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膽結石,切除膽囊還是保膽取石?很多人選錯了,聽醫生怎麼說

膽結石 腹瀉 糖尿病 技術 尋醫問藥 2019-06-30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身上的任何一個器官都起著它獨特的作用,都不能隨意去掉。除非是這個器官發生了病變,沒有別的解決方法了,還能切除。但對於有膽囊結石(膽結石的主要形式,下文簡稱膽結石)病史的患者而言,卻常常會做出切除膽囊的選擇。為什麼不保膽取石呢?

得了膽結石,切除膽囊還是保膽取石?很多人選錯了,聽醫生怎麼說

不瞭解情況的,肯定會說,當然是保膽取石啊!這還用想。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多數情況下,切除膽囊反而是一種更好的選擇。下面,就為您詳細介紹下這兩者的區別,以及該如何抉擇。

為什麼膽囊容易結石?

在瞭解膽結石該如何處理之前,我們先了解下膽結石。

膽結石是由於膽汁淤積在膽囊,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參與脂肪消化分解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其主要成分有:

膽固醇、膽鹽、膽色素、卵磷脂、鉀、鈉、鈣等。

膽汁分泌是持續不斷的。在沒有進食的時候,膽汁存入膽囊中。進食期間,膽汁由膽囊排出進入腸道。

若因各種原因,導致膽囊無法及時排出膽汁,膽汁就會淤積,被膽囊不斷吸水濃縮。

一旦到達一定程度,膽汁所含的膽固醇等物質,就容易結晶析出,形成膽結石。

哪些人容易得膽囊結石?

(1)膽固醇偏高的人

膽固醇在體內最主要的排出途徑,就是溶解在膽汁裡,通過膽道排洩到腸道,進而經糞便排出體外。

膽固醇偏高的人群,愛吃高膽固醇食物的,更容易患膽結石。

(2)常年不吃早餐的人

肝臟經過一晚上工作,膽囊內已經充滿了膽汁。

若早上不吃東西刺激膽囊排空,膽汁將會繼續留在膽囊內被濃縮。

待濃度達到一定程度,膽汁中的某些成分就可能析出結晶,長年累月下來就容易形成結石。

(3)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代謝逐漸退化,膽汁內的膽固醇比例的上升,易導致在膽囊內的沉積。這種現象特別多見於4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

有膽結石,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疼!

膽結石比較典型的症狀,就是飯後右上腹劇痛,即膽絞痛。

這是因為進食後,尤其是高脂肪飲食後,膽囊會收到收縮指令,排出膽汁。若存在結石,堵住排洩通道,就會使得膽囊內壓驟增,引發疼痛。

除疼痛外,膽結石患者常會在進食油膩食物後,有厭惡感,還會存在腹脹、讓人左右不適難以名狀的腹痛。

這是因為缺乏膽汁,油膩食物不易消化,稍微吃點就會脹得不行。有時還會出現上腹部疼痛、噁心、食慾下降、噯氣、腹瀉等症狀。久而久之,就會條件反射性的厭惡油膩食物。

有症狀的膽結石,要不要切除膽囊?

(1)切除膽囊

如果症狀比較明顯,尤其是反覆發生膽絞痛、膽囊炎的話,臨床主流意見是手術切除膽囊。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一般的膽囊結石、切除膽囊手術,都能通過腹腔鏡手術完成,創傷小,恢復快。

如果是複發性膽囊結石,尤其是二次手術的,常需要開腹治療。

(2)保膽取石

膽囊是人體的一部分,很多人對直接切除膽囊心存芥蒂。為此,也有部分醫生會推薦患者進行保膽取石手術。

但這項手術後,膽結石的複發率很高。被開過刀的膽囊,內部不再光滑,更容易形成新的結石。

一旦膽結石復發,需要做第二次手術的時候,因為局部粘連瘢痕,很可能因此而喪失了腹腔鏡治療的機會,被迫開腹手術。

總結一下:膽囊切除後,也同樣會有厭惡油膩、腹瀉、腹脹、結直腸癌風險等後遺症。保膽取石,複發率不容小覷,後續可能更麻煩。

上面介紹的關於膽囊的治療方案各有利弊,選取任何一個方法,都有很多危害身體的其它副作用。膽結石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是在於有效預防,避免上述不良習慣。已經反覆出現嚴重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建議及早切除膽囊。

無症狀的膽結石患者,要不要做手術?

沒有反覆性、明顯症狀的,通常不需要做手術。但以下幾種情況的除外:

中老年膽囊結石患者;

膽囊結石病史在5年以上;

膽囊結石患者B超提示膽囊有其他病變;

膽囊結石直徑大於1cm;

結石堵塞膽管;

糖尿病合併膽囊結石者。

若醫生建議暫時不手術,也需要注意複查,並控制生活習慣。建議每半年複查一次B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