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初兩版(2000年、2004年)

事實上,不僅是戰爭小說,就連戰爭這東西,我本來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參軍到了軍營,並不是衝著戰爭來的。天曉得怎麼會那麼巧,我所投身的這支軍隊幾十年都沒有打仗了,偏我一到軍營,趕上了戰爭。我是1978年年底參軍的,一個月後就被拉到前線。白天行軍打仗,夜晚蜷縮在山嶽叢林某個角落裡,思維往往很活躍,一個十分集中的問題便是,生存還是死亡。坦率地說,那時候還是很害怕的。

變化是從我到前線的第三天開始的。那天,我們的隊伍向縱深挺進,在一次戰鬥中,我立了一個三等功,是全團三百多名參戰新兵中第一個立功的。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不過是一發已經炸開了的炮彈落在我前面,按戰術要求,遇到炮擊應該臥倒,但臥倒之後顯然離炮彈更近了,我本能地往後仰去,恰好砸在身後的營長身上,營長認為我是捨身保護首長,十分激動地向上級給我報了個三等功。三等功到手之後,我非常興奮,感覺上成了英雄,所以在同其他新兵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趾高氣揚。這種淺薄的狂妄還有另外一個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由於我把自己膨脹得很高大,甚至以英雄自居,所以,再遇到行動,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就沒有退路了,眾目睽睽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往前上。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又得到一個前線通令嘉獎。當時去前線採訪的空軍作家劉天增,根據我和我們連隊另外兩名士兵的故事,寫了一篇題為《鐵鞋踏破千重山》的特寫,發表在《解放軍文藝》1979年第5期,把我形容成“瓦西里一樣堅強可愛的新戰士”。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初兩版(2000年、2004年)

事實上,不僅是戰爭小說,就連戰爭這東西,我本來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參軍到了軍營,並不是衝著戰爭來的。天曉得怎麼會那麼巧,我所投身的這支軍隊幾十年都沒有打仗了,偏我一到軍營,趕上了戰爭。我是1978年年底參軍的,一個月後就被拉到前線。白天行軍打仗,夜晚蜷縮在山嶽叢林某個角落裡,思維往往很活躍,一個十分集中的問題便是,生存還是死亡。坦率地說,那時候還是很害怕的。

變化是從我到前線的第三天開始的。那天,我們的隊伍向縱深挺進,在一次戰鬥中,我立了一個三等功,是全團三百多名參戰新兵中第一個立功的。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不過是一發已經炸開了的炮彈落在我前面,按戰術要求,遇到炮擊應該臥倒,但臥倒之後顯然離炮彈更近了,我本能地往後仰去,恰好砸在身後的營長身上,營長認為我是捨身保護首長,十分激動地向上級給我報了個三等功。三等功到手之後,我非常興奮,感覺上成了英雄,所以在同其他新兵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趾高氣揚。這種淺薄的狂妄還有另外一個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由於我把自己膨脹得很高大,甚至以英雄自居,所以,再遇到行動,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就沒有退路了,眾目睽睽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往前上。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又得到一個前線通令嘉獎。當時去前線採訪的空軍作家劉天增,根據我和我們連隊另外兩名士兵的故事,寫了一篇題為《鐵鞋踏破千重山》的特寫,發表在《解放軍文藝》1979年第5期,把我形容成“瓦西里一樣堅強可愛的新戰士”。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抗戰系列” 2015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可以說,這篇文章除了在當時大大地舞了我的士氣以外,它的更為重要的和持久的作用是喚醒了我的文學意識。在這條路上,我是始於被別人寫,然後才是寫別人。戰後歸來,在中原的一座軍營裡,我由一個新兵成了老兵,並且被抽調到團報道組寫通訊報道。這期間,我對於軍事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無不打上戰爭的烙印,腦海裡時時會出現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物和情景,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關於人的生死存亡的故事幾乎構成了我文學準備的全部,同時也成為點燃我創作激情的動力源。

