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說到魚米之鄉

人們往往會想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但你可知道在我國北疆科爾沁沙地邊緣

也有一處魚米富饒之地

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赤峰市

一睹這個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緩緩流淌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橫貫赤峰全境,在翁牛特旗東部形成一片沖積平原後,匯入西遼河,這就是東北地區南部最大的河流——遼河的兩個正源,當地人稱之為“兩河流域”。這裡位於科爾沁沙地西側,雖然有大片沙漠,但卻來水充裕,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土壤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極適合農作物生長。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據記載,赤峰水稻種植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1696年,也就是清康熙35年,有三個金姓朝鮮族人,在西拉木倫河南岸播種下這種帶紅芒的種子,這就是最早的赤峰水稻。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赤峰興建水利,先後在老哈河修建了紅山水庫,在西拉木倫河修建了海拉蘇水利樞紐工程,並惠澤百姓。從此,兩河沿岸一改傳統的耕作模式,與水稻打起交道。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赤峰水稻種植,稱之為沙漠水稻,主要集中在兩河流域的翁牛特旗和敖漢旗,最高時全市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特殊的地理環境,優越的氣候條件,賦予了赤峰稻米獨特的品質。得益於兩河流域營養豐富的河水,赤峰水稻多數採用了有機水稻和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和工藝,已經認證有機水稻種植面積4萬畝,獲得綠色認證的水稻種植面積在10萬畝以上。這種栽培工藝,雖然產量不高,僅僅在400—500公斤,但品質上乘。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玉田皋大米、老河大米、海拉蘇大米等商標品牌,人們已耳熟能詳。赤峰大米已經悄然躋身於繁華的大都市,在瀋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餐桌上,總能與赤峰稻米不期而遇。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紅山水庫是國家大一型水庫,農牧民更喜歡叫她“紅山湖”,這裡盛產的大銀魚遠近聞名。而部分農民還充分利用種植水稻形成的水面,搞起特色養殖業,養魚養鴨,生產的鴨蛋也很受城裡人的喜愛。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如今,這片萬古沙漠,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已經真正變成了魚米之鄉。天地萬物,對於人類而言,或許每一種食物的存在,大自然總有它相應的安排。赤峰水稻,大興安嶺、燕山腳下延展的生命,西拉木倫、老哈河畔跳躍的精靈。稻農們有時忙裡偷閒地站在田畦邊,看遠山有意的浮雲,聽腳下無聲的流水,心中便充滿了希望。


震撼!大赤峰又增加了一個新名字“沙漠中的魚米之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