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要主動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形成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的港口發展格局。”並特別提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公路,推動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將海灣、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來,打造藍色旅遊經濟帶。”

潮州是一座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僑胞資源獨特的城市。這座位於廣東“東大門”的小城位於粵之東,與汕頭、揭陽、梅州緊密相連。潮州距離廣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離廈門約230公里,是珠三角與海峽西岸之間的紐帶,也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不小的經濟差距。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要主動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形成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的港口發展格局。”並特別提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公路,推動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將海灣、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來,打造藍色旅遊經濟帶。”

潮州是一座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僑胞資源獨特的城市。這座位於廣東“東大門”的小城位於粵之東,與汕頭、揭陽、梅州緊密相連。潮州距離廣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離廈門約230公里,是珠三角與海峽西岸之間的紐帶,也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不小的經濟差距。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這樣的多重定位下,潮州的“融”字文章必然需要走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的融合發展之路,是多個圈層、多層次、多方面的融合。那麼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

明確所處位置,輻射半徑內多層次連通

汕潮揭一體化、差異化發展提出已多年。目前,三市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已見成效,潮汕環線等交通基礎設施連通工程也在建設中。但是,幾個城市總體水平仍然相近,無法形成引領性粵東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不明顯,交通尚未完全對接,此外,作為經濟一體化最為核心的產業一體化,這方面的融合還有待提高。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要主動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形成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的港口發展格局。”並特別提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公路,推動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將海灣、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來,打造藍色旅遊經濟帶。”

潮州是一座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僑胞資源獨特的城市。這座位於廣東“東大門”的小城位於粵之東,與汕頭、揭陽、梅州緊密相連。潮州距離廣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離廈門約230公里,是珠三角與海峽西岸之間的紐帶,也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不小的經濟差距。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這樣的多重定位下,潮州的“融”字文章必然需要走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的融合發展之路,是多個圈層、多層次、多方面的融合。那麼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

明確所處位置,輻射半徑內多層次連通

汕潮揭一體化、差異化發展提出已多年。目前,三市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已見成效,潮汕環線等交通基礎設施連通工程也在建設中。但是,幾個城市總體水平仍然相近,無法形成引領性粵東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不明顯,交通尚未完全對接,此外,作為經濟一體化最為核心的產業一體化,這方面的融合還有待提高。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融合發展的格局和態勢的含義包括經濟、社會等領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跨越人才和資金流通的障礙、產業實現優勢互補等。

談城市群融合首先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及區域半徑。對於潮州這樣的城市而言,首先要清晰能依託哪座城市作為都市圈輻射半徑。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要主動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形成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的港口發展格局。”並特別提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公路,推動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將海灣、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來,打造藍色旅遊經濟帶。”

潮州是一座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僑胞資源獨特的城市。這座位於廣東“東大門”的小城位於粵之東,與汕頭、揭陽、梅州緊密相連。潮州距離廣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離廈門約230公里,是珠三角與海峽西岸之間的紐帶,也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不小的經濟差距。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這樣的多重定位下,潮州的“融”字文章必然需要走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的融合發展之路,是多個圈層、多層次、多方面的融合。那麼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

明確所處位置,輻射半徑內多層次連通

汕潮揭一體化、差異化發展提出已多年。目前,三市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已見成效,潮汕環線等交通基礎設施連通工程也在建設中。但是,幾個城市總體水平仍然相近,無法形成引領性粵東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不明顯,交通尚未完全對接,此外,作為經濟一體化最為核心的產業一體化,這方面的融合還有待提高。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融合發展的格局和態勢的含義包括經濟、社會等領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跨越人才和資金流通的障礙、產業實現優勢互補等。

談城市群融合首先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及區域半徑。對於潮州這樣的城市而言,首先要清晰能依託哪座城市作為都市圈輻射半徑。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汕潮揭都在50公里半徑內,是典型的都市區,而另一個都市圈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潮州處於“一核一帶一區”的沿海經濟帶。所以於潮州而言,最重要的融合圈層應該是汕潮揭一體化的城市群,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珠江東岸城市圈,特別是深圳這座大都市。

