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美國二手車市場

中國現在多數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父母,如果沒有去投資買房套住現金的話,基本上拿個十萬出來給剛成年的孩子買輛新車已經不叫事了,只要有駕照並且上牌方便。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將車視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身份和麵子的象徵,所以有些人看不上十萬以下的車,務實消費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美國二手車市場

中國現在多數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父母,如果沒有去投資買房套住現金的話,基本上拿個十萬出來給剛成年的孩子買輛新車已經不叫事了,只要有駕照並且上牌方便。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將車視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身份和麵子的象徵,所以有些人看不上十萬以下的車,務實消費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80年代現代化的西弗兒家

至於西弗兒家裡的各種電器和生活用品,中國家庭更是早已拉平,一樣不少,甚至大大超越,這其中有科技快速進步的因素,也有中國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富強起來的原因。只不過當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的慾念起來時,抱怨就不會停止,覺得中國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看著別人鍋裡的飯更香。

真誠可貴

傑森是心理醫生,收入不低,所以供得起一幢大房子,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間。但當邁克和卡蘿兒到紐約城去找工作時,也只是租個便宜房子住,要忍受房東的脾氣和糟爛的條件。傑森並沒有資助給兒子在紐約買房,儘管他能幫岳父艾德把為換房車自由旅行而賣掉的鄉下房子再買回來給艾德,但並不代表會任由兒子啃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要為面子而活受罪,是《成長的煩惱》從頭到尾都在用細節所表達的觀念之一。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美國二手車市場

中國現在多數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父母,如果沒有去投資買房套住現金的話,基本上拿個十萬出來給剛成年的孩子買輛新車已經不叫事了,只要有駕照並且上牌方便。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將車視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身份和麵子的象徵,所以有些人看不上十萬以下的車,務實消費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80年代現代化的西弗兒家

至於西弗兒家裡的各種電器和生活用品,中國家庭更是早已拉平,一樣不少,甚至大大超越,這其中有科技快速進步的因素,也有中國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富強起來的原因。只不過當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的慾念起來時,抱怨就不會停止,覺得中國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看著別人鍋裡的飯更香。

真誠可貴

傑森是心理醫生,收入不低,所以供得起一幢大房子,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間。但當邁克和卡蘿兒到紐約城去找工作時,也只是租個便宜房子住,要忍受房東的脾氣和糟爛的條件。傑森並沒有資助給兒子在紐約買房,儘管他能幫岳父艾德把為換房車自由旅行而賣掉的鄉下房子再買回來給艾德,但並不代表會任由兒子啃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要為面子而活受罪,是《成長的煩惱》從頭到尾都在用細節所表達的觀念之一。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第七季的家庭合照

真誠待人是邁克後來領會到的一個重要理念,他還教給了寄宿在自己家裡的盧克,讓盧克不要撒謊去騙自己喜歡的女孩,真誠相待,對方會感受到的。這一點和如今的中美對世界的態度差不多,中國對各國以誠相待,認認真真做生意,美國卻在到處欺騙生事,不惜向全世界撒謊來無限打擊對手。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美國二手車市場

中國現在多數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父母,如果沒有去投資買房套住現金的話,基本上拿個十萬出來給剛成年的孩子買輛新車已經不叫事了,只要有駕照並且上牌方便。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將車視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身份和麵子的象徵,所以有些人看不上十萬以下的車,務實消費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80年代現代化的西弗兒家

至於西弗兒家裡的各種電器和生活用品,中國家庭更是早已拉平,一樣不少,甚至大大超越,這其中有科技快速進步的因素,也有中國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富強起來的原因。只不過當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的慾念起來時,抱怨就不會停止,覺得中國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看著別人鍋裡的飯更香。

真誠可貴

傑森是心理醫生,收入不低,所以供得起一幢大房子,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間。但當邁克和卡蘿兒到紐約城去找工作時,也只是租個便宜房子住,要忍受房東的脾氣和糟爛的條件。傑森並沒有資助給兒子在紐約買房,儘管他能幫岳父艾德把為換房車自由旅行而賣掉的鄉下房子再買回來給艾德,但並不代表會任由兒子啃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要為面子而活受罪,是《成長的煩惱》從頭到尾都在用細節所表達的觀念之一。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第七季的家庭合照

