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喜:道德經問答(46)“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何意?

道德經 老子 文化 道教 傳媒 生活道學 2019-06-13
董延喜:道德經問答(46)“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何意?

董延喜:道德經問答(46)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何意?

問: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何意?

答: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中說:“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用現代話說就是有道之人把自身利益置於民眾利益之後,反而居於人先光耀千古。在維護民眾利益中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己的生命。這裡的“後”,是指在利益爭奪的時候主動退後;這裡的“外”,是指在名利競逐的時候置身事外。老子主張得道之人應該效法先賢,遵循天道,在名利面前不逞強佔先,不過度奢求,把天下人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先公後私,先人後己,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去面對名位和生死。正因為他們是無私的、居後的、利他的,結果反而能領先、能處上,能成就自我。“後其身”,不去為天下先,卻往往贏得大家愛戴而居於人先。“外其身”,不厚生輕死,不妄想妄為,卻常常無往不勝而沒有生命之憂。人世間所謂的聖人或偉人正是因為“後其身”、“外其身”的無私行為,才成就了他們的偉大功業。這種在名利面前“後其身”或“外其身”,其實是老子無為思想在面對得失取捨時的另一種表述。

( 摘自董延喜《道德經傳家版》)

董延喜:道德經問答(46)“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何意?

〖原創作品 歡迎轉載〗

【作者簡介】董延喜,號延熹道人。資深媒體人,民間佈道者。創辦《中國道學論壇》等道網傳媒,擁有會員粉絲超百萬;創作《道德經傳家版》,成為深受普通百姓歡迎的大眾讀本;研發“生活道學”系列講座,被列為國家圖書館公開課;為國內外作了大量道文化產業創意策劃,使得一大批道學景觀和道教宮觀得以恢復重建;在全國各地講授老子文化480餘場,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董延喜:道德經問答(46)“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何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