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1個月,月流水10萬美金,耗盡千萬融資,堅持3年卻無奈離場

創業1個月,月流水10萬美金,耗盡千萬融資,堅持3年卻無奈離場

創業不止掌聲和融資,還有孤獨與悲涼。

2017年初,李孔明放棄了自己創辦快3年的公司。當時農曆新年將至,他暫時離開繁華而擁擠的北京,回到了自己的吉林老家。

而習慣了一個人扛的他,只能獨自承受自己估值過近4000萬元的努力,從被聚光燈、融資和財務數據築起的高臺上墜落。父母近在咫尺,卻無人傾訴。

3年前,北京三里屯SOHO,一間在7層的辦公室,李孔明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不久之後,在一次創業大賽上,他的公司追盟拿到了全國第2名的成績,獲得徐小平、曾李青、崑崙萬維以及國金資本的千萬元天使投資。

1年半之後,在資本寒冬裡,追盟的Termsheet(投資條款清單)被投資方毀約,公司迫於轉型。轉型初期,成績不俗,但亮眼的運營數據沒能跑太久。又過了1年,在增長乏力,技術瓶頸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李孔明讓公司停止了運營。

失敗遠比讚譽來得震撼。做過211院校的學生會主席,全球第二大的移動廣告公司中國區銷售總監的李孔明,面對失敗時的承受力顯然是一塊短板。

上千萬元融資之後,是努力挽救公司而不得,項目停擺後不久,李孔明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凌晨三四點依然在失敗的焦慮中無法入睡。

覆盤,成了李孔明腦子裡每天的主旋律。

創業1個月

公司流水10萬美金

2009年,李孔明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不久,創辦了一個O2O項目,幫助零售店與商超開發專屬的App,市場接受度不高,卻吸引了力美創始人舒義的注意。舒義收購了他的項目,把李孔明也收編進去,讓他負責力美的移動廣告平臺。

在力美期間,李孔明調研並同CEO確定了引入tapjoy的積分牆模式產品,並且負責積分牆的整體運營和銷售工作。與力美進行廣告投放合作的遊戲產品,單日產生激活量突破10萬+,單日收入達到50萬,峰值單日廣告請求數量突破500萬。

在力美的這段經歷,李孔明接觸到不少海外公司的運營模式。他之後跳槽到InMobi,一家與Google的AdMob並駕齊驅的全球第二大移動廣告平臺,擔任全球營銷部門中國區銷售總監的職位。

每月在全球165個國家可觸達7.59億的活躍用戶,InMobi讓李孔明接觸到很多全球化的移動營銷。

“無法想象一個手機遊戲在全球有那麼大的下載量,那麼大的收入”,李孔明回憶到。

李孔明在加入初期前往InMobi位於班加羅爾的總部學習了5個月,回到北京後,他迫不及待地準備創業。5個月的學習過程中,李孔明結識了來自全球其他國家的同事。這讓他發現,各國的移動市場各有差異,但通過廣告平臺能形成資源的對接。

同時,國內公司迎來了一輪出海的小熱潮,獵豹、APUS等公司在海外的成功,也讓IGG、智明星通、Tap4Fun等出海的“操盤手”嶄露頭角。

2014年3月,李孔明在工體北路的三里屯SOHO租下一間辦公室,與團隊一起走上了創業這條並不平坦的路途。他們給公司起名叫追盟,而公司幫助手機遊戲做海外推廣和發行的項目叫做Dreamobi。

由於對海外市場的熟悉,Dreamobi團隊只用1個月就完成了平臺的搭建。

到了4月份,Dreamobi參加了一場國內頂級的創業大賽,拿到全國第2名的成績,進入不少投資機構的視野。在與真格的遊戲投資人吳旦交談時,Dreamobi已經有了七八個客戶,月流水接近10萬美金。

