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剛剛過去的高考,又一次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每年看到最新的試題都會感嘆“幸好自己當年出生的早”

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玩笑歸玩笑,我相信我們這一代每個人都是被高考深深影響過的。記得我二十歲出頭那幾年,經常會做一個相同的夢,就是監考教室的鈴聲響了,我的物理試卷裡最後一道20分的大題沒有做出來。

當時,高考陰影對我真的很大,甚至一直到上班最初的幾年。如今,當高考離我20年之後,再回看,突然意識到,人生的高考何止這一次呢?

1、分班選擇

我的高中在上海黃浦區的市重點,這個學校以物理擅長,就是那種分班的時候,11個班級,9個都是選物理,1個是化學,另外一個就是文科。

我從小到大,其實理科並不行,物理尤其弱。當時分班的時候,記得我是猶豫過的,想要選文科。

結果從教研組組長到班主任到物理老師都來找我父母做工作,在這樣一所學校裡選擇物理意味著最優秀的教學資源都集中在這裡。

於是,我繼續呆在了自己的班級,但說實話,即使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我的物理還是沒有出現老師們所謂的,”在我們這個學校,每個孩子最終物理分數都能提高10~30分不等“。


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那段時期我自己蠻痛苦的,儘管每個老師還有我的父母都很看好我,但說實話我自己對於自己能考好已經不信了。這就有一點點像“皇帝的新裝“,也許他們也都不忍心揭穿吧。

我當年一心想要報復旦新聞系,在填寫志願時,我只填了這一個,其他任何保底的一本志願都沒填,結果意料之中地,我直接掉到了二本。

若干年後,記得我和父母聊起這件事,爸爸的原話是,人生路上的選擇沒有絕對對錯,但每次選擇一定先要從自己出發,不能妄想依靠外界資源來提升自己。

這也是我之後工作,一直提醒自己的,永遠要區分自己的能力和平臺給予的能力,永遠不要把兩者混淆而變成了自己止步不前的迷惑藥。

2、進入二流大學

進入大學後,說實話一開始我有一點點“心高氣傲”的,總覺得自己是不屬於這裡的,我是屬於“更好”地方的。

上海這邊第一年有個復考的機會,就是可以在現有大學準備一年,然後參加自己想去的學校的插班生考試。我當時就一心忙著在準備這場考試。

我的大學很有意思,像我這樣的上海本地考生的入學分數線很低,但對外地考生的要求非常高。

有一天,我從同班一位江蘇同學口中得知,她入學的成績比我心心念念要去的復旦都高50分,她是放棄了去復旦,選擇來這裡。

她的這段話讓我大吃一驚,也是我第一次開始觀察這個學校,自己身邊的人。

從那時開始,我認識了一群好朋友,他們每個人興趣廣泛,願意折騰。我們從大一開始一起自發地做了不少項目。

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我後來沒去考插班生,而是選擇在這個大學繼續下去了。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這群好朋友,是他們讓我看到了一個和之前“唯成績名氣論”很不一樣的世界(不要誤會,他們每個人成績也都不差)。

而真正影響我的是,我開始不再先入為主地根據這個人的抬頭、成績、學校就下了自己的預判,我開始學習清空“自我”,去真正瞭解身邊的人。

這個能力讓我在大學這幾年迅速成長,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我從每個人身上都學到了很多。

記得我曾經和自己的職場導師分享過這段經歷,我說,我很感恩,我的學校起點不高,但是在那裡我認識了太多優秀的人。

我的導師說,”那是因為你在每個平凡人身上都去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看和自己不同的那一面“。

3、“鹹魚翻身”的應聘

我的大學四年,基本上年年獎學金,還被派出國全額公費交流生。雖然身邊親戚總在說,在這麼差的大學再好,也沒啥用。

但我那時似乎已經不在意這一點了,我一直記得爸爸說的那句話,“本領和成長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記得大四開始找工作,的確還是會受到一些“歧視”的,最明顯的就是一些跨國公司在校園招聘時直接就寫明瞭,只招收XX等學校的應屆畢業生。

雖然也有過失落,但卻從未抱怨過了。我當時做的就是不斷地優化自己的簡歷,提煉關於自己能力的小故事,繼續找我覺得合適的公司。

後來的故事我以前分享過,我進入了前東家做管理培訓生。當時我們的前東家還是很高調的,直接在招聘廣告上就打出了月薪,在06年,我們作為應屆畢業生就能拿到9250元,並且提供一個快速發展成公司中層的職業高速道。

可想而知招聘有多火,當年前東家收到的應屆畢業生簡歷大概有幾十萬份,最後一輪面試就選了200人,最終選出20個人不到。

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當年我們學校包括我在內進了兩個人,當時在學校還是很轟動的。其實平心而論,前東家是很著名外企,但也沒有那麼牛。

