜不夠,才讓芹兒躲進她二姐的病房了。

晚飯後,章良本想去見一下封柔雪,可她們家裡人沒有開口,他也就不好說,只有想著等明天臨走時去告個別就足夠了。

躺在一張簡易的木板床上,蚊蟲嗡嗡鬧個不停,他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明天早上就要走了,離開前一定得先看看那位獨自北漂、充滿勇氣和才氣的柔雪。

“柔雪,雪是凍的,卻以一個‘柔’字修飾,她應該有一個外柔內剛的性格吧。”正宗的民國美女,想到這裡章良恨不得馬上就翻過牆去見識一下,“唉,見了又能怎麼樣,再說人家臥病在床,容顏憔悴,會隨便見我這個外人嗎?”

“我明天就走了,走了,我該往何處走呢?去北京、上海鬧革命嗎?我現在才真是與世隔絕了!舉目無親,除了這芹兒一家人。可她們對於我都是過去了的,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歷史的,都已經死去了。”睡夢恍惚的章良,忽地傷感起來,“茫茫宇宙,頓然只有我一個人活在這清秋的山中,就連這秋天都已經逝去九十幾年了。我的家人呢?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朋友,他們現在在幹嘛?我就這樣跑到這兒來,他們肯定以為我失蹤了,或者死了。他們是在痛哭,還是在為我治理後事?不,不會的,屍首都找不到怎麼辦喪事,他們肯定在協助警察尋找吧?我的舊照肯定已經被做成尋人啟事,貼在廣告欄、電杆和石柱上,散步的人肯定正在瀏覽貼出來的我的簡介和肖像描寫,和我鬧過矛盾的男生正在幸災樂禍嗎?分手了的女友正在撫摸著我的照片流淚嗎?沒有兒子的老人會正在盯著我的肖像傷神嗎?夜晚的圖書館,江紅有沒有繼續給我佔位置呢?寢室的同學是在趕作業、打遊戲、網聊、吃零食還是在嬉笑打鬧?學校在建的體育館工地還在照著燈加班嗎?宿管阿姨是在打瞌睡、讀報紙還是在幫同學充電費?現在應該斷電斷網了吧?對的,他們應該都在玩手機、睡覺……我居然被隔離在那個世界的九十幾年之外,九十幾年之外的我,孑然一身!這個茫茫無際的黑夜,只有我一雙眼睛。我到底該何去何從……”

他輾轉反側,盼著早點睡著;希望一覺醒來,又回到了自己的床上,而這裡遇見的所有都是夢一場。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在清冷的夜裡,在與世隔絕的苦竹衝,睡到自然醒來,章良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讓他遺憾和無助的是,他仍然躺在這張墊著枯草的木板床上。

喝了一碗封大娘熬的稀飯,吃了幾筷子陳醃菜,他又添了一碗沒有多少碎米的稀飯,依然沒有飽足的感覺。徘徊在芹兒家的門檻旁,封大娘母女都以為章良要道別,直盯盯地看他。

“封姨,我去看看柔雪行嗎?” 他還是說出口了。

封大娘遲疑了一下,芹兒在後面輕輕地扯著她的袖子,她很尷尬,還是微笑地說:“都是躺在床上,只是時不時翻翻書,很少出來照陽光,臉色不好得很,你還是別去看。等今後她病好了,你再來我們家玩。”其實,是覺得女兒還待字閨中,隨便就這樣在家裡見生人是不妥的。但不知怎地,封大娘越是不讓章良見,他想見柔雪的慾望就越強。

章良有意和封大娘閒扯幾句,加上芹兒說情,封大娘最後還是准許了。她把芹兒拉到旁邊交待過幾句,就出門了,還叮囑章良留在家裡吃過午飯再走,她這會兒先去坡上。

進到柔雪的臥室後,章良才知道,她們家除了廚房,只有兩間臥室。昨晚他霸佔了本是芹兒和封姨的睡處,芹兒只得睡在柔雪身邊的;旁邊那張簡單地架在長凳上的竹篾笆,上面鋪有涼蓆,就是封大娘昨晚的睡處,她五十來歲了。

柔雪這間窗戶是朝東偏南方向開的,八九點上,山間的太陽剛好照進來。陽光正落在柔雪蓋著的淡綠色的單被上。斜靠的棉布枕頭上墊了一件粗布棉襖,她半躺著,正在翻一本不厚的舊書。

“柔雪,你好。”

“你好,章良同學。”她微笑地伸出手,雖然額前的髮絲有些凌亂,身體很清瘦,她笑出紅暈的臉已經超出章良對民國美女的想象了。她臉頰難得的紅暈,真是恰如這山間難得的秋陽,明媚而暖人。

“你怎麼知道的名字呢?”