很快,Dreamobi拿到了真格基金、曾李青、崑崙萬維以及國金資本的120萬美金天使投資。

在出海服務的風口上

不一定能飛得更高

受益於李孔明和團隊對海外市場的理解和資源,Dreamobi的新拓展的客戶數量也較為可觀,但隨著客戶越來越多,Dreamobi自身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Dreamobi這類提供出海服務的公司,其客戶需求是在全球範圍內,以合理的價格獲取到優質的客戶。因此,能否提供足夠多的流量,能否把價格做得足夠低,提供的流量與客戶產品的目標用戶是否匹配,成為衡量一家出海服務公司最重要的3點標準。

而Dreamobi作為一個初創項目,各方面的的積累都不如成熟期的公司。Dreamobi的流量盤子不如多盟這樣成熟型公司的大,數據的標籤化工作,漏斗工具也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導致在與一些大公司合作時,難以滿足其需求。

“中手遊的一位高管是我非常的要好朋友,他已經跟我說過,可以對合作給出儘可能的支持,但我從始至終沒有跟他開口”,李孔明不禁感嘆到,“他給了我很明確的需求,而我們自己做了評估後,認為沒有辦法滿足他。”

認識到項目的短板之後,Dreamobi團隊也在積極求變。

Dreamobi在運營過程中會和國外一些優質的項目合作,這些項目以原生視頻廣告的形式幫客戶獲取流量。當時原生視頻廣告的形式剛剛出現,Dreamobi與其合作後發現在北美地區的效果非常好。於是李孔明和團隊決定轉型做原生廣告,用這種形式進一步拓展市場。

進行一些評估後,Dreamobi團隊暫停掉此前的業務,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來開發原生視頻廣告平臺。平臺搭建完成後,Dreamobi在關係較好的客戶中做了小範圍測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創業1個月,月流水10萬美金,耗盡千萬融資,堅持3年卻無奈離場

由於之前項目最大的問題在於流量不足,Dreamobi在找到新方向後,決定下重注,以兩三百萬元的代價加碼在原生廣告上,簽下一批視頻媒體平臺,讓這些媒體嵌入Dreamobi的SDK,來展示原生廣告。

為了快速推進從而搶佔市場,Dreamobi以預付款的形式從其他友商手中搶下一批視頻媒體,收穫了大量的流量,但這樣也直接導致了資金吃緊。同時,產生一個點擊後,如何設置流程來一步步引導用戶,Dreamobi做得也差強人意。

於是追盟在2015年10月份開啟了新一輪的融資。當時追盟需求的資金並不是太多,此前的運營數據也還比較可觀,很快拿到了投資方的TermSheet。

不幸的是,當時正處於資本寒冬中,半個多月後,追盟的TS被毀,再度尋求融資時,已經到了11月底,李孔明和他的合夥人發現,融資窗口已經慢慢在關閉了,而公司的大部分資金已經被用作預付款。

“融資失敗是Dreamobi難以運營下去的直接原因,但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很多事情沒有做對”,李孔明談到,“比如,我們在做預付款籤媒體的時候,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激進,雖然不付預付款會搶不到媒體資源,但我們可以先進行小規模測試,兩三百萬的預付,對創業公司來說是不夠謹慎的,創業公司做錯一些事也很正常,而一系列的失誤會導致最終的失敗”。

與Dreamobi業務相近的多盟是廣告行業為數不多跑出來的公司之一,而多盟起步時,趕上移動互聯網最初的紅利期,被需求推上了舞臺。而Dreamobi嘗試用原生廣告來做廣告時,需要更多的投入來讓媒體接受這種新的形式,畢竟新的適配等工作也需要動力和成本。

對創業公司來說,在自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可能難以談下合作,或者在談下之後,被友商以更多的資源搶走合作伙伴。所以,合理地利用資源,以及推進項目的節奏尤為重要。

轉型跨境電商

卻輸在創業初心上

在融資失敗後,Dreamobi的廣告業務難以繼續,而公司上一輪的融資還有數十萬剩餘,急於翻盤的李孔明選擇讓公司轉型,面向俄羅斯、巴西做C2C模式的跨境電商。

俄羅斯沒有輕工業,中俄邊境不少小商販,簡單倒賣就能獲取非常豐厚的利潤。而李孔明還是希望以平臺的方式來打開俄羅斯市場,用Wish的模式,小紅書的運營形態把中國的商品賣到俄羅斯。