真誠待人是邁克後來領會到的一個重要理念,他還教給了寄宿在自己家裡的盧克,讓盧克不要撒謊去騙自己喜歡的女孩,真誠相待,對方會感受到的。這一點和如今的中美對世界的態度差不多,中國對各國以誠相待,認認真真做生意,美國卻在到處欺騙生事,不惜向全世界撒謊來無限打擊對手。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和邁克之間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美國二手車市場

中國現在多數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父母,如果沒有去投資買房套住現金的話,基本上拿個十萬出來給剛成年的孩子買輛新車已經不叫事了,只要有駕照並且上牌方便。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將車視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身份和麵子的象徵,所以有些人看不上十萬以下的車,務實消費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80年代現代化的西弗兒家

至於西弗兒家裡的各種電器和生活用品,中國家庭更是早已拉平,一樣不少,甚至大大超越,這其中有科技快速進步的因素,也有中國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富強起來的原因。只不過當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的慾念起來時,抱怨就不會停止,覺得中國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看著別人鍋裡的飯更香。

真誠可貴

傑森是心理醫生,收入不低,所以供得起一幢大房子,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間。但當邁克和卡蘿兒到紐約城去找工作時,也只是租個便宜房子住,要忍受房東的脾氣和糟爛的條件。傑森並沒有資助給兒子在紐約買房,儘管他能幫岳父艾德把為換房車自由旅行而賣掉的鄉下房子再買回來給艾德,但並不代表會任由兒子啃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要為面子而活受罪,是《成長的煩惱》從頭到尾都在用細節所表達的觀念之一。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第七季的家庭合照

真誠待人是邁克後來領會到的一個重要理念,他還教給了寄宿在自己家裡的盧克,讓盧克不要撒謊去騙自己喜歡的女孩,真誠相待,對方會感受到的。這一點和如今的中美對世界的態度差不多,中國對各國以誠相待,認認真真做生意,美國卻在到處欺騙生事,不惜向全世界撒謊來無限打擊對手。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和邁克之間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和本

新中國從一窮二白髮展到今天,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年,經濟成長的速度舉世驚歎,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和矛盾也不勝枚舉,但經歷過痛點之後知道反思是中國的優良品質,就像邁克一樣,在五千年優秀傳統品德這個“父親”的諄諄善誘下,變得越來越成熟可靠。而美國已經丟掉了曾經像《成長的煩惱》這樣難得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種種美德,變得越來越令世界生厭。

"

近來整理硬盤資料,發現《成長的煩惱》還在上面,回憶頓時湧上心頭。隨便挑出幾集來回味,不由得生出一種感慨,二十多年前還在被廣大中國人民所羨慕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中產家庭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歷史記憶。而仍然能深深打動、引起共鳴的,是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各種溫情。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經典的片頭

一股清流的電視劇

《成長的煩惱》第一季拍攝於1985年,最後一季終結於1992年。當時的美國竟會拍出這樣一部不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只以家庭溫情和孩子成長為主線的電視喜劇,片中主要人物都十分正派,基本不用低級趣味來製作笑點,讓人覺得是個奇蹟。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最初的五個人

再看之後二十多年中各個受歡迎的美劇,已經不存在這種類型了,美國現代年輕人要麼根本不知道這部劇,要麼知道的也覺得不喜歡。說明美國主流文化中已經基本摒棄了《成長的煩惱》中所傳達的傳統價值觀,更加容易躁動和追求快感,下三路不離口。也正因為文化趨勢如此,除了小李子日後成為巨星之外,主角演員們後來都漸漸泯然於眾人之中。坦白說,中國文化如今在這一點上跟美國跟得很緊。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的二十年

邁克的成長

西弗兒一家的大兒子邁克,應該是《成長的煩惱》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整部劇至少一半以上劇情是以邁克的成長當中遇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來構成的。從第一集中只知調皮搗蛋的少年,到中間演員柯克卡梅隆以其本人的身份呼籲青少年遠離毒品,再到回原來的高中成為代課老師,被杜威特校長嘲笑,反思自己的過去,邁克一點一點在成長,並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信念。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還記得最上面的女孩朱莉嗎