1984年7月,我第二次上了前線。這時候我已經是一名軍官了。我作為一個指揮員,在意志,才幹和靈敏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磨鍊,尤其重要的是,在那同甘苦共成敗的日日夜夜裡,我結交了一群肝膽相照,可以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裡浸泡久了,我的情感和人生信念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就在那段日子裡,我得出一個結論,戰爭,這個驅使人類上演無數悲喜劇的魔杖,同時也是一柄打開文學寶藏的鑰匙。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崇高和萎縮、智慧和愚鈍、堅強和脆弱、真誠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無私和自私、希望和絕望,往往只在一剎那就暴露無遺。解剖人的靈魂,戰場就是最好的實驗場。而戰爭文學往往就是關於人的靈魂解剖的實驗報告。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初兩版(2000年、2004年)

事實上,不僅是戰爭小說,就連戰爭這東西,我本來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參軍到了軍營,並不是衝著戰爭來的。天曉得怎麼會那麼巧,我所投身的這支軍隊幾十年都沒有打仗了,偏我一到軍營,趕上了戰爭。我是1978年年底參軍的,一個月後就被拉到前線。白天行軍打仗,夜晚蜷縮在山嶽叢林某個角落裡,思維往往很活躍,一個十分集中的問題便是,生存還是死亡。坦率地說,那時候還是很害怕的。

變化是從我到前線的第三天開始的。那天,我們的隊伍向縱深挺進,在一次戰鬥中,我立了一個三等功,是全團三百多名參戰新兵中第一個立功的。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不過是一發已經炸開了的炮彈落在我前面,按戰術要求,遇到炮擊應該臥倒,但臥倒之後顯然離炮彈更近了,我本能地往後仰去,恰好砸在身後的營長身上,營長認為我是捨身保護首長,十分激動地向上級給我報了個三等功。三等功到手之後,我非常興奮,感覺上成了英雄,所以在同其他新兵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趾高氣揚。這種淺薄的狂妄還有另外一個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由於我把自己膨脹得很高大,甚至以英雄自居,所以,再遇到行動,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就沒有退路了,眾目睽睽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往前上。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又得到一個前線通令嘉獎。當時去前線採訪的空軍作家劉天增,根據我和我們連隊另外兩名士兵的故事,寫了一篇題為《鐵鞋踏破千重山》的特寫,發表在《解放軍文藝》1979年第5期,把我形容成“瓦西里一樣堅強可愛的新戰士”。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抗戰系列” 2015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可以說,這篇文章除了在當時大大地舞了我的士氣以外,它的更為重要的和持久的作用是喚醒了我的文學意識。在這條路上,我是始於被別人寫,然後才是寫別人。戰後歸來,在中原的一座軍營裡,我由一個新兵成了老兵,並且被抽調到團報道組寫通訊報道。這期間,我對於軍事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無不打上戰爭的烙印,腦海裡時時會出現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物和情景,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關於人的生死存亡的故事幾乎構成了我文學準備的全部,同時也成為點燃我創作激情的動力源。

1984年7月,我第二次上了前線。這時候我已經是一名軍官了。我作為一個指揮員,在意志,才幹和靈敏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磨鍊,尤其重要的是,在那同甘苦共成敗的日日夜夜裡,我結交了一群肝膽相照,可以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裡浸泡久了,我的情感和人生信念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就在那段日子裡,我得出一個結論,戰爭,這個驅使人類上演無數悲喜劇的魔杖,同時也是一柄打開文學寶藏的鑰匙。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崇高和萎縮、智慧和愚鈍、堅強和脆弱、真誠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無私和自私、希望和絕望,往往只在一剎那就暴露無遺。解剖人的靈魂,戰場就是最好的實驗場。而戰爭文學往往就是關於人的靈魂解剖的實驗報告。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系列

我的最初的幾部中篇小說諸如《大路朝天》《走出密林》《瀟灑行軍》和《彈道無痕》,就是在這種感覺中寫出來的。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多,也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感性認識的機會少了,理性的思考就相對多了,我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了對戰爭這個概念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試圖弄明白人類戰爭的歷史成因和它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影響,以及人類在戰爭中積累的戰爭文化、戰爭智慧、戰爭道德和戰爭的美學境界。

在離開戰爭十多年之後,我創作了一部古代戰爭中篇小說《決戰》,這部作品包含著我對戰爭和戰爭文學的一些新的理解。“決戰”最終是以“不戰”而告結束的,以交戰雙方將領的人格和智慧的力量,相互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共識,並以這兩位將軍的生命為代價,保證了“上謀不謀,上戰不戰”這一戰爭最高境界的現實。