“那你怎麼又知道我的名字呢?”柔雪笑著,很自然,很輕鬆,全然不像一個久病在床的人。

“你妹妹告訴我的。”

“也是你妹妹告訴我的,我們家的芹兒。”旁邊的芹兒聽二姐這麼說,也跟著笑了起來。

章良瞅了一眼她看的書,是曼殊斐兒的《前奏》、《在海灘》合集,徐志摩的譯本。恰好他前幾天才讀過曼斯菲爾德的書信日記和《花園茶會》,恰好柔雪也很欣賞曼女和徐志摩的才華,他們便拉開話,談了起來。芹兒在一旁託著腮幫,睜大一雙明淨的眼睛,津津有味地聽著。

“我們幾個姐妹都很喜歡志摩老師,但我們在北大讀書時,沒有見過他,後來還專門一起去中央大學聽他講英國文學。”

“是啊,我也越來越愛讀徐志摩的詩文了,豈一個真字了得。”

“那你是在哪兒上學?聽過她的課嗎?”

這下章良不知道怎麼回答了,怕出破綻。他不想說明自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因為他不想與這個世界隔開,不想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不想徹底孤獨。

他腦子裡瞬間搜了一遍我所知道的當時的大學,很多都不熟悉,只知其名,最後還是隨口說:“北大中文系,很遺憾,沒聽過徐先生的課。”

柔雪興奮叫起來:“原來是同校同學啊,我是西語系的。不過中文系的很多老師我都很喜歡,你是哪一級的?給你們上課的老師有哪些?”

這下子章良更是喘不過氣來了,不知道該怎麼編撰自己“歷史”呢?他裝作很自然地談吐起來:“我們都很喜歡魯迅先生的課,他很有激情;周作人先生的課去的人很少,他細聲細氣的碎碎念很讓人沒耐性;胡適先生的課也很好,發人深省。”

“魯迅先生我也很喜歡,可他去年就離開北京了。胡適先生不是在上海嗎,你也專門跑去見過?”

嗯?魯迅已經離開北京了?胡適沒在北大?就這樣穿幫了?章良極力地裝作很鎮靜得樣子,陪著她們姐妹笑,順口解釋:“是啊,確實很懷念魯迅先生的課堂。”忽然想,這柔雪其實已經幫他作出說法,“去上海見胡適”的事他也就沒有解釋。哎,不能和歷史的當事人扯歷史,一出口就是錯!

後來,章良把話題轉向了文學和理想方面,就順暢了一些,鋪開一講,就耗了半天的時間。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柔雪很喜歡寫小說和詩歌,對章良說:“還拿我自己的小說找過魯迅先生,先生講我的小說文采很好,但也就是這文采害了我,顯得不夠幹練,過於拖沓,總是希冀於把心中所要表達的想法全部寫出來,不知含蓄。魯迅先生說得很對,對我影響很大。”她準備下床取作品給章良看時,忽然一陣頭疼,全身也微微抽搐起來;芹兒連忙上去扶著二姐,同時招呼章良快回避。

章良坐在屋外的石凳上,回想起剛剛柔雪的痛苦表情,再對比初見時她那美麗、溫潤的笑靨,我的心也不禁揪著痛了一陣;但也只有空嘆一口氣,束手無策。

封大娘揹著竹簍回來,章良給她說了柔雪的情況,她立刻放下揹簍,就撲進屋去了。

芹兒被安排出來煮飯,章良陪著芹兒洗菜,幫忙添柴燒火。章良問芹兒,柔雪是什麼病,芹兒低頭不語。最後章良只有謊稱自己父親是醫生,跟著看過些醫書,可能對柔雪的病有幫助。芹兒才很不輕鬆地說起:“二姐每個月那個事要來上很多次,沒隔幾天就來,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幾乎每天都會喊疼,頭,腰,全身都疼,晚上也睡不好覺,全身都沒有力。她很難受,卻從來不哭。我和娘幫她流淚時,她才苦。”說完,她眼睛就潤了。

