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陳嘉庚 潯江 孫中山 巴黎高師 覺匠人生 2017-04-01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我們的國家是有希望的,我們的學校是永遠會存在的。

——陳嘉庚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1-

1874年10月,陳嘉庚在集美出生,

今屬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

那年是清同治十三年,

日本侵佔琉球,中國正拉開風雨飄搖的序幕。

小嘉庚於故鄉在母親的疼愛、族人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他和夥伴們一起討小海,一起參加勞動,一起搖頭晃腦的讀《三字經》。

直到16歲,遵照父親的意願。

從廈門太古碼頭登上“美豐號”輪船,前往新加坡。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2-

初到南洋,年少的陳嘉庚在父親的指導下

“守職勤儉,終日僕僕於事業”,

悉心鑽研經商之道,可謂進步神速。

但只讀過幾年私塾的他,

識字尚且“甚少”,

又如何能為他的事業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撐?

陳嘉庚此時才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為免使同族人再如他一般“抱憾不少”,

3年後,當他奉母親之命歸鄉完婚之際,

他毅然拿出了積攢的全部身家,2000元整,

為集美辦了一所“惕齋學塾”。

學塾興辦時正值甲午海戰爆發,

清政府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敗與日本海軍。

陳嘉庚將學塾命為“惕齋”也是為了警醒世人勿忘甲午戰爭之教訓!

這是他在家鄉興資辦學的開端。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3-

辛亥革命成功後,

陳嘉庚滿懷勝利的喜悅,第四次回梓。

他滿腔熱情而來,面對的確是一片腐敗的現實。

同安縣一所縣立小學,成立十餘年,卻沒有一班畢業生。

而其他諸鄉村也多是如此。

“見十餘歲兒童成群遊戲,多有裸體者,幾將恢復上古野蠻狀態,觸目心驚,弗能自已!”

集美社雖還辦著私塾,卻各房分立,六七房共辦有私塾六七所,

不僅塾師平庸,且不招收女子。

故鄉的這般光景,怎能不讓他心痛。

陳嘉庚覺得這種狀況萬萬不能再持續下去。

於是他奔走各房,呼籲四方,

終於在次年的春天,

集美小學借村中祠堂正式開學,

共四個班級,招收學生一百八十多名。

接著,陳嘉庚又出資買地築舍,

同年夏,小學正式遷入了新校址上課。

在《集美小學記》中,陳嘉庚親筆寫下了他創校的初衷:“概故鄉之陵夷,憫故鄉之哄鬥,以為改造國家社會,舍教育莫為功”。

自此他便一頭紮在了振興教育以救國的道路上。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4-

陳嘉庚在新加坡事業的發展,

大大支持了他的興學活動。

1917年春,陳嘉庚派其弟陳敬亭回鄉,

開始了大規模的學校建設。

1917年,集美女子小學開學;

1918年,居仁樓、立功樓、尚勇樓、大禮堂等校舍及公共設施40000餘平方米和大操場25625平方米落成,集美師範學校和集美中學正式開始上課。

之後,陳嘉庚又陸續創辦了集美幼稚園,集美水產科、商科、農林部、國專部,

增設集美女子師範,集美幼稚師範。

同時,集美醫院、圖書館、學校的儲蓄銀行、科學館、體育館、軍樂亭、植物園也先後成立。

至此,在東南之濱的潯江出海口,一個美麗的現代教育的學村出現了。

所有在這裡讀書的孩子們,不用繳學宿費,

並享有校方免費供給的日常用品和統一制服。

集美學村的招收對象,不只侷限於閩南一帶,也歡迎來自東南亞的各國學子!

當年集美這塊土地上的學校,教育設施遠遠優於當時國內同類學校。

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甚至電令福建、廣東省長,闢“集美為永久和平學村”。

影響力深遠的《社會與教育》雜誌更是稱集美學校“是世界上最優良,最富活力的學校”!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5-

然而陳嘉庚教育興國的腳步才剛剛開始,

他清醒的認識到,“有了專門大學之設立、即實業、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摯業”。

於是,一戰的硝煙還未散去,

中國南方一所大學的藍圖已經在陳嘉庚的心中勾勒成型。

1919年5月下旬,他迫不及待的回到集美,著手籌備廈門大學。

臨別前他鄭重的宣佈:“此後本人生意及產業逐年所得之利,除紅花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資本,其餘所剩額,盡數寄歸祖國,以充教育事業。

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他在《東方雜誌》向整個社會發出了《籌辦廈門大學附設高等師範學校通告》,

“鄙人久居南洋,志懷祖國,希圖報效,已非一日”。

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一個海外赤子的拳拳之心。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6-

但是,一所大學的籌備又怎麼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和北京大學哲學教授蔣夢麟先生首先來信,考慮到經費和師資問題,均認為“廈大不宜速辦”。

但陳嘉庚就是這樣一個認定事情不做不回頭的性子,

閩南人特有的拼搏血性此時佔了上風。

他回道,“凡是創始,要望日後之大成,未有必一舉順序無困難之問題”。

於是排除萬難,銳意進行,

終於在1921年4月6日,借集美中學之地舉行開校儀式。

會上,他斬釘截鐵地說,“當此風雨飄搖之際,國勢岌岌可危之時”,創辦廈大,“豈能久待”!

並當場認捐100萬元洋銀作為廈大籌辦費用,另有經常經費300萬元,分12年付完,總捐資400萬元洋銀。這個數字是陳嘉庚當年全部的實有資產。

10時30分,眾人齊唱《廈門大學校歌》,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

“鷺江深且長,充吾愛於無疆“

豪邁的歌聲沖天,響徹潯江兩岸!

