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看完歷史故事,總是喜歡提出些假設。

"

我們看完歷史故事,總是喜歡提出些假設。

如果晁蓋不死?

比如,假如諸葛亮在五丈原的七星續命燈沒有被魏延弄滅,那麼再增加一紀12年壽命的話能不能夠北伐成功,最後能不能帶著後主劉禪定鼎中原呢?

就是因為我們看歷史看到如此多的遺憾,所以我們就提出些這樣的假設。比如明朝亡了,我們就會說如果把明太祖朱元璋放到崇禎的位置上,大明能不能再撐個幾十年呢?

比如清朝後期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我們又想,如果康熙帝坐到光緒的位置上,那還有沒有八國聯軍之恥,變法能不能夠成功,中國能不能夠搭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列車,從此跳過百年國恥這段歷史?

我們這次呢,主要來討論討論,如果梁山的第二任領導,晁蓋沒有在曾頭市中毒箭身亡,那麼,整個梁山是否能夠避免後來的悲劇呢?

"

我們看完歷史故事,總是喜歡提出些假設。

如果晁蓋不死?

比如,假如諸葛亮在五丈原的七星續命燈沒有被魏延弄滅,那麼再增加一紀12年壽命的話能不能夠北伐成功,最後能不能帶著後主劉禪定鼎中原呢?

就是因為我們看歷史看到如此多的遺憾,所以我們就提出些這樣的假設。比如明朝亡了,我們就會說如果把明太祖朱元璋放到崇禎的位置上,大明能不能再撐個幾十年呢?

比如清朝後期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我們又想,如果康熙帝坐到光緒的位置上,那還有沒有八國聯軍之恥,變法能不能夠成功,中國能不能夠搭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列車,從此跳過百年國恥這段歷史?

我們這次呢,主要來討論討論,如果梁山的第二任領導,晁蓋沒有在曾頭市中毒箭身亡,那麼,整個梁山是否能夠避免後來的悲劇呢?

如果晁蓋不死?

首先,我們來看晁蓋會不會接受招安?可以說晁蓋是至始至終沒有一個明確的革命目標的,他做老大時候只是想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這一述求。阮氏三兄弟想過的是這樣的日子,黑旋風李逵也很嚮往這樣的快活。

不比宋江開始就想好的招安線路,跟官府打了勝仗,俘虜了敵軍首領,宋江是見一個拜一個,一口一句“將軍,您先委屈一下跟我上山,將來我們還是要招安,回到官兵陣營的”,所以有了這個承諾,呼延灼、關勝、朱仝等公務員編制的人才會決意跟著宋江上山,暫時落草。

但是晁蓋就不同,從一開始他就徹底跟大宋決裂,他早於其他人,打響了反對大宋朝第一槍,當宋江還在鄆城好好地做第一名押司時候,當王倫還只是在梁山劫掠山下過往的商旅,偶爾打打前來剿匪的官兵時候。晁蓋一夥七人就敢對大宋領導最高層蔡太師、樑中書宣戰,直接搶了他們的生辰綱。而對前來追捕他的官軍,沒有任何的心慈手軟,500官兵一個不剩殺死在水泊裡,何觀察被割了雙耳,後來的濟州團練黃安等被抓之後直接是被囚禁在山南水寨中,並沒有像宋江那樣去拉攏這些政府軍官。

所以晁蓋跟朝廷的矛盾是一次次地在激化,但是後來的宋江有著自己的政治述求,他全盤計劃就是圍著“招安”展開的,他一次次地招降政府軍官,放走高太尉,就為自己留了後路,也為後來實現招安提供了可能。

晁蓋只是個仗義疏財的地主,按理說他在東溪村時候就已經過上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活,只是為了喝更好的酒、吃更大快的肉還要論秤分金銀,於是才被吳用、公孫勝等說動去劫生辰綱。但是他們做的大劫案是劫富不濟貧。

宋江就不一樣,他在晁蓋死後,做了梁山的候補臨時老大,他第一件事是樹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改了梁山的會議廳“聚義堂”為“忠義堂”。這就向朝廷示好的第一步了,“替天”替的就是大宋這個“天”,以前是嘯聚山林的“聚義”現在是忠義,忠的是大宋這個主。

宋江被鄆城知縣抓了發配江州時候,晁蓋就救了宋江上山,第一次要把老大位置讓給宋江,這時候的宋江壓根是沒有想過要落草的,因為從小接受的儒家忠君愛國教育還有老父的諄諄教誨。

