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三、“鯉魚背”與“南嶽廟”

柘皋河流經鎮南倉房村邊,折轉向東,右岸有一約百米長的河埂,形如魚脊,故稱“鯉魚背”。據老人們說,其上原一座小廟,叫“南嶽廟”,供奉何神,記不清了。廟前有井一口。此“鯉魚背”有一神奇處,即無論河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後來,傳說劉伯溫為掃除朱氏江山一切隱患,走遍各也,凡發現有奇異跡象的人或物,都給予消除,當劉伯溫聽說此情後,將箭射入井中(射瞎龍眼)後,封填此井。廟也因此而廢了。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三、“鯉魚背”與“南嶽廟”

柘皋河流經鎮南倉房村邊,折轉向東,右岸有一約百米長的河埂,形如魚脊,故稱“鯉魚背”。據老人們說,其上原一座小廟,叫“南嶽廟”,供奉何神,記不清了。廟前有井一口。此“鯉魚背”有一神奇處,即無論河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後來,傳說劉伯溫為掃除朱氏江山一切隱患,走遍各也,凡發現有奇異跡象的人或物,都給予消除,當劉伯溫聽說此情後,將箭射入井中(射瞎龍眼)後,封填此井。廟也因此而廢了。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四、“遇難橋”與“蜘蛛”

關於鎮上柘皋河上的“遇難橋”,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個是朱元璋被元兵追至柘皋河邊,一河相阻,正危急時,見河邊有一個土地廟,情急之下,一頭鑽進廟內,廟門口一隻八角蟲馬上織網,恢復了被弄破的網。元兵至此時見廟口蛛網完好無損,就怱忙向別處尋去。

朱元璋脫險後,先封此八角蟲為“遮主”,後被叫“蜘蛛”——柘皋土話叫遮主或遮朱。後修石拱橋在柘皋河上,稱“遇難橋”,因名不好聽,後才改叫“玉欄橋”。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三、“鯉魚背”與“南嶽廟”

柘皋河流經鎮南倉房村邊,折轉向東,右岸有一約百米長的河埂,形如魚脊,故稱“鯉魚背”。據老人們說,其上原一座小廟,叫“南嶽廟”,供奉何神,記不清了。廟前有井一口。此“鯉魚背”有一神奇處,即無論河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後來,傳說劉伯溫為掃除朱氏江山一切隱患,走遍各也,凡發現有奇異跡象的人或物,都給予消除,當劉伯溫聽說此情後,將箭射入井中(射瞎龍眼)後,封填此井。廟也因此而廢了。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四、“遇難橋”與“蜘蛛”

關於鎮上柘皋河上的“遇難橋”,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個是朱元璋被元兵追至柘皋河邊,一河相阻,正危急時,見河邊有一個土地廟,情急之下,一頭鑽進廟內,廟門口一隻八角蟲馬上織網,恢復了被弄破的網。元兵至此時見廟口蛛網完好無損,就怱忙向別處尋去。

朱元璋脫險後,先封此八角蟲為“遮主”,後被叫“蜘蛛”——柘皋土話叫遮主或遮朱。後修石拱橋在柘皋河上,稱“遇難橋”,因名不好聽,後才改叫“玉欄橋”。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五、峏山白龍洞與小白龍

峏山又稱兒山(陷巢州漲廬州傳說從略),位於柘皋南幾公里處,為一高不足百米的小石山,應為萬家山餘脈。此山有一巖洞,叫白龍洞,傳說洞內住著一條小白龍。

每年夏秋之際,小白龍常要出洞巡遊巢湖和桴槎山龍泉洞。所經之處狂風大雨,有時還在巢湖內“興風作浪”,吸起沖天白色水柱,在柘皋河邊都隱約可見,時稱“龍吸水”。不過,人們對小白龍的“惡作劇”並無多大反感,有時還去峏山祭拜牠。祈求牠保佑地方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三、“鯉魚背”與“南嶽廟”

柘皋河流經鎮南倉房村邊,折轉向東,右岸有一約百米長的河埂,形如魚脊,故稱“鯉魚背”。據老人們說,其上原一座小廟,叫“南嶽廟”,供奉何神,記不清了。廟前有井一口。此“鯉魚背”有一神奇處,即無論河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後來,傳說劉伯溫為掃除朱氏江山一切隱患,走遍各也,凡發現有奇異跡象的人或物,都給予消除,當劉伯溫聽說此情後,將箭射入井中(射瞎龍眼)後,封填此井。廟也因此而廢了。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四、“遇難橋”與“蜘蛛”

