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大數據 創業 軟件 風投 智東西 2017-05-10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Lina

在互聯網創業勝地五道口……好了好了,細心關注最近智東西硬創先鋒欄目的用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們正在做一個以清華同方科技廣場為中心,覆蓋創業勝地五道口的報道計劃,目前已經有驀然認知、遠形時空、深鑑科技、竹間智能這幾家企業的報道,後續還會繼續增加,歡迎同在宇宙中心的創業者&CEO們來跟我們聊聊。

咳咳,言歸正傳。

在互聯網創業勝地五道口,有一家為互聯網公司提供用戶行為分析工具的大數據公司——神策數據。“大數據”這詞一點都不性感,但真的很實用。神策數據成立僅兩年,總融資數卻已經過億,如今付費客戶覆蓋300家大中小企業,我們耳熟能詳的ofo、秒拍、Keep、AcFun、聚美優品、三隻松鼠、廣發證券等都是它的客戶。

曾幾何時,“大數據”的火熱程度有如當今的“人工智能”——又或者說拿前兩年的“虛擬現實”比較恰當。就像所有技術就會經歷Gartner曲線一樣,曾經的大數據就是經歷了一個過高期望值的泡沫期,進而泡沫破滅滑落低谷,大家開始厭倦這一概念。而如今,(神策數據創始人&CEO桑文鋒認為更準確來說,是從2015年開始)大數據已經開始處於理性發展的初期階段,開始從波谷逐漸上爬。

神策數據就成立於2015年,最近正好成過了兩週年的紀念日。成立初期,神策獲得由明勢資本、線性資本和薛蠻子投資的6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去年4月,又獲得了由紅杉中國領投、天使輪跟投的400萬美元A輪融資。而就在今年3月底,神策數據宣佈獲得1100萬美元的B輪融資,DCM資本領投、紅杉中國跟投,目前總計融資金額已經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而且以上都只是宣佈時間,真正的融資時間還要更早。

這同時也是一家帶有濃重“百度系”氣質的公司,不僅創始人與幾位核心團隊成員都來自百度,而且早期的種子用戶也都是百度系出身的客戶,百度系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渠道資源。

今天,智東西來到了位於清華同方科技廣場的神策科技,與創始人&CEO桑文鋒一對一地聊了聊。

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一、8年深耕:桑文鋒與他的“百度系”

與其他眾多同為技術出身的創業者一樣,桑文鋒給人的感覺是:踏實、真誠、謙遜、然而在聊起自己的產品與技術時總是格外神采飛揚,像一個自豪的父親談起自己的孩子,總是眉飛色舞的。

2007年,剛從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的桑文鋒進入百度,成為了“百度知道”的一名研發工程師。這是一款百度2005年推出的產品,到了桑文鋒進入時整體框架已經被打磨得非常成熟,業務增長出現疲軟,大家都在尋找業務突破口。

於是,桑文鋒領導一個小團隊開始研究百度知道的問題推薦功能,根據挖掘用戶以往回答紀錄,打造用戶的興趣模型。該功能推出後,百度知道的回答量提升了7.5%。說到這裡時桑文鋒笑笑,“是不是看上去不是很多?”——確實,7.5%看上去像是個並不驚人的數字,但是放在已經有1、2億用戶的成熟產品上來說,這個成績非常的優秀,桑文鋒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最佳百度人”嘉獎。

隨後,桑文鋒開始帶領團隊專門負責數據統計。據他所說,百度的團隊裡有這樣一條——用數據說話。為什麼要要建立這個項目、為什麼要打造這款產品、為什麼要開發這項功能、以及效果預期反饋等,都需要用數據來支撐,因此不管是產品經理還是管理層,都有強烈的數據需求。

當時桑文鋒帶領的團隊並不大,但卻需要支撐整個部門200多人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效率與人手問題開始凸顯。然而,工程師出身的他並沒有選擇大幅度擴張團隊,而是開始思考如何實驗性地打造一個統計系統,將數據採集分級流程進行標準化、流程化,提高效率,將原本幾天才能做到的一個數據需求縮短到到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來完成。

“本來我只是想在自己部門用的,結果效果非常好,其他部門也在用,最後整個公司的數據都統一到這個平臺上面去了。”

後來,桑文鋒帶領數據團隊,與百度另外一個數據庫團隊合併,為百度個業務線建造了一個統一的數據基礎平臺,統一管理。

這時是2011年,桑文鋒已經在百度待了整整4年。這一年裡“大數據”的概念忽然火了起來,桑文鋒驚訝地看著大家瘋狂追捧的這個概念,想著:這不就是我已經做了幾年的事情了嗎?