這是女人的病,章良一點也不知道,便問芹兒,醫生是怎麼說的。她們這兒的大夫也不很懂,只是說用‘芥方山’的芥菜熬湯喝有效。封柔雪在北平帶回的一點西藥也早就沒了。現在,她們家沒錢,章良身上也沒錢,芥方山的野芥菜也尋不到,柔雪的病這下完全找不到著落了。

思來想去,章良咬咬牙,給封大娘剔除,他不走了,不離開苦竹衝;每天就和芹兒去山上尋找芥菜,要等著柔雪的病治好。

封大娘滿心歡喜地應允了。章良留下來了,沒過幾天,卻開始不習慣這種日子了。

一個人靜坐時,章良總是懷念以前的生活。雖然封大娘一家待他很好,吃的卻很不夠,成天的清湯寡水,每天還要在山間穿行,他覺得體力有些不繼。白天還能讀幾本柔雪帶回來的書,和她談談心,到深夜,整個世界都沉寂下來時,曾經一向以大丈夫自居的章良,也開始翻來覆去地流淚:“我是該離開這深山嗎,就像柔雪當年離開這裡一樣?可我離開這裡又能怎樣,又能回家嗎,又能回到那個適合我的安逸的世界嗎?不能,怎麼才可以呢?離開這裡不一樣孤獨嗎?沒有了和柔雪的促膝長談,我會更孤獨了。再說,我要離開了,柔雪怎麼辦?會死的。”

出門時,柔雪又痛了起來,芹兒便留在家裡照顧,沒有陪章良去尋芥菜。他一個人,在不小的“芥方山”摸索了一整天,中午飯都沒得吃,只是在山中吞嚥了一些野生菜,呷了幾口清泉。到天快黑時,他還是沒有尋到我從沒見過的野芥菜,欲哭無淚,沮喪地空望著西天的夕陽:“那芥菜是故意藏起來不讓我們找到,還是“芥方山”的芥菜已經被採盡了?”又是一天過去,他空手而返。

回去時,封大娘很焦慮地問他:“去哪兒了,中午也不回來吃飯,芹兒找了你好久。今天得了些肉回來,給你剩了很多,你快去吃吧。”原來封大娘她們見章良消瘦許多,就便賣了些東西,到集市割了一點豬肉回來。吃飯時,念及人生之艱辛,章良再一次作女兒態,抹著眼淚,咽不下飯菜。

而後,章良和封大娘商量,說芥菜完了,芥子也尋不到了,柔雪的病不能這樣拖下去,他得去省城長沙求些中藥或者西藥回來。封大娘她們很不捨得章良離開,卻又別無他法。

臨走前,章良沒有去向柔雪告別,怕她會拉住不放,不許去求藥,因為她又會對眾人說:“就這樣吧,我不相信我的病能治好,我只希望能安靜地死去,只希望有人能陪我死去。”

封大娘艱難地從衣包裡抖出一包錢,讓章良帶上。章良不敢要,他想這可能就是她們的全部家底了,便篤定地說自己能想辦法,一定能把藥帶回來的;但封大娘不依,硬是要把錢塞給他,說:“孩子,你吃的苦頭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能再虧待你,不能再讓你跟著我們受罪。”

握住封大娘的手,看著她熱淚盈眶的面龐,章良心中滿是溫暖和感動:“她們居然能夠這樣的信任我。”他也不忍一再推辭,還是接過了一些路上用的盤纏。

柔雪很喜歡寫小說和詩歌,對章良說:“還拿我自己的小說找過魯迅先生,先生講我的小說文采很好,但也就是這文采害了我,顯得不夠幹練,過於拖沓,總是希冀於把心中所要表達的想法全部寫出來,不知含蓄。魯迅先生說得很對,對我影響很大。”她準備下床取作品給章良看時,忽然一陣頭疼,全身也微微抽搐起來;芹兒連忙上去扶著二姐,同時招呼章良快回避。