1999年年底,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仰角》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雖然是以和平時期軍營生活為背景的,但它實際上是一部關於戰爭文化的小說。它所表達的戰爭觀是,對於軍人來說,沒有和平,只有戰爭,和平只是在勢均力敵的對峙中出現的僵持階段,也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仍然是戰爭的組成部分。戰爭永遠是軍人事業的旗幟。同時,中國傳統兵法裡的“訓練”一字,本來的含義並非僅僅是對技能智能的操練,“訓”和“練”是兩個概念,“訓”是訓導,是在思想意識形態裡進行的教化和規範,是上層建築,而“練”則是對具體的戰術技術的操練。《仰角》可以看成是我對戰爭文化和戰爭文學、戰爭人物和戰爭文學形象、戰爭思想和戰爭藝術、戰爭人格和戰爭行為進行探索挖掘、消化、昇華的一次實踐。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初兩版(2000年、2004年)

事實上,不僅是戰爭小說,就連戰爭這東西,我本來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參軍到了軍營,並不是衝著戰爭來的。天曉得怎麼會那麼巧,我所投身的這支軍隊幾十年都沒有打仗了,偏我一到軍營,趕上了戰爭。我是1978年年底參軍的,一個月後就被拉到前線。白天行軍打仗,夜晚蜷縮在山嶽叢林某個角落裡,思維往往很活躍,一個十分集中的問題便是,生存還是死亡。坦率地說,那時候還是很害怕的。

變化是從我到前線的第三天開始的。那天,我們的隊伍向縱深挺進,在一次戰鬥中,我立了一個三等功,是全團三百多名參戰新兵中第一個立功的。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不過是一發已經炸開了的炮彈落在我前面,按戰術要求,遇到炮擊應該臥倒,但臥倒之後顯然離炮彈更近了,我本能地往後仰去,恰好砸在身後的營長身上,營長認為我是捨身保護首長,十分激動地向上級給我報了個三等功。三等功到手之後,我非常興奮,感覺上成了英雄,所以在同其他新兵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趾高氣揚。這種淺薄的狂妄還有另外一個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由於我把自己膨脹得很高大,甚至以英雄自居,所以,再遇到行動,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就沒有退路了,眾目睽睽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往前上。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又得到一個前線通令嘉獎。當時去前線採訪的空軍作家劉天增,根據我和我們連隊另外兩名士兵的故事,寫了一篇題為《鐵鞋踏破千重山》的特寫,發表在《解放軍文藝》1979年第5期,把我形容成“瓦西里一樣堅強可愛的新戰士”。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抗戰系列” 2015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可以說,這篇文章除了在當時大大地舞了我的士氣以外,它的更為重要的和持久的作用是喚醒了我的文學意識。在這條路上,我是始於被別人寫,然後才是寫別人。戰後歸來,在中原的一座軍營裡,我由一個新兵成了老兵,並且被抽調到團報道組寫通訊報道。這期間,我對於軍事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無不打上戰爭的烙印,腦海裡時時會出現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物和情景,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關於人的生死存亡的故事幾乎構成了我文學準備的全部,同時也成為點燃我創作激情的動力源。

1984年7月,我第二次上了前線。這時候我已經是一名軍官了。我作為一個指揮員,在意志,才幹和靈敏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磨鍊,尤其重要的是,在那同甘苦共成敗的日日夜夜裡,我結交了一群肝膽相照,可以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裡浸泡久了,我的情感和人生信念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就在那段日子裡,我得出一個結論,戰爭,這個驅使人類上演無數悲喜劇的魔杖,同時也是一柄打開文學寶藏的鑰匙。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崇高和萎縮、智慧和愚鈍、堅強和脆弱、真誠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無私和自私、希望和絕望,往往只在一剎那就暴露無遺。解剖人的靈魂,戰場就是最好的實驗場。而戰爭文學往往就是關於人的靈魂解剖的實驗報告。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系列

我的最初的幾部中篇小說諸如《大路朝天》《走出密林》《瀟灑行軍》和《彈道無痕》,就是在這種感覺中寫出來的。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多,也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感性認識的機會少了,理性的思考就相對多了,我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了對戰爭這個概念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試圖弄明白人類戰爭的歷史成因和它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影響,以及人類在戰爭中積累的戰爭文化、戰爭智慧、戰爭道德和戰爭的美學境界。

