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實習生 魏佳函

8月19日晚間,深交所一紙公告宣佈雛鷹農牧終止上市。從2019年以來,包括雛鷹農牧在內,已經有9家上市公司退市。而從退出方式上看,主要包括強制退市、重組退市和主動退市。相關行業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有進有退本來就應該是常態,而這兩年監管層一系列動作出臺,效果初顯,A股市場正向成熟資本市場邁進。

| 雛鷹農牧“面值退市”

雖然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定,但當結果真正到來之時,仍令人無限唏噓。

8月19日晚間,深交所宣佈雛鷹農牧終止上市。這也是A股市場繼中弘股份以來第二例“面值退市”的股票。

對於雛鷹農牧退市的原因,深交所表示,2019年7月5日至2019年8月1日,雛鷹農牧股票通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符合《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4.1條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況。同時,公司股票自8月27日(下週二)起進入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隨後,在當天晚些時候,雛鷹農牧也發佈了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徹底坐實退市結局。

需要說明的是,雛鷹農牧已於今年3月1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豫調查字[2019]01),因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

截至記者發稿,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資料顯示,雛鷹農牧成立於1988年,2010年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內地首家以生豬養殖和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被業界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實際上,雛鷹農牧退市危機在2018年下半年已現端倪。該公司陷入財務醜聞、信用評級下調、現金週轉較為緊張等多重質疑旋渦。

2019年2月,雛鷹農牧高層公開信披露債務逾期、股權凍結、資產查封、利潤巨降等困境,並稱將調整發展戰略,優化內部結構,共克時艱。但面臨重重難關的“雛鷹”,卻未能迎來春天。如今,伴隨著深交所一紙公告,在資本市場沉浮9年的雛鷹農牧,正式宣告其上市資格被徹底“註銷”。

| 今年已有9家公司退市

事實上,雛鷹農牧的退市,“受傷”最深的是其18萬中小股東。根據*ST雛鷹一季報數據顯示,雛鷹股東人數為18.42萬人,較去年年底增長近20%,戶均持股10698股。雖然人數眾多,但其實縱觀A股2001年以來退市的上市公司,這個數量級也只能排名第三。2018年12月28日退市的中弘退,退市時股東戶數超27萬,2019年7月12日退市的*ST海潤,股東戶數也超過24萬。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雛鷹農牧並非今年唯一的一家退市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9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市。其中,*ST海潤、*ST華澤、*ST眾和等系強制退市,*ST上普主動退市,小天鵝、雲南能投、東方新星以及*ST嘉陵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

從目前A股退市的情形來看,具體可分為強制退市、自動退市和重組類退市三種。

其中,5月17日,上交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海潤和*ST上普兩家公司的股票實施終止上市;同日,深交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華澤、*ST眾和兩家公司股票實施終止上市。

關於這4家公司被終止上市的原因,*ST海潤為觸及淨資產、淨利潤和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等三項強制退市標準;*ST華澤為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暫停上市後的首個年度報告;*ST眾和為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淨利潤及淨資產為負值、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雖然*ST上普也在退市之列,但其為主動退市,因此在退市原因上與其他3家並不相同。

5月6日晚,*ST上普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通知,上交所決定受理公司A股、B股股票主動終止上市申請。公司將在取得上交所終止上市批准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兩網及退市公司板塊(俗稱老三板)掛牌。*ST上普將成為今年A股退市第一家,也是A股第二家主動退市的公司,上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是二重重裝,2015年退市。

實際上,因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3年虧損,*ST上普股票2018年5月底就被暫停上市,其2018年業績再次虧損。根據相關規定,即便不主動退市,在2018年年報披露以後,*ST上普也將觸發強制終止上市情形。

只是,很多公司遇到這種情況會拖到最後一刻再摘牌。而*ST上普主動申請退市,公司稱是為保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退市整理期股價波動給中小股東造成影響。

| 雛鷹農牧之前豫股天方藥業因重組而退市

在2019年出現退市的9家上市公司當中,除了上述的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之外,還包括重組類退市。

華泰證券經三路營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重組類退市方式包括吸收合併、重組上市和出清式資產置換三種類型。小天鵝即通過吸收合併方式退市;雲南能投和東方新星以“賣殼”的方式退出。

實際上,豫股在2010年之後因重組退出A股的僅有天方藥業一家。

2013年7月,老牌醫藥上市公司天方藥業發佈公告稱,自當年7月15日起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這意味著中國醫藥吸收合併天方藥業正式結束。

天方藥業公告顯示,根據《換股吸收合併協議》及相關決議,換股吸收合併完成後,公司全體在冊員工,將由中國醫藥全部接收。在換股相關手續完成後,公司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將按照1∶0.313的比例自動轉換為中國醫藥A股股票。

