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道德經的人,像塵埃一樣平凡,又像宇宙一樣博大

《道德經》是在闡述萬物、宇宙的核心和根本,根本的東西都是多指向的,也就說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否則就不是萬物之本,道德之宗了。所以讀《道德經》的人都各有看法,可謂“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是我覺得這也是這本書很有魅力的地方,包括針對這本書的翻譯都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有說是消極的,有說是權謀的,有說是養生的,各執一詞,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讀懂道德經的人,像塵埃一樣平凡,又像宇宙一樣博大

不得不感嘆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話的幾個字的不同組合會出現不同的意思,我覺得沒有必要去爭執到底哪個是正確答案,因為根本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見另一種可能,不斷質疑,獨立思考,從而悟出點什麼。

道德經玄就玄在,它每一句話 都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因人而異。整篇著作沒有肯定結論,你認為哪樣解釋它都可以滿足你,所以 但凡社會上哪位名人敢於挑戰“道德經”的肯定解釋,就會迎來眾人的一場口水戰,而且是大戰。

道德經,你怎麼樣讀都是對的,從字表解釋,每句話都有其含義,越過字表,其含義更深,去解去悟,你會由衷微笑的,這估計是老子寫它的本意。讀懂的人說沒讀懂;沒讀懂的人說讀懂了!這就是《道德經》。

道德經很大一部分不是寫給別人看的 更象個人修心的記錄 大道至簡 一理通百理通 身邊的事和家、國、天下事理應大道相通 道德經中有對 “水”“車輪”“風箱”等身邊事物的細緻入微的探討 道家修煉的吐納、辟穀、打坐是從呼吸、飲食、坐臥等身邊事入手 先天狀態是以嬰兒至胎兒的心態入手 “天真”是以為天然的事物才是真實的 是可以入手研究大道的方向, 所以書中對於人與人之間心理、語言描述極少 。蘇格拉底似乎也是從身邊的人和事來“問己”和研究學問 。

讀懂道德經的人,像塵埃一樣平凡,又像宇宙一樣博大

我一直把《易經》、《道德經》當做個人的日誌來看的,我個人認為《易經》就是文王對自己一生智慧和經驗的記錄、總結,道德經也是這樣,應該是老子的一種日誌式的隨筆,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自己知道是哪件事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個人在手機“雲筆記”上也習慣記錄每天點點滴滴的感悟,別人看來一定不知所云,而我自己知道每一段文字都有所指向。有人說“老子偷得半部《易經》,悟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道德經》。”我也不反對這種觀點。

每個人的領悟的道不同,所以你沒辦法說服別人,別人也沒辦法說服你。即使你領悟了道,你如果加以解釋,那也是說不清楚解釋不清楚的。就讓這道德經朦朦朧朧的讓不同的人去感悟屬於自己的道吧,這樣才真正對得起這本奇書。

讀懂道德經的人,像塵埃一樣平凡,又像宇宙一樣博大

所以不管什麼知識,只要讀懂了就會很簡單,讀不懂的就是不可逾越的鴻溝。那麼什麼人才算真正讀懂《道德經》了呢?任何一本書都有書緣,如果你捧起了《道德經》就愛不釋手,發自內心的寧靜,那麼你就讀懂《道德經》了。有人讀餘華的《活著》會哭得跟牛一樣,那他就是讀懂了餘華,讀懂了《活著》。如果你問他《活著》講了什麼,也許他只能對著你流淚。有人捧起了《莊子》、《論語》的剎那就能夠內心寧靜,就覺得全世界都在裡面了,萬丈紅塵與他一點都不相干,那麼他就讀懂了莊子和論語。

你看孔子就讀懂了《易經》,孔子讀《易經》讀到“韋編三絕”,比“讀書破萬卷”還厲害,可謂“靜坐小窗讀周易,不覺春去已多時”的境界了,時空都靜止了,這是多麼入神啊!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絕不是附庸風雅、葉公好龍者能做到的

年青時候看道德經,象一串冰糖葫蘆,年紀大了看道德經一張世界地圖,人老了看道德經象一個宇宙儀。閉著眼睛看人體,宇宙哪有什麼祕密。

讀懂《道德經》的人像塵埃一樣平凡,又像整個宇宙一樣博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