關於鎮上柘皋河上的“遇難橋”,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個是朱元璋被元兵追至柘皋河邊,一河相阻,正危急時,見河邊有一個土地廟,情急之下,一頭鑽進廟內,廟門口一隻八角蟲馬上織網,恢復了被弄破的網。元兵至此時見廟口蛛網完好無損,就怱忙向別處尋去。

朱元璋脫險後,先封此八角蟲為“遮主”,後被叫“蜘蛛”——柘皋土話叫遮主或遮朱。後修石拱橋在柘皋河上,稱“遇難橋”,因名不好聽,後才改叫“玉欄橋”。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五、峏山白龍洞與小白龍

峏山又稱兒山(陷巢州漲廬州傳說從略),位於柘皋南幾公里處,為一高不足百米的小石山,應為萬家山餘脈。此山有一巖洞,叫白龍洞,傳說洞內住著一條小白龍。

每年夏秋之際,小白龍常要出洞巡遊巢湖和桴槎山龍泉洞。所經之處狂風大雨,有時還在巢湖內“興風作浪”,吸起沖天白色水柱,在柘皋河邊都隱約可見,時稱“龍吸水”。不過,人們對小白龍的“惡作劇”並無多大反感,有時還去峏山祭拜牠。祈求牠保佑地方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六、划龍舟

我印象記憶最深的一次划龍舟,大概是1952年端午節,那次划龍舟賽與其後我在電視中與現實中見到的划龍舟,我感到不可相比而論。柘皋的划龍舟原始粗獷,樸實無華,真正的原生態的民間自發活動!

五月的柘皋河,處於豐水期,河水清澈,正是賽龍舟的最好時節,本鎮和沿河鄉民們,將龍舟停靠在船碼頭上,一聲令下,幾十條龍舟齊發,每條船上約十五,六人左右,船頭一人纏著紅色或黃色布條,上身赤裸,下著粗布短褲,隨著船尾一人的擊鼓聲,一邊向左向右蹦跳著,一邊大聲唱著不甚聽懂的龍船調:“荷花時時來,荷花時時來,裡格咚,咚格里,荷花時時來……”(記憶中的譯音吧)兩邊水手也是一樣穿著,隨著鼓聲和歌聲,奮力劃漿,河面上激盪起一陣陣浪花飛揚……岸邊擠滿看熱鬧的人群,有人手持竹竿,竿上繫著紅布條,伸問船頭,誰搶得的紅布條多,誰就是優勝者。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三、“鯉魚背”與“南嶽廟”

柘皋河流經鎮南倉房村邊,折轉向東,右岸有一約百米長的河埂,形如魚脊,故稱“鯉魚背”。據老人們說,其上原一座小廟,叫“南嶽廟”,供奉何神,記不清了。廟前有井一口。此“鯉魚背”有一神奇處,即無論河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後來,傳說劉伯溫為掃除朱氏江山一切隱患,走遍各也,凡發現有奇異跡象的人或物,都給予消除,當劉伯溫聽說此情後,將箭射入井中(射瞎龍眼)後,封填此井。廟也因此而廢了。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四、“遇難橋”與“蜘蛛”

關於鎮上柘皋河上的“遇難橋”,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個是朱元璋被元兵追至柘皋河邊,一河相阻,正危急時,見河邊有一個土地廟,情急之下,一頭鑽進廟內,廟門口一隻八角蟲馬上織網,恢復了被弄破的網。元兵至此時見廟口蛛網完好無損,就怱忙向別處尋去。

朱元璋脫險後,先封此八角蟲為“遮主”,後被叫“蜘蛛”——柘皋土話叫遮主或遮朱。後修石拱橋在柘皋河上,稱“遇難橋”,因名不好聽,後才改叫“玉欄橋”。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五、峏山白龍洞與小白龍

峏山又稱兒山(陷巢州漲廬州傳說從略),位於柘皋南幾公里處,為一高不足百米的小石山,應為萬家山餘脈。此山有一巖洞,叫白龍洞,傳說洞內住著一條小白龍。

每年夏秋之際,小白龍常要出洞巡遊巢湖和桴槎山龍泉洞。所經之處狂風大雨,有時還在巢湖內“興風作浪”,吸起沖天白色水柱,在柘皋河邊都隱約可見,時稱“龍吸水”。不過,人們對小白龍的“惡作劇”並無多大反感,有時還去峏山祭拜牠。祈求牠保佑地方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六、划龍舟

我印象記憶最深的一次划龍舟,大概是1952年端午節,那次划龍舟賽與其後我在電視中與現實中見到的划龍舟,我感到不可相比而論。柘皋的划龍舟原始粗獷,樸實無華,真正的原生態的民間自發活動!