那麼如何在這兩個圈層內融合呢?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連通。首先是基礎設施的連通。融合,通勤就是最重要的標準,應當推動空港、高鐵、城軌、地鐵的有機銜接。目前而言,汕潮揭的交通一體化還遠遠不夠。其次要加強產業連通,即努力實現產業溢出的承接。此外,還有文化、旅遊、生活等方面的連通,潮州應發揮文化特色優勢,強化連通優勢。

承接好“溢出效應” 法治化環境還需打造

此前,珠三角的長足發展對於粵東粵西粵北而言既有虹吸效應,也有溢出效應。未來大灣區的發展也必將如此。潮州如何避免虹吸效應,如何承接溢出效應?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要主動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形成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的港口發展格局。”並特別提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公路,推動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將海灣、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來,打造藍色旅遊經濟帶。”

潮州是一座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僑胞資源獨特的城市。這座位於廣東“東大門”的小城位於粵之東,與汕頭、揭陽、梅州緊密相連。潮州距離廣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離廈門約230公里,是珠三角與海峽西岸之間的紐帶,也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不小的經濟差距。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這樣的多重定位下,潮州的“融”字文章必然需要走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的融合發展之路,是多個圈層、多層次、多方面的融合。那麼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

明確所處位置,輻射半徑內多層次連通

汕潮揭一體化、差異化發展提出已多年。目前,三市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已見成效,潮汕環線等交通基礎設施連通工程也在建設中。但是,幾個城市總體水平仍然相近,無法形成引領性粵東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不明顯,交通尚未完全對接,此外,作為經濟一體化最為核心的產業一體化,這方面的融合還有待提高。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融合發展的格局和態勢的含義包括經濟、社會等領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跨越人才和資金流通的障礙、產業實現優勢互補等。

談城市群融合首先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及區域半徑。對於潮州這樣的城市而言,首先要清晰能依託哪座城市作為都市圈輻射半徑。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汕潮揭都在50公里半徑內,是典型的都市區,而另一個都市圈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潮州處於“一核一帶一區”的沿海經濟帶。所以於潮州而言,最重要的融合圈層應該是汕潮揭一體化的城市群,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珠江東岸城市圈,特別是深圳這座大都市。

那麼如何在這兩個圈層內融合呢?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連通。首先是基礎設施的連通。融合,通勤就是最重要的標準,應當推動空港、高鐵、城軌、地鐵的有機銜接。目前而言,汕潮揭的交通一體化還遠遠不夠。其次要加強產業連通,即努力實現產業溢出的承接。此外,還有文化、旅遊、生活等方面的連通,潮州應發揮文化特色優勢,強化連通優勢。

承接好“溢出效應” 法治化環境還需打造

此前,珠三角的長足發展對於粵東粵西粵北而言既有虹吸效應,也有溢出效應。未來大灣區的發展也必將如此。潮州如何避免虹吸效應,如何承接溢出效應?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發展有規律可言,“虹吸效應”和“溢出效應”同時存在,大都市在發展過程中,會向都市圈內的周邊城市產業溢出。如前分析所述,潮州已在這個都市圈內,所以要做好承接溢出的準備。潮州能否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溢出,營商環境、成本、配套是三大決定因素。

其中,營商環境非常關鍵。營商環境與“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緊密相關。他認為,在潮州乃至粵東地區,民營經濟活躍,市場化沒有問題,國際化尚有欠缺,而法治化則需要著力打造。

同樣民營經濟活躍,潮州為何就沒有演變成溫州、泉州呢?城市若要有吸引力,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有競爭力,要為企業家們提供基礎設施、城市環境、法治化環境等公共服務。其中,配套既包括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一個好的學校,一家好的醫院就可能將高層次人才吸引過去了。而良好的法治環境,則是企業家們能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

當前,要素流動更為倚重於區域綜合品質。從以往情況看,要素流動既依附於地區綜合環境,也看重比較優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當前要素尤其是人口人才的流動也開始逐漸關注地區社會、文化、安全、生態等狀況。

目前潮州或其他粵東西北城市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又該應如何應對呢?

