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排位?神仙的世界原來如此講究

作者:悟空

有排位?神仙的世界原來如此講究

“神仙”一般是指修煉得道,神通廣大,變化莫測而又長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外者。”“神仙”也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其實,神與仙是有區別的。

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於天地未分之前,也稱先天之聖,是先天就存有的真聖,按《抱朴予》的說法,是屬於神異類,“非可學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極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間的凡人通過修道能夠修成的。

仙是後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後天得道仙真,凡是通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

中國古籍中的“神”字,內涵相當豐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們難於預測、駕馭者謂之神,如《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日:“唯神也,不疾可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氣等謂之神,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世。’”

又有“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智之精氣謂之鬼。”還有長生不死者謂之神,如《家語》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可見“神”既包含先天神靈,也包含有精氣之神和希求不死之願望。

道教謂老而不死曰仙。

漢末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解釋: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疚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苟其有道,無以為難也。鍾、呂認為,所謂仙與人的分野,在於陰陽狀況的不同。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負陰抱陽而為人也。

神仙的形象

關於神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神仙的品位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神仙統轄的洞天福地

據《雲笈七籤》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遊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仙的區分

從仙的來源和屬性分類的話,仙能被分為五類,也就是著名的天、地、神、人、鬼(次序是按照境界來劃分的)。

以下是五種仙的說明:

《鍾呂傳道集》論"仙有五等"

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呂曰:“所謂鬼仙者,何也?”

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呂曰:“所謂人仙者,何也。”

鍾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呂曰:“所謂地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呂曰:“所謂神仙者,何也?”

鍾曰:“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呂曰:“所謂天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注:這裡的神仙是特指仙的一種,有時也直接稱神(原始大神都出去逍遙了,將工作都分給了他們)。他們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

成仙的方式

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但必需是修煉正宗法術,如果修煉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

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立春要“迎春神”。事實上,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神。

春神叫“句(gou)芒”,“句”是小草剛剛冒出泥土的樣子,頭勾著。“芒”是春天剛生出的小葉子上,毛茸茸的。句芒長著人的臉,鳥的身子。手裡拿著一隻畫圓的“規”。春天之時,從東方吹來暖和的風,把大地吹綠。句芒本來的名字叫“重”,他是“少昊”的兒子。

少昊的父親是“太白金星”,母親叫“皇娥”,是天上的織女。皇娥在銀河西邊的窮桑樹底下與太白金星相遇,兩人相親相愛,生了少昊。少昊後來到東方建了國家,並且繼承了黃帝的帝位。被稱為上古“五帝”之一。

少昊的另一個兒子,叫“該”,後來成了秋神“蓐收”。住在可以望見太陽落山的“泑山”。蓐收完全長著人的樣子,只是身上有白毛,手是虎爪。一手拿著一把畫方形的“矩”,一手拿一把大斧。這斧子表明他還管“刑罰”。古代要“秋後問斬”。秋神有殺氣。他和句芒,一東一西,手裡的“規”“矩”,表明了他們的權威。當然,夏神、冬神手裡也拿著他們的象徵物。

夏神叫“祝融”。他又是火神。手裡拿著一個“衡”,一根天平的長杆。他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孫子。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後來接替少昊,做了帝王。祝融的名字叫“黎”。有人說叫“重黎”。他所做的事,最著名的有三件。一是替顓頊打敗了水神“共工”。共工一生氣,撞倒了天柱“不周山”。天崩地裂,幸好女媧現身,補好了天。二是聽顓頊的命令,把天地完全分開。在此之前,凡人也能直接跟天帝聯繫的。從天梯上上下下。天梯叫“建木”,就這樣毀了。人神就此漸漸分開。第三件事,是受神於天帝,殺了治水的“鯀”。鯀偷了天帝的“息壤”,為人間治水,天帝生氣,就讓祝融把他給殺了。

冬神叫“玄冥”。他本來的名字叫“禺強”。手裡拿著“權”。是與“衡”配合著用的計重器。也可以是秤砣。他是黃帝的孫子。黃帝的子孫很多。他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叫“禺猇(xiao)”。是東海的海神。玄冥是北海的海神,又是冬神,北風之神。玄冥與父親禺猇一樣,都是人頭鳥身,足下踩蛇而飛。