只不過當時,我們學校應屆畢業生的自我定位都是可以進入四大會計事務所就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學校都覺得“不可思議”,院長當時邀請我回學校做演講。很多演講內容我都不太記得了,我只記得當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定義我們的是自己的能力,限制我們的是刻板印象。很多事情,你需要先去相信才能做到,但是我們現實中太多人都是先要看到才能相信,才會行動。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讓你們看到,然後去相信。同時,我也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也能讓更多應聘主看到和相信。 改變學校刻板印象,重新定義自我能力,這需要時間。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抱怨環境,而是可以在任何環境下,學習成長,行動改變。


這裡也說個題外話,後來那幾年(近幾年就不清楚了),我們大學的確在不少應聘主的口碑和知名度越來越高了,而這真的就是我們每一個畢業生共同做到的。

4、職業發展快速道

之後就是進入了前東家的輪崗生涯,每一年換個全新的崗位,從零開始學習工作,最後需要考核,從工作成績、學習能力、商業敏銳度三方面進行考核。

當時同批入職的管理培訓生中,大部分都是閃閃發光的名校背景,有的還有海外留學經歷。其他不說,光是一開口一口標準的美音或者倫敦音,我就“輸了”(當然後來也意識這也並不是完全的加分項)。

那是壓力蠻大的職場經歷,職場小白剛入職,就直接把我們扔進了各種各樣專業不對口的崗位。而且對我們來說,只是做好這個崗位都不能算“及格”,我們需要作出超出這個崗位預期的工作。

每一次考核沒通過,就直接出局。我做過人事部、工業工程部、實地銷售部和消費者洞察部。後來,我又很幸運,當年簡歷墊底的我,竟然成為同期裡最早升為部門經理的人選之一。

現在回想我真的做的多好嗎?其實並沒有,但是每一個輪崗考核,幾乎得到評價最多的都是,學習能力很強,非常有潛力。

那時是不懂什麼叫“潛力”的,我覺得自己做的就是和我大學裡一模一樣的事情,不先入為主,多去觀察。

我尤其會去觀察,去思考名校背景的他(她),比我優秀那麼多,為什麼最終會被淘汰呢?那我就提煉出來,避免這些坑,並且把好的地方不斷去放大,去實踐。


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因為輪崗的關係,公司都會有意為之地把我們扔到需要幹“髒活累活”和救火的工作環境。

我觀察到,有一部分人就會忙著救火而忘記了抬頭看路。我也觀察到,有一部分人會覺得自己是要做更加戰略的事情而不願做這些小事。

當時,我做銷售時,儘管每天都是和團隊在超市貨架前搬貨補貨,但我會和他們的交談中去留意,現在流程有什麼缺陷,可以如何優化來提高大家工作效率。

我每個週末都會自己跑店,要求自己跳出銷量目標來看,整個品類的發展機會點。不少想法肯定不成熟,但是這些思考幫助了我建立商業敏銳度。

後來做工業工程師時,團隊的都是清華畢業的(不得不說真的智商好高的),基本上沒人“看得起”我,他們是無法理解公司為啥高薪請來一批非常“笨”的職場小白來“添亂”。

我並不和他們爭論或者證明,因為自己的確非常不聰明,一個簡單數據分析,旁邊的同事不一會弄個模型就能演算出多種方式。但我願意從最簡單的數據分析做起,我願意每天穿著工服去生產線學習經驗。

慢慢地,我也能進行“聰明”的數據分析,而且更加關鍵的是,我還能幫助團隊梳理,我們怎麼向公司更好更易懂地賣進我們的建議,而不只是呈現數據。


我的高考故事 | 決定人生的究竟是什麼?下一個考場在哪裡?



再後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我被派出國,獲得了全球輪崗的機會。輪崗到紐約的時候,我女兒小D早產出生了。

我在職業上升道的時候,在所有人都為我惋惜的時候,選擇做了全職媽媽,然後現在就變成了你們口中的“大J”,或者“大勾”、“大賊”了

今天在梳理自己高考經歷時,我也在問自己:

如果當年我考上覆旦了,我的故事會不會更好呢?

我從不否認名校資源帶來的人脈、眼界和學識,當然也有可能我就抱著這些資源而不再努力。

可人生不會有“如果”啊,我們總是希望人生可以重來,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但其實真正讓人變好的不是改變過去的能力,而是讓今天比昨天更好的心境。

再完美規劃的人生,都會有起伏低谷。只要我們願意去相信自己可以從那些坑裡爬出來,那麼我們就能“輸得起”,更能“贏得了”。

從高考落榜那一刻開始,一直到現在都快過去20年了。如今再次回看,就會發現,其實除了那一次高考外,我們的人生每隔三到五年,就會經歷一次新的“高考”。

只不過和第一次高考不同的是,沒有了考分,沒有了考場。

但其實本質又都是一樣的,每一次的放榜都是我們之前幾年努力和選擇的結果,而我們怎麼應對每一次放榜的結果,又將成就我們未來幾年人生道路的走向。

所以,你的下一個人生考場在哪裡?而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2、我的成長故事


3、職場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