章良坐在屋外的石凳上,回想起剛剛柔雪的痛苦表情,再對比初見時她那美麗、溫潤的笑靨,我的心也不禁揪著痛了一陣;但也只有空嘆一口氣,束手無策。

封大娘揹著竹簍回來,章良給她說了柔雪的情況,她立刻放下揹簍,就撲進屋去了。

芹兒被安排出來煮飯,章良陪著芹兒洗菜,幫忙添柴燒火。章良問芹兒,柔雪是什麼病,芹兒低頭不語。最後章良只有謊稱自己父親是醫生,跟著看過些醫書,可能對柔雪的病有幫助。芹兒才很不輕鬆地說起:“二姐每個月那個事要來上很多次,沒隔幾天就來,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幾乎每天都會喊疼,頭,腰,全身都疼,晚上也睡不好覺,全身都沒有力。她很難受,卻從來不哭。我和娘幫她流淚時,她才苦。”說完,她眼睛就潤了。

這是女人的病,章良一點也不知道,便問芹兒,醫生是怎麼說的。她們這兒的大夫也不很懂,只是說用‘芥方山’的芥菜熬湯喝有效。封柔雪在北平帶回的一點西藥也早就沒了。現在,她們家沒錢,章良身上也沒錢,芥方山的野芥菜也尋不到,柔雪的病這下完全找不到著落了。

思來想去,章良咬咬牙,給封大娘剔除,他不走了,不離開苦竹衝;每天就和芹兒去山上尋找芥菜,要等著柔雪的病治好。

封大娘滿心歡喜地應允了。章良留下來了,沒過幾天,卻開始不習慣這種日子了。

一個人靜坐時,章良總是懷念以前的生活。雖然封大娘一家待他很好,吃的卻很不夠,成天的清湯寡水,每天還要在山間穿行,他覺得體力有些不繼。白天還能讀幾本柔雪帶回來的書,和她談談心,到深夜,整個世界都沉寂下來時,曾經一向以大丈夫自居的章良,也開始翻來覆去地流淚:“我是該離開這深山嗎,就像柔雪當年離開這裡一樣?可我離開這裡又能怎樣,又能回家嗎,又能回到那個適合我的安逸的世界嗎?不能,怎麼才可以呢?離開這裡不一樣孤獨嗎?沒有了和柔雪的促膝長談,我會更孤獨了。再說,我要離開了,柔雪怎麼辦?會死的。”

出門時,柔雪又痛了起來,芹兒便留在家裡照顧,沒有陪章良去尋芥菜。他一個人,在不小的“芥方山”摸索了一整天,中午飯都沒得吃,只是在山中吞嚥了一些野生菜,呷了幾口清泉。到天快黑時,他還是沒有尋到我從沒見過的野芥菜,欲哭無淚,沮喪地空望著西天的夕陽:“那芥菜是故意藏起來不讓我們找到,還是“芥方山”的芥菜已經被採盡了?”又是一天過去,他空手而返。

回去時,封大娘很焦慮地問他:“去哪兒了,中午也不回來吃飯,芹兒找了你好久。今天得了些肉回來,給你剩了很多,你快去吃吧。”原來封大娘她們見章良消瘦許多,就便賣了些東西,到集市割了一點豬肉回來。吃飯時,念及人生之艱辛,章良再一次作女兒態,抹著眼淚,咽不下飯菜。

而後,章良和封大娘商量,說芥菜完了,芥子也尋不到了,柔雪的病不能這樣拖下去,他得去省城長沙求些中藥或者西藥回來。封大娘她們很不捨得章良離開,卻又別無他法。

臨走前,章良沒有去向柔雪告別,怕她會拉住不放,不許去求藥,因為她又會對眾人說:“就這樣吧,我不相信我的病能治好,我只希望能安靜地死去,只希望有人能陪我死去。”

封大娘艱難地從衣包裡抖出一包錢,讓章良帶上。章良不敢要,他想這可能就是她們的全部家底了,便篤定地說自己能想辦法,一定能把藥帶回來的;但封大娘不依,硬是要把錢塞給他,說:“孩子,你吃的苦頭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能再虧待你,不能再讓你跟著我們受罪。”