相關資料顯示,天方藥業始建於1969年,2000年12月天方藥業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天方藥業共生產11個類型366個品種、規格的產品,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集科、工、貿於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不過,和今年出現的其他幾家重組類退市不同,*ST嘉陵則以出清式資產置換退出。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肖玉航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出清式資產置換是指在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將原有主要業務置出,同時置入新業務,使上市公司主業發生“脫胎換骨式”變更,這實際上也是退出的一種方式。此外,重組上市在出清不良資產的同時置入優質資產,使公司“脫胎換骨”,也是重要的化解存量風險工具,比如此前的360借殼江南嘉捷,江南嘉捷即通過賣殼退出資本市場。

| 退市常態化是A股走向成熟的一大標誌

事實上,回溯A股市場29年的歷史,退市一直是市場中的小概率事件。Wind數據顯示,29年來滬深兩市退市股票僅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數量僅為4家左右,過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不過,2018年以來,投資者明顯感到退市監管力度加強。一方面,證監會啟動新一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修訂了《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滬深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明確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具體違法情形和實施程序,新增“五大安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除了政策層面在加強監管之外,在今年5月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要堅決退市。

對於A股出現的強制退市數量增加的問題,九鼎德盛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保盈認為:“監管層祭出嚴格的監管手段,該退市的上市公司嚴格執行退市制度,這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必需。同時,監管手段也要和資本市場的中長期發展結合起來,有效進行創新,這樣才更加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實習生 魏佳函

8月19日晚間,深交所一紙公告宣佈雛鷹農牧終止上市。從2019年以來,包括雛鷹農牧在內,已經有9家上市公司退市。而從退出方式上看,主要包括強制退市、重組退市和主動退市。相關行業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有進有退本來就應該是常態,而這兩年監管層一系列動作出臺,效果初顯,A股市場正向成熟資本市場邁進。

| 雛鷹農牧“面值退市”

雖然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定,但當結果真正到來之時,仍令人無限唏噓。

8月19日晚間,深交所宣佈雛鷹農牧終止上市。這也是A股市場繼中弘股份以來第二例“面值退市”的股票。

對於雛鷹農牧退市的原因,深交所表示,2019年7月5日至2019年8月1日,雛鷹農牧股票通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符合《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4.1條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況。同時,公司股票自8月27日(下週二)起進入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隨後,在當天晚些時候,雛鷹農牧也發佈了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徹底坐實退市結局。

需要說明的是,雛鷹農牧已於今年3月1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豫調查字[2019]01),因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

截至記者發稿,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資料顯示,雛鷹農牧成立於1988年,2010年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內地首家以生豬養殖和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被業界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實際上,雛鷹農牧退市危機在2018年下半年已現端倪。該公司陷入財務醜聞、信用評級下調、現金週轉較為緊張等多重質疑旋渦。

2019年2月,雛鷹農牧高層公開信披露債務逾期、股權凍結、資產查封、利潤巨降等困境,並稱將調整發展戰略,優化內部結構,共克時艱。但面臨重重難關的“雛鷹”,卻未能迎來春天。如今,伴隨著深交所一紙公告,在資本市場沉浮9年的雛鷹農牧,正式宣告其上市資格被徹底“註銷”。

| 今年已有9家公司退市

事實上,雛鷹農牧的退市,“受傷”最深的是其18萬中小股東。根據*ST雛鷹一季報數據顯示,雛鷹股東人數為18.42萬人,較去年年底增長近20%,戶均持股10698股。雖然人數眾多,但其實縱觀A股2001年以來退市的上市公司,這個數量級也只能排名第三。2018年12月28日退市的中弘退,退市時股東戶數超27萬,2019年7月12日退市的*ST海潤,股東戶數也超過24萬。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雛鷹農牧並非今年唯一的一家退市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9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市。其中,*ST海潤、*ST華澤、*ST眾和等系強制退市,*ST上普主動退市,小天鵝、雲南能投、東方新星以及*ST嘉陵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

從目前A股退市的情形來看,具體可分為強制退市、自動退市和重組類退市三種。

其中,5月17日,上交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海潤和*ST上普兩家公司的股票實施終止上市;同日,深交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華澤、*ST眾和兩家公司股票實施終止上市。

關於這4家公司被終止上市的原因,*ST海潤為觸及淨資產、淨利潤和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等三項強制退市標準;*ST華澤為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暫停上市後的首個年度報告;*ST眾和為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淨利潤及淨資產為負值、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雖然*ST上普也在退市之列,但其為主動退市,因此在退市原因上與其他3家並不相同。