然而,他並沒有趁著這一輪的概念熱潮而趁機下海創業。那時的他將大數據看作是“屠龍術”。沒有龍的地方,手舞長劍、金光閃閃的騎士遠不如一個普通農夫有用。而那時只有BAT是龍,既有這樣的數據量,也有這樣的數據需求。那時桑文鋒認為自己即便離開了百度,真正能發揮價值的地方也只有AT。

事情在2014年變得有些不同。2014年,百度的大數據平臺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往下走。2014年,桑文鋒已經在百度待了7年。而在2011-2014這三年間,“大數據”經歷了一番驚心動魄的過山車式發展,從人人都談大數據、到人人都避談大數據、最後行業冷靜下來,相關技術逐漸追上,開始穩步發展。

2014年,桑文鋒萌生了創業的念頭。與三年前不同,他不再認為大數據是隻能束之BAT高閣的屠龍術,其他中小公司一樣有這樣的需求。原因有三:

1、數據採集能力增強,各類數據傳感器技術與線上數據採集技術大大加強;

2、隨著計算能力的發展,數據處理能力在增強,以前大公司才能承擔的大數據計算量,現在中小公司也可以支撐;

3、用戶的數據意識在增強,大數據概念火起來後進行了廣泛的市場教育,現在每個人都知道數據很重要。

再加之桑文鋒本身對數據的熱愛、激情,以及在這一塊的經驗、技術、人脈積累。2015年4月,桑文鋒正式離開百度,成立了神策數據。

公司有4位核心管理人員:桑文鋒作為CEO,主管公司戰略、團隊建設、以及一定程度的市場營銷;COO劉耀洲則是每個團隊都會有的一個“大管家”角色,從市場到銷售到財務到人事都是他負責;CTO曹犟負責產品的研發;技術VP付力力則負責技術難點的攻艱——一方面是現有核心技術難點的攻艱,另一方面也不斷嘗試探索新方面。

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自左至右:桑文鋒、付力力、曹犟、劉耀洲)

“我比其他創業者幸運的是,我有現成的團隊。當時神策在成立僅僅1個月內,團隊裡就有11個人了。”

“都是你以前在百度數據的團隊嗎?”智東西問。

“不是,”桑文鋒搖搖頭,“大部分都是已經離開百度的人。我對百度還是很有感情的,不想因為我的離開而太過影響整個部門。”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念舊”與“心軟”,桑文鋒在贏得同事的尊重、信任、與認可上非常成功,大家都十分願意追隨他。在某次談到為什麼願意選擇加入神策時,CTO曹犟就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知道不管在什麼時候,文鋒都不會坑我一把。”

關於CTO曹犟,其實還有一個好玩的小故事。當初在給公司起名時,先是定了“Sensor”這個英文名,意為傳感器。他們認為未來是傳感器與IoT的時代,只有捕捉信息、採集數據,才能做到進一步的判斷與分析。

然而,公司的中文名卻遲遲沒有定下來。有一天桑文鋒和曹犟一起在車裡聊起這事,桑文鋒試圖嘗試了一下諧音,“Sensor……唔……神色?……”恰好在這時,曹犟把“神色”給聽錯了,立刻一拍大腿——“神策這個名字不錯啊!”

成立剛滿2年的神策數據,目前整體團隊大約有70人,研發技術人員與業務人員各佔一半。對於一個付費客戶達到300家的TO B企業來說,這樣的人數並不算多。但是桑文鋒告訴智東西,他更希望做一個小而精的企業,而不是一個巨無霸,稀釋掉了神策的核心文化與精氣神,因此他在招人方面非常嚴格,每個人進來都至少要有兩個創始人面試。而另一方面,做企業服務,客戶滿意度非常重要。桑文鋒認為現在更重要的是深度服務客戶,提升口碑,要“做穩”,而不是急著擴張市場。目前整體業務的推進速度還是很滿意的。

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二、核心產品——神策分析

一般企業關注的用戶行為包括三點:1、拉新、獲客,分析獲客流程,判斷哪些渠道的效果更好。2、用戶留存情況、用戶活躍度。3、變現,客戶付費情況與交易情況。

現在市面上的數據分析公司/工具不少,最簡單的產品包括:百度統計、友盟、谷歌分析等簡單的SDK嵌入,可以查看一些網站訪問量、活躍用戶量等宏觀的基本數據。簡單,免費,適用於對數據分析要求不高的企業,但是無法深入採集,導致後期的深度用戶渠道轉化、留存、多維度交叉分析等操作無法進行。

神策提供的是更深入的數據分析服務,既包括SaaS服務,也提供針對不同企業打造的私有化部署服務。後者可以看作兩個部分的結合:分析諮詢服務+分析軟件/分析平臺。收費則根據企業的數據規模收年服務費。

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目前也有不少提供更深入數據分析的企業,而神策差異點在於:

1、重視基礎數據採集與建模,解決前期採集失誤造成的後期分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提供PaaS+SaaS服務,用戶可以在神策搭建的數據分析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根據自己需求進行訂製;

