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2歲的他靠親戚朋友借了4萬多元開廠創業,然後呢

創業 長江 抗日戰爭 荀子 創業坎 創業坎 2017-10-13

1940年日軍侵華,他隨父母從家鄉潮州逃難到香港,舉家投靠舅父莊靜庵,當時他14歲,不久父親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臨終時,父親沒有交代什麼遺言,反而問他有什麼願望。他當即承諾:“日後一定會令家人有好日子過。”

年僅22歲的他靠親戚朋友借了4萬多元開廠創業,然後呢

父親病逝後,作為長子的他為養家餬口放棄學業,鐘錶公司打工,之後又到塑膠廠當推銷員。他深知,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推銷員,首要是勤奮,其次是頭腦靈活。經過他不懈的努力,被擢升為部門經理。一年後,他當上了銷售公司總經理。

年僅22歲的他靠親戚朋友借了4萬多元開廠創業,然後呢

經過這短短一役,他開始估量自己的實力,他相信若自立門戶,成績可能更好。1950年,22歲的他終於辭去總經理一職並嘗試創業。當時,他的資金十分有限,於是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萬多元,加上自己的總共5萬餘港元,在港島的皇后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並取荀子《勸學篇》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意,將廠名定為“長江”。

年僅22歲的他靠親戚朋友借了4萬多元開廠創業,然後呢

起初,他只知不停地接訂單及出貨,忽略了質量控制,致使產品愈來愈粗劣。結果不是延誤了交貨時間,就是引起退貨並要賠償,工廠收入頓時急跌。加上原料商紛紛上門要求結賬還錢,銀行又不斷催還貸款,“長江”被逼到破產的邊緣。這使他明白自己實在是操之過急,低估了當老闆的風險。

年僅22歲的他靠親戚朋友借了4萬多元開廠創業,然後呢

如何才能挽救絕境中的長江塑膠廠?他靠的還是“信義”二字——與客戶有信,與員工有義。他召集員工大會,坦言自己在經營上的失誤,衷心向留在廠裡的所有員工道歉,同時還保證,一旦工廠可以度過這段非常時期,隨時歡迎被辭退的工人回來上班。之後,他穿梭於眾多銀行、原料供應商及客戶之間,逐一賠罪道歉,請求他們放寬還款期限,同時拼盡全力,為貨品找尋客戶,用蝕本價將次貨出售,籌錢來購買塑膠材料和添置生產機器。到1955年,高築的債臺終於拆掉,業務漸入佳境,沒多久還開設了分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