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物聯網時代加速向我們走來,各行各業開始評估並加大部署物聯網,而物聯網一詞蘊含廣泛,但面向消費物聯網方向以智能家居較為突出,也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IDC數據顯示,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同比增長36.7%,出貨規模高達1.5億臺,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5億臺,市場前景廣闊。

智能家居蘊含萬億機遇,引發群雄逐鹿

作為蘊含萬億市場潛力的智能家居,蘋果、三星與小米等手機廠商多年前就開始佈局,尤其全球智能手機下滑的局面下,華為與小米等廠商開足馬力激戰智能家居市場。為此小米投入百億資金積極擁抱AIoT,華為更是對全場景智慧化戰略升級,全面推動家電產業升級,為更多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

昔日彩電大王開啟新時代:營收利潤雙增長,領跑智慧家庭

縱觀全球市場,亞馬遜與谷歌兩家互聯網巨頭已成為智能家居風向標,華為與小米在國內則開闢新戰場,只是對於具有先發優勢的小米來說,華為這個追趕者還存在一定差距。從年報數據來看,小米來自IoT與生活消費呈倍數增長,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87%至438億元,而在2015年規模僅有50億元,四年來增長超過8倍。可以說小米收割了這一波智能家居所帶來的紅利,同時AIoT也將支持小米未來發展核心。

而作為傳統家電巨頭的海爾、美的與長虹也在多年前向智能化轉型,謀劃新的發展機遇,海爾以智慧家庭創建物聯網時代生態品牌;美的依託數字化轉型,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及物聯網等創新技術,驅動美的集團經營呈現穩健增長態勢。而昔日作為彩電大王的四川長虹,因促轉型與強創新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局面。

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指出,AI語音助手和IoT與AI等技術結合,為家庭注入變革,釋放市場紅利,各路大軍先後涉足不管是互聯網巨頭,亦是手機廠商,還是傳統家電廠商,紛紛瞄向因人工智能帶來的智能家電變革機遇。

謀劃轉型 長虹開啟新徵程

長虹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6.68%至833.8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經營盈利穩健提升,扣非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2.52%至1.07億元。作為中國製造業巨擘,將繼續以技術創新引領未來,以智造改變世界。

昔日彩電大王開啟新時代:營收利潤雙增長,領跑智慧家庭

在信息家電板塊,全新人工智能CHiQ系列電視市場領先。在家電業整體承壓嚴重的年份,整體基本處於量額雙降的局面,但四川長虹則交出亮麗的成績單,營收利潤呈現雙增長態勢,值得一提的是IT綜合服務業務連續14年保持增長。

面對全球技術進步加快,智能化、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入推動產業變革的外部趨勢,長虹結合產業發展方向與技術路線規劃,加快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研發佈局和多層次技術創新體系,重點聚焦顯示技術、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等創新技術,投入研發支出大幅增加,較同期增長61.5%,達到19.6億元。大幅增長的研發投入,推動了智造服務轉型,讓製造與服務深度融合,在家電、房地產市場形成跨業融合競爭能力。

在今年AWE期間,筆者也親臨長虹CHiQ Life智慧家庭生活展館,作為領跑智慧家庭者姿態的長虹,呈現了AI與IoT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體驗,涵蓋電視、冰箱、空調、小家電等全線智能終端產品,並擴展到家庭安防、環境監測等相關傳感器設備,以及門鎖、貓眼、窗簾等相關家庭智能設備都全面物聯網化。去年長虹與小米物聯深度合作,已經實現長虹CHiQ電視與CHiQ冰箱、空調以及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設備互聯互通互控;同時,今年長虹與京東物聯也展開戰略合作,長虹高端電視品牌啟客系列也將融入京東IoT生態,長虹CHiQ電視可以控制京東小京魚生態的200多品牌的產品。

基於AI與IoT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長虹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實現了不同智能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和內容交互,讓以往那些讓感覺是“智障”的家電產品,瞬間變得善解人意,真正讓用戶享受“輕鬆自在,美好生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進一步指出,長虹智慧生活,AI技術應用無處不在,伴隨5G時代的到來,4K/8K高清視頻將得以實現,引入家電領域推動進入一個無處不在的屏幕世界,昔日彩電大王的長虹正在受益AI和高清視頻蘊含的巨大機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最後

消費類科技產品,包括家電在近年來智能化發展迅猛,作為消費科技方向,美的和長虹等傳統廠商多年前就向智能化方向轉型,而長虹通過在AI技術研發上的積累與創新,已經牢牢的掌握了智慧家庭加速創新的利器。2018年,長虹4K電視銷售佔比接近80%,2019年1-2月佔比達到85%,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家用市場4K已經成為長虹電視標配,同時,在8K方面,長虹已經儲備了圖形圖像、音頻處理等關鍵技術 。

在智慧家庭新時代,四川長虹有望開啟新的征程,並加速智能家居正在加速普及。

作者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與月度優質作者、2017和2018年度網易最佳簽約作者,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基於對未來物聯網洞察和對趨勢判斷,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免責聲明:本文因涉及到上市公司,本人作為長期關注物聯網產業,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任何指導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