握住封大娘的手,看著她熱淚盈眶的面龐,章良心中滿是溫暖和感動:“她們居然能夠這樣的信任我。”他也不忍一再推辭,還是接過了一些路上用的盤纏。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從鳳凰出來,往辰溪走去,伴隨著章良的一直是都是崇山峻嶺,然而無論有再多的清秀風景,他也沒有心情駐足觀賞。章良一般都是走大路,不敢操捷徑,選小路。小路蜿蜒在山水之間,沒有人家問路時,他多半是會迷失方向的,反而還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走出辰溪,又折向瀘溪,一路上遇見了許多好心人。章良沒有花過錢在城裡住旅店,都是在附近的農家借住。在沅陵,他破例逗留了一晚,因為聽柔雪說,清華大學的年輕詩人朱湘就生活在這裡。她和朱湘都是一年生的,柔雪比朱湘大兩個月,她們在北京見過幾次面。可誰知道,在沅陵的逗留沒有遇見朱湘倒不說,章良身上不多的盤纏倒被幾個彪形大漢搜刮殆盡。他一直都不怎麼捨得花銷,穿著一身破舊的袍子,面對此次遭遇,只有呼天搶地。

從安化縣去長沙的路上,山地漸漸平坦,這裡的人比深山裡面的人生活得更匆忙,也顯得更疲倦。夜間,還會聽到遠處轟隆的槍炮聲,斷斷續續,夜色被敲得支離破碎。

在益陽附近的桃江,章良在跟藥鋪老闆攀談時,認識到了一個外表灑脫、內心愁悶的中學教師繆以文;他也來抓藥,無意聽到封柔雪的故事,竟掩面而泣。

繆以文比章良大四歲,本是安徽蕪湖人,母親、兄長已逝,父親本是大學教師,卻終日風流在外,不問家事,為此以文幾度離家出走,北上過,也南下過,江浙也去過;現在流落到洞庭湖畔,在中學任教,以此謀生。讀過幾篇以文閒時作的散文,令章良擊節讚歎,清新、淡雅,筆下寫的都是小人物、小題材,筆外卻有大氣象,字裡行間的悲歡離合如詩如畫。令章良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篇《做客》,記得裡面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從前,我在曉芸家做客,她遞給我茶水是最甜的,喝得我不覺微笑。晃眼八九年過去,她家的茶水竟變成沉澱千年的苦水,喝得我笑不出來,也哭不出來。我多麼想掙脫所有禁忌,就為抱她一回,親她一次。只是,她要忙著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忙著給懷中的嬰兒餵奶。”

章良深深體會到以文暗藏在心底的痛,與無處傾訴的苦。說到封柔雪的情況,以文也很是關切,柔雪的病情章良都描述了好幾次,他仍反覆詢問,說:“這必須要問清楚,不能大意。”

後來,以文還建議章良不要花功夫去長沙,說益陽就有一家不錯的西藥鋪,不是很大,卻很見效的。

第二天早上,以文給了章良一身換洗的衣服,並塞了些錢在衣兜裡。章良剛從桃江中學出來,沒走多遠,以文又追了過來,說請過假了,要陪著章良去益陽買藥。

章良堅信會有辦法給柔雪買到藥,但做夢也沒想到會結識繆以文這個朋友,他似乎已經感覺到柔雪那迷人的笑靨又多了些許光彩。

“以文,在柔雪的病痊癒之後,我們會專程來桃江拜謝你的。”

以文揮手痴笑。

柔雪很喜歡寫小說和詩歌,對章良說:“還拿我自己的小說找過魯迅先生,先生講我的小說文采很好,但也就是這文采害了我,顯得不夠幹練,過於拖沓,總是希冀於把心中所要表達的想法全部寫出來,不知含蓄。魯迅先生說得很對,對我影響很大。”她準備下床取作品給章良看時,忽然一陣頭疼,全身也微微抽搐起來;芹兒連忙上去扶著二姐,同時招呼章良快回避。