春夏秋冬四神,只是四位天帝的輔佐神,是他們的助手。天上有五位天帝。

春神句芒是天方天帝“伏羲”的輔佐神。伏羲的母親是“華胥氏”。有一天到雷澤去遊玩,踩著了一個大腳印,心有所感,後來生了伏羲。雷澤是雷神居住的地方。那大腳印是雷神所留。雷神是一條巨龍。所以,後來伏羲以龍為圖騰。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人又自稱為龍的傳人。伏羲創出了“八卦”,從此人漸漸成為天地之靈。

夏神祝融是南方天帝“炎帝”的輔佐神。炎帝是代代相傳的神農氏。最後一代炎帝被黃帝打敗,兩族合併。之後,“炎黃”並稱。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秋神蓐收是西方天帝“少昊”的輔佐神。他本是少昊的兒子。少昊在東方創立的王國,都用各樣的鳥做各級的官員。甚至一年四季,都有專門負責的官員。

這個“鳥之王國”,春天由燕子掌管,這是自然的。燕子一來,春天就來了。夏天呢,就請伯勞來管理。據說它夏至開始鳴叫。所謂“勞燕分飛”,伯勞來了,燕子就走了。秋天請鸚雀掌管。鸚雀是一種彩色的小鳥,聲音卻高亢,遠遠就彼此招呼,通告哪裡的糧食豐收了。掌管冬天的是錦雞。錦雞有著令人眩目的美。據說“立秋來,立冬去”,去哪裡呢?或者就是去承擔它管理國事的職責。

冬神“玄冥”是北方天帝“顓頊”的輔佐神。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不多說,我的《諸神的蹤跡》裡有一章專門講他。

所有這四位神,都聽命地中央天帝“黃帝”。一般說到“天帝”,指的就是“黃帝”。黃帝也有一位輔佐神,叫“后土”。后土是“炎帝”的後代,他的孫子,就是有名的“夸父逐日”的那個夸父。后土手裡的象徵物是“繩”,也就是木匠用的“墨斗”,用來畫線取直的。小時候我的木匠爺爺曾給了我一個做玩具。

黃帝在地上還有一個宮殿,在中國的神山上。這座山叫崑崙山,相當於希臘的“奧林匹斯山”。我對這個山,做一個簡單的描述。

崑崙山的北邊是西海。那裡有竹可以做最好的管笛。東邊是赤水。西邊是黑水。南邊是沙漠。

這是它的外圍。再進去,有一座火山,火山裡是不停地燃燒的樹林。火不大不小。任何東西扔進去,都會立即化為灰燼。奇怪的是,裡面卻生活著一種大老鼠。老鼠一出火山,用水一潑就死。皮可以做成布,髒了,放火裡一燒就又變成雪白。叫“火浣布”。周穆王曾經得到過。

過了火山,就是有名的弱水。羽毛不浮。“弱水”裡有一種名為“猰貐”(yà yǔ)的食人怪獸。長著人的臉,馬的蹄子,渾身通紅。後來被后羿射死了。

崑崙山有一個叫“陸吾”的神獸巡山。它長得象一頭猛虎,身子色彩斑斕,卻有九條尾巴。臉呢?不是虎臉,是一張人臉。

崑崙山有九重,最高城四周有城牆圍著。每牆有九個門。東方一面有“開明門”,門口坐著“開明獸”。它長著九個頭,每個頭上都長著一張人臉。

大城裡有五城十二樓。中間長著一棵叫“木禾”的稻子。周圍有不死樹、琅玕(láng gān)樹等等,琅玕樹上結著珍珠一般的果實,是鳳凰的食物。一個叫“離朱”的神人一天到晚守著,他長著三個頭,所以總有一個頭可以不睡覺。

在另一個山頭上,還有神們的空中花園“懸圃”。由神獸“英招”守著。它是一匹長著翅膀的“飛斑馬”,人臉。裡面有瑤水,一直流向瑤池。一路上有“牛頭怪”守著。它長得很可怕,有兩個牛頭,八隻腳,卻長著一隻馬的尾巴。叫的聲音像吹號。而且這號還是軍號。如果有人闖到這裡,它朝你一叫,你的家鄉就會發生戰爭。

瑤池呢,住著西王母。她每年農曆的三月三都在這裡開蟠桃會。如果能趕上,吃一隻,就能長生不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