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沒有世界地圖,於是東亞的農耕世界就是“天下”。

同樣,成吉思汗也沒有世界地圖,其在蒙古草原崛起後也並非從一開始就要征服世界的。

公元1146年,蒙古人的一個首領俺巴孩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上,這是金人專門用來懲治遊牧叛人的刑罰。

俺巴孩,是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蒙古人與金國的仇恨就此種下。

蒙古人與金國的關係,與滿族與大明的關係很相似。蒙古人本來臣屬於金國,而金國對蒙古實行分而治之和“減丁”政策,在這種國仇家恨的環境下長大的鐵木真,滅金很自然的成了他崛起後一生最重要的目標。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於是,鐵木真在公元1206年一統蒙古草原之後,便開始了南下滅金之路。

然而,由於受到中亞地區剛剛崛起的一個大國的挑釁,鐵木真改變了自己進攻的方向,這個國家便是花剌子模。

在《怛羅斯之戰後,花剌子模錯估了自身實力,否則可能不會有蒙古西征》一文中,詳細分析了花剌子模崛起的背景和由此導致蒙古西征的後果,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閱讀

怛羅斯之戰後,花剌子模錯估了自身實力,否則可能不會有蒙古西征

簡單來說,就是金國崛起後滅遼,遼國西遷是為“西遼”,西遼在中亞擊敗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成為中亞霸主。後來原本臣服於西遼的花剌子模在怛羅斯之戰擊敗了西遼,威震中亞。

於是在這個背景下,花剌子模屠殺了蒙古人的商隊,並殺死了鐵木真派去的想要和平解決的蒙古使者。

鐵木真被激怒了,留下木華黎繼續圍攻金國,親自遠征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1、鐵木真遠征花剌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人共有三次西征,第一次是鐵木真遠征花剌子模,第二次是拔都遠征東歐,第三次是旭烈兀遠征中東。

但後兩次西征的路線在第一次西征之時便已確定。

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用時5年,整體來說阻力並不大。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四路大軍在完成對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的合圍,5天后城破,之後便是殺戮,昔日繁華的中亞第一城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寂寞河中府,聲名昔日聞。

城隍連畎畝,市井半丘墳。

這是耶律楚材後來寫的一首詩,描寫了戰後的荒涼景象,河中府,即今撒馬爾罕。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之戰後,花剌子模汗 摩訶末向西逃竄,而其子扎蘭丁向南逃向印度河流域,而這一結果決定了日後蒙古人的遠征方向。

2、鐵木真南下止步印度河畔

逃跑過程中,南下的扎蘭丁使蒙古人第一次嚐到了戰敗的滋味。

公元1221年,扎蘭丁在八魯灣擊敗了失吉忽都忽率領的三萬騎兵,這是蒙古人西征以來第一次戰敗,究其原因是阿富汗的山地並不適合蒙古騎兵,當扎蘭丁棄馬以步兵設伏,而蒙古人仍然固執的使用騎兵之時,失敗便不可避免了。

這是蒙古西征路上的第一個經驗,之後他也會極力避免進入山地作戰。

此戰後,扎蘭丁繼續南下印度,但蒙古騎兵強大的機動能力使其在晚出發的情況下依然在印度河畔追上了扎蘭丁。

扎蘭丁策馬躍入印度河中,在蒙古人亂箭齊射之下倖免於難,渡河之後逃往德里(印度原首都)。

鐵木真並沒有繼續追趕,而是選擇了退兵。

這一舉動,表明了南亞次大陸並非蒙古人的擴張方向,印度溼熱的環境並不適合來自北方苦寒之地的蒙古人。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同樣,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南征越南的結果也是如此,戰無不勝的蒙古人同樣是有擴張的極限的。

於是,鐵木真班師,命長子朮赤鎮守花剌子模故地;而在追擊扎蘭丁之前,鐵木真已經命哲別和速不臺向西追擊摩訶末。

追擊摩訶末,使蒙古人的西征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

3、哲別向西追擊花剌子模汗 摩訶末

花剌子模在挑釁蒙古人之前已經取得了波斯地區的宗主權,而其國王摩訶末的向西逃竄,使蒙古人認為他退入伊朗高原後,可能繼續集結軍隊與蒙古對抗。

這便是成吉思汗命哲別和速不臺繼續追擊摩訶末的背景。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成吉思汗的西征

除了熱帶溼熱的環境外,能夠阻擋蒙古人征服步伐的大約只有海洋了,摩訶末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逃到了裡海中的一個小島,做起了島主。

摩訶末並沒有被蒙古人找到,後來病逝於孤島之上。

追擊摩訶末的過程,使蒙古人接觸到了另一片大草原——裡海北岸的東歐欽察大草原。

從我國大興安嶺到歐洲多瑙河畔的亞歐大草原,大致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而靠近歐洲的草原要比我國北方的草原環境優越的多。

於是,我們可以想到,面對肥美的草原,此時的蒙古人一定有了一窺欽察草原的慾望,事實也正是如此。

4、蒙古人由高加索地區進入東歐草原

高加索地區是裡海西岸的一片山地,分為三部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其中,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屬於基督教世界,而阿塞拜疆屬於伊斯蘭世界。阿塞拜疆在蒙古人到來之前便臣服於花剌子模,而在蒙古人來了之後,又識時務的倒向了蒙古人,這一局面為蒙古人從波斯地區經高加索進入欽察草原提供了便利。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公元1221年,蒙古人聯合阿塞拜疆人進攻格魯吉亞,史稱“格魯吉亞之戰”。

這一戰,格魯吉亞人邀請到了欽察騎兵參戰,因欽察人明白,蒙古人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欽察草原。

由於此時鐵木真派來的蒙古大軍目的只是探路,於是在擊敗了格魯吉亞之後,便繼續沿裡海北上了,而元氣大傷的格魯吉亞人自然是不敢追擊的。

進入欽察草原後,蒙古人擊敗了這片草原的主人——阿蘭人和欽察人,欽察人逃往基輔羅斯。

於是羅斯人開始進入了蒙古人的視線。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征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羅斯人和欽察人本是宿敵,猶如南宋與金國,這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天然屬性所決定的,但為了對抗蒙古人,二者聯合了起來。

從這一點來看,羅斯人的選擇比南宋選擇聯蒙滅金要明智的多。

只是,實力的對決仍然需要在戰場上決定。

公元1223年,蒙古人與羅斯人、欽察人聯軍決戰於卡爾卡河畔(又稱迦勒迦河之戰)。

這一戰,羅斯人完敗,六個王公被處死,70位貴族陣亡。

至此,哲別以三萬大軍擊敗了東歐欽察草原上的三支力量——阿蘭人、欽察人、羅斯人,完全摸清了對手的實力,超額完成了任務,接下來便是順利班師了。

哲別的追擊摩訶末之路,打通了蒙古通向中東和東歐的路線,而這兩個地區便分別是後來兩次西征的方向。

最終,蒙古人在東歐建立了欽察汗國(即金帳汗國),在中東建立了伊兒汗國,而這一切均源於對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的追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