章良坐在屋外的石凳上,回想起剛剛柔雪的痛苦表情,再對比初見時她那美麗、溫潤的笑靨,我的心也不禁揪著痛了一陣;但也只有空嘆一口氣,束手無策。

封大娘揹著竹簍回來,章良給她說了柔雪的情況,她立刻放下揹簍,就撲進屋去了。

芹兒被安排出來煮飯,章良陪著芹兒洗菜,幫忙添柴燒火。章良問芹兒,柔雪是什麼病,芹兒低頭不語。最後章良只有謊稱自己父親是醫生,跟著看過些醫書,可能對柔雪的病有幫助。芹兒才很不輕鬆地說起:“二姐每個月那個事要來上很多次,沒隔幾天就來,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幾乎每天都會喊疼,頭,腰,全身都疼,晚上也睡不好覺,全身都沒有力。她很難受,卻從來不哭。我和娘幫她流淚時,她才苦。”說完,她眼睛就潤了。

這是女人的病,章良一點也不知道,便問芹兒,醫生是怎麼說的。她們這兒的大夫也不很懂,只是說用‘芥方山’的芥菜熬湯喝有效。封柔雪在北平帶回的一點西藥也早就沒了。現在,她們家沒錢,章良身上也沒錢,芥方山的野芥菜也尋不到,柔雪的病這下完全找不到著落了。

思來想去,章良咬咬牙,給封大娘剔除,他不走了,不離開苦竹衝;每天就和芹兒去山上尋找芥菜,要等著柔雪的病治好。

封大娘滿心歡喜地應允了。章良留下來了,沒過幾天,卻開始不習慣這種日子了。

一個人靜坐時,章良總是懷念以前的生活。雖然封大娘一家待他很好,吃的卻很不夠,成天的清湯寡水,每天還要在山間穿行,他覺得體力有些不繼。白天還能讀幾本柔雪帶回來的書,和她談談心,到深夜,整個世界都沉寂下來時,曾經一向以大丈夫自居的章良,也開始翻來覆去地流淚:“我是該離開這深山嗎,就像柔雪當年離開這裡一樣?可我離開這裡又能怎樣,又能回家嗎,又能回到那個適合我的安逸的世界嗎?不能,怎麼才可以呢?離開這裡不一樣孤獨嗎?沒有了和柔雪的促膝長談,我會更孤獨了。再說,我要離開了,柔雪怎麼辦?會死的。”

出門時,柔雪又痛了起來,芹兒便留在家裡照顧,沒有陪章良去尋芥菜。他一個人,在不小的“芥方山”摸索了一整天,中午飯都沒得吃,只是在山中吞嚥了一些野生菜,呷了幾口清泉。到天快黑時,他還是沒有尋到我從沒見過的野芥菜,欲哭無淚,沮喪地空望著西天的夕陽:“那芥菜是故意藏起來不讓我們找到,還是“芥方山”的芥菜已經被採盡了?”又是一天過去,他空手而返。

回去時,封大娘很焦慮地問他:“去哪兒了,中午也不回來吃飯,芹兒找了你好久。今天得了些肉回來,給你剩了很多,你快去吃吧。”原來封大娘她們見章良消瘦許多,就便賣了些東西,到集市割了一點豬肉回來。吃飯時,念及人生之艱辛,章良再一次作女兒態,抹著眼淚,咽不下飯菜。

而後,章良和封大娘商量,說芥菜完了,芥子也尋不到了,柔雪的病不能這樣拖下去,他得去省城長沙求些中藥或者西藥回來。封大娘她們很不捨得章良離開,卻又別無他法。

臨走前,章良沒有去向柔雪告別,怕她會拉住不放,不許去求藥,因為她又會對眾人說:“就這樣吧,我不相信我的病能治好,我只希望能安靜地死去,只希望有人能陪我死去。”

封大娘艱難地從衣包裡抖出一包錢,讓章良帶上。章良不敢要,他想這可能就是她們的全部家底了,便篤定地說自己能想辦法,一定能把藥帶回來的;但封大娘不依,硬是要把錢塞給他,說:“孩子,你吃的苦頭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能再虧待你,不能再讓你跟著我們受罪。”

