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招學會了,在農村養殖的繁殖母牛就盈利啦。

畜牧業 農村 飼料 懷孕 養牛 老周說三農 2019-04-29
這幾招學會了,在農村養殖的繁殖母牛就盈利啦。

隨著牛肉價格的不斷攀升,能繁母牛存欄數的減少,養繁殖牛將成為2019年農村養殖業的一個亮點。牛的繁殖率低,不如豬,一頭母豬一般每年提供育肥仔豬22頭,很快就能發展起來。牛一般單胎,母牛妊娠期平均為283天。農村牛犢是一年斷奶,現在一般3—4月齡斷奶,也就是說要一年多才能產一胎牛犢,農村是三年產兩胎,牛的發展速度是相當的緩慢。從2008年至2016年,能繁母牛的數量從1560萬頭下降為1400萬頭,繁殖母牛存欄量一年比一年少,市場供育肥的牛犢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因此,在農村養繁殖牛是很有出路的,前途相當好,養繁殖牛將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利潤。

有的老鄉問我,農村現在養牛怎麼樣,賺錢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一是牛的繁殖慢,適合農村養殖。二是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牛肉價格是逐年上升的,上升的速度比豬肉快。三是農村有著豐盛廉價的水草資源,養殖繁殖牛,一年四季除了冬季下雪封山外,都可以在野外放牧,飼草都是大自然無償提供的,甚至於可以終年在外,吃住都在外,節省了飼草投資。

這幾招學會了,在農村養殖的繁殖母牛就盈利啦。

第一,選擇繁殖母牛,怎麼選母牛呢?訣竅有哪些呢?

作為繁殖用的母牛,本地牛或雜交牛都可以,“上看一張皮,下看四個蹄”,四肢是否粗壯,四個腿比較粗,這樣的牛都有比較結實,體質好、抗病力強,產的牛犢也會比較好。要選擇前後襠都寬,腹部乳房發達,背寬腰長的母牛。

要選擇健康的母牛,健康的母牛不論採食或休息,常聚集在一起,休息時多呈半側臥姿勢,人一接近立即站起。健康的母牛眼球靈活,明亮有神,潔淨溼潤。被毛整潔,有光澤,富有彈性。採食快,吃的多,口腔黏膜為淡紅色,無惡臭,雙耳經常豎立且靈活。應選擇1.5-2歲的的母牛,體重在300公斤左右。

群眾選擇母牛牛的經驗:母牛要選腦殼輕,毛衣要軟,頸細(但不能過長),肚子大肋骨稀,後山(後軀)要寬大,尾巴較公牛的稍長,四個奶頭要粗大,脾氣要溫和。

第二,要保證牛的正常繁殖機能,必須合理進行飼養管理,除應注意飼料的合理搭配和多樣化,飼料中要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冬季更應注意草料的儲備和補料,保證母牛安全越冬,草料應進行氨化處理或青貯,以提高秸稈的營養價值,添加適量的松針葉,使母牛冬季不掉膘。一般母牛因飼養不當造成掉膘空懷時,只要加強飼養管理,多數能在1—2個月內發情受胎。

第三、初配年齡 在農村,牛繁殖力低的因素之一就是初產期較晚。據調查,一般黃牛產犢初產期為4歲,因此,提早開產,縮短產犢週期較為重要,一般黃牛在8—15月齡時就可發情,2歲左右時就應配種。

第四、合理使役 母牛懷胎後,要防止使役過重、過急、過快,懷胎後期應停止使役,否則容易造成流產與死胎,同時母牛吃飽後、有病、大風大雨或天熱天冷時不能使役。

第五、一般犢牛生下後一週就可隨母牛在草場上放牧,開始學吃草,20天后就可學會採食,2月齡時能完全依靠牧草飼養,3月齡時即可進行斷奶。同時,產後40天以後,每天哺乳一次,2月後將犢牛與母牛隔開飼養,增加母牛的精料,補充營養,恢復產後正常發情,改變犢牛與母牛長期共圈和斷奶較遲的習慣,適時斷奶,分圈飼養,促使母牛提早發情受胎。

第六、掌握髮情規律,適時配種,提高母牛受胎率 一般當母牛食慾開始恢復,外陰腫脹基本消失,由紅變紫,粘液減少,色變淡黃,手捏無滑感時,配種效果最好。母牛上午9點前發現發情,當天下午和第2天上午配種;9點至12點發情,當天晚上和次日上午10點配種;當天中午後發情,第2天上午和下午配種,受胎率最高。

第七、放牧一般早晨8 點出牧, 下午6 點收牧, 放牧1 0小時左右。放牧時每群20一30 頭, 上午8一11點放牧飲 水,11點至下午2 點休息、反芻, 下午3一6點放牧與飲水。每天放牧路程往返不超過8公里,放牧草地應輪牧, 每塊放牧地放牧5天左 右後即應換新牧場, 以利牧草再生, 放牧地點附近應有充足的水源與喬木, 以便母牛飲水、乘涼、休息和反芻。每頭牛每天供50克食鹽進行自由舔食。

每頭牛每天晚上補給混合精料500克以上 ( 玉米60%、菜籽餅20%、麥鼓或米糠20% ),夜間每頭牛補青草或氨化飼料5公斤。

第八、保持犢牛圈地面墊草保持乾燥、衛生,用5%氫氧化鈉噴霧消毒,每天刷拭牛體2次,從前向後、從上向下順毛刷試。發現疾病應及時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春秋季進行免疫接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