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公園

從2012年開始規劃至2015年底,短短3年時間,紫雲人民以“衝出經濟窪地”的新時代精神激動跨越,讓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錯的旱土澤地變成寬敞明亮的都市街區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園,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紫雲新城在亞魯王故里強勢崛起。

漫步紫雲新城,紫雲洞佛教公園、松林公園、格凸中央公園、海子公園與文化廣場城市公園、國盛廣場城市公園、紫雲莊園渾然融為一體,雲城首座、祥龍華府、格凸中央、亞魯王雙城廣場、翔宇城市之光、麒龍廣場等一批集商業、居住、旅遊、生態為主體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點。

從解決溫飽到同步小康

詮釋發展的力量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公園

從2012年開始規劃至2015年底,短短3年時間,紫雲人民以“衝出經濟窪地”的新時代精神激動跨越,讓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錯的旱土澤地變成寬敞明亮的都市街區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園,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紫雲新城在亞魯王故里強勢崛起。

漫步紫雲新城,紫雲洞佛教公園、松林公園、格凸中央公園、海子公園與文化廣場城市公園、國盛廣場城市公園、紫雲莊園渾然融為一體,雲城首座、祥龍華府、格凸中央、亞魯王雙城廣場、翔宇城市之光、麒龍廣場等一批集商業、居住、旅遊、生態為主體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點。

從解決溫飽到同步小康

詮釋發展的力量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火花鎮興合村葡萄園

紫雲自治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和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試點縣之一,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10個生態功能縣和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7973戶111989人。

70年來,在麻山深處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面對貧窮,紫雲人民毫無畏懼,雄心壯志,戰天鬥地,從貧窮中奮起,紫雲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紫雲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帶領群眾解決溫飽,一步一個腳印向小康邁進。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公園

從2012年開始規劃至2015年底,短短3年時間,紫雲人民以“衝出經濟窪地”的新時代精神激動跨越,讓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錯的旱土澤地變成寬敞明亮的都市街區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園,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紫雲新城在亞魯王故里強勢崛起。

漫步紫雲新城,紫雲洞佛教公園、松林公園、格凸中央公園、海子公園與文化廣場城市公園、國盛廣場城市公園、紫雲莊園渾然融為一體,雲城首座、祥龍華府、格凸中央、亞魯王雙城廣場、翔宇城市之光、麒龍廣場等一批集商業、居住、旅遊、生態為主體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點。

從解決溫飽到同步小康

詮釋發展的力量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火花鎮興合村葡萄園

紫雲自治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和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試點縣之一,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10個生態功能縣和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7973戶111989人。

70年來,在麻山深處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面對貧窮,紫雲人民毫無畏懼,雄心壯志,戰天鬥地,從貧窮中奮起,紫雲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紫雲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帶領群眾解決溫飽,一步一個腳印向小康邁進。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四大寨鄉落城村蔬菜園

解決溫飽,從發展農業產業開始。據縣誌數據顯示,全縣糧食總產量從1966年的56000噸發展到2015年的99666萬噸,增長1.78倍,年均增長1.18%。2018年,紫雲縣紮實抓好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精品水果、菌草等高效產業,全年調減低效作物面積10.37萬畝;新增蔬菜3.5萬畝、精品水果3.5萬畝、中藥材0.89萬畝、其他經濟作物0.78萬畝;種植紅芯紅薯1.5萬畝、烤煙1.75萬畝,大中牲畜存欄58.94萬頭,出欄39.68萬頭;禽存欄248.58萬羽,出欄690.21萬羽,生態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牧產業不斷壯大。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0.41億元,同比增長7.8%。

破除大山阻礙,實施易地搬遷,確保貧困群眾在城裡安居樂業。2016年至2018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0210人。其中,縣城集中安置點,城南社區710戶3864人;城東社區集中安置點,現入住搬遷群眾7881人。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公園