握住封大娘的手,看著她熱淚盈眶的面龐,章良心中滿是溫暖和感動:“她們居然能夠這樣的信任我。”他也不忍一再推辭,還是接過了一些路上用的盤纏。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從鳳凰出來,往辰溪走去,伴隨著章良的一直是都是崇山峻嶺,然而無論有再多的清秀風景,他也沒有心情駐足觀賞。章良一般都是走大路,不敢操捷徑,選小路。小路蜿蜒在山水之間,沒有人家問路時,他多半是會迷失方向的,反而還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走出辰溪,又折向瀘溪,一路上遇見了許多好心人。章良沒有花過錢在城裡住旅店,都是在附近的農家借住。在沅陵,他破例逗留了一晚,因為聽柔雪說,清華大學的年輕詩人朱湘就生活在這裡。她和朱湘都是一年生的,柔雪比朱湘大兩個月,她們在北京見過幾次面。可誰知道,在沅陵的逗留沒有遇見朱湘倒不說,章良身上不多的盤纏倒被幾個彪形大漢搜刮殆盡。他一直都不怎麼捨得花銷,穿著一身破舊的袍子,面對此次遭遇,只有呼天搶地。

從安化縣去長沙的路上,山地漸漸平坦,這裡的人比深山裡面的人生活得更匆忙,也顯得更疲倦。夜間,還會聽到遠處轟隆的槍炮聲,斷斷續續,夜色被敲得支離破碎。

在益陽附近的桃江,章良在跟藥鋪老闆攀談時,認識到了一個外表灑脫、內心愁悶的中學教師繆以文;他也來抓藥,無意聽到封柔雪的故事,竟掩面而泣。

繆以文比章良大四歲,本是安徽蕪湖人,母親、兄長已逝,父親本是大學教師,卻終日風流在外,不問家事,為此以文幾度離家出走,北上過,也南下過,江浙也去過;現在流落到洞庭湖畔,在中學任教,以此謀生。讀過幾篇以文閒時作的散文,令章良擊節讚歎,清新、淡雅,筆下寫的都是小人物、小題材,筆外卻有大氣象,字裡行間的悲歡離合如詩如畫。令章良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篇《做客》,記得裡面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從前,我在曉芸家做客,她遞給我茶水是最甜的,喝得我不覺微笑。晃眼八九年過去,她家的茶水竟變成沉澱千年的苦水,喝得我笑不出來,也哭不出來。我多麼想掙脫所有禁忌,就為抱她一回,親她一次。只是,她要忙著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忙著給懷中的嬰兒餵奶。”

章良深深體會到以文暗藏在心底的痛,與無處傾訴的苦。說到封柔雪的情況,以文也很是關切,柔雪的病情章良都描述了好幾次,他仍反覆詢問,說:“這必須要問清楚,不能大意。”

後來,以文還建議章良不要花功夫去長沙,說益陽就有一家不錯的西藥鋪,不是很大,卻很見效的。

第二天早上,以文給了章良一身換洗的衣服,並塞了些錢在衣兜裡。章良剛從桃江中學出來,沒走多遠,以文又追了過來,說請過假了,要陪著章良去益陽買藥。

章良堅信會有辦法給柔雪買到藥,但做夢也沒想到會結識繆以文這個朋友,他似乎已經感覺到柔雪那迷人的笑靨又多了些許光彩。

“以文,在柔雪的病痊癒之後,我們會專程來桃江拜謝你的。”

以文揮手痴笑。

故事:民國女子好在哪裡,竟讓這個現代大學生一見傾心!

柔雪的病況很嚴重,益陽的藥鋪很小,藥材並不齊全。章良考慮再三,還是決定隻身乘船前往長沙。由於行程較遠,花銷過大,他拒絕了以文的陪同。

星夜兼程,到達長沙後,章良已經很疲乏了,仍不敢坐下休息。眼前的長沙城,比他想象中的要更動亂,更破敗,很多中西藥鋪子都關門了。他十分失望,又決不敢放棄,腦子裡總是想起柔雪在翹首盼他歸去的場景。他踉踉蹌蹌,四處打聽、詢問。當地有些老人告訴他,多去城裡的一些老巷子找找看,很多不簡單的大夫躲住在那裡。