邁克的本質是個純良的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父親傑森在外上班,只有母親麥琪在家,缺少了為人父者的言傳身教。後來麥琪重新上班,換傑森在家執業,更加註重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和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而是語重心長的懇談加上適當的懲罰手段,才將邁克的認知逐漸糾正過來,沒有走到歪路上去。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深受父親影響的邁克

邁克小時候的朋友波納本來是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孩子,有一天忽然要去參軍,頓時讓邁克深受衝擊,體會到與好友離別的滋味,並對波納的選擇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朋友的成長,也同樣讓邁克得到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邁克和波納

同樣成長的中國經濟

在邁克18歲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傑森獎勵給他一部轎車。這一點令彼時的觀眾羨慕不已,其實今天的多數中國城市家庭也早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因為當年的中國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還很欠缺,覺得有車就好,而邁克的車並不是高檔車,事實上在美國用三五千美元就能買一輛二手轎車,傑森當時應該就是沒有花太多錢。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美國二手車市場

中國現在多數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父母,如果沒有去投資買房套住現金的話,基本上拿個十萬出來給剛成年的孩子買輛新車已經不叫事了,只要有駕照並且上牌方便。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將車視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身份和麵子的象徵,所以有些人看不上十萬以下的車,務實消費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80年代現代化的西弗兒家

至於西弗兒家裡的各種電器和生活用品,中國家庭更是早已拉平,一樣不少,甚至大大超越,這其中有科技快速進步的因素,也有中國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富強起來的原因。只不過當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的慾念起來時,抱怨就不會停止,覺得中國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看著別人鍋裡的飯更香。

真誠可貴

傑森是心理醫生,收入不低,所以供得起一幢大房子,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間。但當邁克和卡蘿兒到紐約城去找工作時,也只是租個便宜房子住,要忍受房東的脾氣和糟爛的條件。傑森並沒有資助給兒子在紐約買房,儘管他能幫岳父艾德把為換房車自由旅行而賣掉的鄉下房子再買回來給艾德,但並不代表會任由兒子啃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要為面子而活受罪,是《成長的煩惱》從頭到尾都在用細節所表達的觀念之一。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第七季的家庭合照

真誠待人是邁克後來領會到的一個重要理念,他還教給了寄宿在自己家裡的盧克,讓盧克不要撒謊去騙自己喜歡的女孩,真誠相待,對方會感受到的。這一點和如今的中美對世界的態度差不多,中國對各國以誠相待,認認真真做生意,美國卻在到處欺騙生事,不惜向全世界撒謊來無限打擊對手。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和邁克之間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小李子和本

新中國從一窮二白髮展到今天,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年,經濟成長的速度舉世驚歎,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和矛盾也不勝枚舉,但經歷過痛點之後知道反思是中國的優良品質,就像邁克一樣,在五千年優秀傳統品德這個“父親”的諄諄善誘下,變得越來越成熟可靠。而美國已經丟掉了曾經像《成長的煩惱》這樣難得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種種美德,變得越來越令世界生厭。

回看《成長的煩惱》,感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像邁克一樣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美國人不理解優秀作品能給公眾帶來的正向引導作用,對整個社會的思想進步會有多大的影響,任由所謂自由思潮氾濫,不禁人性中負面的東西,怎麼有快感就怎麼來,已經導致科技進化的同時,大眾思維卻在退化,為黑人和女權平權的事件層出不窮,為政治正確而強行改變傳統,加深了族群割裂。

結語

三十年對於人生而言很長,《成長的煩惱》只有七季,就已經讓邁克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有了質的飛躍,前後看起來就像是兩個人。而三十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卻算不得長,以人生階段來比擬的話,新中國可能還未成年,各項機理尚在磨合發育,偶爾會崴腳或摔傷,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要學習和探索的還很多。中國人不要像美國人那樣躁動和焦慮,請對國家的成長更有耐心一點。

以上只是個人的些許感悟,謝絕轉載。

我是侯眼金睛,對經濟有獨道的看法,幫助你開拓思維。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