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豬總是互相咬尾巴?8招教你如何避免

畜牧業 三農 藥品 畜牧新視野 畜牧新視野 2017-08-04

在大群養豬時,肉豬群巾有時出現互相“咬架”。咬的部位首先集中在耳、尾巴等易“下口”的部位,發展下去,就開始咬頸部和腹側部。有時甚至幾頭豬集中咬一頭,如果不及時處理,會發生咬死現象;有時咬死一頭後再咬另一頭豬,連續不斷地發生。這也就是人們經常談論的“咬尾症”。發生咬尾的豬群,其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導致咬尾行為的原因可能有營養的、環境的、心理的等諸多方面因素,面且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綜合一些研究資料,認為引起咬尾的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如下:

肉豬總是互相咬尾巴?8招教你如何避免

(1)飼養密度過高。此時應將飼養密度降到合適的水平。飼養密度引起的另一種導致咬尾的因素是豬舍空氣汙濁(空氣中氨和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溫度和溼度偏高,這種惡劣的環境小氣候極易引發豬的不適感覺而發生咬尾。另外,氣候變化太大(太冷或太熱),以及每年秋冬交替季節也易引發咬尾行為。

(2)採用大圈養豬,容易發生。小圈養豬(一圈養3一5頭豬)即使詞養密度很高亦少見咬尾。此時應降低群體內豬隻數量,控制體重差異。觀察表明,休重較小的豬(豬群中次序較低者)往往是咬尾的首發攻擊者。

肉豬總是互相咬尾巴?8招教你如何避免

(3)飼料中缺乏某些營養素。比時應給予全價的飼料,對微量元素、維生素的補給或青料的供給尤為重要。例如每天向圈內投喂青飼料,一方面提供維生素養分,另一方面供豬叼咬玩要,克服環境單調引起的心理應激。另外,降低限制飼餵的程度、提高每頭豬有足夠的採食和飲水位置以及提高水壓都能減少咬尾的發生。至少每加頭豬應有一個乳頭式或鴨嘴式飲水器,或者每25頭豬有一個杯式飲水器。

(4)疾病。蝨、疥堵一類體外寄生蟲可刺激豬體皮膚面引起豬隻煩躁不安,並導致耳根、肋部等部位出現過量的油性滲出物,對其他豬有吸引作用。

肉豬總是互相咬尾巴?8招教你如何避免

(5)可能豬群中某頭豬患有某些生理性疾病,發出與眾不同的氣味(因為被咬的豬一般體溫正常,也沒有病態的表現)面引起的可能性很大。有人在飼料中混人氣味較濃的飼料如蔥、蒜等,促使豬群發出同樣的氣味,並在豬體外噴射臭藥水(克遼林)、煤酚皁溶液等氣味濃厚的藥物,以制止“咬架”繼續發生。

(6)行為因素。太安靜的豬舍對豬來講也是一種應激,使豬產生厭倦情緒。可在欄舍內懸掛舊輪胎、鐵鏈等供其玩耍物。另外,仔豬斷奶太早、吸吮習慣還沒有消除也容易引發咬尾。

(7)關於斷尾。大部分的肉豬場在仔豬生後的當天進行斷尾,方法是距離尾根大約1釐米處,用鈍器將尾巴剪斷,並塗上碘酊,但斷尾並不等於萬事大吉,食肉癖很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現。

(8)發生咬尾後要及時驅趕,及時隔離被咬傷的豬,受傷局部用碘配處理,結痴後塗抹柴油,可防止再被咬傷。有人推薦將豬的苦膽汁浸泡於碘酊,放在冰箱中貯存,發生咬尾後,用該溶液處理被咬傷的部位,一可消毒,二可防止再度被咬。

本文不構成指導意見,僅供學習交流。關注本頭條號---進入畜牧新視野主頁,每天上午8點半都有及時的生豬價格行情和全面的養殖技術分享給大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