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我一直覺得我們對城市的規劃是有誤解的,我們走過很多城市,但是卻甚少會去研究城市到底和人是怎麼互動的

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追求高樓大廈的同時,也會潛意識的認為:城市是給人看的,而不是給人用的

我們確實很少花時間來思考下,我們跟這座城市之間的關係,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01

2008年前的紐約,時代廣場第五大道附近有一條純粹的車道。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而在2008年時,這裡規劃了一個半年期的項目,成為了一條步行街。

更多的空間歸還給了行人和市民。行人可以休憩、娛樂、購物的場所。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有趣的是,這個項目今日依舊存在。在項目時間截止的時候,是周邊的商家以及居民反對把這條街道重新恢復成一條純粹的車行道。

這個項目開始的時候,市政部門及其負責人認為,這只是一個短期活動的項目,本身這條街道用於汽車通行,經常過往的司機是會反對,且或許增加了其他道路的擁堵。

更有趣的是,這個項目留存下來的主要原因。

是幫助兩側的物業價值提升了20%。

作為一條車道的時候,司機是不會剎車進行停留購物消費的。這是一條通過性的交通路段。

但成為一條步行街後,大幅增加了行人在這條街道的休憩、娛樂、購物,連帶著提高了兩側商鋪的收益,物業價值得到20%的提升。

而這條街上的居民呢,如果你有正好在車道邊的居住經驗,是可以感受到在家總能聽見車輛行駛過的聲音和樓下是一條純粹人行的街道的區別,完全兩種不同的環境和體驗。以及開放式的社區,居所的周圍大概率是車道縱橫。

而對於司機,這是一條通過性的交通路段。經常過往的司機恰恰是周邊的居民和工作人員,對於這個項目的反對聲音也很薄弱。

類似的案例在今天並不是個案,而是一個全球的趨勢。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首爾的清溪川高架,轉變為清溪川。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波士頓城市高架拆除,改為地下車行快速路。

……

02

然而,上述這樣的城市規劃卻是被認為對於現代城市規劃來說有害的。

五十年代的紐約,同樣是第五大道,附近的華盛頓廣場公園,附近的居民閒來無事會坐在這裡聊天看書聽音樂晒太陽,據說甚至有人在那裡彈鋼琴。卻一度面臨滅頂之災。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當時城市的規劃是拓展第五大道,讓這條公路穿過公園。還有城中建造起一座座的摩天大樓,一條條動輒八車道十車道的馬路。就像今天北京的二三四五環,上海的內環外環,還有無數野心勃勃的大城市興建的野望,代表了城市的偉大、壯闊。

當然,這些宏偉的規劃都付之東流。

這些規劃最後的終結者並不是什麼權傾一時或名噪一時的大人物,而是簡·雅各布斯(Jacobs · Jane,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師、作家,當時只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帶領的一群婦女群體。

因此,羅伯特·摩西(Robert Moses,當時大紐約地區的公園局長、建設局長,以及跨區橋樑與隧道特區首長)在遭到這些規劃終結時,說過一句名言:「沒有人反對這項計劃,沒有、沒有、沒有人,只有一群媽媽們!」

雅各布斯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城市不屬於建築,不屬於馬路,不屬於汽車,而屬於行人和市民。

街道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為了汽車。

因為街道是由人來使用和享受的,而不是讓步給汽車來使用。

而恰恰對於上層來說,一個偉大的城市規劃,是雄偉的建築、寬闊的大道放在首位,象徵了一個城市的成功興盛。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03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明白,最美的城市規劃,永遠是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城市存在的意義,或許就是讓經過這裡的每一寸時光都不會被辜負

不論什麼年紀的人,能夠願意讓大家留下的,不是這裡可以玩什麼,不是這裡有什麼好看的,不是我會在這裡遇見什麼,而是我需要的時候,這裡是否有空間可以讓我們展露心情,這裡擁有什麼不重要

這裡可以讓我做什麼更加重要

人在城市裡,其實就是各種生活的疊加:靜與動、舊與新、悲與喜……平和、讚美、嘲笑或者哀傷,有無數的組合

你一定知道,在中國號稱景觀最好的3個地方:人民廣場、迎賓大道、五星級酒店

人民廣場通常位於政府大樓以南,佔地面積肯定是當地最大,迎賓大道必須要寬敞大氣綠樹成蔭,五星級酒店當然得配上五星級的園林景觀

每個政府網站上,你都會看到這些美輪美奐的照片。可是我們普通人接觸到的,在家門口,在社區,學校,在人可以行走的街道。

開窗見綠重要,還是雙向八車道重要,我想大家心裡都有答案吧。

那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城市?

我比較欣賞的是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理念,低調不張揚,以人為本,處處用心,豪宅和公屋相鄰,毫無違和感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你不會見到有什麼高大的門樓,但在這裡你真的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相處,平和而寧靜。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上海黃金城道步行街道的落葉不掃,讓每個市民都感受到季節的變換,從上帝視角看到每一張燦爛的笑臉,我看到了真實的感動,那一霎那我觸動到了。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實不是GDP和高大上,能開心幸福地度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才是,而城市設計師和開發者要做的,也只是盡其所能地,為更多人創造美好的場景,讓人成為主角。

就像今天周杰倫那首歌裡場的: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和你躲過雨的屋簷

04

今天的紐約,很多街區還和百年前一樣是「街坊式」的,在路邊走累了,你可以坐在別人家的臺階上休息一下,或者走到路邊巴掌大的小公園裡,在長椅上坐下來。

無論坐在哪裡,你能夠感受到這個城市是歡迎你的,是可以被你佔有的。

我的答案是一個城市的態度,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決定了這座城市的人們最終會何去何從。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有句名言: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那麼我的兒子們也許才會擁有研究……數學和哲學、地理學、自然史、軍艦建造、航海術、商業和農業的自由,以便給他們的孩子們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藝和陶瓷的權利。」

決定了一代代人會如何做,給後代留下什麼。

這才是根本,我們心甘情願留在一座城市的原因並不是今夜的人間繁華,我常常反思一座城市真正讓人留下的原因或許是「吾心安處是吾鄉」

我想這或許是定居的根本意義。

在於,你願不願意把你的生活交給這座城市。

在這座城市,娶妻生子,生老病死。

城市,應該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這或許才是城市真正存在的意義


城市的街道,應該服務於人還是服務於車



參考資料:

[1].電影《公民簡氏:城市保衛戰》(Citizen Jane: Battle For The City)

[2].《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簡·雅各布斯著

以上為正文,來自琅琊、R先生,部分圖片來源於胡宇鵬先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