但是宋江第二次上了梁山,這次不一樣了,退無可退,宋江只有落草做強人這一條路,但是這一次上山就立馬決定了將來梁山的老大將要易主了。大鬧江州智取無為軍後,梁山加上原來的頭領,一共是40位,但是宋江說了一句:舊頭領坐左邊主位,新頭領坐右邊。

連之前上山的秦明、黃信、花榮、燕順等依舊坐在右邊,左邊的是晁蓋的心腹劉唐、三阮、白勝,但是坐在左邊的林沖、杜遷、宋萬、朱貴等也並不見得就死心塌地跟著晁蓋,更何況杜遷、宋萬、朱貴因為晁蓋他們殺了原來的大哥王倫,說不定還有一定的芥蒂。所以這時候老大晁蓋、老二宋江各自的力量就一目瞭然。

後來梁山一系列的對外作戰中,比如三打祝家莊、高唐州鬥法、大破連環馬、大鬧青州府等都是老二宋江去的,宋江對晁蓋說的: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晁蓋也被忽悠的團團轉,宋江就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

我們看完歷史故事,總是喜歡提出些假設。

如果晁蓋不死?

比如,假如諸葛亮在五丈原的七星續命燈沒有被魏延弄滅,那麼再增加一紀12年壽命的話能不能夠北伐成功,最後能不能帶著後主劉禪定鼎中原呢?

就是因為我們看歷史看到如此多的遺憾,所以我們就提出些這樣的假設。比如明朝亡了,我們就會說如果把明太祖朱元璋放到崇禎的位置上,大明能不能再撐個幾十年呢?

比如清朝後期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我們又想,如果康熙帝坐到光緒的位置上,那還有沒有八國聯軍之恥,變法能不能夠成功,中國能不能夠搭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列車,從此跳過百年國恥這段歷史?

我們這次呢,主要來討論討論,如果梁山的第二任領導,晁蓋沒有在曾頭市中毒箭身亡,那麼,整個梁山是否能夠避免後來的悲劇呢?

如果晁蓋不死?

首先,我們來看晁蓋會不會接受招安?可以說晁蓋是至始至終沒有一個明確的革命目標的,他做老大時候只是想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這一述求。阮氏三兄弟想過的是這樣的日子,黑旋風李逵也很嚮往這樣的快活。

不比宋江開始就想好的招安線路,跟官府打了勝仗,俘虜了敵軍首領,宋江是見一個拜一個,一口一句“將軍,您先委屈一下跟我上山,將來我們還是要招安,回到官兵陣營的”,所以有了這個承諾,呼延灼、關勝、朱仝等公務員編制的人才會決意跟著宋江上山,暫時落草。

但是晁蓋就不同,從一開始他就徹底跟大宋決裂,他早於其他人,打響了反對大宋朝第一槍,當宋江還在鄆城好好地做第一名押司時候,當王倫還只是在梁山劫掠山下過往的商旅,偶爾打打前來剿匪的官兵時候。晁蓋一夥七人就敢對大宋領導最高層蔡太師、樑中書宣戰,直接搶了他們的生辰綱。而對前來追捕他的官軍,沒有任何的心慈手軟,500官兵一個不剩殺死在水泊裡,何觀察被割了雙耳,後來的濟州團練黃安等被抓之後直接是被囚禁在山南水寨中,並沒有像宋江那樣去拉攏這些政府軍官。

所以晁蓋跟朝廷的矛盾是一次次地在激化,但是後來的宋江有著自己的政治述求,他全盤計劃就是圍著“招安”展開的,他一次次地招降政府軍官,放走高太尉,就為自己留了後路,也為後來實現招安提供了可能。

晁蓋只是個仗義疏財的地主,按理說他在東溪村時候就已經過上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活,只是為了喝更好的酒、吃更大快的肉還要論秤分金銀,於是才被吳用、公孫勝等說動去劫生辰綱。但是他們做的大劫案是劫富不濟貧。

宋江就不一樣,他在晁蓋死後,做了梁山的候補臨時老大,他第一件事是樹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改了梁山的會議廳“聚義堂”為“忠義堂”。這就向朝廷示好的第一步了,“替天”替的就是大宋這個“天”,以前是嘯聚山林的“聚義”現在是忠義,忠的是大宋這個主。

宋江被鄆城知縣抓了發配江州時候,晁蓋就救了宋江上山,第一次要把老大位置讓給宋江,這時候的宋江壓根是沒有想過要落草的,因為從小接受的儒家忠君愛國教育還有老父的諄諄教誨。