五月的柘皋河,處於豐水期,河水清澈,正是賽龍舟的最好時節,本鎮和沿河鄉民們,將龍舟停靠在船碼頭上,一聲令下,幾十條龍舟齊發,每條船上約十五,六人左右,船頭一人纏著紅色或黃色布條,上身赤裸,下著粗布短褲,隨著船尾一人的擊鼓聲,一邊向左向右蹦跳著,一邊大聲唱著不甚聽懂的龍船調:“荷花時時來,荷花時時來,裡格咚,咚格里,荷花時時來……”(記憶中的譯音吧)兩邊水手也是一樣穿著,隨著鼓聲和歌聲,奮力劃漿,河面上激盪起一陣陣浪花飛揚……岸邊擠滿看熱鬧的人群,有人手持竹竿,竿上繫著紅布條,伸問船頭,誰搶得的紅布條多,誰就是優勝者。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七、城隍廟會

城隍廟會也是很隆重的柘皋民俗活動。印象大概是1952、1953年吧,十多人將城隍菩薩抬出城隍廟,城隍坐的平臺上,有六個或八個兒童扮成童男童女,分列城隍兩邊,沿著西大街,十字街,東大街遊街一遍,滿街人群,人頭攢動,有信男善女將紅紅綠綠布條掛到城隍菩薩身上,祈求保佑。

活動時間持續約半天,最後將城隍爺送回廟裡,活動結朿。那次可能是柘皋鎮最後一次城隍廟會吧!


"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作者:謝昌澤

一、“難孔橋”與“晒書墩”

柘皋東南約七華里處,有一村名叫陳家橋(?),在現今的巢柘公路上原有一小木橋——現應為混凝土橋了,名“難孔橋”,其南側有一個不到十米高的小土墩,稱“晒書墩”。此處有一個古遠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行車到此橋頭,有幾個村童用磚頭搭設了一個城牆,孔子叫孩子們快給拆了,讓車過去。領頭的兒童,雙手扠腰對孔子說:“自古只有車讓城,哪有拆城讓車行的道理。”這可把孔子難住了,兒童說得對啊!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想繞“城”而過,不料,路窄橋狹,還是將車子側翻了,滿車載的書簡落入水中,幾個隨行弟子遞將書簡撈上岸,攤晒在路邊的土墩上。於是遂有“難孔橋”和“晒書墩”之傳說。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二、“九步三眼井”與“典韋墓”

從柘皋河西街中間一個小巷口進去,向西走兩百來米,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水塘。其中有一個一畝左右大小的圓形水塘,人們稱之為“九步三眼井”,據說此塘從不幹涸,緣於塘內有呈三角形,每邊九步間距的三口水井。有好事者將塘水抽乾,見有三塊青石板蓋著井口,打開井蓋,井內並無水,於是好事者進入井內,卻聽到雞犬之聲,猶如進入武陵桃花源之境,此人害怕了,趕緊被拉出井,蓋上井蓋,放水入塘。從此再無人放水入井了。

塘東邊不到丈遠的地方,有一土墓,墓南立有石碑,上書“魏大將軍典韋之墓”碑刻,年代不詳。墓南約3~5百米處,有一座砂土崗,叫“窯火崗”,解放前為亂墳場,常能發現古代箭簇,傳說曾為古戰場。柘皋位於魏吳交界,如該墓確為典韋之墓,那這兒肯定發生過激烈交戰,典韋很可能就在此戰死。

2016年5月回柘皋,路過此處,侄兒指其中一塘,說這就是當年的“九步三眼井”,只見荒蕪不堪,典韋墓碑未見蹤跡,很是唏噓!

