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瞄準產業助力百姓脫貧'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今年以來,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種養結合、草畜聯動”產業發展思路,以鄉鎮為主體,強化責任,多措並舉,建立完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和獎勵機制,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充分調動貧困戶積極性,不斷鞏固提升到戶產業,實現貧困人口穩定持續脫貧目標。

民和縣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大力發展肉牛(羊)、生豬養殖和馬鈴薯、中藥材、全膜玉米、油用牡丹等種養殖產業。目前,全縣已扶持125個貧困村89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開展到戶產業摸底排查,摸排出棚圈閒置貧困戶939戶,產業發展較好貧困戶770戶。針對棚圈空置情況,注入2000萬元產業鞏固資金,對養殖較好的貧困戶實施以獎代補鼓勵養殖,對養殖數量少、無養殖能力及條件的貧困戶採用“政府+金融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按1:2放貸給龍頭企業,採用“借母還仔”“合作社託養”“養殖大戶代養”方式進行扶持,到戶產業提質增效行動深入推進。對各鄉鎮因貧困戶自身原因,無法實施到戶產業扶持項目的,依據貧困戶意願和實際,及時進行變更。目前已完成全部732戶2990人產業變更工作。

此外,對全縣10614戶建檔立卡戶進行科技培訓,全面夯實全縣產業脫貧工作基礎。全面落實“530”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簡化貸款程序,擴大扶貧小額貸款規模,目前,發放165筆485.5萬元。互助協會穩定運行,互助資金使用安全,目前,累計發放1.6億元,累計發放率達148.3%。同時,民和縣43.4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全面併網投運,帶動125個貧困村6275戶貧困戶增收,目前已發電930.261萬千瓦時,產生收益近700萬元。在187個非貧困村落實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87億元(每村100萬元),通過購置商鋪、公交車、出租車、入股川官天然氣管線項目等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106個村已產生收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