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到底是不是吃青春飯,35歲會不會成為程序員的分水嶺?

最近總是有一些新聞在報道,某某公司,裁員掉所有35歲以上的職員,某某企業,招聘程序員限制35歲以下。

老規矩先上結論:“一部分程序員會,另一部分不會,而且是越老越香”!

程序員到底是不是吃青春飯,35歲會不會成為程序員的分水嶺?

那些什麼樣的程序員會在35歲面臨重大的職業危機呢?

答案是,技能太過單一,並且以經停止學習的程序員。

比如只會寫WEB的程序員,WEB技術以經很成熟了,前端各種框架,後臺各種敏捷、快捷開發,其實這個行業以經完成了初期的造輪子階段以及中期整合成車階段了,後進入的程序員以經相對需要技能不多,而且最終將完成客戶自行就可開發的智能開發體系。

只會寫android的程序員,也是一樣,框架及開發體系越來越成熟。

綜上所述:我的第二個觀點就是:一個技術越成熟,用專業人士就會越少,而最終將走向非專業人員即可開發。

程序員到底是不是吃青春飯,35歲會不會成為程序員的分水嶺?

那麼重點來了,什麼樣的程序員不會在35歲遇到分水嶺

1.能不斷學習的程序員。當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就是一個新的窗口,經過一萬小時定律可以知道,一個人如果掌握一個新的知識到應用,要一萬小時,可是這些不斷學習的人不會從1小時到一萬小時,因為本身在不斷學習,而知識是相通的,所以,其實你只是在9000小時,學到10000小時的過程。

2.對產品有深刻理解的程序員。其實我更覺得,程序應該多走向這條路,不斷的去學習和分析各款軟件,並養成對每一款軟件的優缺點評判,及業餘時間自己獨立去開發一新產品的習慣。在這個過程序中,去了解整個過程,這樣,你“進”可以自己創業,“退”可以向上競爭產品經理。

那說的越老越香的程序員是哪種呢?

有跨行業知識體系+能不斷學習+對產品有深刻了解的程序員,將是最有未來一批人,35歲不僅不是他們的是分水嶺,而且是他們事業真正的成熟期開始。

程序員到底是不是吃青春飯,35歲會不會成為程序員的分水嶺?

最牛的碼農

這種人的特點:對每個行業都好奇,對每一種新產品都要去體驗,工作中,總是喜歡不按老規則來,平時,非常注重新知識的學習,即使不精通,也會了解都可以做什麼,而且在業餘。總是喜歡嘗試設計產品。去體驗從開發到推廣的過程。

為什麼說這種人到35歲會非常的吃香呢。說的簡單點“因為他們是未來的老闆”。

這種人經過十幾年的職業經歷,有人脈、有知識積累、有資金,其實是真正的能創業成功的一批人。35歲對於這種人來說,只是一個事業的起步。有著跨行業的知識,就意味著,他能用工具去創造新的解決問題的工具。

程序只是一種工具。如果你的思想停留在這是一個技術。那35歲很大程度是你的分水嶺。因為,打個比方,一個農民要口井是不在乎,你用日本的機器去挖,還是德國的機器去挖,因為用井水去澆灌,農民想要的是水,而不是你講的高深的技術。

35歲,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