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別被假慈善騙了

慈善 法律 光明日報 2019-06-25
擦亮眼睛,別被假慈善騙了

日前,據地方民政部門和群眾反映,一些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在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情況下,以公益慈善用途為名在各地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活動,有的還將捐贈的舊衣物銷售牟利。這種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的規定,損害了捐贈人的合法權益,影響了慈善事業的形象。

針對此類行為,民政部提示,以公益慈善名義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屬於公開募捐活動。根據《慈善法》的規定,只有登記或者認定為慈善組織且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才能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嚴格按照《慈善法》及相關法規政策要求制定募捐方案,公佈募捐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社會組織在《慈善法》實施以前已經開展的公益慈善項目,在《慈善法》實施以後應當對照法律規定進行清理。”民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

近期,公安機關先後偵破了多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其中不少是犯罪分子打著社會組織的名義如“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等,通過偽造政府公文、證件、印章,編造“民族大業”“精準扶貧”等所謂公益慈善項目實施詐騙。

據公安機關通報,在“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案中,被稱為“會長”的齊某等人利用虛假的“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善德基金會”等基金會為幌子,不斷拉人進入“基金會”,並宣稱只要交了幾元、幾十元后,便可成為會員。同時,又在會員微信群裡發佈虛假的國務院和公安部的任命書和授權書,使會員們深信不疑,不斷交錢捐款。據不完全統計,其詐騙資金達1000餘萬元,受害群眾遍佈全國各地達3萬餘人。

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活動誘惑力強、蔓延速度快,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嚴重危害社會穩定。針對此類行為,民政部提示,公安機關偵破案件中涉及的多個“基金會”等組織,均為未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法社會組織。凡涉及民族資產解凍類的項目均為騙局,沒有任何合法社會組織開展此類公益慈善項目。

如何防止上當受騙?民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參加以社會組織名義舉辦的活動之前,請先核實活動舉辦方的合法身份,認真甄別網絡上和微信群裡的各類所謂“基金會”等組織和“公益慈善項目”。可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www.chinanpo.gov.cn)或者“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查詢是否屬於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發現未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組織打著社會組織旗號開展活動的,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舉報,或者通過前述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投訴舉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