在離開戰爭十多年之後,我創作了一部古代戰爭中篇小說《決戰》,這部作品包含著我對戰爭和戰爭文學的一些新的理解。“決戰”最終是以“不戰”而告結束的,以交戰雙方將領的人格和智慧的力量,相互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共識,並以這兩位將軍的生命為代價,保證了“上謀不謀,上戰不戰”這一戰爭最高境界的現實。

1999年年底,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仰角》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雖然是以和平時期軍營生活為背景的,但它實際上是一部關於戰爭文化的小說。它所表達的戰爭觀是,對於軍人來說,沒有和平,只有戰爭,和平只是在勢均力敵的對峙中出現的僵持階段,也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仍然是戰爭的組成部分。戰爭永遠是軍人事業的旗幟。同時,中國傳統兵法裡的“訓練”一字,本來的含義並非僅僅是對技能智能的操練,“訓”和“練”是兩個概念,“訓”是訓導,是在思想意識形態裡進行的教化和規範,是上層建築,而“練”則是對具體的戰術技術的操練。《仰角》可以看成是我對戰爭文化和戰爭文學、戰爭人物和戰爭文學形象、戰爭思想和戰爭藝術、戰爭人格和戰爭行為進行探索挖掘、消化、昇華的一次實踐。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明天戰爭》 《馬上天下》 《歷史的天空》(新課標版)

2000年4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如果說這部小說是成功的話,我自以為它最大的成功就是人物的成功,它在千萬張為廣大讀者熟悉的面孔之外又提供了將近十張新臉。在我們熟知的大量的關於中國革命戰爭文學作品裡,戰爭人物、尤其是在若干年後成為高級幹部高級將領的人物,他們的本色,他們的改造過程,他們走向戰爭和成長的前史,多數都被有意避開或者無意識地忽略了。他們一出場,往往就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指揮員 , 政治智慧和軍事才幹都達到了相當水平 , 缺少了從一個對政治和戰爭一無所知的人到成長為自覺的革命者和戰爭指揮員的決定性的過程 , 使人物個性缺乏牢固的根基。

我之所以創作《歷史的天空》, 就是要看看英雄們在成為英雄之前是個什麼樣子 ,他們成為英雄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 他們是永久的英雄還是一次性的英雄或者是階段性的英雄 。作品裡的主人公樑必達早年大名樑大牙 , 因逃避日軍追殺到凹凸山投奔國民黨軍 , 陰差陽錯闖進了八路軍的根據地 , 在他猶豫的時候 , 一個青年女八路的及時出現 , 改變了他脫離八路軍的念頭 , 就這一步 , 樑大牙從此就走向了戰爭和政治 , 並在對立的 、 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張普景等人的鬥爭 、磨鍊和幫助下 , 一步步顯示了自己的卓越 , 最終成長為一名睿智而又胸襟博大的高級領導者 。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一個純粹的“ 戰爭小說作家 ”, 也不在乎是還是不是 , 重要的是 , 我覺得在這個領域裡我是得心應手的並且是愉快的 , 那麼 , 我當然還得按照我的思路往前走 , 不管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麼 , 我這一輩子 , 總得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吧。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初兩版(2000年、2004年)

事實上,不僅是戰爭小說,就連戰爭這東西,我本來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參軍到了軍營,並不是衝著戰爭來的。天曉得怎麼會那麼巧,我所投身的這支軍隊幾十年都沒有打仗了,偏我一到軍營,趕上了戰爭。我是1978年年底參軍的,一個月後就被拉到前線。白天行軍打仗,夜晚蜷縮在山嶽叢林某個角落裡,思維往往很活躍,一個十分集中的問題便是,生存還是死亡。坦率地說,那時候還是很害怕的。

