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它們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它們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的方衛平寫過一本書叫《享受圖畫書》,小雨姐姐的《怎樣給孩子講故事》,臺灣汪培珽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其實你看這些書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些內容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很多父母會問,讓孩子看電視好不好?讓孩子看漫畫書好不好?這些問題在這些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它們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的方衛平寫過一本書叫《享受圖畫書》,小雨姐姐的《怎樣給孩子講故事》,臺灣汪培珽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其實你看這些書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些內容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很多父母會問,讓孩子看電視好不好?讓孩子看漫畫書好不好?這些問題在這些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幾個閱讀誤區

引導孩子讀書中存在幾個誤區,我來給大家談一談吧。

1. 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斷,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的問題

在《我的圖畫書論》裡,鬆居直開篇的時候就寫的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帶著父母提出的問題去讀書,他很難一下子進入書中的世界,這種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閱讀,反而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一本書,只要他願意讀,有足夠的興趣,他願意去思考,這就足夠了。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它們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的方衛平寫過一本書叫《享受圖畫書》,小雨姐姐的《怎樣給孩子講故事》,臺灣汪培珽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其實你看這些書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些內容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很多父母會問,讓孩子看電視好不好?讓孩子看漫畫書好不好?這些問題在這些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幾個閱讀誤區

引導孩子讀書中存在幾個誤區,我來給大家談一談吧。

1. 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斷,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的問題

在《我的圖畫書論》裡,鬆居直開篇的時候就寫的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帶著父母提出的問題去讀書,他很難一下子進入書中的世界,這種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閱讀,反而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一本書,只要他願意讀,有足夠的興趣,他願意去思考,這就足夠了。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真心希望各位父母能夠跟孩子一起去讀書。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大了會認字了自己讀書就好,其實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書的作用,不僅是培育親情,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和影響,往往比讀了書的內容更有價值。

2. 要正確看待孩子讀漫畫書

還有一些父母反對孩子讀漫畫書,我覺得漫畫書就像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旅程一樣,孩子是一定要經過那個階段的。或早或晚,一定會有一個階段,對漫畫書的確著迷的。

我的觀點是,在孩子對漫畫書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不讓孩子看漫畫書,而是給孩子一些好的漫畫書,比如《丁丁歷險記》、《高盧英雄歷險記》、《雅卡利的神奇歷險》。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它們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的方衛平寫過一本書叫《享受圖畫書》,小雨姐姐的《怎樣給孩子講故事》,臺灣汪培珽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其實你看這些書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些內容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很多父母會問,讓孩子看電視好不好?讓孩子看漫畫書好不好?這些問題在這些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幾個閱讀誤區

引導孩子讀書中存在幾個誤區,我來給大家談一談吧。

1. 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斷,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的問題

在《我的圖畫書論》裡,鬆居直開篇的時候就寫的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帶著父母提出的問題去讀書,他很難一下子進入書中的世界,這種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閱讀,反而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一本書,只要他願意讀,有足夠的興趣,他願意去思考,這就足夠了。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真心希望各位父母能夠跟孩子一起去讀書。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大了會認字了自己讀書就好,其實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書的作用,不僅是培育親情,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和影響,往往比讀了書的內容更有價值。

2. 要正確看待孩子讀漫畫書

還有一些父母反對孩子讀漫畫書,我覺得漫畫書就像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旅程一樣,孩子是一定要經過那個階段的。或早或晚,一定會有一個階段,對漫畫書的確著迷的。

我的觀點是,在孩子對漫畫書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不讓孩子看漫畫書,而是給孩子一些好的漫畫書,比如《丁丁歷險記》、《高盧英雄歷險記》、《雅卡利的神奇歷險》。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漫畫書,對於培養孩子讀圖能力、孩子看圖與圖之間的邏輯聯繫的能力、塑造孩子的繪畫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3. 父母的功利心不能太強

還有一些父母讀書可能是功利性太強,比如一定要讀出什麼東西來,一定要摘抄好詞好句,這些都不必要;相對於孩子有一個願意讀書的心情、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往往比這些摘抄好詞好句更有意義。

孩子讀了大量的書,那種自然流露的東西往往是更值得我們去呵護的,更值得我們去反覆琢磨和思考的,也更有意思。

我的孩子畫了很多好玩的畫,其實那就是他讀書之後的自然流露,看起來都讓人賞心悅目,有一種指引心靈的效果。

讀書以後,孩子也會活學活用,我們真的不必要求孩子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寫出什麼東西來,而且寫出多少多少字的東西來,這是非常不靠譜的。

我舉個小例子。

我晚上回到家的時候,我問哲哲“你生日蛋糕呢?讓爸爸嘗一嘗?”

小傢伙聳聳肩說蛋糕實在太好吃了,都被小夥伴吃完了。

他停了一會說,“爸爸,要不我給你一個抱抱吧。”然後就張開雙手把我緊緊的抱住了。

在我看來,這個抱抱特別溫暖。

後來我就問他,“你怎麼想到用這種方式?”

