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記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

誠實守信類道德模範

大小新聞(今日招遠記者 蘭惠惠)

他有一個蒸蒸日上的現代化水處理工程公司,生活富足安逸。然而,面對著鄉親們的殷切期盼,他鄭重承諾:我一定要讓鄰里鄉親過上好日子。隨後,毅然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選擇了回村。

他的每一分錢都凝聚了辛勤的汗水,花錢“摳門”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然而,共產黨員的無私胸襟,卻讓他慷慨投入村裡的民生事業,4年來,他累計為村莊捐款達300多萬元。

他說話擲地有聲,治“三亂”,興水利,抓產業,僅用四年多時間,便讓一個“三亂村”變成了一個生態宜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文明村”。他以實際行動向廣大群眾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應有的風範和亮節,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他就是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

誠實守信類道德模範

大小新聞(今日招遠記者 蘭惠惠)

他有一個蒸蒸日上的現代化水處理工程公司,生活富足安逸。然而,面對著鄉親們的殷切期盼,他鄭重承諾:我一定要讓鄰里鄉親過上好日子。隨後,毅然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選擇了回村。

他的每一分錢都凝聚了辛勤的汗水,花錢“摳門”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然而,共產黨員的無私胸襟,卻讓他慷慨投入村裡的民生事業,4年來,他累計為村莊捐款達300多萬元。

他說話擲地有聲,治“三亂”,興水利,抓產業,僅用四年多時間,便讓一個“三亂村”變成了一個生態宜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文明村”。他以實際行動向廣大群眾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應有的風範和亮節,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他就是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記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承諾一:我一定要把村子治理好,讓鄰里鄉親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泥灣子村位於夏甸鎮西南部,名不見經傳。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僅有105戶人家的偏僻小村,四年前卻以上訪鬧事“名揚”招遠。“村外山路彎彎、凹凸不平;村內街道狹窄、髒亂不堪”。提及往日的村容村貌,村裡的每一個人都怨聲載道。整個村子群眾抱怨、黨員不滿;班子癱瘓,人心渙散;村集體經濟歸零,治安案件、上訪案件屢見不鮮,整個村子“一盤散沙”。談及村子,全體村民幾乎一個聲調:“泥灣子,泥丸子,完了”。

要想村子好,就得換“能人”。村民們不約而同想到了在外經商的王學林。於是,每每遇到他,村民們都會再三請求他回村。對於村裡的情況,王學林也有說不出的滋味,但回村就意味著耽誤生意,少掙錢不說,處理村裡的事,還要得罪不少人,這些都是令他頭疼的問題。但是看著村民們那種真誠期盼的眼神,王學林最終拿定了主意。2014年村兩委換屆,王學林不顧朋友的規勸和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換屆選舉大會。在選舉大會上,王學林鄭重承諾:如果我當選,我一定要把村子治理好,讓鄰里鄉親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要想治理好村子,必須要有一個“有戰鬥力”的班子。上任後,王學林挨家走訪,利用3個月時間,重新組建了村兩委班子,他始終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把群眾基礎好、有能力、幹實事的優秀人才選拔至班子中委以重任。

班子有了“戰鬥力”,王學林馬上將目光轉到了老百姓反響最強烈的亂堆亂圈亂建問題上,提出了“以清理亂堆亂圈亂建為突破口,以硬化街道為切入點,逐步改變村容村貌”的工作思路。從此,王學林和村幹部便與部分村民“較起了真”。有提著禮品上門說情的親戚朋友,他一概不見,讓他們吃“閉門羹”,沒留一點“面子”;有些人賴在王學林家門口和村支部辦公室胡攪蠻纏,漫天要價,他安排村幹部輪流“上陣”,講道理,擺事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那些人都“磨”走了;對於威脅、恫嚇村幹部的個別村民,王學林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視邪如芥。常言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治理“三亂”工作中,王學林與村班子成員以上率下,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群眾。要求村民做到的,村幹部先做到,他刀刃向內,從家人入手,很快打消了一些村民等待觀望的思想。村裡一個“釘子戶”,漫天要價不成便耍橫撒潑,站在街上,夾著菜刀,並揚言:“誰敢拆除我家的草屋,我就和誰拼命。”王學林得知後,立即帶領村委班子來到該村民家中,義正嚴辭:“治理三亂是村民大會通過的,任何人不能鬧特殊,你這樣干擾村務,鄉親們是不會答應的。”見王學林正氣凜然,再看看王學林的家人和親戚已經拆遷,這個“釘子戶”自知理虧,只好做罷,“三亂”清理迅速推進。僅僅一個多月時間,便解決了往日人見人煩的“三亂”問題,打贏了村莊治理的第一仗。村莊治理開局得勝,其它亂象治理也勢如破竹。