變化是從我到前線的第三天開始的。那天,我們的隊伍向縱深挺進,在一次戰鬥中,我立了一個三等功,是全團三百多名參戰新兵中第一個立功的。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不過是一發已經炸開了的炮彈落在我前面,按戰術要求,遇到炮擊應該臥倒,但臥倒之後顯然離炮彈更近了,我本能地往後仰去,恰好砸在身後的營長身上,營長認為我是捨身保護首長,十分激動地向上級給我報了個三等功。三等功到手之後,我非常興奮,感覺上成了英雄,所以在同其他新兵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趾高氣揚。這種淺薄的狂妄還有另外一個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由於我把自己膨脹得很高大,甚至以英雄自居,所以,再遇到行動,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就沒有退路了,眾目睽睽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往前上。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又得到一個前線通令嘉獎。當時去前線採訪的空軍作家劉天增,根據我和我們連隊另外兩名士兵的故事,寫了一篇題為《鐵鞋踏破千重山》的特寫,發表在《解放軍文藝》1979年第5期,把我形容成“瓦西里一樣堅強可愛的新戰士”。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抗戰系列” 2015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可以說,這篇文章除了在當時大大地舞了我的士氣以外,它的更為重要的和持久的作用是喚醒了我的文學意識。在這條路上,我是始於被別人寫,然後才是寫別人。戰後歸來,在中原的一座軍營裡,我由一個新兵成了老兵,並且被抽調到團報道組寫通訊報道。這期間,我對於軍事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無不打上戰爭的烙印,腦海裡時時會出現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物和情景,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關於人的生死存亡的故事幾乎構成了我文學準備的全部,同時也成為點燃我創作激情的動力源。

1984年7月,我第二次上了前線。這時候我已經是一名軍官了。我作為一個指揮員,在意志,才幹和靈敏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磨鍊,尤其重要的是,在那同甘苦共成敗的日日夜夜裡,我結交了一群肝膽相照,可以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裡浸泡久了,我的情感和人生信念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就在那段日子裡,我得出一個結論,戰爭,這個驅使人類上演無數悲喜劇的魔杖,同時也是一柄打開文學寶藏的鑰匙。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崇高和萎縮、智慧和愚鈍、堅強和脆弱、真誠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無私和自私、希望和絕望,往往只在一剎那就暴露無遺。解剖人的靈魂,戰場就是最好的實驗場。而戰爭文學往往就是關於人的靈魂解剖的實驗報告。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系列

我的最初的幾部中篇小說諸如《大路朝天》《走出密林》《瀟灑行軍》和《彈道無痕》,就是在這種感覺中寫出來的。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多,也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感性認識的機會少了,理性的思考就相對多了,我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了對戰爭這個概念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試圖弄明白人類戰爭的歷史成因和它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影響,以及人類在戰爭中積累的戰爭文化、戰爭智慧、戰爭道德和戰爭的美學境界。

在離開戰爭十多年之後,我創作了一部古代戰爭中篇小說《決戰》,這部作品包含著我對戰爭和戰爭文學的一些新的理解。“決戰”最終是以“不戰”而告結束的,以交戰雙方將領的人格和智慧的力量,相互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共識,並以這兩位將軍的生命為代價,保證了“上謀不謀,上戰不戰”這一戰爭最高境界的現實。

1999年年底,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仰角》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雖然是以和平時期軍營生活為背景的,但它實際上是一部關於戰爭文化的小說。它所表達的戰爭觀是,對於軍人來說,沒有和平,只有戰爭,和平只是在勢均力敵的對峙中出現的僵持階段,也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仍然是戰爭的組成部分。戰爭永遠是軍人事業的旗幟。同時,中國傳統兵法裡的“訓練”一字,本來的含義並非僅僅是對技能智能的操練,“訓”和“練”是兩個概念,“訓”是訓導,是在思想意識形態裡進行的教化和規範,是上層建築,而“練”則是對具體的戰術技術的操練。《仰角》可以看成是我對戰爭文化和戰爭文學、戰爭人物和戰爭文學形象、戰爭思想和戰爭藝術、戰爭人格和戰爭行為進行探索挖掘、消化、昇華的一次實踐。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明天戰爭》 《馬上天下》 《歷史的天空》(新課標版)

2000年4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如果說這部小說是成功的話,我自以為它最大的成功就是人物的成功,它在千萬張為廣大讀者熟悉的面孔之外又提供了將近十張新臉。在我們熟知的大量的關於中國革命戰爭文學作品裡,戰爭人物、尤其是在若干年後成為高級幹部高級將領的人物,他們的本色,他們的改造過程,他們走向戰爭和成長的前史,多數都被有意避開或者無意識地忽略了。他們一出場,往往就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指揮員 , 政治智慧和軍事才幹都達到了相當水平 , 缺少了從一個對政治和戰爭一無所知的人到成長為自覺的革命者和戰爭指揮員的決定性的過程 , 使人物個性缺乏牢固的根基。