他說,他看了瑪喬裡·弗萊克的《問問熊先生》。

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小男孩想給媽媽過生日,他不知道給媽媽買什麼禮物,就問一些鵝、兔子、小雞等各種小動物,它們給的答案他都不太滿意,要麼就是媽媽已經有了,要麼就是媽媽不喜歡。後來有小動物說要不你去問問山裡的熊先生吧,熊先生就在小男孩的耳邊耳語了幾句,小男孩就記住了,後來就給了媽媽一個溫暖的抱抱。

這種給家長一個抱抱的做法,就是從書中得來的,這種自然流露的東西讓我們更感動一些。

"

逃媽的話:

今天這篇分享文章有點兒長,但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很舒服。這麼溫潤細膩的文字,居然是出自一位爸爸之手,8年的陪讀感受,滲透在字裡行間。

他說: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要開學了,最近不少朋友在問“新學期書單”的事兒,怎麼給孩子選課外讀物,也是一門學問,光看熱銷榜是遠遠不夠的。

張貴勇,是《中國教育報》資深編輯,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也是一位爸爸,從2歲起開始陪兒子讀書。他的這篇8年“陪讀”經驗分享,在家長中一直很有共鳴。其中,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書”,給出的6條建議十分實用中肯。

文章中,他分析了自己和孩子的閱讀實踐經驗,很細緻也很好懂,樸素、真誠,新學期幫孩子做閱讀規劃、選課外書,再讀讀還是很有幫助!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我的孩子小名叫“哲哲”。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我說:“又怎麼了?”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2、家裡要有書,父母要愛讀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我們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我們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父母首先要問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 ...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讀經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什麼是“經典”?關於這個問題,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書中,他羅列了14個關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3.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4.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

5.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6. 小學高段後,要有意識選歷史、地理類書,留意文學名著 ...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4、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1.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2. 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雷切爾·卡森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倫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認知。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3. 孩子的閱讀,要跟“行走”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4.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它們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的方衛平寫過一本書叫《享受圖畫書》,小雨姐姐的《怎樣給孩子講故事》,臺灣汪培珽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其實你看這些書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些內容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很多父母會問,讓孩子看電視好不好?讓孩子看漫畫書好不好?這些問題在這些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幾個閱讀誤區

引導孩子讀書中存在幾個誤區,我來給大家談一談吧。

1. 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斷,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的問題

在《我的圖畫書論》裡,鬆居直開篇的時候就寫的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帶著父母提出的問題去讀書,他很難一下子進入書中的世界,這種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閱讀,反而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一本書,只要他願意讀,有足夠的興趣,他願意去思考,這就足夠了。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我真心希望各位父母能夠跟孩子一起去讀書。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大了會認字了自己讀書就好,其實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書的作用,不僅是培育親情,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和影響,往往比讀了書的內容更有價值。

2. 要正確看待孩子讀漫畫書

還有一些父母反對孩子讀漫畫書,我覺得漫畫書就像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旅程一樣,孩子是一定要經過那個階段的。或早或晚,一定會有一個階段,對漫畫書的確著迷的。

我的觀點是,在孩子對漫畫書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不讓孩子看漫畫書,而是給孩子一些好的漫畫書,比如《丁丁歷險記》、《高盧英雄歷險記》、《雅卡利的神奇歷險》。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漫畫書,對於培養孩子讀圖能力、孩子看圖與圖之間的邏輯聯繫的能力、塑造孩子的繪畫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3. 父母的功利心不能太強

還有一些父母讀書可能是功利性太強,比如一定要讀出什麼東西來,一定要摘抄好詞好句,這些都不必要;相對於孩子有一個願意讀書的心情、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往往比這些摘抄好詞好句更有意義。

孩子讀了大量的書,那種自然流露的東西往往是更值得我們去呵護的,更值得我們去反覆琢磨和思考的,也更有意思。

我的孩子畫了很多好玩的畫,其實那就是他讀書之後的自然流露,看起來都讓人賞心悅目,有一種指引心靈的效果。

讀書以後,孩子也會活學活用,我們真的不必要求孩子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寫出什麼東西來,而且寫出多少多少字的東西來,這是非常不靠譜的。

我舉個小例子。

我晚上回到家的時候,我問哲哲“你生日蛋糕呢?讓爸爸嘗一嘗?”

小傢伙聳聳肩說蛋糕實在太好吃了,都被小夥伴吃完了。

他停了一會說,“爸爸,要不我給你一個抱抱吧。”然後就張開雙手把我緊緊的抱住了。

在我看來,這個抱抱特別溫暖。

後來我就問他,“你怎麼想到用這種方式?”

他說,他看了瑪喬裡·弗萊克的《問問熊先生》。

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小男孩想給媽媽過生日,他不知道給媽媽買什麼禮物,就問一些鵝、兔子、小雞等各種小動物,它們給的答案他都不太滿意,要麼就是媽媽已經有了,要麼就是媽媽不喜歡。後來有小動物說要不你去問問山裡的熊先生吧,熊先生就在小男孩的耳邊耳語了幾句,小男孩就記住了,後來就給了媽媽一個溫暖的抱抱。

這種給家長一個抱抱的做法,就是從書中得來的,這種自然流露的東西讓我們更感動一些。

8年不間斷陪孩子讀書,這位資深編輯爸爸說:選書,不能任性

總之,我覺得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的閱讀上下力氣,這方面的力氣下的越多,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越有幫助。

有一個兒童文學作家說過一句話:

只有童年讀的書才是預言書,可以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的種種。

我們給孩子讀的兒童經典,說不定這些經典哪一天就對孩子的抉擇產生影響。

就像哲哲三年級時學校管樂團選成員。

我問他,“你想好了選什麼嗎?要不要爸爸幫你選?”

哲哲說,“爸爸不用,我已經想好選什麼了。”

我問他,“你想選什麼呢?”

他說,“想選小號。”

我就問他,“為什麼?”

他說,“我要像《吹小號的天鵝》裡的路易斯那樣,用小號來吹一些曲子,用小號吹得那些曲子實在是太優美動聽了。”

其實就是這樣,孩子讀過的書會影響孩子的人生選擇。我不知道哲哲讀過的其他書,未來會給他的選擇帶來什麼影響,但我相信那些書會給他很多力量。

總的來說,閱讀能夠提高寫作水平、能夠豐盈我們的內心、能夠增進親子關係、能夠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能抵抗外面的喧囂與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找到生活的意義。

前幾天我寫了這樣的一些話: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多少年時”(ID:xiaoduoui)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