3、提供私有化部署,不需連接外部網絡,將數據掌握在自己手中,解決企業對數據安全問題的擔憂;

當智東西提出PaaS+SaaS與私有化部署是否衝突時,桑文鋒以Windows系統打了個比方。神策的核心產品“神策分析”相當於一個配備了軟件的Windows系統,用戶既可以直接使用上面的軟件,也可以基於這個系統開發自己的軟件。同時Windows系統可以不接入網絡,僅在企業內部網絡使用。

至於分析諮詢服務,以一個完整的客戶案例——健身軟件Keep為例。去年6月,神策數據開始與Keep接觸溝通,整體工作流程如下:

1、神策分析師與Keep業務線負責人一起梳理業務流程,切出關鍵行為事件、及每個事件的不同緯度信息:時間、金額等。

2、神策分析師與Keep工程師一起給出一個數據採集方案。

3、由Keep提供硬件服務器,神策遠程部署數據分析系統,由對方進行數據採集分析方案的升級。(私有化部署)

4、兩方工程師一起定義指標,處理指標需求。

5、Keep進一步迭代數據分析需求,神策每兩月對系統進行維護升級、增加功能。

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目前神策的客戶中有29%選用了SaaS服務,另外71%選擇了私有化部署。一般私有化部署的整個項目打磨時間在2-6周不等,Keep項目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交付了。

當然,神策做的數據分析軟件並不提供決策服務,所運用的技術也不是什麼驚天祕密、獨此一家。但數據採集與分析是一個枯燥煩悶並且而容易出錯的環節,開發難度大、週期長。自己有一定數據開發能力的企業之所以還會選擇神策分析,就是因為神策把效率提升了,以前10個人用幾周才能解決的一個數據需求,現在只需要“半個工程師”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桑文鋒還認為,數據分析驅動產品決策是傳統的BI思路,但它只是一部分,甚至可能只佔20%。未來真正的發力方向是驅動產品智能化,將大數據與萬物互聯等相融合,驅動產品智能化,推動個性化設置、精準廣告等。

目前,神策數據的用戶涵蓋方方面面,大約300家,全部都是付費客戶。其中有我們熟知的ofo、秒拍、Keep、AcFun、聚美優品、三隻松鼠、廣發證券、趣分期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廣發證券與三隻松鼠這類客戶,最近神策正在進行戰略調整,未來將會在銀行、零售、物聯網等行業進行發力,推動傳統行業的數據化升級。

三、把事情做到極致,給客戶帶來價值

在交談中,桑文鋒提到的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當時神策與中石化旗下子公司油聯石化簽訂了合作協議,對方也支付了一部分服務費。可是後來對方業務調整,對數據分析這一塊的需求不再需要了。桑文鋒想了想,叫銷售總監聯繫對方,將這部分錢退還給了油聯石化。而對於一些生存能力比較薄弱的創業公司,即便對方公司倒閉了,神策也會想辦法聯繫到對方,把沒用完的錢退給他們。

桑文鋒表示,“我們收客戶多少錢,取決於給客戶帶來多少價值。如果去賺那些不該賺的錢,不僅傷害對方,還傷害我們自己的團隊。慢慢的我們自己人就會覺得,哦,這種(欺騙客戶、違背價值觀)事情是可以做的。”

“價值觀”三個字聽起來虛無縹緲,像是在官樣文書裡才會出現的字樣。可沒有價值觀的企業會教會你怎麼把事做成、把事做好、把事情做到極致——可卻偏偏沒有告訴你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桑文鋒說起這些時,不知是不是從近日動盪不安的老東家身上,看到了一抹縮影?

結語:數據才是新石油

就在採訪的那幾天裡,《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數據才是新石油》(直譯過來是《當今世上最珍貴的資源已不再是石油,而是數據》)恰好在網上紅了一把。數據的重要性已然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市場常識,無需多談。但“大數據”已經被消費過度,應該無法再性感起來,成為“下一個風口”——這是一件好事,畢竟我們現在的風口已經太多了。

神策憑藉創始人及核心團隊在數據分析方面多年的經驗技術積累,在互聯網數據分析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未來對數據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將會越來越高,如果能夠真正打入傳統行業,為傳統行業提供數據分析升級,既是一件對產業有利的事情,也是一單利潤頗豐的生意。

但另一方面,傳統行業天生存在線下采集手段不完善、沒有像互聯網這樣完備的數據模型、升級困難、業務推進難度較大等問題,需要一一去攻破。

同時,穩歸穩,但神策數據這種穩定而不激進的風格並不像一個互聯網團隊,而更有著幾分傳統軟件廠商的影子。團隊與業務的發展在保證治療、求穩的同時也要兼顧擴張速度——畢竟這世上還是有埋頭猛衝的競爭對手的。

這家公司靠數據分析2年融資過億 連ofo/秒拍都通通搞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