我之所以創作《歷史的天空》, 就是要看看英雄們在成為英雄之前是個什麼樣子 ,他們成為英雄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 他們是永久的英雄還是一次性的英雄或者是階段性的英雄 。作品裡的主人公樑必達早年大名樑大牙 , 因逃避日軍追殺到凹凸山投奔國民黨軍 , 陰差陽錯闖進了八路軍的根據地 , 在他猶豫的時候 , 一個青年女八路的及時出現 , 改變了他脫離八路軍的念頭 , 就這一步 , 樑大牙從此就走向了戰爭和政治 , 並在對立的 、 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張普景等人的鬥爭 、磨鍊和幫助下 , 一步步顯示了自己的卓越 , 最終成長為一名睿智而又胸襟博大的高級領導者 。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一個純粹的“ 戰爭小說作家 ”, 也不在乎是還是不是 , 重要的是 , 我覺得在這個領域裡我是得心應手的並且是愉快的 , 那麼 , 我當然還得按照我的思路往前走 , 不管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麼 , 我這一輩子 , 總得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吧。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作者簡介

徐貴祥,安徽人,1959年出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馬上天下》《八月桂花遍地開》《仰角》等。《歷史的天空》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

——徐貴祥

- -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有人稱我作家了,不久我又發現我被人稱為戰爭小說作家,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說有沒有必要接受“戰爭小說作家”這個稱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確實寫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小說,並且給人的感覺我是以此為創作主項,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人定義為“戰爭小說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牽強。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頭看看了,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初兩版(2000年、2004年)

事實上,不僅是戰爭小說,就連戰爭這東西,我本來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參軍到了軍營,並不是衝著戰爭來的。天曉得怎麼會那麼巧,我所投身的這支軍隊幾十年都沒有打仗了,偏我一到軍營,趕上了戰爭。我是1978年年底參軍的,一個月後就被拉到前線。白天行軍打仗,夜晚蜷縮在山嶽叢林某個角落裡,思維往往很活躍,一個十分集中的問題便是,生存還是死亡。坦率地說,那時候還是很害怕的。

變化是從我到前線的第三天開始的。那天,我們的隊伍向縱深挺進,在一次戰鬥中,我立了一個三等功,是全團三百多名參戰新兵中第一個立功的。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不過是一發已經炸開了的炮彈落在我前面,按戰術要求,遇到炮擊應該臥倒,但臥倒之後顯然離炮彈更近了,我本能地往後仰去,恰好砸在身後的營長身上,營長認為我是捨身保護首長,十分激動地向上級給我報了個三等功。三等功到手之後,我非常興奮,感覺上成了英雄,所以在同其他新兵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趾高氣揚。這種淺薄的狂妄還有另外一個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由於我把自己膨脹得很高大,甚至以英雄自居,所以,再遇到行動,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就沒有退路了,眾目睽睽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往前上。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又得到一個前線通令嘉獎。當時去前線採訪的空軍作家劉天增,根據我和我們連隊另外兩名士兵的故事,寫了一篇題為《鐵鞋踏破千重山》的特寫,發表在《解放軍文藝》1979年第5期,把我形容成“瓦西里一樣堅強可愛的新戰士”。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徐貴祥抗戰系列” 2015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可以說,這篇文章除了在當時大大地舞了我的士氣以外,它的更為重要的和持久的作用是喚醒了我的文學意識。在這條路上,我是始於被別人寫,然後才是寫別人。戰後歸來,在中原的一座軍營裡,我由一個新兵成了老兵,並且被抽調到團報道組寫通訊報道。這期間,我對於軍事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無不打上戰爭的烙印,腦海裡時時會出現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物和情景,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關於人的生死存亡的故事幾乎構成了我文學準備的全部,同時也成為點燃我創作激情的動力源。