但是宋江第二次上了梁山,這次不一樣了,退無可退,宋江只有落草做強人這一條路,但是這一次上山就立馬決定了將來梁山的老大將要易主了。大鬧江州智取無為軍後,梁山加上原來的頭領,一共是40位,但是宋江說了一句:舊頭領坐左邊主位,新頭領坐右邊。

連之前上山的秦明、黃信、花榮、燕順等依舊坐在右邊,左邊的是晁蓋的心腹劉唐、三阮、白勝,但是坐在左邊的林沖、杜遷、宋萬、朱貴等也並不見得就死心塌地跟著晁蓋,更何況杜遷、宋萬、朱貴因為晁蓋他們殺了原來的大哥王倫,說不定還有一定的芥蒂。所以這時候老大晁蓋、老二宋江各自的力量就一目瞭然。

後來梁山一系列的對外作戰中,比如三打祝家莊、高唐州鬥法、大破連環馬、大鬧青州府等都是老二宋江去的,宋江對晁蓋說的: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晁蓋也被忽悠的團團轉,宋江就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如果晁蓋不死?

所以一來二去,晁、宋的力量就更加懸殊了。晁蓋肯定也感受到了自己老大位置被威脅,後來的段景住更是直接導致了晁蓋的大發雷霆,他竟然說的盜了金朝王子的夜照玉獅子,是準備送給宋江的,所以晁蓋一聽帶著人就下山殺奔曾頭市而去。

這次晁蓋大怒,最後卻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身死。這裡面有幾個因素:1、曾頭市,音同“爭頭”?2、曾頭市始終沒有宣揚射死晁蓋的戰績;3、晁蓋臨死並沒有直接點幾次要讓位的宋江作為繼承人,而是說了“誰捉得史文恭誰做山寨之主”,宋江是會幾手棍棒拳腳功夫,但是他並沒有直接的對敵戰績,看他的徒弟孔明孔亮兩位,分明就是梁山的四五流角色,按理說梁山最可能抓得史文恭的是林沖、秦明、關勝等武將,而最有機會的還是林沖,晁蓋口中的史文恭是不是不是曾頭市的“史文恭”而是殺他的人;4、最後的收益人是宋江,找來了盧俊義協助。

"

我們看完歷史故事,總是喜歡提出些假設。

如果晁蓋不死?

比如,假如諸葛亮在五丈原的七星續命燈沒有被魏延弄滅,那麼再增加一紀12年壽命的話能不能夠北伐成功,最後能不能帶著後主劉禪定鼎中原呢?

就是因為我們看歷史看到如此多的遺憾,所以我們就提出些這樣的假設。比如明朝亡了,我們就會說如果把明太祖朱元璋放到崇禎的位置上,大明能不能再撐個幾十年呢?

比如清朝後期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我們又想,如果康熙帝坐到光緒的位置上,那還有沒有八國聯軍之恥,變法能不能夠成功,中國能不能夠搭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列車,從此跳過百年國恥這段歷史?

我們這次呢,主要來討論討論,如果梁山的第二任領導,晁蓋沒有在曾頭市中毒箭身亡,那麼,整個梁山是否能夠避免後來的悲劇呢?

如果晁蓋不死?

首先,我們來看晁蓋會不會接受招安?可以說晁蓋是至始至終沒有一個明確的革命目標的,他做老大時候只是想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這一述求。阮氏三兄弟想過的是這樣的日子,黑旋風李逵也很嚮往這樣的快活。

不比宋江開始就想好的招安線路,跟官府打了勝仗,俘虜了敵軍首領,宋江是見一個拜一個,一口一句“將軍,您先委屈一下跟我上山,將來我們還是要招安,回到官兵陣營的”,所以有了這個承諾,呼延灼、關勝、朱仝等公務員編制的人才會決意跟著宋江上山,暫時落草。

但是晁蓋就不同,從一開始他就徹底跟大宋決裂,他早於其他人,打響了反對大宋朝第一槍,當宋江還在鄆城好好地做第一名押司時候,當王倫還只是在梁山劫掠山下過往的商旅,偶爾打打前來剿匪的官兵時候。晁蓋一夥七人就敢對大宋領導最高層蔡太師、樑中書宣戰,直接搶了他們的生辰綱。而對前來追捕他的官軍,沒有任何的心慈手軟,500官兵一個不剩殺死在水泊裡,何觀察被割了雙耳,後來的濟州團練黃安等被抓之後直接是被囚禁在山南水寨中,並沒有像宋江那樣去拉攏這些政府軍官。

所以晁蓋跟朝廷的矛盾是一次次地在激化,但是後來的宋江有著自己的政治述求,他全盤計劃就是圍著“招安”展開的,他一次次地招降政府軍官,放走高太尉,就為自己留了後路,也為後來實現招安提供了可能。

