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道德經 國學 菜根譚 國學書舍 2019-06-20

《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生活中凡事都有兩面性,就拿對於物質追求的慾望來說,同樣有兩面性。慾望可以讓一個人更具有鬥志,更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但是慾望的另一面也就是它的負面效果,就是讓你給容易給一個人帶來痛苦。

我們不排斥一個人對於生活有對物質的追求,只有擁有物質之後,自己生活才能逐漸美好,脫離物質之後一個人談不上活得舒服。

雖然物質本身是能夠給人帶來快樂,但是對於物質無休止的慾望追求,則給人帶來的或許是一種痛苦。

《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因為當一個人無休止的慾望在不斷滿足和失去的一個過程中,他內心產生的感覺或許都是一種痛苦。

《道德經》中寵辱若驚這一篇章有這樣一句話: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因為當得寵的人處於地位卑下的時候,得寵會讓他驚嚇,會讓他驚恐不安,所以說寵辱都會讓一個人擔驚受怕,這就是所謂的當人生迎來驚喜或者驚嚇的時候,對於他來說本身都是一種痛苦。

人生在世,難免追求功名利祿,追求名利,目的就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但是需要把它擺在一個適度的位置上。如果把那些外在的名利,擺得比生命還要寶貴,那就大錯特錯了,而且那慾望之心過重,執念之心過強的時候,一個人也會因為外在的慾望之心,左右自己的人生。

《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如果想要真正的擺脫這一種感覺,就是把自己對慾望之心對於榮辱得失看淡,方可從容。

在《菜根譚》中說: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語淡泊而欣者,或處淡泊而厭。須掃除濃淡之見,滅卻欣厭之情,才可以忘紛華而甘淡泊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談到榮華富貴而面露厭煩的人,也許置身與榮華富貴之中,就會喜形於色,談到淡泊而面露欣喜的人,也許置身於痛苦之中,就會心生厭煩。所以必須要去除榮華富貴與淡泊的見解,消除那一份情感,才可以真正的忘卻榮華富貴,而坦然的生活。

其實最好的狀態,就是正確的審視那些慾望,把那些慾望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下的位置。不管自己人生的繁華和淡泊,任何一樣東西來臨的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坦然不執念不沉迷,才能在平平淡的生活中享受一種樂趣。

《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道德經》中老子就認為從貴身的角度出發,當你把生命本身的過程看得遠過於名利虛榮的時候,才可以真正做到清心寡慾。一切聲色名利放在你面前的時候都可以無動於衷,這種狀態之下,你面對的才能是一份真正的坦然。

真正修行的人,必須從內心去除對於繁華得失榮辱的一些成見,不沉迷於其中,苦中作樂,如果私心雜念沒有去除的時候,是很難達到這樣一種境界的。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對於慾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正確的審視慾望和外在的一些物質,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工具,它能夠使你自己感到快樂,但是不要讓自己對於物質的追求而大於自己的生命或者大於自己的生活,那樣就是本末倒置了。

《道德經》:把名利放在生命之後,避免寵辱皆驚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