“三亂”堵住了,街巷寬敞了,接下來的肯定要整修,讓村莊美化起來亮化起來,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事。但整個村莊沒有一分錢的集體收入,怎麼整,村民們都在看著王學林。王學林沒讓村民失望,2013年,王學林捐資50多萬元,硬化村內主道路3.5公里,共計14000平方米,並在村內所有街道安裝了路燈,實現了全村亮化。2015年,王學林捐資100多萬元,一次性硬化村內所有路面,實現了村內道路硬化全覆蓋。建設了文化大院,安裝了監控設備,保障了全村的平安穩定,“夜不閉戶”已經成為村民安居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泥灣子村,班子團結,村民擁護,村風民風和諧文明,王學林信守了他的第一個承諾,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

"

誠實守信類道德模範

大小新聞(今日招遠記者 蘭惠惠)

他有一個蒸蒸日上的現代化水處理工程公司,生活富足安逸。然而,面對著鄉親們的殷切期盼,他鄭重承諾:我一定要讓鄰里鄉親過上好日子。隨後,毅然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選擇了回村。

他的每一分錢都凝聚了辛勤的汗水,花錢“摳門”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然而,共產黨員的無私胸襟,卻讓他慷慨投入村裡的民生事業,4年來,他累計為村莊捐款達300多萬元。

他說話擲地有聲,治“三亂”,興水利,抓產業,僅用四年多時間,便讓一個“三亂村”變成了一個生態宜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文明村”。他以實際行動向廣大群眾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應有的風範和亮節,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他就是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記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承諾一:我一定要把村子治理好,讓鄰里鄉親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泥灣子村位於夏甸鎮西南部,名不見經傳。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僅有105戶人家的偏僻小村,四年前卻以上訪鬧事“名揚”招遠。“村外山路彎彎、凹凸不平;村內街道狹窄、髒亂不堪”。提及往日的村容村貌,村裡的每一個人都怨聲載道。整個村子群眾抱怨、黨員不滿;班子癱瘓,人心渙散;村集體經濟歸零,治安案件、上訪案件屢見不鮮,整個村子“一盤散沙”。談及村子,全體村民幾乎一個聲調:“泥灣子,泥丸子,完了”。

要想村子好,就得換“能人”。村民們不約而同想到了在外經商的王學林。於是,每每遇到他,村民們都會再三請求他回村。對於村裡的情況,王學林也有說不出的滋味,但回村就意味著耽誤生意,少掙錢不說,處理村裡的事,還要得罪不少人,這些都是令他頭疼的問題。但是看著村民們那種真誠期盼的眼神,王學林最終拿定了主意。2014年村兩委換屆,王學林不顧朋友的規勸和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換屆選舉大會。在選舉大會上,王學林鄭重承諾:如果我當選,我一定要把村子治理好,讓鄰里鄉親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要想治理好村子,必須要有一個“有戰鬥力”的班子。上任後,王學林挨家走訪,利用3個月時間,重新組建了村兩委班子,他始終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把群眾基礎好、有能力、幹實事的優秀人才選拔至班子中委以重任。

