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盡一生等一回的交易:《大空頭》教會我的6件事'

""用盡一生等一回的交易:《大空頭》教會我的6件事

“ Truth is like poetry。And most people,fucking hate poetry.”

“ 真相就像詩歌。可大多數人討厭詩歌。”

作者:屠夫1868

來源:雪球App

金錢永不眠,雪球君問候各位週末。次貸危機,已經過去十年有餘。當年的風暴中心在美國,但恰逢國內2007年牛市——多少人的財富,在一年之內被捲走?又有多少人極度悲觀點進場,從此改變了命運?這場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危機,你,真的瞭解嗎?

電影《大空頭》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通俗的語言、精彩的劇情,向我們闡釋瞭如此複雜的一場金融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片中的4路做空人馬,各具特色:不善溝通、迷信數字的Michael Burry博士、事實說話、不畏強權的Mark Baum、初出茅廬的Jamie、Charlie和神級輔助Ben、身在銀行卻賣銀行的“二五仔”Jared

這部電影前前後後看了不下五次。第一遍看,更多地是學習金融工具和危機原理等的“硬知識”;後面反覆看,是為了洞察危機背後的人性:投資者心理。

今天,摘錄了其中6段印象深刻的臺詞,給大家講講《大空頭》教會我的6件事。

01

知易行難

While the whole world was having a big old party, few outsiders and weirdos saw what no one else could.

They saw it by doing something the rest of the suckers never thought to do — they looked.

全世界都沉浸在虛假狂歡之時,少數的局外人和怪才卻獨具慧眼。方法不難,只是隨大流的人永遠不會去做——親自去了解。

泡沫形成之後,全世界都會為之狂歡。絕大多數人只會隨大流地人云亦云:當價格屢創新高時,就認定會一直漲下去;當價格屢創新低時,就認定會一直跌下去。可他們真的去了解過,去研究過嗎?並沒有,他們只是隨口附和而已。

另一方面,當大眾都沉浸在狂歡時,你的執著就成了頑固。大眾害怕與眾不同的人,他們會竭盡全力地改造你,把你同化成他們的樣子。你可以選擇接受同化,用“everybody does it”來辯解;也可以拒絕同化,在孤獨和煎熬中等待黎明。

約翰·鄧普頓爵士曾說:如果你想表現優於大眾,行事就必須有異於大眾。投資真正的難點,不在於懂得許多道理;而是即便懂許多道理,依然做不好投資。知易行難,是投資者的宿命。

02

聰明人

Wall Street loves to use,confusing terms,to make you think,only they can do what they do.

Or even better,for you just to leave them alone.

華爾街特別愛用玄乎的詞,讓你覺得只有他們才做得來。要是你撒手不管,他們就更高興了。

這也算是金融界公開的祕密了——讓客戶“意識到”自己很笨,於是就會願意把錢交給聰明人。然後這群“聰明人”拿著你的錢做著不聰明的投資:

沒關係,他們是靠管理費掙錢,旱澇保收。主動型基金和對衝基金中的大多數,都是這種模式。

塔勒布在《非對稱風險》中,對這種“風險你來擔,賺錢一起分”的模式進行了強烈批判。我們不能否認,有能為客戶賺取高額利潤的基金經理。像約翰·鄧普頓爵士、彼得·林奇等人為客戶賺取的利潤,遠超他們收取的費用。

但那是少數——不,極少數。

只憑宣傳和一兩年的運氣,任何一個基金經理都可以宣稱自己有傑出表現;基金公司通過合併或清盤那些業績不佳的基金,可以讓自己公司旗下的產品永遠排在前50%。你要是申購後撒手不管,他們就更高興了。

03

沒人喜歡壞消息

People hate to think about,bad things happening,so they always underestimate,their likelihood.

沒人願意聽到壞消息,所以人們往往低估了壞事發生的概率。

我覺著自己講“黑天鵝”快講到爛了……前段時間A股某公司因高管出事,來了一波股債雙殺,輿論又是到處宣傳“黑天鵝”。

同學們,塔勒布講了黑天鵝,也講了反脆弱啊!上面的操作,就是利用反脆弱性啊!