這兩天的長沙陰雨不斷,章良吃得還算不錯,睡得卻愈發不安穩。他總是失眠、多夢或者出現幻聽,夢見柔雪在對他笑,聽見柔雪在呼喊。老巷子的青石板路鋪得很不平整,坑坑窩窩,一不留意,他的磨破的鞋子就會踏到了水窪裡。

在敲過很多門神已經脫落的門後,章良終於遇到了一位名叫張敏學的老先生。章良仔細給張先生陳述了柔雪的病症,老先生講,柔雪的體內陰陽嚴重失調,氣血嚴重紊亂……他一口氣開了幾大包中草藥,夠吃上兩三個月。章良還是覺得不穩妥,又花高價去西藥行買了幾副西藥,最後身無分文,只得走路回桃江找繆以文。

從桃江離開時,以文與學校商量,預支一個月的工資,分了一半給章良。另外,章良還向他索要了一本他著的《洞庭湖札記》。

來回共耗去二十幾天,章良再次回到了苦竹衝。然而,柔雪的家門卻緊鎖著,陰沉沉的,像一張苦大仇深的臉。

章良想封大娘肯定去坡上了,芹兒肯定上學堂了,可柔雪不會去哪兒吧?他敲門、呼喊,就像柔雪在夢中呼喊他那樣嘶聲竭力。他沒有得到柔雪的迴應,只有山邊傳來的陣陣回聲,若隱若現。

“想必柔雪已經熟睡,我真不該這麼粗魯地打擾。”章良把行李和藥品都擱在門旁的柴木塊上,奔向吳老先生的“小學堂”找芹兒。

在吳老先生家裡,章良也找不到芹兒。老先生笨拙地抬抬鼻樑上的黑色鏡框,囁嚅其詞:“封雪死後,芹兒就沒來過這裡聽課了。”

“柔雪死了?怎麼就死了?她什麼時候死的?”我無法相信這個事實,不,這不是事實。

“十來天了吧!”老先生沒有多說,踱進屋去,抱出一垛舊書和手稿來。他說:“這是芹兒放這裡的。”

“為什麼呢?”

老人為章良一一說明。原來柔雪死後,又傳來她大哥封雲戰死的音訊,封姨痛心疾首,幾度昏厥過去。醒來後的封大娘,堅持要把柔雪的書本燒燬,也不許芹兒再讀書,說:“就是讀書害死封雪的!”所以,芹兒偷偷的放了一些書本在吳老先生家。

章良在書本中,翻出了一篇散文《我的眼不再是黑色》。看日期,是柔雪在去世前不久寫成的文章:

“許久沒有照過鏡子,鏡子也憔悴了。不敢看我的臉,不敢看已經沒有了期望的肌膚。我只是看眼,看我眼裡的眼。”

“原諒我的流淚,我的眼不再是黑色。我見過最黑的眼是孩童的眼,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那麼小,那麼純淨,那麼美。我見過最美的黑不是夜,是孩童的眼。孩童的眼比深山中的夜更能讓人靜,靜得讓我笑,讓我流下淚來。”

“為何眼的顏色會改變?為何我的眼不再是黑色?是時間在變老,還是眼中的世界在變暗?我生來是守身如玉的人,我不曾青睞過屠人的血刀,不曾鄙視過街燈下的乞人,不曾偷看過春宮畫卷,也不曾凝目過男人的裸體……又何至於此,是什麼汙濁了我曾經黑色的眼。我的眼,就是我的生命!有這雙眼,才會有屬於我的世界,我的生命才是我的。我的眼不再是黑色,此刻,我的生命已然收場。”

“我的眼不再是黑色,就是因為我許久沒有照鏡子,鏡子也枯萎了嗎?”

章良不大清楚柔雪的文字裡寫的是什麼,能觸到的更多是她去世前的掙扎與絕望。他幾乎瀕於窒息,渴求能痛哭一場,卻哭不出來,只是眼巴巴地望著自己從遠方帶回來的秋雨,簌簌地墮入遠去的苦竹溪中。

(實驗故事,還有後文,效果後再發出來哈)

本本採寫不易,歡迎讀者朋友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以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