班子有了“戰鬥力”,王學林馬上將目光轉到了老百姓反響最強烈的亂堆亂圈亂建問題上,提出了“以清理亂堆亂圈亂建為突破口,以硬化街道為切入點,逐步改變村容村貌”的工作思路。從此,王學林和村幹部便與部分村民“較起了真”。有提著禮品上門說情的親戚朋友,他一概不見,讓他們吃“閉門羹”,沒留一點“面子”;有些人賴在王學林家門口和村支部辦公室胡攪蠻纏,漫天要價,他安排村幹部輪流“上陣”,講道理,擺事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那些人都“磨”走了;對於威脅、恫嚇村幹部的個別村民,王學林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視邪如芥。常言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治理“三亂”工作中,王學林與村班子成員以上率下,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群眾。要求村民做到的,村幹部先做到,他刀刃向內,從家人入手,很快打消了一些村民等待觀望的思想。村裡一個“釘子戶”,漫天要價不成便耍橫撒潑,站在街上,夾著菜刀,並揚言:“誰敢拆除我家的草屋,我就和誰拼命。”王學林得知後,立即帶領村委班子來到該村民家中,義正嚴辭:“治理三亂是村民大會通過的,任何人不能鬧特殊,你這樣干擾村務,鄉親們是不會答應的。”見王學林正氣凜然,再看看王學林的家人和親戚已經拆遷,這個“釘子戶”自知理虧,只好做罷,“三亂”清理迅速推進。僅僅一個多月時間,便解決了往日人見人煩的“三亂”問題,打贏了村莊治理的第一仗。村莊治理開局得勝,其它亂象治理也勢如破竹。

“三亂”堵住了,街巷寬敞了,接下來的肯定要整修,讓村莊美化起來亮化起來,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事。但整個村莊沒有一分錢的集體收入,怎麼整,村民們都在看著王學林。王學林沒讓村民失望,2013年,王學林捐資50多萬元,硬化村內主道路3.5公里,共計14000平方米,並在村內所有街道安裝了路燈,實現了全村亮化。2015年,王學林捐資100多萬元,一次性硬化村內所有路面,實現了村內道路硬化全覆蓋。建設了文化大院,安裝了監控設備,保障了全村的平安穩定,“夜不閉戶”已經成為村民安居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泥灣子村,班子團結,村民擁護,村風民風和諧文明,王學林信守了他的第一個承諾,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

共產黨員的一諾千金 ---記招遠市夏甸鎮泥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林

承諾二:要讓咱們村所有的田地都能澆上水,山耩薄地一定要變成豐產的良田。

擁有多年水利經驗的王學林深知,“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解決村子的“三農”問題,就必須在此突破。而泥灣子村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建國初期興修的農田水利設施完全癱瘓,根本不能蓄水,僅有的1座水庫堤壩,也被村民建房拆掉了。每每春耕秋種,村民便只能求天保佑。而一至雨季,村內便汙水橫流,無法排洩。“夏季水道成災、秋季糧食歉收”,儼然成為當時村子農業生產狀況生動寫照。

為解決群眾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問題,2016年,王學林捐資20萬元,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當得知村子附近的萊州螢石礦水源充足,他便邀請水利專家現場論證,積極協調螢石礦予以支持,只半年時間,硬是將萊州螢石礦的水從3裡地外引到了村裡,從此泥灣子村民告別了“靠天吃水”的歷史。2017年,他對上爭取資金300萬元,自己捐資100萬元,清淤擴容4座水庫,新建揚水站7座,鋪設供水管路7000多米;投資126 萬元新建“泥灣子村東風大橋”,橋長120米、寬10米,結束了村民趟水過河的歷史。緊隨其後,他又修建小橋3座,硬化上山路5公里,解決了村民農業生產不便問題。與此同時,全村低壓線路改造工程也如期上馬,村民憂患多年的農田灌溉從此掀開新篇章。良好的水利設施保障,有效奠定了泥灣子村農業增收的基礎,2017年,該村人均生產糧食達5000多斤。

澆地的水有了,王學林又想起了村民的飲用水,過去的“自來水”僅僅是地下水,抽上來以後沒有任何過濾就進了村民的口,給飲水安全帶來隱患。為了讓群眾喝上純淨、甘甜的自來水,2016年,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捐資5萬元,新上了純淨水設備,村民吃水只收取每立方1元的電費,從此,解決了該村群眾飲用水不達標、旱季吃水難的難題。對此,村民們動情地說:“沒有王書記自掏腰包,我們老少爺們哪輩子能吃上這樣的好水啊!”