從2012年開始規劃至2015年底,短短3年時間,紫雲人民以“衝出經濟窪地”的新時代精神激動跨越,讓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錯的旱土澤地變成寬敞明亮的都市街區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園,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紫雲新城在亞魯王故里強勢崛起。

漫步紫雲新城,紫雲洞佛教公園、松林公園、格凸中央公園、海子公園與文化廣場城市公園、國盛廣場城市公園、紫雲莊園渾然融為一體,雲城首座、祥龍華府、格凸中央、亞魯王雙城廣場、翔宇城市之光、麒龍廣場等一批集商業、居住、旅遊、生態為主體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點。

從解決溫飽到同步小康

詮釋發展的力量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火花鎮興合村葡萄園

紫雲自治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和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試點縣之一,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10個生態功能縣和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7973戶111989人。

70年來,在麻山深處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面對貧窮,紫雲人民毫無畏懼,雄心壯志,戰天鬥地,從貧窮中奮起,紫雲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紫雲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帶領群眾解決溫飽,一步一個腳印向小康邁進。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四大寨鄉落城村蔬菜園

解決溫飽,從發展農業產業開始。據縣誌數據顯示,全縣糧食總產量從1966年的56000噸發展到2015年的99666萬噸,增長1.78倍,年均增長1.18%。2018年,紫雲縣紮實抓好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精品水果、菌草等高效產業,全年調減低效作物面積10.37萬畝;新增蔬菜3.5萬畝、精品水果3.5萬畝、中藥材0.89萬畝、其他經濟作物0.78萬畝;種植紅芯紅薯1.5萬畝、烤煙1.75萬畝,大中牲畜存欄58.94萬頭,出欄39.68萬頭;禽存欄248.58萬羽,出欄690.21萬羽,生態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牧產業不斷壯大。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0.41億元,同比增長7.8%。

破除大山阻礙,實施易地搬遷,確保貧困群眾在城裡安居樂業。2016年至2018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0210人。其中,縣城集中安置點,城南社區710戶3864人;城東社區集中安置點,現入住搬遷群眾7881人。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民族高級中學 盧維 攝

醫療實現全民參保。截止2018年底,全縣新農合參合33.03萬人,參合率99.7%;城鎮醫保參保892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2018年全年發放醫療救助金462.71萬元,直接救助3743人次。

就業保障穩步推進。2018年,全縣新增創業382戶,新增就業4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教育基礎不斷完善。2018年,投資2.7億元,實施“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94個,添置教學計算機5029臺、圖書34.68萬冊,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民辦學校不斷成長壯大,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公園

從2012年開始規劃至2015年底,短短3年時間,紫雲人民以“衝出經濟窪地”的新時代精神激動跨越,讓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錯的旱土澤地變成寬敞明亮的都市街區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園,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紫雲新城在亞魯王故里強勢崛起。

漫步紫雲新城,紫雲洞佛教公園、松林公園、格凸中央公園、海子公園與文化廣場城市公園、國盛廣場城市公園、紫雲莊園渾然融為一體,雲城首座、祥龍華府、格凸中央、亞魯王雙城廣場、翔宇城市之光、麒龍廣場等一批集商業、居住、旅遊、生態為主體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點。

從解決溫飽到同步小康

詮釋發展的力量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火花鎮興合村葡萄園

紫雲自治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和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試點縣之一,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10個生態功能縣和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7973戶111989人。

70年來,在麻山深處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面對貧窮,紫雲人民毫無畏懼,雄心壯志,戰天鬥地,從貧窮中奮起,紫雲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紫雲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帶領群眾解決溫飽,一步一個腳印向小康邁進。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四大寨鄉落城村蔬菜園