柘皋有深厚源古的文脈和人脈,和古街一樣,這些古墓類也應納入搶救之列,柘皋無自然景觀,但可以讓古鎮之遊添歷史與人文色彩!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三、“鯉魚背”與“南嶽廟”

柘皋河流經鎮南倉房村邊,折轉向東,右岸有一約百米長的河埂,形如魚脊,故稱“鯉魚背”。據老人們說,其上原一座小廟,叫“南嶽廟”,供奉何神,記不清了。廟前有井一口。此“鯉魚背”有一神奇處,即無論河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後來,傳說劉伯溫為掃除朱氏江山一切隱患,走遍各也,凡發現有奇異跡象的人或物,都給予消除,當劉伯溫聽說此情後,將箭射入井中(射瞎龍眼)後,封填此井。廟也因此而廢了。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四、“遇難橋”與“蜘蛛”

關於鎮上柘皋河上的“遇難橋”,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個是朱元璋被元兵追至柘皋河邊,一河相阻,正危急時,見河邊有一個土地廟,情急之下,一頭鑽進廟內,廟門口一隻八角蟲馬上織網,恢復了被弄破的網。元兵至此時見廟口蛛網完好無損,就怱忙向別處尋去。

朱元璋脫險後,先封此八角蟲為“遮主”,後被叫“蜘蛛”——柘皋土話叫遮主或遮朱。後修石拱橋在柘皋河上,稱“遇難橋”,因名不好聽,後才改叫“玉欄橋”。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五、峏山白龍洞與小白龍

峏山又稱兒山(陷巢州漲廬州傳說從略),位於柘皋南幾公里處,為一高不足百米的小石山,應為萬家山餘脈。此山有一巖洞,叫白龍洞,傳說洞內住著一條小白龍。

每年夏秋之際,小白龍常要出洞巡遊巢湖和桴槎山龍泉洞。所經之處狂風大雨,有時還在巢湖內“興風作浪”,吸起沖天白色水柱,在柘皋河邊都隱約可見,時稱“龍吸水”。不過,人們對小白龍的“惡作劇”並無多大反感,有時還去峏山祭拜牠。祈求牠保佑地方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六、划龍舟

我印象記憶最深的一次划龍舟,大概是1952年端午節,那次划龍舟賽與其後我在電視中與現實中見到的划龍舟,我感到不可相比而論。柘皋的划龍舟原始粗獷,樸實無華,真正的原生態的民間自發活動!

五月的柘皋河,處於豐水期,河水清澈,正是賽龍舟的最好時節,本鎮和沿河鄉民們,將龍舟停靠在船碼頭上,一聲令下,幾十條龍舟齊發,每條船上約十五,六人左右,船頭一人纏著紅色或黃色布條,上身赤裸,下著粗布短褲,隨著船尾一人的擊鼓聲,一邊向左向右蹦跳著,一邊大聲唱著不甚聽懂的龍船調:“荷花時時來,荷花時時來,裡格咚,咚格里,荷花時時來……”(記憶中的譯音吧)兩邊水手也是一樣穿著,隨著鼓聲和歌聲,奮力劃漿,河面上激盪起一陣陣浪花飛揚……岸邊擠滿看熱鬧的人群,有人手持竹竿,竿上繫著紅布條,伸問船頭,誰搶得的紅布條多,誰就是優勝者。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七、城隍廟會

城隍廟會也是很隆重的柘皋民俗活動。印象大概是1952、1953年吧,十多人將城隍菩薩抬出城隍廟,城隍坐的平臺上,有六個或八個兒童扮成童男童女,分列城隍兩邊,沿著西大街,十字街,東大街遊街一遍,滿街人群,人頭攢動,有信男善女將紅紅綠綠布條掛到城隍菩薩身上,祈求保佑。

活動時間持續約半天,最後將城隍爺送回廟裡,活動結朿。那次可能是柘皋鎮最後一次城隍廟會吧!


魅力巢湖:柘皋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點滴記憶


八、青青石板路,吱吱獨輪車

柘皋鎮主要街道和河東河西,北街及樓子橋外,都鋪著青石板,青石板上都有道深淺不一的車轍溝。這是被了獨輪車輪長期碾壓留下的。當時獨輪車是鎮上短途轉運貨物的一種主要運輸工具。車輪系木質製作,外圈箍一道鐵箍。車架中間突起,左右各有平一尺平臺,可以載物或坐人,車伕手握車把,一條麻編揹帶套在車伕頸上,可推可拉。推起來吱吱吜吜作響,是柘皋鎮的一道獨特風景。

可惜,不知哪一年,被腦殘“專家”和無知的人們給全部挖走,也不知道搞哪裡去了。真古董變成假古董,真讓人無語啊!


最憶是巢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