2015年底,除了Dreamobi的核心團隊,追盟又招聘了一批電商基因的團隊,以及俄羅斯本土的運營人員,仍然以追盟為公司主體,做了第2個項目BGlamor電商平臺,全俄語界面,主要面向俄羅斯的女性用戶,提供服飾鞋帽、美妝、母嬰等產品,瀑布流的圖片展示方式,選擇上以5-7美元物美價廉的商品為主。

基於獲取海外用戶的經驗,BGlamor採取一些針對俄羅斯用戶的市場策略,也確實有了一些亮眼的成績。

BGlamor和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VK(原VKontakte)合作,用微博電商的打法,和俄羅斯當地的網紅來進行商品的推廣。BGlamor上線前十天,分別獲得俄羅斯google play 總榜第五,新品推薦和上升最快雙榜第一,三個月用戶突破100萬,季度銷售額突破200萬美金。

另外,BGlamor被美國孵化器500startups邀請參加孵化計劃,入駐硅谷孵化器,同時獲得後者12萬美金的投資。

一個試圖翻盤的團隊,就像人頭比落後,外塔被推時那樣,小心地運營著兵線,力求反敗為勝。而有些時候,掙扎會有一定效果,卻改變不了失敗的結局。

憑著一些爆款商品和本地化的運營策略,BGlamor在上線後取得了不俗的銷售額和用戶增長量,而量起來之後,創業公司難以解決的兩個問題也暴露出來。

由於俄羅斯的特殊國情,部分物流週轉需要近3個月的時間。同時,俄羅斯的支付工具沒有普及,也不夠完善。當時俄羅斯沒有主流的支付工具,且主要基於PC端,一次付款操作需要多次跳轉,BGlamor的用戶點擊付款後,成功率不到10%。

阿里進入俄羅斯,可以與當地合作建設倉儲設施,而初創公司則難以自行解決。由於物流與支付這兩個基本的問題不能解決,今年年初,李孔明和團隊決定棄牌。

做電商之前,李孔明團隊在Dreamobi項目上折戟,而公司賬面上還有部分資金,急於找到一條的出路的李孔明團隊,過分看重創業這件事,而忽視了商業的本質。服務好客戶是所有公司的第一要素,而對於零售來說,讓消費者方便快捷地收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

“我現在看來,這個轉型從一開始就是錯的”,李孔明近日談起做BGlamor時提到,“我們當時急於轉型,急於證明自己,所以有些盲目地開啟了一個新的項目,而現在開來,在俄羅斯做零售,拉一批貨直接在當地賣就是最好的方式,而我們過於執著用平臺化、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創業”。

創業1個月,月流水10萬美金,耗盡千萬融資,堅持3年卻無奈離場

Ending

從意氣風發地回國創業,到項目停擺;從千萬元融資,到資金見底,3年時間,李孔明的這段創業經歷被光環與陰霾交替籠罩,得意與落寞輪番上演。然而,我們都很清楚,他的創業失敗只是無數倒下公司的冰山一角。就好像一輛被遺棄的共享單車,被堆在單車墳場的邊緣,才被你我所見。

所幸,李孔明在輕度的抑鬱症後,已經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在朋友的邀請下,幫忙管理其公司的部分事宜。同時,李孔明也參加了真格基金的失敗研修院,覆盤自己的項目,準備自己的下一次創業。

回到創業的本質,李孔明告訴創業邦,為解決一個具體且剛性的需求而存在的創業才是有價值的。需求存在,那麼就看創業公司能不能找到優秀合理的解決方案,只有這個公司能活下去,那麼總有一天能找到理想的方案,而如果為了創業而創業,那麼一旦遇到大的問題,創始人就會開始懷疑項目本身的價值。

“判斷一個需求到底是剛需還是偽需求,其實也不用太複雜的辯論和說辭,做一個小範圍的調研,同時用最小的成本開發出一個demo版的產品進行試用,用戶的反饋會告訴你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