解決溫飽,從發展農業產業開始。據縣誌數據顯示,全縣糧食總產量從1966年的56000噸發展到2015年的99666萬噸,增長1.78倍,年均增長1.18%。2018年,紫雲縣紮實抓好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精品水果、菌草等高效產業,全年調減低效作物面積10.37萬畝;新增蔬菜3.5萬畝、精品水果3.5萬畝、中藥材0.89萬畝、其他經濟作物0.78萬畝;種植紅芯紅薯1.5萬畝、烤煙1.75萬畝,大中牲畜存欄58.94萬頭,出欄39.68萬頭;禽存欄248.58萬羽,出欄690.21萬羽,生態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牧產業不斷壯大。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0.41億元,同比增長7.8%。

破除大山阻礙,實施易地搬遷,確保貧困群眾在城裡安居樂業。2016年至2018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0210人。其中,縣城集中安置點,城南社區710戶3864人;城東社區集中安置點,現入住搬遷群眾7881人。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民族高級中學 盧維 攝

醫療實現全民參保。截止2018年底,全縣新農合參合33.03萬人,參合率99.7%;城鎮醫保參保892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2018年全年發放醫療救助金462.71萬元,直接救助3743人次。

就業保障穩步推進。2018年,全縣新增創業382戶,新增就業4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教育基礎不斷完善。2018年,投資2.7億元,實施“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94個,添置教學計算機5029臺、圖書34.68萬冊,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民辦學校不斷成長壯大,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板當鎮百靈生態藍莓園

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摘掉“貧困帽”。截至2018年底,全縣貧困人口降至4.1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十二五末的23.59%降至11.49%。

成績屬於過去。在紫雲自治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衝刺階段,紫雲全縣上下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市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思想觀念、發展方式、轉變作風”三年革命思想,全面拉開農村產業發展大幕,堅持以“三提升兩壯大”為突破口,著力提升葡萄、藍莓、冰脆李等全縣精品水果產業,提升原有茶葉提質改面,提升原有的紅芯紅薯種植規模,壯大林下經濟和蔬菜經濟等,推動紫雲貧困地區取得實實在在的發展業績,帶領紫雲兒女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


70年砥礪奮進,在紫雲自治縣麻山深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冊,反映出紫雲與祖國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70年來,紫雲麻山女兒不畏困難,踏著時代脈搏,勇立潮頭、團結奮進、砥礪奮起。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自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建立以來,196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3萬元;197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623萬元;199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24萬元;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

從肩挑馬馱到組組通公路

傳承奮鬥的精神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航拍火花特大橋 盧維/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紫雲去安順開會得搭乘貨車去,由於路況差且狹窄,貨車要走3個多小時才到達安順。”80歲的原紫雲縣紀委副書記周永福,1961年遵義師專畢業後,組織分派他到紫雲工作,據他回憶,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紫雲到安順也得要兩個半小時時間。

據縣誌記載,1942年開始修建過境紫雲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時,只有兩輛小車(部分路段靠人推、抬)進入紫雲縣城。1952年,縣政府撥款對209省道進行擴寬整修,1956年經省市驗收符合國家簡易公路標準,開始通行汽車。1985年,209省道才達到國家4級公路標準,碎石路面。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客車站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告別了紫雲自治縣從縣區至安順市區無高速的歷史,譜寫了安順市區至各縣(區)縣縣通高速的歷史,讓紫雲融入“安順1小時經濟圈”。

惠興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將開工建設的貴興高鐵、隆白鐵路等,這些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規劃建設完成,將有望實現“兩高兩鐵”貫穿紫雲縣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旁如村正在修建的通組路

“以前出門全靠肩挑馬馱,現在馬路通到了家門口。”而今,在紫雲自治縣,不僅每個鄉鎮都通了硬化路,就連較為偏僻的大營鄉的大巖、聯八、百花等各村各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在麻山腹地傳承,一條條硬化公路在麻山深處蔓延。截至目前,紫雲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興高速紫雲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雲段11.3公里)、國道1條71.58公里,省道5條270.25公里、縣道19條503.28公里、鄉道61條621.64公里、村道498條1028.38公里。