5月6日晚,*ST上普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通知,上交所決定受理公司A股、B股股票主動終止上市申請。公司將在取得上交所終止上市批准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兩網及退市公司板塊(俗稱老三板)掛牌。*ST上普將成為今年A股退市第一家,也是A股第二家主動退市的公司,上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是二重重裝,2015年退市。

實際上,因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3年虧損,*ST上普股票2018年5月底就被暫停上市,其2018年業績再次虧損。根據相關規定,即便不主動退市,在2018年年報披露以後,*ST上普也將觸發強制終止上市情形。

只是,很多公司遇到這種情況會拖到最後一刻再摘牌。而*ST上普主動申請退市,公司稱是為保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退市整理期股價波動給中小股東造成影響。

| 雛鷹農牧之前豫股天方藥業因重組而退市

在2019年出現退市的9家上市公司當中,除了上述的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之外,還包括重組類退市。

華泰證券經三路營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重組類退市方式包括吸收合併、重組上市和出清式資產置換三種類型。小天鵝即通過吸收合併方式退市;雲南能投和東方新星以“賣殼”的方式退出。

實際上,豫股在2010年之後因重組退出A股的僅有天方藥業一家。

2013年7月,老牌醫藥上市公司天方藥業發佈公告稱,自當年7月15日起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這意味著中國醫藥吸收合併天方藥業正式結束。

天方藥業公告顯示,根據《換股吸收合併協議》及相關決議,換股吸收合併完成後,公司全體在冊員工,將由中國醫藥全部接收。在換股相關手續完成後,公司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將按照1∶0.313的比例自動轉換為中國醫藥A股股票。

相關資料顯示,天方藥業始建於1969年,2000年12月天方藥業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天方藥業共生產11個類型366個品種、規格的產品,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集科、工、貿於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不過,和今年出現的其他幾家重組類退市不同,*ST嘉陵則以出清式資產置換退出。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肖玉航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出清式資產置換是指在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將原有主要業務置出,同時置入新業務,使上市公司主業發生“脫胎換骨式”變更,這實際上也是退出的一種方式。此外,重組上市在出清不良資產的同時置入優質資產,使公司“脫胎換骨”,也是重要的化解存量風險工具,比如此前的360借殼江南嘉捷,江南嘉捷即通過賣殼退出資本市場。

| 退市常態化是A股走向成熟的一大標誌

事實上,回溯A股市場29年的歷史,退市一直是市場中的小概率事件。Wind數據顯示,29年來滬深兩市退市股票僅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數量僅為4家左右,過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不過,2018年以來,投資者明顯感到退市監管力度加強。一方面,證監會啟動新一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修訂了《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滬深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明確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具體違法情形和實施程序,新增“五大安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除了政策層面在加強監管之外,在今年5月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要堅決退市。

對於A股出現的強制退市數量增加的問題,九鼎德盛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保盈認為:“監管層祭出嚴格的監管手段,該退市的上市公司嚴格執行退市制度,這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必需。同時,監管手段也要和資本市場的中長期發展結合起來,有效進行創新,這樣才更加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年內A股9家公司退市!A股市場股票退市趨向常態化

責編: 張利瑤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實習生 魏佳函

8月19日晚間,深交所一紙公告宣佈雛鷹農牧終止上市。從2019年以來,包括雛鷹農牧在內,已經有9家上市公司退市。而從退出方式上看,主要包括強制退市、重組退市和主動退市。相關行業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有進有退本來就應該是常態,而這兩年監管層一系列動作出臺,效果初顯,A股市場正向成熟資本市場邁進。

| 雛鷹農牧“面值退市”

雖然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定,但當結果真正到來之時,仍令人無限唏噓。

8月19日晚間,深交所宣佈雛鷹農牧終止上市。這也是A股市場繼中弘股份以來第二例“面值退市”的股票。

對於雛鷹農牧退市的原因,深交所表示,2019年7月5日至2019年8月1日,雛鷹農牧股票通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符合《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4.1條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況。同時,公司股票自8月27日(下週二)起進入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隨後,在當天晚些時候,雛鷹農牧也發佈了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徹底坐實退市結局。

需要說明的是,雛鷹農牧已於今年3月1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豫調查字[2019]01),因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

截至記者發稿,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資料顯示,雛鷹農牧成立於1988年,2010年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內地首家以生豬養殖和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被業界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實際上,雛鷹農牧退市危機在2018年下半年已現端倪。該公司陷入財務醜聞、信用評級下調、現金週轉較為緊張等多重質疑旋渦。