自此,中國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在東海之濱正式成立!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7-

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一直飽受欺凌。

海外華人雖身處異鄉,

但對祖國擺脫恥辱,民族崛起的渴望一刻也沒有停歇。

陳嘉庚在創辦廈門大學之初,

就熱切的企盼這會是一所“能與世界各大學相頡頏”能創造“最新最完善之文化”,能“為民族放一異彩”的南國學府。

為此,他從選址開始就一直“斤斤計較”。

最終,他選擇了演武場這塊寶地。

這是一塊記載著廈門光榮歷史,讓每個富有民族正義的中華兒女魂牽夢縈的土地。

在這塊土地上,鄭成功操練出了八千“鐵士”,二十萬“鐵士”。

就是從這裡出發,鄭成功迫使荷蘭投降,收回祖國寶島臺灣。

這樣一塊散發著民族英雄的精氣神,流淌著中華兒女熱血的土地,

才是陳嘉庚上演教育救國大劇的最佳地址。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8-

不過,得到這塊土地並不容易。

福建省督軍李厚基不僅趁機要求4萬元公債錢,

甚至僅批准了廈大使用演武場四分之一的土地。

這卻是陳嘉庚萬萬不能容忍的。

他乾脆將李厚基貪汙的事實公之於眾,

直喝其“李賊厚基”,

甚至跑到督軍府面斥他的這種行為。

終於,陳嘉庚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統計面積約兩千餘畝”的全部土地。

當時的人大多不能理解,

廈大初創時全部人員加起來不過百餘人,

何至於需要如此廣闊的土地。

陳嘉庚卻高興極了,“廈大校址,將來可以擴充至廣。”

他興奮的擬定了三個五年計劃,他要二十年後,廈大畢業生超過兩萬人。

“以二萬餘人專門大學之畢業生,分配於各省重要機關……較之今日人才乏缺,何天淵之別”

一個宏偉的廈大藍圖已經在他心中鋪展開來。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9-

然而,20世紀30年代,世界爆發經濟危機。

美國一個恐怖的“黑色星期五”,讓紐約的百萬富翁一夜淪為乞丐。

更可怕的是,這股危機很快席捲了全球。

新加坡陳嘉庚的公司也未能倖免。

1929年,公司累積虧損320萬元,陷入了資難抵債的困境。

當時匯豐銀行與另一財團有意注資,

但提出卸掉辦學包袱的要求。

只要他停辦集美、廈大兩校,即刻會有大筆資金進入。

陳嘉庚沒有絲毫猶豫的拒絕了,

“企業可以停盤,學校絕不能停辦”!

後來甚至為了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

將為兒子購買的三座樓房一併賣出

這一“毀家興學”的舉動震驚了全國,

人們稱之為“出賣大廈,維持廈大”。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10-

但辦大學確實是要花大錢的,

即使陳嘉庚賣掉房子,節衣縮食,四處借貸。

廈門大學的規模從5個學院21個系裁減到3個學院9個系,

他也已經負擔不起了。

何況他怎麼忍心看著前景美好的廈大規模縮小至此。

1936年5月,陳嘉庚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致函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何南京教育部長王世傑坦誠

“以廈大如此重要而限於經濟不能發展”的悲痛,

“願無條件將廈大產業奉送,所有董權一概取消”。

10年後,陳嘉庚回憶此事,仍然愧疚

“貽累政府,抱歉不已”。

1937年7月1日,廈門大學正式改為國立。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11-

即便如此,陳嘉庚的心裡從來不曾放下過廈大。

兩年多以後,因為福建省政府也想辦大學但苦於戰爭的關係,

教育部部長陳立夫提出了將廈門大學改為福建大學的意見。

教育部何省政府都認為此法甚妥,

廈門大學改名字似乎已成定局。

但廈大學生和校友卻群起反對。

新加坡的校友,長汀的校友,廈大學生不停的開會以出應對之策,

不少相關的電報、信件飛往陳嘉庚處。

陳嘉庚此時正率領南僑慰問團飛抵重慶,。

他知曉此事後並未立時表態,

但在張伯苓為其舉行的歡迎茶會上,

卻當眾正式說明了此事。

最終,廈門大學改名一事被取消並永不再提起,

廈門大學也成為中國近代高教史上極其少有的未曾改動過校名的著名高校。

其實,陳嘉庚的堅持並不是一個名字的問題,

而是一種對文化血脈的堅持,

一種不願放棄初衷和嚮往的努力

和一種“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錚錚傲骨。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12-

新中國成立後,政局安定,

陳嘉庚認為廈門大學進入了發展的好機會。

1951-1954年間,陳嘉庚積極籌措資金,親自主持設計,監督建成了主要由其女婿李光前出資的校舍24幢,共計59000多平方米。

其中,以可容納5000人的建南大會堂為中心的建南樓群和芙蓉樓群至今都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模樣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13-

鷺江東去,轉眼90多年過去了。

今天,廈門大學已經成為了遐邇聞名的中國政府“211”、“985”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這裡的規模也已經擴大至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7個學院(含76個系)和14個研究院,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每年培養4萬餘名共和國的棟樑之材。

廈門大學的校園也成為國內外公認的中國最美校園之一。

正如陳嘉庚多年前設想的那樣,

世界各地進出於廈門港的遠洋巨輪,

當經過廈門演武場前面的海面,

望著這座青石紅牆的著名高校時,

無不向一所自強不息的大學,一位了不起的大學創建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而學習生活在這裡的無數廈大人,

也無一不感念、自豪擁有一位如此高瞻遠矚,心胸寬闊的校主!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陳嘉庚:我為什麼被廈門大學稱為“校主”

陳嘉庚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興資辦學之中,

即使累及公司破產,變賣房屋也從未後悔。

當之無愧的“校主”

參考資料:《廈大往事》

作者:二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