晁蓋只是個仗義疏財的地主,按理說他在東溪村時候就已經過上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活,只是為了喝更好的酒、吃更大快的肉還要論秤分金銀,於是才被吳用、公孫勝等說動去劫生辰綱。但是他們做的大劫案是劫富不濟貧。

宋江就不一樣,他在晁蓋死後,做了梁山的候補臨時老大,他第一件事是樹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改了梁山的會議廳“聚義堂”為“忠義堂”。這就向朝廷示好的第一步了,“替天”替的就是大宋這個“天”,以前是嘯聚山林的“聚義”現在是忠義,忠的是大宋這個主。

宋江被鄆城知縣抓了發配江州時候,晁蓋就救了宋江上山,第一次要把老大位置讓給宋江,這時候的宋江壓根是沒有想過要落草的,因為從小接受的儒家忠君愛國教育還有老父的諄諄教誨。

但是宋江第二次上了梁山,這次不一樣了,退無可退,宋江只有落草做強人這一條路,但是這一次上山就立馬決定了將來梁山的老大將要易主了。大鬧江州智取無為軍後,梁山加上原來的頭領,一共是40位,但是宋江說了一句:舊頭領坐左邊主位,新頭領坐右邊。

連之前上山的秦明、黃信、花榮、燕順等依舊坐在右邊,左邊的是晁蓋的心腹劉唐、三阮、白勝,但是坐在左邊的林沖、杜遷、宋萬、朱貴等也並不見得就死心塌地跟著晁蓋,更何況杜遷、宋萬、朱貴因為晁蓋他們殺了原來的大哥王倫,說不定還有一定的芥蒂。所以這時候老大晁蓋、老二宋江各自的力量就一目瞭然。

後來梁山一系列的對外作戰中,比如三打祝家莊、高唐州鬥法、大破連環馬、大鬧青州府等都是老二宋江去的,宋江對晁蓋說的: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晁蓋也被忽悠的團團轉,宋江就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如果晁蓋不死?

所以一來二去,晁、宋的力量就更加懸殊了。晁蓋肯定也感受到了自己老大位置被威脅,後來的段景住更是直接導致了晁蓋的大發雷霆,他竟然說的盜了金朝王子的夜照玉獅子,是準備送給宋江的,所以晁蓋一聽帶著人就下山殺奔曾頭市而去。

這次晁蓋大怒,最後卻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身死。這裡面有幾個因素:1、曾頭市,音同“爭頭”?2、曾頭市始終沒有宣揚射死晁蓋的戰績;3、晁蓋臨死並沒有直接點幾次要讓位的宋江作為繼承人,而是說了“誰捉得史文恭誰做山寨之主”,宋江是會幾手棍棒拳腳功夫,但是他並沒有直接的對敵戰績,看他的徒弟孔明孔亮兩位,分明就是梁山的四五流角色,按理說梁山最可能抓得史文恭的是林沖、秦明、關勝等武將,而最有機會的還是林沖,晁蓋口中的史文恭是不是不是曾頭市的“史文恭”而是殺他的人;4、最後的收益人是宋江,找來了盧俊義協助。

如果晁蓋不死?

比如,宋江最後打曾頭市時候,把史文恭逼去盧俊義那邊時候,臉上的笑容很詭異。

所以一直以來就有了晁蓋之死陰謀論,是宋江找人殺了晁蓋,這一說法也一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所以梁山的權利最終還是會落在宋江手裡,因為越往後,宋江在梁山吸納的勢力越來越傾向招安,而且宋江跟晁蓋對於招安矛盾也日漸激化。

如果晁蓋不死,後來恐怕晁蓋會做了宋江手裡的漢獻帝,一輩子豪氣衝雲的晁蓋也肯定不甘如此。

即便權利沒有落在宋江手裡,晁蓋帶著梁山的人馬,也很難再有進一步的勝利,大宋畢竟是大宋,一個山頭對付一個朝廷,勝算立判。比如後來的梁山到處征戰,最關鍵就是山上的糧草不夠。

而且大宋朝並沒有像明末那般,到處農民起義狼煙四起。梁山上面108人,只有一位陶宗旺農民頭領,九尾龜拿著鐵鍬做武器,出場不多死得也早。

所以一是後勤,二是群眾基礎,這些都不利於梁山能夠取得更大的革命成果。

如果晁蓋沒死,一直與朝廷為敵,最後唯一的結局或許是被剿滅,那麼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熟知的梁山故事,因為他們只是歷史上一支農民起義軍,對朝廷來說只是叛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