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說|一個邊防戰士的公益路

慈善 文章 鄧飛 正能量 免費午餐 2017-05-13
志願者說|一個邊防戰士的公益路志願者說|一個邊防戰士的公益路

//時光荏苒//

志願者說|一個邊防戰士的公益路

(2015年12月祝磊與鄧飛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再過幾天,就要動身再次前往湖南參加免費午餐六週年活動。

一年前,在長沙愉快度過的三天兩夜,那一幕幕精彩畫面依舊清晰,依舊令我不願忘懷。

過去的這一年,因為金波的不幸離世,聯合公益新增了"心喚醒"項目。小夥伴們在飛哥的帶領下,把悲傷化為力量,堅定地邁出瞭解決又一個社會問題的腳步,他們希望那一顆顆年輕的心臟,能夠如他們邁出的腳步一樣,不會再輕易停頓。

過去的這一年,文山邊境的免費午餐學校增加到了21所,馬關縣仁和鎮的小學實現了免費午餐學校全覆蓋,超過5000名在校師生的伙食質量得到改善,我們希望愛民固邊與社會公益繼續融合共振,擦出更燦爛的火花,催生更深遠的變革。

過去的這一年,因為工作崗位的調整,我不再能夠像以前那樣代表單位與聯合公益聯繫、合作,卸下這份責任的同時也消除了諸多的顧慮,我能夠自私的以個人名義向聯合公益申請項目落地家鄉西疇縣,去為那片曾經被聯合國專家稱作"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土地播種希望。

//聚沙成塔//

"石旮旯裡劈出致富路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

今年3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西疇精神"。文章這樣寫道:只有26萬多人的西疇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區,石漠化率高達七成以上,一度被認為罹患"生態癌症"。但在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一個出名的"不等式",政府在農村投入10萬元,群眾跟著投工投勞、捐款湊錢,能幹出二三十萬的事來!縣委大院的牆上,書寫著"西疇精神"——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

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作為一個西疇人,我的腦子裡頓時思緒萬千。我們的西疇精神與如今"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時代主題,與飛哥和聯合公益倡導的"每一個人行動起來,聚沙成塔,推動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竟然不謀而合,也許這就是我和我的家鄉與聯合公益早已註定的緣分。

在當天轉發這篇文章的微信中我寫道:

"家鄉的發展終於有了起色,撥雲見日;期待近期讓聯合公益走進西疇,錦上添花!"

前不久,免費午餐專員詹兵過來探訪學校,我邀請他到西疇縣與團縣委書記林定新見面,林書記還帶著我們實地探訪了臨近縣城的兩所學校,儘管山路崎嶇、舟車勞頓,可在共同目標的無形牽引之下,我們相談甚歡,也初步達成了以免費午餐學校為試金石,逐步推動聯合公益項目進入西疇縣的共識。

幾天前,飛哥說要在武夷山區做未來的事情,我就想我一定要去看看、去聽聽、去學習——《從免費午餐長出來的中國縣域社會賦能》,因為在不久之後我們也要在西疇縣做同樣的事情。

//路在腳下//

5月20日,湖南新晃。我將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做一件熟悉的事情——在免費午餐六週年發佈會上,為我的家鄉西疇縣代言!

我相信,路就在腳下,

堅持走下去就會有希望。

因為未來,永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End-

作者:祝磊

飛傳媒出品

審核:飄飄、功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