從一條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見證前進的速度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自治縣城區 盧維/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不少人開始自建樓房,紫雲縣城茅草房幾乎全部消失。雖然城市建設在蓬勃發展,縣城面積在逐漸擴大,但沒有一條像樣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紀,紫雲縣城才有了一條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點城市的氣息。

“紫雲發展受制於交通、受制於水源、受制於電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紫雲縣城面積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萬人,縣城僅一條主要街道,建築物陳舊破爛,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化模樣。”紫雲縣城老市民範幹平回憶說。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紫雲自治縣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大力優化城鎮佈局,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省內其他地區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紫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後發趕超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公園

從2012年開始規劃至2015年底,短短3年時間,紫雲人民以“衝出經濟窪地”的新時代精神激動跨越,讓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錯的旱土澤地變成寬敞明亮的都市街區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園,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紫雲新城在亞魯王故里強勢崛起。

漫步紫雲新城,紫雲洞佛教公園、松林公園、格凸中央公園、海子公園與文化廣場城市公園、國盛廣場城市公園、紫雲莊園渾然融為一體,雲城首座、祥龍華府、格凸中央、亞魯王雙城廣場、翔宇城市之光、麒龍廣場等一批集商業、居住、旅遊、生態為主體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點。

從解決溫飽到同步小康

詮釋發展的力量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火花鎮興合村葡萄園

紫雲自治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和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試點縣之一,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10個生態功能縣和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7973戶111989人。

70年來,在麻山深處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面對貧窮,紫雲人民毫無畏懼,雄心壯志,戰天鬥地,從貧窮中奮起,紫雲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紫雲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帶領群眾解決溫飽,一步一個腳印向小康邁進。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四大寨鄉落城村蔬菜園

解決溫飽,從發展農業產業開始。據縣誌數據顯示,全縣糧食總產量從1966年的56000噸發展到2015年的99666萬噸,增長1.78倍,年均增長1.18%。2018年,紫雲縣紮實抓好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精品水果、菌草等高效產業,全年調減低效作物面積10.37萬畝;新增蔬菜3.5萬畝、精品水果3.5萬畝、中藥材0.89萬畝、其他經濟作物0.78萬畝;種植紅芯紅薯1.5萬畝、烤煙1.75萬畝,大中牲畜存欄58.94萬頭,出欄39.68萬頭;禽存欄248.58萬羽,出欄690.21萬羽,生態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牧產業不斷壯大。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0.41億元,同比增長7.8%。

破除大山阻礙,實施易地搬遷,確保貧困群眾在城裡安居樂業。2016年至2018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0210人。其中,縣城集中安置點,城南社區710戶3864人;城東社區集中安置點,現入住搬遷群眾7881人。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紫雲民族高級中學 盧維 攝

醫療實現全民參保。截止2018年底,全縣新農合參合33.03萬人,參合率99.7%;城鎮醫保參保892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2018年全年發放醫療救助金462.71萬元,直接救助3743人次。

就業保障穩步推進。2018年,全縣新增創業382戶,新增就業4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教育基礎不斷完善。2018年,投資2.7億元,實施“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94個,添置教學計算機5029臺、圖書34.68萬冊,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民辦學校不斷成長壯大,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板當鎮百靈生態藍莓園

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摘掉“貧困帽”。截至2018年底,全縣貧困人口降至4.1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十二五末的23.59%降至11.49%。

成績屬於過去。在紫雲自治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衝刺階段,紫雲全縣上下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市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思想觀念、發展方式、轉變作風”三年革命思想,全面拉開農村產業發展大幕,堅持以“三提升兩壯大”為突破口,著力提升葡萄、藍莓、冰脆李等全縣精品水果產業,提升原有茶葉提質改面,提升原有的紅芯紅薯種植規模,壯大林下經濟和蔬菜經濟等,推動紫雲貧困地區取得實實在在的發展業績,帶領紫雲兒女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紫雲:回首70年,我和紫雲一起成長


來源:紫雲縣人民政府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