1984年7月,我第二次上了前線。這時候我已經是一名軍官了。我作為一個指揮員,在意志,才幹和靈敏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磨鍊,尤其重要的是,在那同甘苦共成敗的日日夜夜裡,我結交了一群肝膽相照,可以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裡浸泡久了,我的情感和人生信念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就在那段日子裡,我得出一個結論,戰爭,這個驅使人類上演無數悲喜劇的魔杖,同時也是一柄打開文學寶藏的鑰匙。如果說文學果真是人學的話,那麼,實際上它就是人際關係的學問,而在戰場上,在生死攸關之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複雜還是透明,都可以說走向了極致:崇高和萎縮、智慧和愚鈍、堅強和脆弱、真誠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無私和自私、希望和絕望,往往只在一剎那就暴露無遺。解剖人的靈魂,戰場就是最好的實驗場。而戰爭文學往往就是關於人的靈魂解剖的實驗報告。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歷史的天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系列

我的最初的幾部中篇小說諸如《大路朝天》《走出密林》《瀟灑行軍》和《彈道無痕》,就是在這種感覺中寫出來的。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多,也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感性認識的機會少了,理性的思考就相對多了,我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了對戰爭這個概念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試圖弄明白人類戰爭的歷史成因和它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影響,以及人類在戰爭中積累的戰爭文化、戰爭智慧、戰爭道德和戰爭的美學境界。

在離開戰爭十多年之後,我創作了一部古代戰爭中篇小說《決戰》,這部作品包含著我對戰爭和戰爭文學的一些新的理解。“決戰”最終是以“不戰”而告結束的,以交戰雙方將領的人格和智慧的力量,相互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共識,並以這兩位將軍的生命為代價,保證了“上謀不謀,上戰不戰”這一戰爭最高境界的現實。

1999年年底,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仰角》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雖然是以和平時期軍營生活為背景的,但它實際上是一部關於戰爭文化的小說。它所表達的戰爭觀是,對於軍人來說,沒有和平,只有戰爭,和平只是在勢均力敵的對峙中出現的僵持階段,也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仍然是戰爭的組成部分。戰爭永遠是軍人事業的旗幟。同時,中國傳統兵法裡的“訓練”一字,本來的含義並非僅僅是對技能智能的操練,“訓”和“練”是兩個概念,“訓”是訓導,是在思想意識形態裡進行的教化和規範,是上層建築,而“練”則是對具體的戰術技術的操練。《仰角》可以看成是我對戰爭文化和戰爭文學、戰爭人物和戰爭文學形象、戰爭思想和戰爭藝術、戰爭人格和戰爭行為進行探索挖掘、消化、昇華的一次實踐。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明天戰爭》 《馬上天下》 《歷史的天空》(新課標版)

2000年4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如果說這部小說是成功的話,我自以為它最大的成功就是人物的成功,它在千萬張為廣大讀者熟悉的面孔之外又提供了將近十張新臉。在我們熟知的大量的關於中國革命戰爭文學作品裡,戰爭人物、尤其是在若干年後成為高級幹部高級將領的人物,他們的本色,他們的改造過程,他們走向戰爭和成長的前史,多數都被有意避開或者無意識地忽略了。他們一出場,往往就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指揮員 , 政治智慧和軍事才幹都達到了相當水平 , 缺少了從一個對政治和戰爭一無所知的人到成長為自覺的革命者和戰爭指揮員的決定性的過程 , 使人物個性缺乏牢固的根基。

我之所以創作《歷史的天空》, 就是要看看英雄們在成為英雄之前是個什麼樣子 ,他們成為英雄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 他們是永久的英雄還是一次性的英雄或者是階段性的英雄 。作品裡的主人公樑必達早年大名樑大牙 , 因逃避日軍追殺到凹凸山投奔國民黨軍 , 陰差陽錯闖進了八路軍的根據地 , 在他猶豫的時候 , 一個青年女八路的及時出現 , 改變了他脫離八路軍的念頭 , 就這一步 , 樑大牙從此就走向了戰爭和政治 , 並在對立的 、 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張普景等人的鬥爭 、磨鍊和幫助下 , 一步步顯示了自己的卓越 , 最終成長為一名睿智而又胸襟博大的高級領導者 。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一個純粹的“ 戰爭小說作家 ”, 也不在乎是還是不是 , 重要的是 , 我覺得在這個領域裡我是得心應手的並且是愉快的 , 那麼 , 我當然還得按照我的思路往前走 , 不管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麼 , 我這一輩子 , 總得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吧。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作者簡介

徐貴祥,安徽人,1959年出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馬上天下》《八月桂花遍地開》《仰角》等。《歷史的天空》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徐貴祥:我為什麼要寫戰爭小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