"

【編者按】潮州地處粵東,是廣東的東大門,曾被稱之為“省尾國角”,如今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漸補足,潮州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去年7月,省委書記李希調研潮州時強調,潮州要發揮優勢和特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目前的發展路徑方式有什麼不足?有哪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梳理解決?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為潮州把脈開方,助力潮州提速發展。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要主動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形成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的港口發展格局。”並特別提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公路,推動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將海灣、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來,打造藍色旅遊經濟帶。”

潮州是一座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僑胞資源獨特的城市。這座位於廣東“東大門”的小城位於粵之東,與汕頭、揭陽、梅州緊密相連。潮州距離廣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離廈門約230公里,是珠三角與海峽西岸之間的紐帶,也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不小的經濟差距。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這樣的多重定位下,潮州的“融”字文章必然需要走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的融合發展之路,是多個圈層、多層次、多方面的融合。那麼潮州如何主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新動力?

明確所處位置,輻射半徑內多層次連通

汕潮揭一體化、差異化發展提出已多年。目前,三市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已見成效,潮汕環線等交通基礎設施連通工程也在建設中。但是,幾個城市總體水平仍然相近,無法形成引領性粵東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不明顯,交通尚未完全對接,此外,作為經濟一體化最為核心的產業一體化,這方面的融合還有待提高。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融合發展的格局和態勢的含義包括經濟、社會等領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跨越人才和資金流通的障礙、產業實現優勢互補等。

談城市群融合首先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及區域半徑。對於潮州這樣的城市而言,首先要清晰能依託哪座城市作為都市圈輻射半徑。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汕潮揭都在50公里半徑內,是典型的都市區,而另一個都市圈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潮州處於“一核一帶一區”的沿海經濟帶。所以於潮州而言,最重要的融合圈層應該是汕潮揭一體化的城市群,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珠江東岸城市圈,特別是深圳這座大都市。

那麼如何在這兩個圈層內融合呢?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連通。首先是基礎設施的連通。融合,通勤就是最重要的標準,應當推動空港、高鐵、城軌、地鐵的有機銜接。目前而言,汕潮揭的交通一體化還遠遠不夠。其次要加強產業連通,即努力實現產業溢出的承接。此外,還有文化、旅遊、生活等方面的連通,潮州應發揮文化特色優勢,強化連通優勢。

承接好“溢出效應” 法治化環境還需打造

此前,珠三角的長足發展對於粵東粵西粵北而言既有虹吸效應,也有溢出效應。未來大灣區的發展也必將如此。潮州如何避免虹吸效應,如何承接溢出效應?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發展有規律可言,“虹吸效應”和“溢出效應”同時存在,大都市在發展過程中,會向都市圈內的周邊城市產業溢出。如前分析所述,潮州已在這個都市圈內,所以要做好承接溢出的準備。潮州能否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溢出,營商環境、成本、配套是三大決定因素。

其中,營商環境非常關鍵。營商環境與“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緊密相關。他認為,在潮州乃至粵東地區,民營經濟活躍,市場化沒有問題,國際化尚有欠缺,而法治化則需要著力打造。

同樣民營經濟活躍,潮州為何就沒有演變成溫州、泉州呢?城市若要有吸引力,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有競爭力,要為企業家們提供基礎設施、城市環境、法治化環境等公共服務。其中,配套既包括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一個好的學校,一家好的醫院就可能將高層次人才吸引過去了。而良好的法治環境,則是企業家們能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

當前,要素流動更為倚重於區域綜合品質。從以往情況看,要素流動既依附於地區綜合環境,也看重比較優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當前要素尤其是人口人才的流動也開始逐漸關注地區社會、文化、安全、生態等狀況。

目前潮州或其他粵東西北城市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又該應如何應對呢?

“省尾國角”潮州如何融入大灣區?融合兩個圈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郭萬達:一個城市要真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搭上灣區快車,首先執政者要有清醒的認識,真正認識到這是發展的機遇,而不僅僅是政治任務。只有把自己擺進大灣區的都市圈,才能有機會搭上大灣區的政策;只有主動地謀劃爭取,才能把握住有利的時機。此外諸如潮州這樣的城市要主動爭取大灣區的市場,政府應該考慮如何改革,提升效率,借勢把改革開放做得更好,讓市場的水往這邊流。

站位要高、定位要準、措施要實、行動要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