王學林的第二個承諾,讓廣大村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也讓全村老少更加信賴和支持他。

承諾三:我要讓全體村民過上比城裡人還要好的生活。

“僅讓村民吃飽不行,還得讓村民過好”。這是王學林在村黨員幹部會議上經常講的一句話。現在,路通了,水有了,村內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讓王學林有了更大膽的想法,我要讓村民變成市民,讓種莊稼的農民變成上班的工人,讓他們過上比城裡人更幸福安逸的生活。這是王學林面對全體村民的又一次鄭重承諾。

要想村民變成市民,那就要改變鄉親們的行為習慣和陳舊思想。王學林再次籌集資10多萬元,建起了“紅白理事廳”,制定了紅白事村規民約,規定了宴請程序和宴請標準,免費讓大家使用,徹底解決了過去請客走西戶竄東家的局面,讓群眾宴請賓客既有了場面,又杜絕了鋪張浪費,深得民心。過去農閒時節,村民們無所事事,便會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賭博,消磨時間,一些村民嗜賭成性,甚至將一年的收成盡數輸完。為此,王學林對村委會的幾處舊屋進行修繕,設立了活動室,上了樂器、音響、健身器材,村民有了寬敞明亮的休閒場所,自然而然就告別了撲克麻將桌。為了提高村民文明素質,王學林組織開展了五美家庭評選活動,從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道德風尚、文化追求、社會公益五個方面,鼓勵村民爭創最美家庭,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並將評選的好人好事在善行義舉四德榜予以公佈,在全村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我要讓家家戶戶都通上“天然氣”。這話一說,村裡就炸了鍋,你王學林再有能耐,也不能將天然氣管道從城裡鋪到偏遠的小山村吧?面對著村民們的種種疑惑,王學林笑著解釋,所謂的“天然氣”其實是沼氣,他要在村裡集中建設一處大型沼氣池,把沼氣通到各家各戶,讓老百姓告別過去燒草燒柴燒煤和拉煤氣罐的歷史,和城裡人一樣,打開鍋灶就能生火做飯。這不僅會大大減少汙染,還會讓村民改變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家庭衛生環境。至於池裡的廢渣,王學林說,將來會有大用處……

於是,2018年5月,他啟動了總投資60多萬元的600立方沼氣池建設項目,以最大限度實現秸杆、糞便生態能源循環再利用,考慮到上級配套資金尚需時日,王學林便墊付了前期建設的全部資金,目前,該項目已經竣工,試氣工作已經進行了兩次,泥灣子村家家戶戶通“天然氣”指日可待。屆時,村民每戶每年可節省燃料和糞便處理費用600多元。

2019年4月,“招遠市米灣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泥灣子村成立,這是村裡產業化種植的關鍵一步。目前初步融資108萬元,其中,村裡所有水利設施折價89萬元,作為全體村民的集體股金,同時,在自願參與的前提下,村內33戶村民融資19萬元,作為擴股資金。王學林說,接下來,他將會把老百姓手裡的土地折價入股,進一步擴大股金,由合作社統一經營,村民每年按比例實行分紅,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掙取日常報酬,這些都將極大提高村民的收入。而沼氣池每年的廢渣也將作為有機肥在合作社種植產業中使用。

王學林的第三個承諾正在變為現實,說到做到,讓更多的老百姓信服了王學林,共同致富的道路在王學林的引領下正越走越寬,昔日的泥灣子也正在變為村民們的“米灣子”和“金灣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