2019年2月,雛鷹農牧高層公開信披露債務逾期、股權凍結、資產查封、利潤巨降等困境,並稱將調整發展戰略,優化內部結構,共克時艱。但面臨重重難關的“雛鷹”,卻未能迎來春天。如今,伴隨著深交所一紙公告,在資本市場沉浮9年的雛鷹農牧,正式宣告其上市資格被徹底“註銷”。

| 今年已有9家公司退市

事實上,雛鷹農牧的退市,“受傷”最深的是其18萬中小股東。根據*ST雛鷹一季報數據顯示,雛鷹股東人數為18.42萬人,較去年年底增長近20%,戶均持股10698股。雖然人數眾多,但其實縱觀A股2001年以來退市的上市公司,這個數量級也只能排名第三。2018年12月28日退市的中弘退,退市時股東戶數超27萬,2019年7月12日退市的*ST海潤,股東戶數也超過24萬。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雛鷹農牧並非今年唯一的一家退市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9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市。其中,*ST海潤、*ST華澤、*ST眾和等系強制退市,*ST上普主動退市,小天鵝、雲南能投、東方新星以及*ST嘉陵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

從目前A股退市的情形來看,具體可分為強制退市、自動退市和重組類退市三種。

其中,5月17日,上交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海潤和*ST上普兩家公司的股票實施終止上市;同日,深交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華澤、*ST眾和兩家公司股票實施終止上市。

關於這4家公司被終止上市的原因,*ST海潤為觸及淨資產、淨利潤和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等三項強制退市標準;*ST華澤為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暫停上市後的首個年度報告;*ST眾和為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淨利潤及淨資產為負值、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雖然*ST上普也在退市之列,但其為主動退市,因此在退市原因上與其他3家並不相同。

5月6日晚,*ST上普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通知,上交所決定受理公司A股、B股股票主動終止上市申請。公司將在取得上交所終止上市批准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兩網及退市公司板塊(俗稱老三板)掛牌。*ST上普將成為今年A股退市第一家,也是A股第二家主動退市的公司,上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是二重重裝,2015年退市。

實際上,因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3年虧損,*ST上普股票2018年5月底就被暫停上市,其2018年業績再次虧損。根據相關規定,即便不主動退市,在2018年年報披露以後,*ST上普也將觸發強制終止上市情形。

只是,很多公司遇到這種情況會拖到最後一刻再摘牌。而*ST上普主動申請退市,公司稱是為保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退市整理期股價波動給中小股東造成影響。

| 雛鷹農牧之前豫股天方藥業因重組而退市

在2019年出現退市的9家上市公司當中,除了上述的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之外,還包括重組類退市。

華泰證券經三路營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重組類退市方式包括吸收合併、重組上市和出清式資產置換三種類型。小天鵝即通過吸收合併方式退市;雲南能投和東方新星以“賣殼”的方式退出。

實際上,豫股在2010年之後因重組退出A股的僅有天方藥業一家。

2013年7月,老牌醫藥上市公司天方藥業發佈公告稱,自當年7月15日起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這意味著中國醫藥吸收合併天方藥業正式結束。

天方藥業公告顯示,根據《換股吸收合併協議》及相關決議,換股吸收合併完成後,公司全體在冊員工,將由中國醫藥全部接收。在換股相關手續完成後,公司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將按照1∶0.313的比例自動轉換為中國醫藥A股股票。

相關資料顯示,天方藥業始建於1969年,2000年12月天方藥業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天方藥業共生產11個類型366個品種、規格的產品,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集科、工、貿於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不過,和今年出現的其他幾家重組類退市不同,*ST嘉陵則以出清式資產置換退出。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肖玉航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出清式資產置換是指在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將原有主要業務置出,同時置入新業務,使上市公司主業發生“脫胎換骨式”變更,這實際上也是退出的一種方式。此外,重組上市在出清不良資產的同時置入優質資產,使公司“脫胎換骨”,也是重要的化解存量風險工具,比如此前的360借殼江南嘉捷,江南嘉捷即通過賣殼退出資本市場。

| 退市常態化是A股走向成熟的一大標誌

事實上,回溯A股市場29年的歷史,退市一直是市場中的小概率事件。Wind數據顯示,29年來滬深兩市退市股票僅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數量僅為4家左右,過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不過,2018年以來,投資者明顯感到退市監管力度加強。一方面,證監會啟動新一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修訂了《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滬深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明確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具體違法情形和實施程序,新增“五大安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除了政策層面在加強監管之外,在今年5月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要堅決退市。

對於A股出現的強制退市數量增加的問題,九鼎德盛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保盈認為:“監管層祭出嚴格的監管手段,該退市的上市公司嚴格執行退市制度,這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必需。同時,監管手段也要和資本市場的中長期發展結合起來,有效進行創新,這樣才更加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年內A股9家公司退市!A股市場股票退市趨向常態化

責編: 張利瑤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年內A股9家公司退市!A股市場股票退市趨向常態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