我多次強調過,投資不但要看“概率”,還要看“賠率”。押注於小概率高賠率的事件,帶有顯著的“風險-收益不對稱”性,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市場往往會以低價賤賣“不可能事件”的期權,片中的Jamie和Charlie就熱衷於搜尋這種投資標的。如果錯了,損失很小;一旦對了,卻賺很多!

通過這種策略,幾年時間就把11萬做到3000萬(有現實原型,不是虛構數字);“黑天鵝之父”塔勒布也是通過這種策略,在兩次危機中大賺特賺。

這種投資方法的核心在於“不對稱”:押錯的成本必須十分小,押對的回報必須足夠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套利”。

04

大眾只聽願意聽的話

People want an authority,to tell them how to value things.But they choose this authoritynot based on facts or results.

They choose it,because it seems authoritative,and familiar.

人們總希望權威教他們怎麼做。但是他們選擇權威時,並不是基於事實或結果。他們選擇這些人,只是因為看起來很權威,而且講出了他們想聽的話。

儘管Burry博士被證明是正確的,也為客戶賺取了接近4倍的收益,但他特立獨行的逆向投資風格,卻無法被客戶所理解。

於是最後的最後,他在電腦上敲下這樣一封郵件,宣佈關閉Scion基金。介紹自己時,我們總希望顯得與眾不同;面臨選擇時,我們卻指望權威給出答案!

更諷刺的是,人們更偏好於意見跟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權威。他們不是真心向權威學習,而是想借權威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他們,根本無力證明自己是對的。

或者說,他們也沒真的想去“證明”,只想強迫他人接受“我是對的”這一結論罷了。

那些卑微有如蜉蝣的人,一心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然而對與錯,最後不言自明。

05

對手盤

I’m telling you:your bet is against their money.It’s about time to find out

just how dumb that money really is.

我這麼說吧:你掙的是他們手裡的錢;是時候去看看什麼叫人傻錢多了。

交易本身是雙向的:有買方就一定有賣方。然而同一個交易,最終只能指向一種結果,所以贏家只會有一個。如果算上交易的手續費,這就是一個負和博弈。

在負和博弈裡,你必須做贏家。那麼問題來了:與你看法一致的人,越多越好嗎?顯然不是!

與你看法一致的人特別多,很可能意味著,你很難找到交易的對手盤。

這就是我常說的“屠夫與羊”的故事。首先要確保自己成為屠夫,不要加入羊群任人宰割;其次,盼望著羊群的數量越大越好,而屠夫越少越好。

屠夫多而羊少,意味著肉不夠分;屠夫少而羊多,隨手一揮就能砍下一條大羊腿。

這一點與上面那條結合起來看,更加有趣。羊之所以加入羊群,就是想“跟大家一樣”;在投資裡,“跟大家一樣”意味著被屠殺。

還記得《華爾街》的那句話嗎?——Sheep get slaughtered.羊群註定被屠殺。

06

對與錯

I guess when someone’s wrong,they never know how.

我想,一個人犯錯的時候,也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吧。如果說前面那些話顯得過度自信,那麼這句話能給你最好的警醒。

《大空頭》裡的4路人馬,面對市場的持續不理性,都曾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之久,是可以讓你破產的。況且,萬一你錯了呢?

有些詞,是近義又反義的:結果對了叫“力排眾議”,結果錯了叫“冥頑不化”。投資中永遠要“提防”自己,留出安全邊際。因為你犯錯的時候,不會知道自己錯了。拋開時間來談對錯,是很有問題的。對和錯,是時間的函數。

大名鼎鼎的牛頓爵士,就因為這樣而栽在南海泡沫裡。泡沫迅速變大的時候,擔心泡沫破裂,趕緊撤回資金;回頭一看還在漲,我還能賺一把,於是又把錢投進去。

前面判斷“泡沫會破”,判斷錯了嗎?沒錯,把時間框架放長一些,就是正確結論。後來判斷“還能賺一把”,判斷錯了嗎?也沒錯,把時間框架縮短一點,也能賺一筆。

牛頓的這波操作,是不是跟許多“韭菜”如出一轍?韭菜的錯,不是錯在看漲看跌,而是錯在時間框架——“永遠會漲!”

而且,這種“永遠”的呼聲,並不只存在於股市……

好久不見~雪球App上新啦!大神私房炒股選基攻略、財經熱點第一手解讀,只在雪球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