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澄城縣莊頭鎮西夏村第一書記黨超龍'

"

記者 張伯陽 實習生 辛思雨

“這個年輕娃娃真是青辣子沾鹽吃出看不出,讓我們村的樣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澄城縣莊頭鎮西夏村第一書記黨超龍,西夏村的群眾無不交口稱讚。

西夏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緩慢、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導致群眾廣種薄收,增收緩慢。加之鄰近縣城,大部分群眾進城打零工,基本放棄了農業產業。

產業發展滯後,沒有“人氣”,成了西夏村最大的“病”。如何才能治好西夏村的“病”?如何使西夏村趕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快車道?這成了西夏村黨總支書記,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黨超龍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7年3月,黨超龍一到西夏村就開始挨家挨戶走訪瞭解情況。發展什麼產業才能使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怎麼調動他們務農的積極性?他一邊轉一邊思考。

走訪中他發現,西夏村群眾過去有加工手工粉條的傳統,村民大部分有加工粉條的特長,而且過去西夏手工紅薯粉條在縣城還相當有知名度。於是他決定利用這個優勢,號召群眾大力發展紅薯產業,不想卻迎來了大部分群眾的質疑。

“我們在土裡刨了一輩子,還要你一個年輕娃娃來瞎指揮?大規模發展紅薯產業肯定不行,到時候加工出來的粉條賣不出去咋辦?”質疑聲、反對聲一波勝過一波。是放棄另找產業還是堅持做下去?再三權衡之後,黨超龍決定,“既然群眾心裡沒底氣,我就先帶頭幹。”

當年流轉土地35畝,引進優質紅薯苗,建起了優質紅薯示範田。緊接著,黨超龍通過入戶動員、田間地頭說服,帶動了有種植紅薯經驗的群眾發展高壟紅薯300畝。為進一步增強群眾發展紅薯的信心,他組織大家赴臨渭、合陽參觀學習,召開產業發展動員會、免費發放地膜、爭取縣扶貧辦特色產業發展補助、成立合作社、建設粉條加工廠等等。

貧困戶楊紅軍就切身感受到了發展紅薯產業帶來的實際效益。在黨超龍的帶動下,從未種植過紅薯的楊紅軍嘗試種植了兩畝秦薯4號高產紅薯,今年紅薯剛上市,光鮮紅薯就賣了4000斤,產生經濟效益2800元,剩餘的加工粉面1000餘斤,按照每斤7元計算可產生經濟效益7000餘元,加之享受產業扶貧每畝400元的優惠政策,獲得了畝純利潤達3500元左右,初步嚐到了發展紅薯產業帶來的甜頭。在西夏村,像楊紅軍這樣的農戶不在少數,紅薯帶給群眾的收入實實在在、看得見,群眾的心也漸漸穩定了下來。

於是他趁熱打鐵,與村委會一班人經過多方調研,考察學習,最終確立了“長短產業並舉、基地助推脫貧、打造西夏品牌、實現全民富裕”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紅薯產業和林木育苗產業,集中精力辦好紅薯種植基地和林木育苗基地。

群眾富起來了,村裡的規矩制度也不能丟。“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咱們制定了村兩委會規章制度,就應該照章辦事,不能讓這些制度成為牆上的擺設……”這是黨超龍常常告誡村兩委會幹部的話。在他的倡導下,西夏村首先力推村務公開,打消群眾疑慮,拉近幹群距離,村民民主自治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同時,他極力推動村裡的制度建設,村兩委會一班人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四議兩公開制度,如今村民來問事辦事都能滿意而歸。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管理也得到加強,黨員發揮模範先鋒作用,幹部積極為群眾辦事。“如今村部像個樣了,群眾幹部見面再不用打游擊了,黨員幹部大變樣了……”群眾中流傳開的打油詩,證明了黨超龍管理整治的成果。

群眾的日子好了,村裡的風氣正了,基礎設施也跟上了。200多平方米綜合性黨群服務中心、嶄新的文化振興大舞臺、標準化的村級衛生室、巷道綠化和亮化的全覆蓋、村主要巷道的排汙暗管、縱橫交錯的農田灌溉設施等無一不受到西夏村群眾的誇讚:“好!我們西夏快趕上其他明星村了!”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黨超龍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為村上的發展不斷凝心聚力,鼓勁提神,就像村裡人給他的評價:“駐村以來,村子的變化讓我們對你這個娃娃書記刮目相看,你心中裝著群眾,群眾陪你風雨同行。”

編輯:王姣

審籤:徐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