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新聞|養殖戶發現了病死動物,該如何處理才算“無害化”

畜牧業 農民 農業 動物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 2017-09-13
釋新聞|養殖戶發現了病死動物,該如何處理才算“無害化”

2014年11月12日上午,陝西西安市灞橋區農林局組織人員對患病奶牛進行捕殺深埋。 澎湃新聞記者 王健 資料圖

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日前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9月11日下午,中國某省畜牧獸醫局疾病防控處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當人們發現病死豬時,養殖戶應主動聯繫鄉鎮畜牧獸醫站或縣畜牧獸醫局等動物衛生主管部門,進行上報。在相關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養殖戶才能進行後續的無害化處理。80元一頭動物的補貼標準,僅限於對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牛、馬、羊、雞等,國家層面暫未出臺補貼標準。

根據農業部最新的《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下稱“規範”),無害化處理包括深埋、焚燒等五種辦法。

該《規範》明確規定,“深埋法”僅用於應急處理,或交通不便地區零星病死畜禽的處理;“深埋法”不能用於處理炭疽、牛海綿狀腦病、癢病等染疫動物或製品;深埋場所應遠離村莊等居民區,覆土厚度不得少於1-1.2米。

焚燒法沒有動物疫病種類等限制,但燃燒室溫度(直接焚燒)或二次燃燒的溫度(炭化焚燒)≥ 8 5 0 ℃。

該《規範》於2017年7月發佈,同時廢止了農業部於2013年發佈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農醫發〔2013〕34號)。

深埋處理病死動物應遠離居民,埋後連續消毒三週以上

農業部官網顯示,2017年8月29日,農業部回覆《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關於病死及病害動物和相關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有關問題的請示》(桂漁牧函〔2017〕412號)稱,農業部不鼓勵繼續使用化屍窖、掩埋法等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環境汙染風險較大的處理方法。國家支持和鼓勵研究新型、高效、環保的無害化處理技術和裝備,農業部將結合無害化處理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進展,適時調整《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的有關內容。

最新的《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於2017年7月發佈,同時廢止了農業部於2013年發佈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農醫發〔2013〕34號)。

最新《規範》顯示,無害化處理是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處理病死及病害動物和相關動物產品,消滅其所攜帶的病原體,消除危害的過程。

其處理辦法包括焚燒、化制、高溫、深埋、硫酸分解等五種方法。

該《規範》對“深埋法”的介紹稱,用於發生動物疫情或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對病死及病害動物的應急處理,或邊遠和交通不便地區零星病死畜禽的處理。

該《規範》明確要求,“深埋”的病死及病害動物,應遠離居民住宅區、村莊、飲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區。

此外,該《規範》明確要求,深埋坑底應高出地下水位1.5米以上,要進行防滲、防漏處理。將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投入坑內,最上層距離地表1.5米以上,覆土厚度不少於1-1.2米。

深埋處要設置警示標識。深埋後,第一週內應每日巡查1次,第二週起應每週巡查1次,連續巡查3個月,深埋坑塌陷處應及時加蓋覆土。

深埋後,立即用氯製劑、漂白粉或生石灰等對深埋場所進行1次徹底消毒。第一週內應每日消毒1次,第二週起應每週消毒1次,連續消毒三週以上。

養殖戶必須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近年來,中國建立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

據澎湃新聞2014年11月報道,位於陝西眉縣的現代牧業寶雞牧場多頭患有結核病的奶牛,未經檢疫便出售,並調運至西安,被西安市公安、動檢部門查獲。2014年11月12日上午,陝西西安市灞橋區農林局等工作人員捕殺相關奶牛15頭,一頭牛注射一兩百毫升敵敵畏,然後深埋牛的屍體。

在基層,如果養殖戶發現有病死豬出現,該怎麼上報,並按要求無害化處理?

2017年9月11日下午,中國某省畜牧獸醫局疾病防控處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當養殖戶發現有病豬、死豬等情況出現,他首先要通知當地的動物衛生主管部門,比如鄉鎮畜牧獸醫站、縣畜牧獸醫局等。動物衛生主管部門接報後,工作人員會趕來調查,確認死亡原因,辨別是否屬於疫情。如果屬於疫情,要根據疫情的種類和嚴重性,啟動應急預案,比如劃定疫區。如果是普通的動物病死事件,會監督養殖戶進行無害化處理:養殖場有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比如化屍窖等,在養殖場處理;或者致電當地的無害化處理設施,交費,進行處理。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每頭病死豬在無害化處理後,養殖戶會獲得80元的補貼。其中,中央財政出50元,省財政出15元,縣財政等出15元。由於無害化處理信息要逐級上報至縣、市、省,由省級相關部門上報至國家層面,所以,一般要隔半年甚至一年後,該補貼才會通過一卡通下發給養殖戶。

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這一補貼僅針對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對於牛、馬、羊、雞等的無害化處理,國家層面暫未出臺補貼政策。

農業部官網8月29日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的回覆稱,依據《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印發〈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7〕43號)和《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動物疫病防控財政支持政策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17〕35號)等有關文件精神,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與採用哪種無害化處理技術方法無關,只要確認無害化處理的,均可對相關環節的實施者予以補助。

但一頭病死豬僅補貼80元,會不會太少?

上述負責人表示,即使不進行補貼,養殖戶也必須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他們是進行無害化處理的主體,而非政府。動物衛生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是監督養殖戶對相關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根據《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養殖者如果不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隨意丟棄,就觸犯了法律。動物衛生主管部門、城管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環保部門等,都可能進行處理。而無害化處理,也是為了防止動物疫病傳播擴散,保障食品安全。

該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對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還跟生豬保險的理賠有關。浙江省等地已開始試點“生豬保險”。養殖戶需要先找保險公司進行投保,隨後,如果母豬或商品豬在養殖過程中死亡,在對死亡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動物衛生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會向養殖戶出具“無害化處理的單據”,持有該單據後,保險公司才會予以理賠。如果不進行無害化處理,保險公司會拒絕理賠。

該負責人表示,生豬保險的理賠與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聯動,是動物衛生主管部門與保險公司協作的結果,目的就是了提高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